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534-2022 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导则.pdf
《DB33 T 2534-2022 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2534-2022 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导则.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CCS B 05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5342022 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导则 Guidelines for forest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2022-09-27 发布2022-10-27 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3/T 25342022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晶、许澄、杜群、杨绍钦、李鑫、金敏丽、王翔、李佐晖、赵鹏、江晓薇、刘平、李阳、梁爽、朱敏、周天焕、方炎杰、王剑武、诸葛刚、谢秉楼、商天其、马艺婧、邱明。DB33/T 25342022 1 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编制。注:本标准中森林生态廊道是指自然生态要素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廊道。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3、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CJJ/T 912017 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LY/T 20162012 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生态廊道 ecological corridor 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的,具有保障野生动物迁移、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展示优美自然风景、开展休闲游憩等服务功能的带状生态空间。来源:CJJ/T 912017,4.2.11,有修改 3.2 野生动物通道 animal p
4、assage;wildlife path 为保证野生动物能够穿越铁路、公路、水渠、围栏等建筑物和构筑物而建造或保留的通道。来源:LY/T 20162012,3.3.1,有修改 4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4.1 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充分考虑廊道生态环境状况,立足于保护修复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安全、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因地制宜原则 4.2 根据自然环境、立地条件等现状因子,突出地方特色,提出合理的保护修复措施,打造结构合理、特色明显、功能完备、景色优美的森林生态廊道。DB33/T 25342022 2 持续发展原则 4.3 积极提升廊道的生态服务水平,引导公众积
5、极参与廊道建设,以共建促共享,实现森林生态廊道的生态共建、环境同治,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5 技术流程 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技术流程见图1。DB33/T 25342022 3 图1 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技术流程 廊道专项规划 野生动物保护 植物群落保护与修复 生态文化建设 森林灾害防控 植物群落保护 植物群落修复 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火灾防控 生态科普 地质灾害防控 生态休闲 成果要求 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 调查分析 廊道构建与管控 廊道管控 廊道构建 管控范围 管控要求 分级 分类 主廊道 次廊道 生物型 防护型 景观型 基础调查 测量资料 自然与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 基础设施
6、 土地利用与相关规划 规划图件 资源监测监控 附件 规划文本 数据 DB33/T 25342022 4 6 调查分析 基础调查应真实、完整,类别应符合表 1 的规定。6.1 表1 基础调查类别汇总 大类 中类 小类 一、测量资料 地形图 根据规划设计规模选用比例合适的地形图 遥感影像图 航片、卫片等 二、自然与资源条件 气候 温度、光照、湿度、降水、风 水文 水源保护区,江河湖海的水文状况,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海滨区的潮汐、海流等,地下水文资料,水利工程设施(水坝、大中型水库)等 地质地貌 地貌、土壤土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等 植物资源 植物区系特点及分布,适生和乡土植物资料,古树名木
7、调查资料,植物群落与分布规律,濒危及珍稀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动物资源 动物种类、濒危及珍稀动物种类及分布、活动或迁徙规律 三、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人口、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 历史与文化 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历史遗迹,历史文化沿革及变迁,名胜古迹、民俗风情 四、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 现有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线路及交通站点(包括航空运输点)和远景规划线路及范围,绿道等慢行系统,穿过或邻接重要生态用地的交通节点,需要自然修复的废弃交通线路和水路航道等 基础工程 通信设施种类及覆盖范围、穿越或占用生态用地的通讯设施及安全防护范围、未来规划通讯线路和站点、高压线路等,垃圾回收和废弃
8、物处理、垃圾填埋处理等,已建设和拟建水利工程设施范围及对环境的改造和影响、废弃水利设施后的环境修复工程等 能源及资源 重要经济能源和资源储备、开发和开采情况,废弃及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的用地及水域等 五、土地利用与相关规划 土地利用 各类用地分布现状 相关规划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以及自然保护地、绿道、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旅游发展等相关规划 研究分析调查资料,评估森林生态廊道的建设条件,提出面临的主要问题。6.2 7 廊道构建与管控 廊道构建 7.1 7.1.1 总体要求 DB33/T 25342022 5 依据规划范围及目标需求,合理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
9、MSPA)、适宜性评价法、最小阻力模型法(MCR)等方法,以河流、道路、海岸、山林为依托,联通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态资源,构建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层次完整、功能复合的森林生态廊道体系。7.1.2 廊道分级 按生态区位重要性分为主廊道、次廊道两个等级:主廊道:分布于重要山脉、重要水系干流等区域,连接自然保护地、重要自然生境或海岸重点生态保护区域等生态资源,生物富集程度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构筑全省或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作用的森林生态廊道;次廊道:分布于山林、水系周边等区域,连接重要生态斑块,满足一般物种的栖息和迁徙,具有一定生态缓冲功能,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乡生态景观
10、、提供生态游憩场所的森林生态廊道。7.1.3 廊道分类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分为生物型、防护型、景观型三个类别:生物型森林生态廊道:以满足生物栖息迁徙和生境需求、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基因流动、能量转化与流动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生态廊道;防护型森林生态廊道:以能够充分发挥廊道中森林植被的防风固沙、防灾减灾、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保持水土和过滤空气的作用以及湿地净化水质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生态廊道;景观型森林生态廊道:以保护古树名木、名胜古迹等景观资源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生态廊道。廊道管控 7.2 7.2.1 管控范围 廊道管控范围应合理划定,保持生态空间的连贯性。廊道宽度宜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调节以及景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 2534-2022 森林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导则 2534 2022 森林 生态 廊道 规划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