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pdf
《DB41 T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7.060 CCS D10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 2022-12-22 发布2023-03-21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1/T 2365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分类.2 5 命名.3 6 调查.3 7 评价.6 8 成果编制.7 附录A (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样式.8 附录B (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调查表样式.9 附录C (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样式.11 附录D (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鉴评结果表样式
2、.15 附录E (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16 附录F (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图例.18 DB41/T 2365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自然博物馆、河南省地质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莉、张古彬、方建华、高殿松、贾松海、李雨、常华丽、夏梦丽、叶剑洪、豆敬磊、吴艳、任利平、高永利、朱云峰、常飞、李天然、王西睿、杨丽丽。DB41/T
3、23652022 1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类、命名、调查、评价、成果编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958 区域地质图例 GB/T 6390 地质图用色标准 比例尺1500 00011 000 000 GB/T 17412.2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
4、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3部分:125 000 1 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4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4部分: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 DZ/T 000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DZ/T 0157 150 000 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程 DZ/T 0190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 000 D
5、Z/T 0257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 000)DZ/T 0303 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DB41/T 2018 地质遗迹保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古生物化石 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3.2 古生物化石点 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出、相对连续的岩层出露点。注:古生物化石点不包括单个或零星标本的发现点。3.3 古生物化石产地 DB41/T 23652022 2 在特定(或同一)地质构造、沉积岩区内,由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古生物化石点集中分布所构成的区域。注:具有产出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标本,有一定赋存量,产出层位明确,所产出
6、的化石可为单一类型或混合类型、同一时代或跨时代,也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相关古生物群。4 分类 4.1 化石类型分类 结合古生物化石产地发现的主要古生物化石类型,按表1的规定划分为四类、十六亚类。若古生物化石产地具有两种以上亚类,则采用类分类进行命名,如:同时发现有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称为“植物化石产地”;若同时具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或脊椎动物化石,统称为“古生物化石产地”。表1 古生物化石产地化石类型分类 类()亚类()说 明 植物化石产地 低等植物化石产地 植物化石亚类以下不再分 高等植物化石产地 无脊椎动物化石产地 原生动物化石产地 无脊椎动物化石亚类以下,应按照无脊椎动物化石单一种属
7、的高丰度值划分,如:三叶虫动物群化石产地 腔肠动物化石产地 腕足动物化石产地 软体动物化石产地 小壳类动物化石产地 节肢动物化石产地 脊椎动物化石产地 无颌类化石产地 脊椎动物亚类不再进一步划分 鱼类化石产地 两栖类化石产地 爬行类化石产地 鸟类化石产地 哺乳类化石产地 遗迹化石产地 遗物化石产地 遗迹化石亚类以下不再分 遗迹化石产地 4.2 规模类型分类 结合古生物化石产地面积大小按表2的规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规模类型。表2 古生物化石产地规模类型分类 类 型 指 标 大型 面积大于 20 km2 为大型古生物化石产地 中型 面积 5 km220 km2 为中型古生物化石产地 小型
8、面积小于 5 km2 为小型古生物化石产地 4.3 沉积相类型分类 化石赋存地层沉积相分类按表3的规定划分为三大类、十二类。DB41/T 23652022 3 表3 古生物化石产地沉积相类型分类 级分类 级分类 海相 深海相 半深海相 陆棚相 滨岸相 海陆过渡相 三角洲相 海陆交互相(潮坪相、障壁岛相、河口湾相)泻湖相 陆相 河流相 冲积扇相 湖泊相 沼泽相 沙漠相 5 命名 5.1 原则和要求 5.1.1 古生物化石产地命名采用“突显地点、尊重现实、简明扼要、科学分类”的原则。5.1.2 简单明确,字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18 个汉字。5.1.3 古生物化石产地名称,充分采用公开发表的研究
9、成果的已有名称,尽量使用古生物化石产地所在地冠名。5.2 古生物化石点命名 采用按照“化石产地所在县地名+乡(镇)地名或村地名+古生物化石点类型”的方法命名,命名到行政村一级。示例:淅川县张湾无脊椎动物化石点、桐柏县吴城脊椎动物群化石点。5.3 古生物化石产地命名 采用“化石产地所在县地名+乡(镇)地名或村地名+需要说明古生物地质时代+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组成古生物化石产地名称。示例:叶县杨寺庄小壳动物群化石产地、济源王屋大峪晚二叠世脊椎动物群化石产地。6 调查 6.1 调查要求 6.1.1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应在资料收集筛选的基础上,对古生物化石属种、特征、产状、范围、层位、富集程度、保存状
10、况和以往成果等,开展调查、综合分析和研究,建立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名录和数据库;明确古生物化石赋存地层、描述其特征、阐述保存现状与保护利用条件;圈定保护范围边界、客观评价其价值、提出保护与利用建议。6.1.2 系统收集调查区自然地理、经济、区域地质、古生物化石产地、古生物化石研究、地层剖面等DB41/T 23652022 4 相关调查和研究成果文献资料。6.1.3 筛选相关古生物化石产地,按照表 A.1 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6.1.4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产地地质调查、遥感解译、赋存化石层位调查追索、实测地层剖面研究、重点化石采集鉴定等。实地调查后按照表 B.1 填
11、写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表。6.1.5 使用野外数字采集系统采集的野外数据,在野外工作期间将所有野外记录及时整理并导出。6.1.6 整理古生物化石产地野外调查成果,参照表 C.1 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参照表 C.2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地层剖面信息表;参照表 C.3 填写古生物化石登记信息采集表。6.1.7 单个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图件比例尺以能反映古生物化石点的化石点分布特征和地质背景为原则,一般采用 15 000150 000,重点地区及范围较小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可放大比例尺。野外工作用手图比例尺应大于成图比例尺。地形底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编制出版的地形图,或相关单位测绘并通过审查的地形图、遥
12、感影像等。遥感和地形图的成图要求按照 DZ/T 0190、GB/T 20257.3 中的第 3 章和第 4 章规定执行,地形图编绘按照 DZ/T 0157 的规定执行。6.1.8 区域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根据编图范围大小合理确定,省辖市(县)区域行政范围大于 5 000 km2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图比例尺应为 1100 0001250 000;省辖市(县)区域行政范围 1 000 km25 000 km2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图比例尺应为 110 000150 000;省辖市(县)区域行政范围1 000 km2 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图比例尺应为 15 000110 000。以地质图(简化
13、)和地理要素(简化)图作为背景图层,专题图层标注说明古生物化石产地的编号、产地名称、产地类型、化石层位、产地规模、产地面积。6.1.9 古生物化石产地命名规则按第 5 章进行。6.1.10 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地质调查工作,按照 DZ/T 0257、DZ/T 0001、DZ/T 0303、DB41/T 2018 的规定执行。6.2 调查内容 6.2.1 古生物化石点调查 调查赋存化石的地层层位产出状态、化石种属、化石组成、化石丰度及分布特征等基本内容,确定古生物化石点的类型,调查其以往研究成果。侧重调查以下内容:a)调查化石点地貌、微地貌、水文等自然状况;b)调查赋存化石的层位,分析确定赋存地层归
14、属的地层单元、地层组特征、接触关系、地层序列及地质时代等;c)调查古生物化石产出地点、属种特征、分布点位、埋藏特征,采集需研究的标本和样品,开展必要的鉴定、研究;d)调查化石点分布范围、面积,为区域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提供工作基础。6.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基于古生物化石点的调查。调查某一区域内多个化石点的地层层位产出状态、化石种属、化石组成、化石丰度及分布特征等基本内容,确定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圈定古生物化石产地范围。侧重调查以下内容:a)调查化石产地整体地貌、水文等区域自然地理状况;b)调查化石产地内化石点集中出露的地层归属的地层单元、地层组特征、接触关系、地层序列及
15、地质时代等;c)调查化石产地内主要分布的古生物化石属种特征、分布区域、埋藏特征等;d)调查化石产地分布范围、面积、分布规律等,为后期工作提供依据。DB41/T 23652022 5 6.2.3 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查 侧重调查以下内容:a)调查古生物化石产地(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已采取的保护工程、保护措施及保护级别情况;b)调查古生物化石产地(点)保护利用方面的存在问题与面临威胁;6.3 调查方法 6.3.1 资料收集与筛选 收集调查区内已有的区域地质成果、古生物化石研究论文、专著等资料,结合现有保护区(保护古生物化石类型)、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类型)等相关资料,初步筛选确定调查对象;通
16、过分析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成果资料及地质图、卫星影像等,确认古生物化石产地的调查范围,按照表A.1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6.3.2 遥感解译 选择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已有资料,建立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地层的遥感影像特征,圈定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范围,为野外实地调查提供基础资料依据。6.3.3 野外调查 6.3.3.1 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一般采用路线调查+剖面测量+沿层追索方法,根据调查范围、调查点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为底图,面上调查与剖面测制相结合,详细查明化石点分布,测制赋存化石地层剖面,确定化石层位,所处区域地质构造条件、水工环条件,圈定化石产地范围,按照表B.
17、1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表。6.3.3.2 定点和描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点分为赋存化石层位出露点和保护边界控制点。赋存化石层位出露点主要记录描述赋存化石层位、产状、岩层厚度、岩性、沉积特征和地貌部位特征;保护边界控制点主要控制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边界范围;b)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点应定点测量经纬度、记录位置和高程;并对古生物化石产地层位勾绘信手剖面、素描、照相或摄像。6.3.3.3 化石产地范围圈定 依据古生物化石产地出露保护边界控制点,圈定古生物化石产地化石赋存层位出露边界范围,根据遥感解译范围、无人机调查、野外实地调查,采用野外工作手图和地质图,结合古生物化石产地赋存化
18、石地层出露分布范围,确定古生物化石产地的保护范围、保护面积。6.3.3.4 多媒体信息采集 多媒体信息采集包括摄影、摄像和无人机图像。照片应反映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全貌、总体现状及局部特点和形态;影像应反映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地貌单元、保存现状及宏观特征等;无人机图像用于观测古生物化石产地特征和保护程度变化。DB41/T 23652022 6 6.3.3.5 综合研究 采集古生物化石、岩石等标本和样品,对古生物化石进行专家鉴定和研究,根据研究需要同步开展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古遗迹学、古生态学、构造学、科普价值等综合研究,为科学评价古生物化石产地等级、促进古生物化石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7 评
19、价 7.1 评价内容 根据古生物化石产地评价指标及其所具有的科学内涵,做出对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利用价值的分级评定。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评价指标包括化石特征、化石价值、保存状态、可利用性四个方面:a)化石特征:古生物化石等级、区域内标本数量、古生物属种数量;b)化石价值:化石及产地的科学价值、研究程度、影响范围及科普价值;c)保存状态:剖面赋存条件、化石标本完整程度、化石组成特征、产地面积、出露状态、保护意义;d)可利用性:化石产地道路通达性、安全性、可保护的程度。7.2 评价要求 将评价工作分为古生物化石产地评价、古生物化石点评价,对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评价应客观科学合理;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评价
20、要求按表4;古生物化石点分级评价要求按表5。表4 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评价表 分项 评价要求 分值 X 化石 特征 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数量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多 34X35 二级、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数量较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较多 30X34 非重点保护化石,化石标本数量不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不多 25X30 化石 价值 具有重大科学价值(能为全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具有国际性地层学对比意义)的化石产地,研究程度很高及重大影响研究成果(国际或国内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或专著),科普意义很大 29X30 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能为国内
21、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国内区域地层对比意义),研究程度高及重要影响研究成果(普通学术刊物),科普意义大 25X29 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古生物化石产地 20X25 保存 状态 层型剖面,化石出露层位多且连续,赋存化石层位明确,化石标本很完整、化石组成特征很突出,产地具有重大保护意义,分布面积大(1 000 m2)19X20 一般剖面,化石出露层位一般,化石标本完整、化石组成特征突出,产地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分布面积较大(100 m21 000 m2)15X19 化石出露层位少且剖面不完整,赋存化石层位不明确,化石标本较完整、化石组成特征较突出,产地具有较重要
22、保护意义,分布面积一般(100 m2)10X15 可利 用性 产地道路通达性很好,所含化石安全性很好,可保护的程度很高 14X15 产地道路通达好,所含化石安全性好,可保护的程度高 10X14 产地道路通达较好,所含化石安全性较好,可保护的程度较高 5X10 DB41/T 23652022 7 7.3 评价方法 7.3.1 赋值综合项目评价指标 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赋值综合项目评价指标为化石特征、化石价值、保存状态、可利用性,评价要求按表4和表5的规定。7.3.2 专家鉴评 调查工作结束后,按照第4章中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类,邀请与调查对象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鉴评专家组,鉴评专家组应为不少于五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 2365 2022 古生物 化石 产地 调查 评价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