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 T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pdf

    • 资源ID:1545552       资源大小:1.46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1 T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pdf

    1、 ICS 07.060 CCS D10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 2022-12-22 发布2023-03-21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1/T 2365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分类.2 5 命名.3 6 调查.3 7 评价.6 8 成果编制.7 附录A (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样式.8 附录B (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调查表样式.9 附录C (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样式.11 附录D (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鉴评结果表样式

    2、.15 附录E (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16 附录F (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图例.18 DB41/T 2365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自然博物馆、河南省地质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莉、张古彬、方建华、高殿松、贾松海、李雨、常华丽、夏梦丽、叶剑洪、豆敬磊、吴艳、任利平、高永利、朱云峰、常飞、李天然、王西睿、杨丽丽。DB41/T

    3、23652022 1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类、命名、调查、评价、成果编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958 区域地质图例 GB/T 6390 地质图用色标准 比例尺1500 00011 000 000 GB/T 17412.2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

    4、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3部分:125 000 1 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 GB/T 20257.4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4部分: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 DZ/T 000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DZ/T 0157 150 000 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程 DZ/T 0190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定150 000 D

    5、Z/T 0257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 000)DZ/T 0303 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DB41/T 2018 地质遗迹保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古生物化石 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3.2 古生物化石点 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出、相对连续的岩层出露点。注:古生物化石点不包括单个或零星标本的发现点。3.3 古生物化石产地 DB41/T 23652022 2 在特定(或同一)地质构造、沉积岩区内,由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古生物化石点集中分布所构成的区域。注:具有产出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标本,有一定赋存量,产出层位明确,所产出

    6、的化石可为单一类型或混合类型、同一时代或跨时代,也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相关古生物群。4 分类 4.1 化石类型分类 结合古生物化石产地发现的主要古生物化石类型,按表1的规定划分为四类、十六亚类。若古生物化石产地具有两种以上亚类,则采用类分类进行命名,如:同时发现有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称为“植物化石产地”;若同时具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或脊椎动物化石,统称为“古生物化石产地”。表1 古生物化石产地化石类型分类 类()亚类()说 明 植物化石产地 低等植物化石产地 植物化石亚类以下不再分 高等植物化石产地 无脊椎动物化石产地 原生动物化石产地 无脊椎动物化石亚类以下,应按照无脊椎动物化石单一种属

    7、的高丰度值划分,如:三叶虫动物群化石产地 腔肠动物化石产地 腕足动物化石产地 软体动物化石产地 小壳类动物化石产地 节肢动物化石产地 脊椎动物化石产地 无颌类化石产地 脊椎动物亚类不再进一步划分 鱼类化石产地 两栖类化石产地 爬行类化石产地 鸟类化石产地 哺乳类化石产地 遗迹化石产地 遗物化石产地 遗迹化石亚类以下不再分 遗迹化石产地 4.2 规模类型分类 结合古生物化石产地面积大小按表2的规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规模类型。表2 古生物化石产地规模类型分类 类 型 指 标 大型 面积大于 20 km2 为大型古生物化石产地 中型 面积 5 km220 km2 为中型古生物化石产地 小型

    8、面积小于 5 km2 为小型古生物化石产地 4.3 沉积相类型分类 化石赋存地层沉积相分类按表3的规定划分为三大类、十二类。DB41/T 23652022 3 表3 古生物化石产地沉积相类型分类 级分类 级分类 海相 深海相 半深海相 陆棚相 滨岸相 海陆过渡相 三角洲相 海陆交互相(潮坪相、障壁岛相、河口湾相)泻湖相 陆相 河流相 冲积扇相 湖泊相 沼泽相 沙漠相 5 命名 5.1 原则和要求 5.1.1 古生物化石产地命名采用“突显地点、尊重现实、简明扼要、科学分类”的原则。5.1.2 简单明确,字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18 个汉字。5.1.3 古生物化石产地名称,充分采用公开发表的研究

    9、成果的已有名称,尽量使用古生物化石产地所在地冠名。5.2 古生物化石点命名 采用按照“化石产地所在县地名+乡(镇)地名或村地名+古生物化石点类型”的方法命名,命名到行政村一级。示例:淅川县张湾无脊椎动物化石点、桐柏县吴城脊椎动物群化石点。5.3 古生物化石产地命名 采用“化石产地所在县地名+乡(镇)地名或村地名+需要说明古生物地质时代+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组成古生物化石产地名称。示例:叶县杨寺庄小壳动物群化石产地、济源王屋大峪晚二叠世脊椎动物群化石产地。6 调查 6.1 调查要求 6.1.1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应在资料收集筛选的基础上,对古生物化石属种、特征、产状、范围、层位、富集程度、保存状

    10、况和以往成果等,开展调查、综合分析和研究,建立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名录和数据库;明确古生物化石赋存地层、描述其特征、阐述保存现状与保护利用条件;圈定保护范围边界、客观评价其价值、提出保护与利用建议。6.1.2 系统收集调查区自然地理、经济、区域地质、古生物化石产地、古生物化石研究、地层剖面等DB41/T 23652022 4 相关调查和研究成果文献资料。6.1.3 筛选相关古生物化石产地,按照表 A.1 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6.1.4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产地地质调查、遥感解译、赋存化石层位调查追索、实测地层剖面研究、重点化石采集鉴定等。实地调查后按照表 B.1 填

    11、写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表。6.1.5 使用野外数字采集系统采集的野外数据,在野外工作期间将所有野外记录及时整理并导出。6.1.6 整理古生物化石产地野外调查成果,参照表 C.1 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参照表 C.2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地层剖面信息表;参照表 C.3 填写古生物化石登记信息采集表。6.1.7 单个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图件比例尺以能反映古生物化石点的化石点分布特征和地质背景为原则,一般采用 15 000150 000,重点地区及范围较小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可放大比例尺。野外工作用手图比例尺应大于成图比例尺。地形底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编制出版的地形图,或相关单位测绘并通过审查的地形图、遥

    12、感影像等。遥感和地形图的成图要求按照 DZ/T 0190、GB/T 20257.3 中的第 3 章和第 4 章规定执行,地形图编绘按照 DZ/T 0157 的规定执行。6.1.8 区域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根据编图范围大小合理确定,省辖市(县)区域行政范围大于 5 000 km2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图比例尺应为 1100 0001250 000;省辖市(县)区域行政范围 1 000 km25 000 km2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图比例尺应为 110 000150 000;省辖市(县)区域行政范围1 000 km2 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图比例尺应为 15 000110 000。以地质图(简化

    13、)和地理要素(简化)图作为背景图层,专题图层标注说明古生物化石产地的编号、产地名称、产地类型、化石层位、产地规模、产地面积。6.1.9 古生物化石产地命名规则按第 5 章进行。6.1.10 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地质调查工作,按照 DZ/T 0257、DZ/T 0001、DZ/T 0303、DB41/T 2018 的规定执行。6.2 调查内容 6.2.1 古生物化石点调查 调查赋存化石的地层层位产出状态、化石种属、化石组成、化石丰度及分布特征等基本内容,确定古生物化石点的类型,调查其以往研究成果。侧重调查以下内容:a)调查化石点地貌、微地貌、水文等自然状况;b)调查赋存化石的层位,分析确定赋存地层归

    14、属的地层单元、地层组特征、接触关系、地层序列及地质时代等;c)调查古生物化石产出地点、属种特征、分布点位、埋藏特征,采集需研究的标本和样品,开展必要的鉴定、研究;d)调查化石点分布范围、面积,为区域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提供工作基础。6.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基于古生物化石点的调查。调查某一区域内多个化石点的地层层位产出状态、化石种属、化石组成、化石丰度及分布特征等基本内容,确定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圈定古生物化石产地范围。侧重调查以下内容:a)调查化石产地整体地貌、水文等区域自然地理状况;b)调查化石产地内化石点集中出露的地层归属的地层单元、地层组特征、接触关系、地层序列及

    15、地质时代等;c)调查化石产地内主要分布的古生物化石属种特征、分布区域、埋藏特征等;d)调查化石产地分布范围、面积、分布规律等,为后期工作提供依据。DB41/T 23652022 5 6.2.3 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查 侧重调查以下内容:a)调查古生物化石产地(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已采取的保护工程、保护措施及保护级别情况;b)调查古生物化石产地(点)保护利用方面的存在问题与面临威胁;6.3 调查方法 6.3.1 资料收集与筛选 收集调查区内已有的区域地质成果、古生物化石研究论文、专著等资料,结合现有保护区(保护古生物化石类型)、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类型)等相关资料,初步筛选确定调查对象;通

    16、过分析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成果资料及地质图、卫星影像等,确认古生物化石产地的调查范围,按照表A.1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6.3.2 遥感解译 选择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已有资料,建立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地层的遥感影像特征,圈定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范围,为野外实地调查提供基础资料依据。6.3.3 野外调查 6.3.3.1 野外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一般采用路线调查+剖面测量+沿层追索方法,根据调查范围、调查点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为底图,面上调查与剖面测制相结合,详细查明化石点分布,测制赋存化石地层剖面,确定化石层位,所处区域地质构造条件、水工环条件,圈定化石产地范围,按照表B.

    17、1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表。6.3.3.2 定点和描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点分为赋存化石层位出露点和保护边界控制点。赋存化石层位出露点主要记录描述赋存化石层位、产状、岩层厚度、岩性、沉积特征和地貌部位特征;保护边界控制点主要控制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边界范围;b)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点应定点测量经纬度、记录位置和高程;并对古生物化石产地层位勾绘信手剖面、素描、照相或摄像。6.3.3.3 化石产地范围圈定 依据古生物化石产地出露保护边界控制点,圈定古生物化石产地化石赋存层位出露边界范围,根据遥感解译范围、无人机调查、野外实地调查,采用野外工作手图和地质图,结合古生物化石产地赋存化

    18、石地层出露分布范围,确定古生物化石产地的保护范围、保护面积。6.3.3.4 多媒体信息采集 多媒体信息采集包括摄影、摄像和无人机图像。照片应反映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全貌、总体现状及局部特点和形态;影像应反映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地貌单元、保存现状及宏观特征等;无人机图像用于观测古生物化石产地特征和保护程度变化。DB41/T 23652022 6 6.3.3.5 综合研究 采集古生物化石、岩石等标本和样品,对古生物化石进行专家鉴定和研究,根据研究需要同步开展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古遗迹学、古生态学、构造学、科普价值等综合研究,为科学评价古生物化石产地等级、促进古生物化石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7 评

    19、价 7.1 评价内容 根据古生物化石产地评价指标及其所具有的科学内涵,做出对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利用价值的分级评定。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评价指标包括化石特征、化石价值、保存状态、可利用性四个方面:a)化石特征:古生物化石等级、区域内标本数量、古生物属种数量;b)化石价值:化石及产地的科学价值、研究程度、影响范围及科普价值;c)保存状态:剖面赋存条件、化石标本完整程度、化石组成特征、产地面积、出露状态、保护意义;d)可利用性:化石产地道路通达性、安全性、可保护的程度。7.2 评价要求 将评价工作分为古生物化石产地评价、古生物化石点评价,对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评价应客观科学合理;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评价

    20、要求按表4;古生物化石点分级评价要求按表5。表4 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评价表 分项 评价要求 分值 X 化石 特征 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数量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多 34X35 二级、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数量较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较多 30X34 非重点保护化石,化石标本数量不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不多 25X30 化石 价值 具有重大科学价值(能为全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具有国际性地层学对比意义)的化石产地,研究程度很高及重大影响研究成果(国际或国内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或专著),科普意义很大 29X30 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能为国内

    21、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国内区域地层对比意义),研究程度高及重要影响研究成果(普通学术刊物),科普意义大 25X29 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古生物化石产地 20X25 保存 状态 层型剖面,化石出露层位多且连续,赋存化石层位明确,化石标本很完整、化石组成特征很突出,产地具有重大保护意义,分布面积大(1 000 m2)19X20 一般剖面,化石出露层位一般,化石标本完整、化石组成特征突出,产地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分布面积较大(100 m21 000 m2)15X19 化石出露层位少且剖面不完整,赋存化石层位不明确,化石标本较完整、化石组成特征较突出,产地具有较重要

    22、保护意义,分布面积一般(100 m2)10X15 可利 用性 产地道路通达性很好,所含化石安全性很好,可保护的程度很高 14X15 产地道路通达好,所含化石安全性好,可保护的程度高 10X14 产地道路通达较好,所含化石安全性较好,可保护的程度较高 5X10 DB41/T 23652022 7 7.3 评价方法 7.3.1 赋值综合项目评价指标 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赋值综合项目评价指标为化石特征、化石价值、保存状态、可利用性,评价要求按表4和表5的规定。7.3.2 专家鉴评 调查工作结束后,按照第4章中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类,邀请与调查对象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鉴评专家组,鉴评专家组应为不少于五人

    23、的单数。专家组依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形成集体意见,确定古生物化石产地的等级,按表D.1填写古生物化石产地鉴定结果表。评定古生物化石产地等级,为规划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提供依据。表5 古生物化石点分级评价表 分项 评价要求 分值 X 化石 特点 二级、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数量不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不多 26X28 非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单一、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单一 24X26 化石 价值 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研究程度高及研究成果影响大,科普意义大 20X24 具有较重要科学价值,研究程度较高及研究成果影响较大,科普意义较大 16X20 保存 状态 化石标本完整、化石组成特征突

    24、出,化石点具有重要保护意义 14X16 化石标本较完整、化石组成特征较突出,化石点具有较重要保护意义 12X14 可利 用性 化石点道路通达好,所含化石安全性好,可保护的程度高 9X12 化石点道路通达较好,所含化石安全性较好,可保护的程度较高 5X9 8 成果编制 8.1 成果报告 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为目的任务与完成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分布规律及特征,各类型古生物化石产地特征叙述、古生物群属种及赋存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及产地研究程度、古生物化石产地评价等内容。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报告按图E.1编写。8.2 图件及说明书 8.2.1 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图例见附表 F

    25、.1。8.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图和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应分别编写图件说明书。8.2.3 图件编制按照 GB/T 958、GB/T 6390、GB/T 20257.1、GB/T 20257.2、GB/T 20257.3 和 GB/T 20257.4的规定执行。8.3 数据库 根据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的要素,建立古生物化石保护名录、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成果数据库和图件的空间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应呈现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信息(见附录C)。DB41/T 23652022 8 附录A (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样式 A.1 古生物化石产地筛选信息表样式按表 A.1。表 A.1 古生物化石

    26、产地筛选信息表 序号 编号 古生物化石产地名称 产地分类(化石)产地分类(规模)产地分类(沉积)产地化石种属 地理位置 经度E 纬度N 地貌单元 地质时代 赋存化石层位 岩性 有无保护措施 初步评价等级 所属保护地 资料来源 筛选时间 筛选人 备注 A.2 表 A.1 填写说明如下:a)本表适用于所有类型古生物化石产地资料筛选的信息录入;b)编号:按照省辖市+县(区)+乡(镇)+数字顺序填写,省县用数据库说明中的代码;c)古生物化石产地:按照本文件第 5 章规定的“地名(县)+乡(镇地名)+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填写;d)产地类型(化石类型):按照表 1 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类填写;e)产地类型(规

    27、模类型):按照表 2 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类填写;f)产地类型(沉积相类型):按照表 3 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类填写;g)产地化石种属:根据化石产地赋存古生物化石群,代表性的各种古生物化石属种填写;h)地理位置:隶属行政管辖区位置,如:省市县 乡(镇)村,尽量写到镇以下的位置;i)经纬度坐标:按 E、N 表示,单位为“”应填写多个拐点;j)地貌单元:分为盆地、平原(台地、丘陵)、山脉(高山、中低山)单独填写;k)地质时代:填写地质时代纪、世,中文汉字,括号内为地质时代代号;l)赋存化石层位:赋存化石地层剖面的地层组名称(段)、地层剖面顺序的层位;m)岩性:赋存化石地层岩性,填写沉积岩名称;n)有无保护

    28、措施:化石产地已经采取保护工程措施情况、保存状态;o)初步评价等级:按照表 4 化石产地分级评价标准,初步评价分级、级填写,可选填;p)所属保护地:所属保护地的名称,如: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可选填;q)资料来源:填写化石产地发表古生物化石研究论文、专著等研究成果文献情况。DB41/T 23652022 9 附录B (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调查表样式 B.1 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调查表样式按表 B.1。表 B.1 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调查表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化石点坐标 E N 产地名称 产地位置 省 市 县(区)乡(镇)村 分布区边界拐点坐标 剖面名

    29、称 化石类型名称 化石丰度特征 化石组成特征 所在地层区 地层单位及代号 地貌描述 地层出露状况 赋含化石层位及岩性 保存完整程度 研究程度 保护情况 保护级别 保护工程 管理机构 科学价值 稀有性 通达条件 保护建议 安全性 照片编号 摄像编号 摄像方位 调查人 审查人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B.2 表 B.1 填写说明如下:a)本表使用于所有类型古生物化石产地的调查整体描述记录;b)典型化石点坐标:定点测量所得的化石产地代表性化石点坐标;c)产地名称:地名(县)+乡(镇地名)+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d)分布区边界拐点坐标:定点测量所得的化石产地分布区拐点坐标;e)剖面名称:赋存化石地层剖面名

    30、称;f)化石类型名称:化石产地赋存古生物化石类型名称;g)化石丰度特征:挖掘的赋存古生物化石数量多少,丰度值高低;h)化石组成特征:化石产地赋存代表性的各种古生物化石属种综合描述;DB41/T 23652022 10 i)所在地层区:化石产地赋存化石地层归属地层分区;j)地层单位及代号:地层组(段)及地层单位代号;k)地质时代及代号:地质时代纪(世)及地质时代代号;l)地貌描述:化石产地赋存化石地层剖面所在地貌部位、微地貌描述;m)地层出露状况:化石产地赋存化石地层出露完整性、地层界线清晰程度等情况;n)赋含化石层位及岩性:化石产地赋存化石地层出露层位、地层岩性特征;o)保存完整程度:化石产地

    31、保存完整情况;p)研究程度:化石产地发表古生物化石研究论文、专著等研究程度高低情况;q)保护情况:化石产地采取保护工程措施情况;r)保护级别:化石产地划分为、级别;s)保护工程:化石产地已经采取的保护工程情况;t)管理机构:化石产地归属县级政府管理部门情况;u)科学价值:古生物化石属种在国内外对比研究价值、具有古生物研究的科学意义;v)稀有性:化石产地古生物化石属种多少,挖掘发现古生物化石的珍稀程度;w)通达条件:可以通达化石产地的道路类型(高速、或国道、或省道、或其他道路);x)保护建议:化石产地保护可以采取的保护工程和保护措施建议;y)安全性:化石产地存在着被挖除、覆盖、淹没、自然风化、隧

    32、道洞穿等可能性的情况。DB41/T 23652022 11 附录C (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样式 C.1 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 C.1.1 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样式见表C.1。表 C.1 古生物化石产地信息采集表 产地编号 野外编号 古生物化石产地名称 化石类型名称 地理位置 省 市 县 乡(镇)村 所属保护地名称 所在地层区 产地类型(化石类型)产地类型(规模类型)产地类型(沉积相类型)产地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编号 经度()纬度()高程(m)产地面积(km2)地貌描述 地层出露状况 地层年代 赋存化石层位 数据来源 化石组成特征 化石丰度特征 保存完整程度 保存现状 保护级别

    33、 安全隐患 研究程度 科学价值(意义)综合价值(评定等级)可利用性 通达条件 照片编号 摄像编号 拍摄方位 登录人 审查人 调查单位 填表日期 C.1.2 表C.1填写说明如下:a)产地编号:化石产地信息采集统一编号,应采用省、县(市)、乡(镇)、村的行政码依次编码;b)野外编号:与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表编号相同并链接;c)产地名称:化石产地所在县地名+乡(镇)地名或村地名+需要说明古生物地质时代+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DB41/T 23652022 12 d)古生物群名称:化石产地赋存古生物化石群名称;e)地理位置:隶属行政管辖区位置,如:省市县 乡(镇)村;f)所属保护地名称:填写的所属保护地

    34、名称,如: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g)所在地层区:化石产地赋存化石地层归属地层分区;h)产地类型:按照本文件化石类型、规模类型、沉积相类型分类填写;i)产地范围拐点坐标:按照野外实地调查化石产地拐点坐标,以顺时针顺序填写;j)产地面积(km2):按照化石产地边界拐点坐标范围内实际面积量算;k)地貌描述:化石产地赋存化石地层层位所在较大地貌单元的地貌部位、微地貌描述;l)地层出露状况:化石产地赋存化石地层出露层位、地层界线清晰程度等情况;m)地层年代:确定的地层年代纪、世、期等,与所在地层区划分地质时代相吻合;n)赋存化石层位:赋存化石地层剖面的地层组名称(段)、地层剖面顺序的层位;

    35、o)化石组成特征:化石产地赋存代表性的各种古生物化石属种综合描述;p)化石丰度特征:挖掘的赋存古生物化石数量多少,丰度值多或者少;q)保存完整程度:古生物化石产地保存完整情况;r)保存现状:化石产地采取保护工程措施情况、保存状态;s)保护级别:化石产地划分为、级保护级别;t)安全隐患:化石产地存在着被挖除、覆盖、淹没等等可能性的情况;u)研究程度:化石产地发表古生物化石研究论文、专著等研究程度高低情况;v)科学价值(意义):古生物化石属种在国内外对比研究价值、古生物研究的科学意义;w)综合价值(评定等级):按照表 4、表 5 古生物化石产地(点)评定结果填写;x)可利用性:按照化石产地道路通达

    36、性,所含化石安全性,可保护的程度的情况填写;y)通达条件:可以通达化石产地的道路类型(高速、或国道、或省道、或其他道路);z)照片编号:采集化石产地照片统一编号;aa)摄像编号:采集摄像视频资料统一编号;bb)拍摄方位:拍摄镜头方向,按照 360全视角不同方位角度填写。DB41/T 23652022 13 C.2 古生物化石产地剖面信息采集表 C.2.1 古生物化石产地剖面信息采集表样式见表C.2。表 C.2 古生物化石产地地层剖面信息采集表 剖面编号 地质年代(期)年代地层(阶)岩石地层(段)层号 厚度(cm)单层厚(cm)颜 色 岩 性 沉积构造 C.2.2 表C.2填写说明如下:a)剖面

    37、编号:按照地层剖面顺位数字填写;b)地质年代(期):地质时代纪、世、期;c)年代地层(阶):年代地层系、统、阶;d)岩石地层(段):岩石地层单位地层组细分段;e)层号:按照地层剖面由老至新填写;f)地层厚度:填写地层剖面地层的真厚度;g)单层厚:地层剖面某一单层的真厚度;h)颜色: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本层地层岩石的颜色。i)岩性:按照 GB/T 958 的要求填写本层地层岩性;j)沉积构造:按照 GB/T 17412.2 的要求填写本层沉积构造名称。DB41/T 23652022 14 C.3 古生物化石产地化石登记信息采集表 C.3.1 古生物化石产地化石登记信息采集表样式见表C.3。表 C.3

    38、 古生物化石产地化石登记信息采集表 剖面编号 层 号 古生物化石类型 属 种 样品编号 照片编号 标识层编号 相对标识层位置 至标识层距离 C.3.2 填写说明:a)剖面编号:按照表 B 野外调查记录内容,赋含化石地层剖面编号填写;b)层号:按照表 B 野外调查记录内容,赋含化石剖面层位填写;c)古生物化石类型:按照表 B 野外调查记录化石产地赋存古生物化石类型名称填写;d)属种:按照赋存古生物化石研究成果的属种填写;e)样品编号:按照实际采样顺序编号进行填写;f)照片编号:按照实际拍照情况进行填写;g)标识层编号:指出露明显,可作为关键位置提供化石埋藏信息的层位;h)相对标识层位置:指化石赋

    39、存层位与标识层的位置关系;i)至标识层距离:指化石赋存层位距标识层距离。DB41/T 23652022 15 附录D (规范性)古生物化石产地分级鉴评结果表样式 古生物化石产地鉴评结果表样式按表 D.1。表 D.1 古生物化石产地鉴评结果表 古生物化石产地(点)产地名称 评价内容(分值)评价说明 得分 备注 化石特征(25X35)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数量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多 二级、三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重要标本化石,化石标本数量较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较多 非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数量不多、化石标本古生物属种不多 化石价值(20X30)具有重大科学价值(能为全球演化过程

    40、中的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具有国际性地层学对比意义)的化石产地,研究程度很高及重大影响研究成果(国际或国内核心期刊等学术刊物或专著),科普意义很大 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能为国内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国内区域地层对比意义),研究程度高及重要影响研究成果(普通学术刊物),科普意义大 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古生物化石产地 保存状态(10X20)层型剖面,化石出露层位多且连续,赋存化石层位明确,化石标本很完整、化石组成特征很突出,产地具有重大保护意义,分布面积大(1000 m2)一般剖面,化石出露层位一般,化石标本完整、化石组成特征突出,产地

    41、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分布面积较大(100 m21000 m2)化石出露层位少且剖面不完整,赋存化石层位不明确,化石标本较完整、化石组成特征较突出,产地具有较重要保护意义,分布面积一般(100 m2)可利用性(5X15)产地道路通达性很好,所含化石安全性很好,可保护的程度很高。产地道路通达好,所含化石安全性好,可保护的程度高 产地道路通达较好,所含化石安全性较好,可保护的程度较高 总分 产地级别 专家签字 鉴评时间 DB41/T 23652022 16 附录E (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见图 E.1。第一章 绪论(一)项目来源(二)目的任务

    42、(二)项目完成工作(三)工作过程和质量评述(四)取得的主要成果(五)绩效评估包括:创新点、亮点 第二章 工作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位置(二)工作区位置范围(三)自然地理概况(四)前人调查概述与存在主要问题(五)工作区地质背景 第三章 古生物化石产地(一)古生物化石产地概述(二)古生物化石产地类型、分布及特征(三)各类型古生物化石产地叙述(四)古生物化石产地位置、范围(五)古生物群属种及赋存地层剖面(六)古生物化石及产地研究程度 第四章 古生物化石产地评价(一)评价概念(二)评价标准(三)评价方法(四)评价结果 第五章 古生物化石产地数据库建设与编图 第六章 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建议 第七章 成果

    43、应用与转化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图 1)XX 市(县)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图(比例尺 15 000150 000)2)XX 市(县)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比例尺 1100 0001250 000,或 110 000150 000)图 E.1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DB41/T 23652022 17 3)XX 市(县)古生物化石点分布图(应采用更大比例尺 15000110 000)附表 1)XX 市(县)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名录 2)XX 市(县)古生物化石产地一览表 3)XX 市(县)古生物化石产地野外调查表汇总 附件 1)XX 市(县)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数据库 2)XX

    44、 市(县)古生物化石产地照片集(A4)图 E.1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续)DB41/T 23652022 18 附录F (资料性)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图例 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图例见表 F.1。表 F.1 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图例 类()亚类()样式 填充色值 C M Y K 植物化石产地 低等植物化石产地 0 20 60 20 高等植物化石产地 0 20 60 20 无脊椎动物化石产地 原生动物化石产地 0 20 60 20 腔肠动物化石产地 0 20 60 20 腕足动物化石产地 0 20 60 20 软体动物化石产地 0 20 60 20 小壳类动物化石产地 0 20 60 20 节肢动物化石产地 0 20 60 20 脊椎动物化石产地 无颌类化石产地 0 20 60 20 鱼类化石产地 0 20 60 20 两栖类化石产地 0 20 60 20 DB41/T 23652022 19 表 F.1 古生物化石产地图图例(续)类()亚类()样式 填充色值 脊椎动物化石产地 爬行类化石产地 0 20 60 20 鸟类化石产地 0 20 60 20 哺乳类化石产地 0 20 60 20 遗迹化石产地 遗物化石产地 0 20 60 20 遗迹化石产地 0 20 60 20


    注意事项

    本文(DB41 T 2365-2022 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与评价规范.pdf)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