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424-2022 复合污染工业地块调查技术指南.pdf
《DB32/T 4424-2022 复合污染工业地块调查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T 4424-2022 复合污染工业地块调查技术指南.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书江苏省地方标准复合污染工地块调查技术指南发布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出 版目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工作程序第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第二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第三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制现场安全资料管理附录 资料性第阶段调查报告编制大纲附录 资料性第二阶段调查报告编制大纲言本文件按照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生态环境
2、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文件主要 起 草 人曲 常 胜王 栋 亮聂 溧涂 勇王 水宋 敏叶 茂张 亚 平孔 令 雅王 磊付益伟曹璐朱迟蔡冰杰王长明张强夏威夷邱 成浩罗 浩柏 立 森魏 进周燕李 俊张满成周游蒋乔峰复合污染工业地块调查技术指南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复合污染工业地块土壤和地水污染状况调查的总体原则工作程序报告编制现场安全和资料管理的指南本文件适用于复合污染工业地块土壤和地水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年版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地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地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地块土壤和地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术语和定义界定的以及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复合污染工业地块 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制革以及农药钢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重点行业具有土壤和地水多介质污染可能的在产企业地块尚未再开
4、发利用的已关闭搬迁企业遗留地块土壤和地水污染状况调查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确定土壤和地水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特征污染物工业企业历史及现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可能导致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生物有效性土壤污染物可在人体胃肠道环境中溶解并可能被生物体所吸收的部分所占的比例通常用动物试验测定或与之有较好相关性的体外模拟测试方法测定总原则针对性原则针对调查对象的行业特征潜在污染特点等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判断地块是否存在污染并进步明确污染程度和范围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调查方法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综合
5、考虑企业生产情况现场条件调查要求以及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调查技术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分阶段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科学合理地制定调查工作计划安全性原则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时无论调查对象地块处于在产关停废弃等状态在开展此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现场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现场作业相关安全要求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复合污染工业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工作流程如图所示图 复合污染工业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的工作流程第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本阶段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地块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本阶段调查确认地块及周边区域当前和历史均
6、无可能引起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及迁移途径认为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状况可接受调查活动可结束第二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本阶段调查是以土壤和地下水采样分析为主的地块污染证实阶段主要包括制定工作计划调查点位确认水文地质勘察辅助调查现场采样与样品检测数据评估与分析等步骤对于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农药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地块开展第二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对于已废弃地块宜在地块内构筑物和设施拆除后开展第二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本阶段调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步进行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分批次实施逐步减少调
7、查的不确定性若初步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地块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 等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以及清洁对照点浓度并经不确定性分析确认无须开展进步调查调查活动可结束否则开展详细采样分析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步确定地块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第三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本阶段调查是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的地块特征参数调查和受体暴露参数调查阶段为获得满足风险评估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或管控所需的参数本阶段调查工作宜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也可单独进行第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包括但不限于地块相关资料地块面积地理位置地块历史利用方式周边地块土地利用方式及周边敏感目标分布是否位
8、于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区是否处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地块内或周边有无抽水作业用来辨识地块及邻近地块开发利用情况的卫星影像图片等企业相关资料企业运营状态新改扩建情况等生产经营资料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书清洁生产审核防渗漏等环保设施配备三废处置和排放排污许可等环境管理资料地块地上及地下生产装置管线沟渠等构筑物平面布置图等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地形地貌类型与分区地层岩性与厚度地质构造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物理特征含水层及相对隔水层岩性厚度埋藏分布特征含水层富水性透水性地下水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系统结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流速流向等有关政府文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公告企业在政府部门相关环境备
9、案和批复用地规划以及生态和水源保护区规划等其他资料地块及周边地块已有监测井的地下水检测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块环境调查报告违反环保要求相关记录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记录生产安全事故记录等资料分析调查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分析收集的资料识别资料中错误自相矛盾和不合理的信息筛选资料中不确定的或缺失的关键信息在后续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中进行复核和补充并将各项信息最终来源在报告中说明现场踏勘现场踏勘范围现场踏勘范围包括地块及周边区域根据地块调查范围以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可能迁移扩散的距离来判定现场踏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确认地块内生产功能区分布污染源区域地下设施分布污染防治设施和二次保护措施等环境管理
10、状况核实是否与已收集资料中提及的致确认地块内是否曾有换土等污染去除设备更新有无停用或废弃的储罐或管线现场设施是否有腐蚀或变形管道阀门有无渗漏以及储罐底板有无沉陷积水龟裂等现象确认地块及周边是否有恶臭化学品味道刺激性气味是否有腐蚀污染痕迹是否有外来土壤固体废物等堆存是否有排污口确认地块及周边地下水监测井分布及其利用情况对于建有地下水监测井的确认监测井现状及配套监测设备工作状况确认监测井内水质情况辨识是否存在异味异常颜色或非水相液体确认地块及周边区域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沟池河等地表水体雨水排放及径流情况判断周边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地块内以及地块内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地下水和地块之外并分析应用
11、不同辅助调查技术的可行性 确认地块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类型规模和位置分布明确所处环境功能区和保护内容历史变更情况保护措施及其效果以及敏感目标所在区域地下水使用情况现场踏勘方法通过观察异常气味辨识使用便携式检测设备现场快速测定等方式初步辨别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通过照相摄影等方式对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进行记录员访谈员访谈对象访谈对象为地块现状或历史的知情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地块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人员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地块历史和现在各阶段使用人员地块周边熟悉地块的第三方人员员访谈内容人员访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访谈对象身份及与地块的关系地块历史利用及变更情况地块内有毒有害物质的储存生产使用处置及排放情况
12、地块及周边是否曾发生化学品泄漏或其他环境污染事故地块内是否曾堆放外来土壤或固体废物 地块内是否有暗沟渗坑地块地下是否有管线管道交通隧道等通过地块周边是否曾有重污染企业排污口等其他可能的污染隐患人员访谈方法采取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电子或书面访谈表等方式进行访谈记录包含本文件中种不同类型访谈对象记载受访人员的身份证号职业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由受访人签字并作为报告附件结论与分析本阶段调查结论明确地块及周边 可能 存 在 的 污 染 源 和迁 移途 径分 析污 染类 型污染 状况和来源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第二阶段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的建议第二阶段土壤和地水污染状况调查初步采样分析工作计划制定已
13、有信息核查结合第阶段调查成果核查已获得的地块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适用性包括但不限于核查地块重要的环境信息如土壤类型地层分布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流向等核查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或地块周围环境的可能分布和迁移信息核查污染物排放和渗泄漏信息污染识别重点关注区域识别识别地块土壤和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的重点关注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已有资料或前期调查表明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曾发生泄露或环境污染事故的区域各类地下罐槽管线集水井检查井等所在的区域固体废物堆放或填埋的区域原辅材料产品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危险废物等生产贮存装卸使用处置及排放的区域 其他存在明显污染痕迹或存在异味的区域特征污染物识别根据核实的地块关键信息
14、整理分析地块历史和现在各阶段企业生产工艺产品原辅材料中间产物危险化学品废水废气废物处置及排放情况结合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识别地块特征污染物同时识别地块临近区域历史及现在各阶段的特征污染物作为补充初步采样方案制定土壤采样方案土壤采样方案应符合以下操作要求地块面积小于或等于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个地块面积大于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个重点关注区单个采样工作单元面积不超过其他区域单个采样工作单元面积不超过土壤点位设置在最有可能存在污染的位置如生产设施三废暂存和处置设施地表硬化破损处等在地块边界外定时间内未受外界扰动的全年主导上风向长期地下水上游方向布设至少个土壤采样对照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土壤采样深度般最
15、深至潜水层底板对于潜水含水层较厚的区域土壤采样深度设置在浅层地下水稳定水位以下 或地表以下对于存在污染的点位土壤的最大采样深度至未受污染的深度为止 采样深度扣除地表非土壤硬化层厚度般表层土壤不同土层及分层处初见水位处感官异常和现场检测数据较高处深层地下水超标处等均至少采集份土壤样品土壤采样间隔宜为根据地块实际情况和调查需要合理增加土壤采样点位数量和采样数量地水采样方案地下水采样方案应符合以下操作要求地下水监测井原则上布设在潜水层设计深度般不穿透潜水层或监测目标含水层地块内地下水监测井布设数量不少于个地下水监测点与土壤采样点共点布设布设在重点关注区内最有可能存在污染的位置在地块边界外定时间内未受
16、外界扰动的长期地下水上游方向布设至少个地下水监测井对照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般情况下地下水采样深度在地下水水位线 以下对于低密度非水溶性有机物污染采样深度设置在含水层顶部对于高密度非水溶性有机物污染采样深度设置在含水层底部且地下水井的滤水管长度不宜大于 根据地块实际情况和调查需要合理增加地下水监测井数量和采样数量地表水底泥采样方案地表水底泥采样方案应符合以下操作要求地块内有流经或汇集的地表水体对每个独立的地表水体至少采集个地表水样品和个底泥样品地块外地表水与地块内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在地块外地表水体布点至少采集个地表水样品和个底泥样品地表水的采样频次与采样时间宜与地下水采样保持致地表水采样宜
17、按照 等相关标准执行底泥采样点位于地表水采样点垂线的正下方健康和安全防护计划制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地块现场实际情况和安全要求制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人员健康和安全防护计划检测分析方案制定土壤样品包括但不限于中表的污染物项目土壤 和本文件识别的地块特征污染物地水样品包括但不限于表中感官性状及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中表的污染物项目本文件识别的地块特征污染物其他样品底泥样品检测项目参照土壤样品检测分析项目地表水样品检测项目参照地下水样品分析检测项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现场采样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现场采样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宜按照 和 等相关标准执行实验室检测分析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质量
18、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宜按照 和 等相关标准执行详细采样分析工作计划制定详细采样方案制定土壤采样方案土壤采样方案应符合以下操作以初步采样分析结果确定的超标或异常点位为中心未超标点位为边界拐点结合地块生产相关功能区分布确定地块潜在污染区采用专业判断与分区布点相结合的方法布设土壤采样点位土壤采样点位重点布设在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土壤采样工作单元面积不超过其他区域土壤采样工作单元面积不超过在地块地下水下游方向扇形区域内按定间隔布设土壤采样点位采样点位数量以确定地块污染分布为准初步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地块存在迁移能力强的污染物时根据污染物的溶解度密度等理化性质以及各点位污染物浓度随深度变化规律确定土壤采样深度
19、判断是否钻穿隔水板采集更深层土壤样品初步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地块边界处存在污染时在地块边界外周边紧邻区域适当布设不少于个采样点位判断是否发生污染迁移具备工作条件时点位数量以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分布为准不具备工作条件时在调查报告指出地块边界外存在土壤污染的可能性地水采样方案地下水采样方案应符合以下操作地下水监测井点位重点布设在潜在污染区地下水监测井采样工作单元面积不超过地下水监测点与土壤采样点共点布设布设在土壤采样过程发现异味颜色异常现场检测结果较高等异常情况的点位针对存在低密度 非水 相液 体和高 密 度 非 水 相 液 体 的 情 况对 于 厚 度 小 于 的 污 染 含 水层般不分层建井采样对于
20、厚度大于 的含水层根据地块内含水层水力条件污染物种类和性质分层建井采样原则上地下水监测井不宜打 穿隔 水 层当 在 初 步 采样 分析 结果 表明 潜水 含水 层 受 到重污染且第隔水层土壤存在污染土层隔污性能较差时在做好分层止水的条件下至少增加口深井至承压地下水以评价承压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初步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地块边界处存在污染且有迁移至地块边界外的可能时在地块边界外沿地下水下游方向的紧邻区域布设至少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判断地下水污染是否已迁移至边界外具备工作条件时在地块地下水下游方向扇形区域内和地块两侧沿地下水流向区域内按定间隔布设地下水监测井监测井数量以确定污染羽范围和污染分布为准不具备工作条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T 4424-2022 复合污染工业地块调查技术指南 DB32 4424 2022 复合 污染 工业 地块 调查 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