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2982-2022 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pdf
《DB51 T 2982-2022 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2982-2022 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pdf(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01 CCS B 65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9822022 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 2022-12-27 发布2023-02-01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1/T 2982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碳计量方法.2 5 项目监测.3 附录 A(规范性)各树种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计算方法.5 附录 B(规范性)林木生物量的计算方法.6 附录 C(规范性)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计算方法.8 附录 D(规范性)不需监测的数据和参数.9 附录 E(资料性)四川主要树种生物量方程.19
2、附录 F(资料性)四川主要树种材积公式(fv).20 附录 G(资料性)主要森林经营活动.22 参考文献.23 DB51/T 2982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山水绿碳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林业工作总站(四川省林业涉外项目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放、汪晖、严刚、代丽梅、赖长鸿、唐才富、陈小中、张文、刘波、隗金心、余小晏、王丽丽、谭欣悦、唐艺挈。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T
3、29822022 1 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的碳计量方法和监测程序。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的森林经营碳汇碳普惠项目的计量与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1353 立木材积表 LY/T 2188 森林资源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LY/T 2253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LY/T 2908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 LY/T
4、2988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 LY/T 3253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森林经营 forest management 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培育,以维持和提高森林生长量、碳储量及其他生态服务功能,从而增加森林碳汇,减少碳排放。附录G是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主要森林经营活动。3.2 碳普惠项目 carbon inclusive project 基于碳普惠机制的增汇减排活动,经核证的碳汇量和减排量可用于抵消碳排放。3.3 森林碳库 forest carbon pools 森林生态系统存储或释放碳的各个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
5、物、枯死木、土壤有机质和木制品碳库。3.4 基线情景 baseline scenario 在没有拟议的项目活动时,项目边界内的活动的未来情景。来源:LY/T 3253 定义2.3.16DB51/T 29822022 2 3.5 计入期 crediting period 项目活动相对于基线情景产生净碳汇量的时间区间。4 碳计量方法 项目边界确定 4.1 实施碳汇项目活动的地理边界。项目活动可在若干不同地块上进行,但每个地块都需要明确的地理边界。项目边界内应为乔木林地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各树种龄组划分按照LY/T 2908执行。项目边界采用下列方法之一确定:a)采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如北斗卫
6、星导航系统、GPS等)直接测定项目地块边界的拐点坐标,单点定位误差不超过5m。b)利用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片)、森林分布图、林相图、森林经营管理规划图等,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辅助下直接读取项目地块的边界坐标。c)使用比例尺不小于 1:10000的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结合罗盘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进行精度控制。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 4.2 项目碳库只选择林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木本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包括CH4和N2O。项目计入期 4.3 项目计入期宜为1030年,最长可至60年。基线情景识别 4.4 说明在没有项目活动时,项目边界内森
7、林经营的普遍现状在未来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在此种情况下,采用各树种对应龄组单位面积蓄积年增长率作为基线情景预测参数,增长率见附录D的表D.1。基线碳汇量计算 4.5 根据本文件4.2确定的碳库,基线碳汇量为项目边界内所有树种的林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1)式中:,第 t 年时基线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基线情景下第 te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按附录 A 的 A.1、附录 B和附录 C 的方法进行计算,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基线情景下第 ts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按附录 A 的 A.1、附录 B和附录 C 的方法
8、进行计算,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两次监测或者核查时间,项目开始以后的第 ts和第 te年;DB51/T 29822022 3 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tstte,单位为年(a)。项目碳汇量计算 4.6 项目碳汇量,等于两次监测或者核查时间内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变化,减去项目边界内的非CO2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式中:,第 t 年时项目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项目开展第 te年时,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按附录 A 的 A.2、附录 B 和附录 C 的方法进行计算,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项目开展第 ts年时,
9、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按附录 A 的 A.2、附录 B 和附录 C 的方法进行计算,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第 t 年时,项目边界内非 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按照 LY/T 2253 计算,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两次监测或者核查时间,项目开始以后的第 ts和第 te年;t 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tstte,单位为年(a)。项目净碳汇量计算 4.7 项目净碳汇量等于同时间段内项目碳汇量减基线碳汇量。,=,(3)式中:,第 t 年时项目产生的净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第 t 年时项目情景的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
10、年(tCO2-ea-1);,第 t 年时基线情景的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t 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单位为年(a)。5 项目监测 项目边界监测 5.1 监测项目边界发生的变化,按照LY/T 2188的相关规定来确定发生变化的地块的边界,并测定发生变化的地块的地理坐标和面积。项目活动监测 5.2 项目所采取的经营活动以及项目边界内的毁林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都应该被监测记录,包括经营活动开展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毁林或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原因和地点。DB51/T 29822022 4 基线碳汇量监测 5.3 基线碳汇量在项目计入期内不进行监测。项目碳汇量监测 5.4 根据
11、4.6的计算方法所需要的参数,监测项目边界内林木生长情况。需要监测的参数包括林木胸径、林木高度、单位面积株数、采伐蓄积量。以上内容按照GB/T 26424或者四川森林资源清查或林业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开展样地测定。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的监测 5.5 根据4.6的计算方法的要求,详细记录项目边界内每一次森林火灾(如果有)发生的时间、面积、地理边界等信息。监测频率 5.6 项目活动开始后每次监测和核证的间隔时间一般为3年至5年。对于存在间伐和主伐的项目,为了避免监测时间和碳储量变化极值出现时间重合,应避免在采伐前后1年内进行监测。DB51/T 29822022 5 A A 附录A
12、 (规范性)各树种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计算方法 A.1 基线情景下的预测方法 第t年时项目边界内各树种的单位面积林木蓄积使用项目开始时项目边界内各树种的平均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与地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中对应各树种单位面积林木蓄积年增长率RI计算得出:,=,(1+,)(A.1)式中:,第 t 年时,项目边界内树种 j 的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m3hm-2);,第 ts时,项目边界内树种 j 的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m3hm-2);,树种 j 在 k 龄组时的单位面积林木蓄积年增长率;第 j 树种;k 龄组;项目从 ts以来的年数,单位为年(a)。A.2 项目
13、情景下的计算方法 使用立木材积表或材积公式,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转化为单株材积,并通过单位面积株数计算出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A.2)式中:,第 t 年时,项目边界内树种 j 的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m3hm-2);,(,)树种 j 的单株材积与胸径、树高的相关方程,单位为立方米每株(m3株-1);,第 t 年时,测得的树种 j 的平均胸径,单位为厘米(cm);,第 t 年时,测得的树种 j 的平均树高,单位为米(m);,第 t 年时,测得的树种 j 的单位面积株数,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m-2);第 j 树种;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单位为年(a)。DB51/T
14、29822022 6 B B 附录B (规范性)林木生物量的计算方法 选择以下两种方法之一估算各树种林木生物量:方法:生物量方程法 根据测定的样木胸径(D)和树高(H),已发布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行业标准的树种,使用对应标准下西南地区的地上生物量方程代入公式B.2计算;若为未发布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行业标准的树种,根据所使用的地上、树干或全株生物量公式选择以下对应的公式计算:=,(,)(1+)(B.1)=,(,)(1+)(B.2)=,(,)(B.3)式中:项目边界内树种 j 的林木生物量,单位为吨(t d.m.);,(,)树种 j 林木地上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相关方程,单位为吨每株
15、(t d.m株-1);,(,)树种 j 林木树干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相关方程,单位为吨每株(t d.m株-1);,(,)树种 j 林木全株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相关方程,单位为吨每株(t d.m株-1);树种 j 生物量扩展因子,无量纲;测得的 j 树种平均胸径,单位为厘米(cm);测得的 j 树种平均树高,单位为米(m);树种 j 的根径比,无量纲;树种 j 单位面积株数,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m-2);树种 j 林分面积,单位为公顷(hm2)。方法:生物量换算和扩展因子法 根据各树种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利用生物量换算和扩展因子(BCEF)法计算各树种的林木生物量:=(1+)(B.4)DB51/
16、T 29822022 7 式中:项目边界内树种 j 的林木生物量,单位为吨(t d.m.);树种 j 当年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m3hm-2);树种 j 的生物量换算和扩展因子,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 d.m.)m-3);树种 j 的根径比,无量纲;树种 j 林分面积,单位为公顷(hm2)。DB51/T 29822022 8 C C 附录C (规范性)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计算方法 C.1 各树种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 利用各树种林木生物质含碳率换算为碳储量,再利用 CO2 和 C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转换为 CO2 当量(tCO2-e):=4412 (C.1)式中:项目边界内树种
17、j 的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 CO2-e);项目边界内树种 j 林木生物量,单位为吨(t d.m.);树种 j 的生物质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t C(t d.m.)-1);4412 CO2与 C 的分子质量比,无量纲。C.2 项目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 将项目边界内各树种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求和:=1 (C.2)式中:项目边界内所有树种的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 CO2-e);项目边界内树种 j 的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 CO2-e);第 j 树种。DB51/T 29822022 9 附录D (规范性)不需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各树种单位
18、面积林木蓄积年增长率见表D.1。表D.1 各树种单位面积林木蓄积年增长率(RI)单位:%数据源优先顺序:(a)地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中对应树种的生长率;(b)从下表中选择缺省值。树种(组)龄组 全省平均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眉山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冷杉 幼龄林 3.2 3.3 3.5 3 3.1 3.2 3 3.2 3.1 中龄林 2 2.2 2 2.1 2.1 2 1.8 2 2.1 近熟林 1.4 1.5 1.3 1.5 1.7 1.4 1.3 1.3 1.4
19、 云杉 幼龄林 3.5 3.8 3.7 3.4 3.2 3.7 3.3 3.4 3.2 中龄林 2.1 2.2 2.1 2.2 2 2.4 2 2 2 近熟林 1.7 1.9 1.5 1.7 1.7 2.1 1.6 1.5 1.5 铁杉 幼龄林 2.2 2.2 2.2 中龄林 1.5 1.5 1.5 近熟林 1.1 1.1 1.1 DB51/T 29822022 10 表 D.1(续)数据源优先顺序:(a)地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中对应树种的生长率;(b)从下表中选择缺省值。树种(组)龄组 全省平均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20、眉山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油杉 幼龄林 9.1 9.1 中龄林 4.4 4.4 近熟林 2.9 2.9 落叶松 幼龄林 4.3 4.5 4.2 中龄林 2.1 2.2 2 近熟林 1.1 1.1 1.1 油松 幼龄林 18 18 18 中龄林 6.7 6.7 6.7 近熟林 4 4 4 华山松 幼龄林 12.3 12.4 10.9 10.9 10.1 14.4 14.1 14.4 11.1 中龄林 6.5 4.1 7.7 7.8 6.9 4.1 8.1 8.1 5.2 近熟林 4.5 4 5.3 5.4 5 4 4.6 4.7 3.4 DB
21、51/T 29822022 11 表 D.1(续)数据源优先顺序:(a)地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中对应树种的生长率;(b)从下表中选择缺省值。树种(组)龄组 全省平均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眉山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马尾松 幼龄林 13.6 14.4 14 12.6 12.9 12.9 12.7 12.8 14.3 13.2 14.3 13.2 14.4 14.3 14.2 12.8 14 14.3 中龄林 9.7 10 9.4 9.3 9.9 9.5 9 9.6 9.
22、9 10.2 10.2 10.2 9.4 10.2 10 9.5 9.9 9.9 近熟林 6.8 6.8 6.8 6.7 6.8 6.7 6.3 6.8 7.3 7.2 7.2 7.2 6.1 7.2 6.9 7.2 6.9 7.3 云南松(飞播)幼龄林 16.8 18.3 15.3 中龄林 9.3 9.8 8.7 近熟林 5.9 6.3 5.6 云南松 幼龄林 9.6 9.2 9 10.5 中龄林 6.1 5.6 6.4 6.3 近熟林 4.2 3.5 4.8 4.3 高山松 幼龄林 5.6 6.8 5.3 5.3 4.4 6.2 中龄林 3.6 3.9 3.5 3.8 3.1 3.8 近熟
23、林 2.5 2.5 2.6 2.5 2.5 2.5 DB51/T 29822022 12 表 D.1(续)数据源优先顺序:(a)地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中对应树种的生长率;(b)从下表中选择缺省值。树种(组)龄组 全省平均 成都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绵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南充市 眉山市 宜宾市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国外松 幼龄林 24 20 24.9 24.1 27.8 24.9 21.6 24.9 27.8 中龄林 16.8 13.6 16.9 16.9 19.5 17 17.2 16.9 19.5 近熟林 1
24、0.8 8.8 10.9 10.9 12.2 11 10.9 10.9 12.2 松类 幼龄林 6.3 6.3 6.3 6.3 7.7 6.3 6.3 6.3 6.7 5.1 5.8 中龄林 3.5 3.4 3.5 3.5 4.3 3.5 3.5 3.5 4.2 3.1 3 近熟林 2.9 3 3 3 2.9 3.1 3 3.1 2.9 2.5 2.6 杉木 幼龄林 17.1 16 16 18.2 19 15.6 15.5 17.2 17 19 18.9 19 18.6 17.9 17.6 15.5 15.5 17 16.2 中龄林 11.5 10.2 10.4 10.4 12.5 11.8
25、10.2 11.4 12.5 12.6 12.6 12.6 12.8 12.4 10.8 10.3 11.2 12.5 11.5 近熟林 8 7.3 8 7.5 8.1 8.2 6.8 8.3 9 8.1 9.1 8.1 8.6 8.3 8.1 7.5 7.4 9 8.5 柳杉 幼龄林 30.2 28.1 30.9 30.9 30.9 32.4 28.6 32.4 28.6 31.4 中龄林 15.6 13.7 16.8 16.8 16.8 18.1 13.4 18.1 13.4 16.1 近熟林 9.3 8.9 9.9 9.9 9.9 10.9 7.9 10.9 7.9 9.6 DB51/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2982-2022 森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 2982 2022 森林 经营 碳普惠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