DB51 T 3153-2023 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pdf
《DB51 T 3153-2023 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3153-2023 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65.020.40CCSB 1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31532023DB51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2023-12-29 发布2024-01-29 实施四 川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DB51/T 31532023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原则.25 调查.26 消落带分区分类.37 消落带植被构建模式.38 植被构建设计.49 辅助工程措施.510 管护与监测.7附录A.8DB51/T 3153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
2、文件由四川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鲍玉海、刘双美、贺秀斌、吴俊、吕佼容、麻泽龙、杨中凤、郭丰、朱长城、周继、蒋光毅、何孟、邱军、禹妍彤、李红、罗鹏、谢航宇、唐胜军、巨莉、鲜纪绅、唐云逸。DB51/T 315320231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四川省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的消落带分类、植被构建基本要求、设计和实施模式等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年、季调节水库消落带的生态治理、绿化设计,其它调节型水库
3、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T 51097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HJ 624 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LY/T 2964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程NB/T 10490 水电工程边
4、坡植生水泥土生境构筑技术规范SL/T 800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库消落带 reservoir riparian zone因水库调蓄,在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形成的水位变动区或干湿交替区。3.2基塘 Dike-pond由消落带低洼地带或原有坑塘、水田基础上修筑的水塘及其塘基形成的小型生态系统。3.3消浪植生技术 wave elimination and slope protection在消落带坡面上种植植物或在生态护坡构件内种植植物以削弱波浪冲刷作用的坡面侵蚀控制技术。DB51/T 3153202323.4植物配置 plant c
5、onfiguration按照植物生态学习性和淹水深度,在消落带中合理安排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固持土壤和净化污染物功能。4 基本原则4.1 生境适应性原则4.1.1 应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应统筹考虑不同水库区域消落带地形地貌特征、土壤条件、植被现状、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功能定位,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开展植物配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灌、草)。4.1.2 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或适应当地环境、且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的物种,作为植被恢复主要植物种类。4.2 生境安全性原则4.2.1 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禁止大型开挖。采取的植物和辅助工程措施不得影响行洪安全。4.2.2 必须引
6、进外来植物时,应按HJ 624相关规定进行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后,选择无危害风险的物种,禁止使用外来有害植物。4.2.3 作为饮用水源或备用水源的水库,植被构建设计应符合水源地保护要求,宜选择地上生物量较低或植物茎叶腐烂分解速率较慢的植物品种。4.3 功能多样性原则4.3.1 消落带植被构建目标应以稳步提升固持土壤、拦截入库泥沙、消纳污染物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同时兼顾景观美化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4.3.2 植被构建应兼顾短期修复效果和长期可持续性,并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宜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植物种内和种间搭配,应以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搭配、丛生型植物与散生型植物搭配、喜氮植物
7、与喜磷植物搭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丰富植被层次结构,形成兼顾净化、美化等多功能植被带。5 调查5.1 资料收集5.1.1 消落带自然地理概况调查应收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水库工程设计及运行情况、水库主要服务功能、库区环境状况、库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信息。5.1.2 消落带水文特征调查应收集包括水文气象、波浪特征、水库水位及其涨落变化规律等资料。5.1.3 消落带土壤及生物背景调查应收集包括水库蓄水运行前后的土壤、植物组成及分布情况等资料。5.1.4 消落带土地利用调查应收集包括土地利用及其历史变化情况等资料。5.2 现场调查5.
8、2.1 区位条件调查应包括植被恢复场地与城集镇、居民点、重要旅游风景区、农业耕作区、生态敏感区的关系及交通通达情况等。DB51/T 3153202335.2.2 基本情况调查应包括消落带面积、坡度、土壤侵蚀、泥沙淤积沿水位高程分布情况,植被恢复场地宜绘制比例尺不低于1:2000的地形图。5.2.3 土壤本底调查应包括表层土壤粒径组成、容重等主要物理性状和pH、总氮、总磷、有机质含量等化学性质。5.2.4 植物本底调查应包括消落带现存植物种类、分布特征、生长指标、优势物种、群落特征及多样性。6 消落带分区分类6.1 消落带分区6.1.1 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周边人类活动情况和保护治
9、理需求,将消落带分为保留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工程治理区。6.1.2 保留保护区:山高坡陡、裸岩出露、库周人类活动少、有重要生物生境保护需求的消落带。6.1.3 生态修复区:城集镇、重要旅游风景区、农业耕作区和人口密集的农村居民点周边的小于25的土质消落带。6.1.4 工程治理区:库岸稳定性差、易发地质灾害的大于25的陡坡岩质、砾质消落带。6.2 消落带分类6.2.1 重点根据水库消落带不同出露时间、淹水深度的差异,结合消落带土壤侵蚀程度、泥沙淤积等情况,基于植被萌芽生长、生态系统恢复的可能性,将消落带生态修复区划分为轻度淹水、中度淹水和重度淹水三种类型。6.2.2 轻度淹水消落带:出露时间累计
10、300天以上,且汛期不受洪水快速、短期淹没影响;或淹水深度小于5m,水库正常蓄水位时灌草植被全株被淹没,而乔木可顶部出露。6.2.3 中度淹水消落带:出露时间累计120天300天,且汛期遭受洪水快速、短期淹没影响较小;或淹水深度介于5 m10 m,水库正常蓄水位时灌草植被全株被淹没,而部分乔木淹水可没顶。6.2.4 重度淹水消落带:出露时间累计小于120天,且汛期经常性地遭受洪水快速、短期淹没;或淹水深度大于10 m,水库正常蓄水位时乔灌草植被全株被淹没。7 消落带植被构建模式7.1 分区治理模式7.1.1 保留保护区应当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促进自然恢复,保护生态系统要素,维护生态
11、系统结构和功能。7.1.2 生态修复区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保土截污植被构建,主要通过植物的空间配置,结合简易辅助工程措施,提高消落带植物的保土固岸和污染物拦截净化功能,改善消落带生态景观效果。7.1.3工程治理区应采取生态护岸、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改善消落带生态环境。7.2 分类植被构建模式7.2.1针对有保土截污功能需求、需要恢复重建植被的消落带生态修复区,应对轻度、中度、重度淹水等各类消落带进行分区设计。7.2.2 轻度淹水消落带宜以乔木为建群种,合理配置灌草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群落;土壤侵蚀严重、土壤瘠薄区域宜结合辅助工程措施,合理配置乔灌藤草
12、植物;低洼、原有水田和塘坝区域可通过地形重塑保存一定水量,形成生态基塘,依照高程分别种植挺水、沉水、浮叶植物和湿生乔灌木,构建人工截污湿地。功能以土壤保持、库岸稳定、截污消纳、景观美化为主。DB51/T 3153202347.2.3 中度淹水消落带宜以多年生草本为建群种,合理配置灌木,构建灌草群落;土壤侵蚀严重、土壤瘠薄区域宜结合辅助工程措施,合理配置灌草植物,构建草丛、灌草群落;低洼、原有水田和塘坝区域可通过地形重塑保存一定水量或土壤足够水分,形成生态基塘,依照高程分别种植挺水、沉水、浮叶植物和湿生乔灌木,构建人工湿地植物群落斑块。功能以土壤保持、截污消纳、景观美化为主。7.2.4 重度淹水
13、消落带宜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采取人工干预或诱导措施,撒播多年生草本,人工促进自然演替,构建滨岸草地。功能以土壤保持为主。8 植被构建设计8.1 植物选择8.1.1 应选择具有较强耐淹、耐瘠薄的植物品种,选择的植物物种能适应消落带水位涨落的要求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8.1.2 应选择根系发达、萌蘖性能强、能迅速扩繁、有较强水土保持和耐污净化能力的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8.1.3 以农业面源污染净化修复为目标的,植物品种选择上宜选择对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富集能力较强、在四川省具有广泛种植基础的植物。8.1.4 应结合部分地区消落带的观赏和休闲旅游需要,综合考虑工程投资、维护管理方便、易于实施的要求
14、,选择适宜的观赏性景观植物。8.1.5 禁止使用四川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规程中的入侵物种,消落带适生植物种类可参考附录A表A.1、表A.1(续)。8.2 种苗要求8.2.1 乔灌苗木应采用I、级苗,优先选择2年生以上的根系发达、侧根健全的健康优质苗木。8.2.2 需要考虑景观配置及快速成林,如码头、城镇居民点周边、滨岸湿地公园等区域,可栽植4年生以上的I、级苗木。8.2.3 草本种子应选纯净度高、杂质少、发芽率高的种子,宜采用丸衣化处理过的种子;草本种苗应选用主根健全、根系发达、不窝根、生长发育良好的健壮植株,宜选择裸根苗或营养袋育苗;根茎法繁殖的草本植物宜采用至少有
15、2个茎节部以上的离体根茎或匍匐茎,每段离体根茎或匍匐茎5 cm15 cm。8.2.4 苗木规格与质量分级应执行GB 6000的有关规定;容器苗应符合LY/T 1000有关合格苗木标准的规定;播种的草本种子质量应满足GB 6141、GB 6142中2级及以上种子质量要求。8.3 植物配置8.3.1 受水流、波浪冲刷侵蚀严重区域,宜种植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乔灌、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减缓土壤侵蚀。如池杉、落羽杉、柳树、地瓜藤、狗牙根、扁穗牛鞭草、香根草、芦苇等。8.3.2 中度和重度淹水消落带的平缓坡地、河滩和平坝等淤积泥沙集中分布区域,宜种植根系发达、萌发力强的多年生草本。8.3.3 砾石、泥
16、沙淤积生境可适当种植耐瘠薄、耐水淹、根系发达、萌发力强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如狗牙根、块茎薹草等。8.3.4 城镇居民点周边、码头附近宜种植具有景观功能和固土能力强的乔灌草,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群落和人工景观湿地。8.3.5 消落带上方汇水来自面源污染严重区域,宜种植耐淹及截污去污能力强的草本,如扁穗牛鞭草、狗牙根、美人蕉、黄菖蒲、香根草、甜根子草、卡开芦等。并依据水环境状况,参照自然生态系统陆生和湿地植物物种组成,配置种植植物的种类和比例。DB51/T 3153202358.4 整地方式8.4.1 消落带造林种草应减少对原有地表土壤、植被的破坏,避免全面整地。8.4.2 乔灌木造林整地方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3153-2023 水库消落带保土截污植被构建技术规范 3153 2023 水库 消落带 保土 植被 构建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