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1915-2022 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pdf
《DB42 T 1915-2022 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 T 1915-2022 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01 CCS Z 05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9152022 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garden plo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2022-08-31 发布2022-10-31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2/T 19152022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5 3 术语和定义.5 4 防控原则.6 5 技术框
2、架.6 6 源头控制技术.6 坡改梯技术.6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7 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7 节水灌溉技术.8 7 过程拦截技术.8 生草覆盖.8 秸秆覆盖.8 植物篱.8 生态沟渠.8 8 末端削减技术.8 人工湿地.9 库岸植被缓冲带.9 9 面源污染监测及评估.9 园地面源污染监测.9 园地面源污染防控评估.10 附录 A(资料性)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框架.11 附录 B(资料性)三峡库区园地适宜生草覆盖草种特性及种植方法.12 附录 C(资料性)三峡库区园地植物篱常用植物名录.13 附录 D(资料性)三峡库区人工湿地建设常用植物.14 附录 E(资料性)三峡库区库岸植被缓冲带立地
3、特性和适生植物配置.15 DB42/T 19152022 II DB42/T 19152022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秭归县林业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荣、崔鸿侠、唐万鹏、黄志霖、胡文杰、潘磊、付甜、刘常富、曾立雄、王佐庆、杨佳伟。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林业标
4、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电话:027-86952116,邮箱:;对本标准有关修改意见应反馈至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027-86952149,邮箱:。DB42/T 19152022 4 DB42/T 19152022 5 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术语与定义、防控原则、技术框架、源头控制技术、过程拦截技术、末端削减技术、面源污染监测及评估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境内三峡库区园地的面源污染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5、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453.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HJ 555 化肥施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 556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LY/T 1914 植物篱营建技术规程 LY/T 2964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NT/T 29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NT/T 3821.2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丘陵山区 NT/T
6、3824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园地 garden plot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坡改梯 slope-terrace transformation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或荒地上,沿等高线修建的、断面呈阶梯状的水平田块。生草覆盖 grass cover 在园地行间或全园(树盘除外)种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耐阴性强、覆盖性能好的草种,或者培育园区自然草本植被的一种土壤管理方法。DB42/T 19152022 6 植物篱 hedgerow
7、 一种篱状或带状、密集配置的灌木、灌化乔木及灌草结合的植物配置形式。按其主导功能的不同分为坡面等高植物篱、护埂(堤)植物篱、隔离植物篱3种类型。生态沟渠 ecological ditch 依据生态学原理,在农田系统中构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农田排灌沟渠,具有净化水质、调蓄水量和生态拦截等功能。库岸植被缓冲带 reservoir bank vegetation buffers 在三峡水库库周水陆交错区域,由乔、灌、草等组成的植被带。4 防控原则 为了保证园地面源污染防控科学有效的进行,给出防控原则如下:a)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应用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形成面源污染源头到末端全过程防控,降低面源污染发生
8、风险;b)依托地形地势以及现有渠、沟、塘、堰、洼地等,尽量减少土石工程量;c)优选根系发达、固土力强、吸收污染物能力强的优良乡土植物,合理配置,实现绿色防控;d)集成多种防控技术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项治理技术优势,达到面源污染防控效果最优化。5 技术框架 园地面源污染防控过程中源头控制技术、过程拦截技术、末端削减技术中所涉及技术措施需要符合以下规则:a)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采用坡改梯、化肥减量增效、节水灌溉等技术,优化园地立地现状,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投入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从源头降低污染物的产生;b)过程拦截技术主要采用生草覆盖、秸秆覆盖、植物篱、生态沟渠等措施,增加地表覆盖,降低径流产生
9、率,利用植物吸收、固定、截留污染物的功能,降低污染物载荷量;c)末端削减技术是径流进入水体临界面,依托人工湿地和库岸植被缓冲带对径流养分吸收和拦截消减。园地面源防控技术框架参见附录 A。6 源头控制技术 坡改梯技术 6.1.1 修建技术 梯地田坎沿等高线布设,田坎顺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土坎高度为1.2 m2 m,石坎1.5 m3 m。梯面宜宽不宜窄,梯块宜长不宜短,做到生土平整,表土回填,尽量保护耕作层。梯面宽度宜为土坎梯田1.5 m4 m,石坎梯田4.5 m11 m。具体设计和修建参照GB/T 16453.1规定执行。DB42/T 19152022 7 6.1.2 配套设施 结合降水、水
10、源条件、梯地面积,在坡面横向和纵向修建灌、排、拦、蓄等坡面水系配套设施和道路设施。水系配套设施修建参照GB/T 16453.4规定执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6.2.1 科学施肥技术 推广施用缓控肥料、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部分替代化肥,增加肥料的有效性。采用少量分次施肥原则,以条施或穴施为主,尽量施在植物根系吸收区,施后及时覆土。推荐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肥料施用应遵守HJ 555中的相关要求。6.2.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定园地土壤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养分丰缺及平衡状态,结合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科学设计施肥方案。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占全部肥料用量(
11、有效养分)的30%40%,注意养分的协调平衡。测土配方施肥的采样、测试、肥料用量确定、肥料配方设计等按NT/T 2911规定执行。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 6.3.1 基本要求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宜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护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维持园地生态平衡。农药施用应遵守HJ 556中有关规定。6.3.2 农业防治技术 选择抗病植物品种、多林种复合栽植模式,改善树体透光通风条件。及时摘除病叶、病枝、病梢、病蔓、病芽和病果,填埋或烧毁处理,减少病源数量。6.3.3 物理防治技术 采用杀虫灯、防虫
12、网、黄板诱杀和果实套袋等物理防控措施。6.3.4 生物防治技术 施用生物农药(如烟碱、除虫菊素、鱼藤酮、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配合使用引诱剂(如性诱芯)和迷向剂(如迷向丝、迷向素)等性信息素,降低害虫繁衍。保护和种植良性草或具有驱-诱作用的植物,驱赶害虫或吸引有益生物栖息和繁殖,利用生物天敌防治害虫。6.3.5 化学防治技术 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严格按农药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途、范围、使用方法等。化学防治应符合HJ 556的相关规定。DB42/T 19152022 8 节水灌溉技术 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方式进行灌溉,具体按GB/T 50363规定执行。7 过
13、程拦截技术 生草覆盖 可选用适应性强、根系浅、矮生、耐瘠薄、对水肥要求低的草本植物,优先选择豆科植物。具体生草覆盖草种特性及种植方法参见附录B。秸秆覆盖 7.2.1 基本要求 适用于蒸发强度大、水分条件差的园地,不适于黏土土质和排水不良的低洼园地。7.2.2 建设技术 选择麦秸、玉米秸、稻草、豆秸等,若秸秆较高大可剪成20 cm50 cm不等的小段,均匀平铺于地面,覆盖厚度15 cm25 cm,并覆少量土压实。喷施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以增强病虫害杀灭作用。第1年秸秆用量为1000 kg/亩1500 kg/亩,之后秸秆用量为600 kg/亩800 kg/
14、亩。待秸秆完全腐熟后,可将秸秆翻入地下,再进行新一轮覆盖。植物篱 选用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萌芽强、耐修剪的乡土植物,优先选择具有一定经济效益且胁地不明显的植物。园地植物篱建设常用植物参见附录C。植物篱高度一般在1.5 m以下,最大不超过2.0 m,宽度为0.3 m1.0 m。园地植物篱整地、栽植、配置、抚育管护等参照LY/T 1914规定执行。生态沟渠 7.4.1 基本要求 坚持因地就势,充分利用原有排水沟渠,改造为兼顾排水和具有拦截、过滤、吸附水中氮磷养分功能的沟渠。在坡脚建设,等高开沟,对地势起伏较大的沟段可将其分为若干段或支渠。7.4.2 建设技术 渠体断面一般为等腰梯形,宽度适需求而
15、定,深度不小于0.6 m。渠壁和渠底采用土质或含孔穴的水泥硬质板建成。沟渠出水口用混凝土建造拦截坝,并在拦截坝上设置排水节制闸。渠壁结合自然植被辅以种植狗牙根、香附子、黑麦草、龙须草。渠底空穴内种植耐水植物,包括香蒲、鸢尾、黄菖蒲、茭白、芦苇、水芹、灯心草。8 末端削减技术 DB42/T 19152022 9 人工湿地 8.1.1 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园地洼地、池塘、积水区以及小流域出水口区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修建。园地径流排水净化采用表面流型湿地,以粘质或壤质土壤为基质。底部和侧面采用防渗处理措施,可采用黏土层、聚乙烯薄膜及其他建筑工程防水材料,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0-8 m/s。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 1915-2022 三峡库区园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指南 1915 2022 三峡 库区 园地 污染 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