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1179-2023 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pdf
《DB12 T 1179-2023 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2 T 1179-2023 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93.080CCS P 6612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T 11792023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backfill of muddy solidified soil in road engineering2023-01-19 发布2023-02-19 实施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 布DB12/T 1179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原材料要求.24.1固化剂.24.2原土.34.3水.34.4辅助材料.35配合比设计.35.1一般规定.35.2初步配合比设计.45.3配合比调整
2、.56工程设计.56.1一般规定.56.2性能要求.56.3地基表层处理.66.4路基断面设计.66.5路基稳定性及沉降验算.86.6辅助设施.97工程施工.97.1施工准备.97.2施工设备.97.3浇注施工.107.4辅助设施施工.108质量检验和验收.118.1一般规定.118.2基本要求.118.3实测项目.138.4外观鉴定.138.5质量验收.13附录 A(规范性)湿重度和流动度试验方法.15附录 B(规范性)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16附录 C(资料性)检验记录及评定表.17DB12/T 1179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
3、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天津生态城市政景观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市永暖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津中岩大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公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工勘检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佰世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市龙口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朝辉、王新岐、曾伟、高玉峰、刘润有、高志伟、杜衍庆、霍知亮、李永刚、王刚、王磊、罗晓青、李凯、周明、问鹏辉、杨爱武、宋俊达、孙立强、谢
4、沛祥、庄妍、安玉峰、程海波、李鹏、王雷、郭伟、郎瑞卿、任民、位树、方恒亮、魏源、孙峰伟、吴鸿胜、肖田、魏有军、熊军、代茂华、张国梁、杨丽丽、单鸿飞。DB12/T 117920231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道路工程泥态固化土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本市各等级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泥态固化土填筑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5、于本文件。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GB 36600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34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CJJ 19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T 526软土固化剂JGJ 63混凝土用水标准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 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D3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原土original soil尚未掺加固化剂的原状淤泥、淤泥质土、疏浚
6、土、建筑泥浆、工程开挖土、废弃渣土及其他细粒土。3.2基泥original mud天然形成或利用原土经加水(或加土)制成的,尚未掺入固化剂的泥浆。3.3固化剂stabilizerDB12/T 117920232用于固化基泥的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通过与基泥充分搅拌后经物理、化学反应能形成满足强度和环境要求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材料。3.4泥态固化土muddy solidified soil掺加固化剂、外加剂和水等材料的原土经均匀拌和,形成具有一定流动度且凝结硬化后能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合物。3.5固化剂掺入比mixing ratio of stabilizer掺入的固化剂质量与原土的干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
7、示。3.6搅拌含水率stirring moisture content能使基泥自身或与固化剂等材料经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泥态固化土达到流动度设计要求的含水率。3.7流动度fluidity表示泥态固化土流动性的指标,指拌和均匀的泥态固化土坍落后扩展的直径。3.8湿重度wet weight基泥或泥态固化土硬化前流动状态下的单位体积重度。3.9浇注区pouring zone连续分布的路基、台背、沟槽及基坑等独立泥态固化土浇注空间。3.10路基区段subgrade section路线纵向上泥态固化土路基顶面高程一致的路基段落。4原材料要求4.1固化剂4.1.1固化剂匀质性指标应满足表 1 的规定。表 1固
8、化剂匀质性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外观均匀一致,不应有结块2含水率(%)1380m 方孔筛筛余量(%)104.1.2固化剂初凝时间应不小于 45min。4.1.3固化剂中重金属含量最大限值应符合表 2 规定。4.1.4泥态固化土固化剂掺入比宜为 8%26%,可根据试验确定。DB12/T 117920233表 2固化剂重金属含量限值项目限值(mg/L)总铬0.1六价铬0.05铜(以总Cu计)1锌(以总Zn计)1铅(以总Pb计)0.05镉(以总Cd计)0.01铍(以总Be计)0.0002镍(以总Ni计)0.05砷(以总As计)0.05锰(以总Mn计)0.1钼(以总Mo计)0.1铊(以总Tl计)0.000
9、14.2原土4.2.1原土宜优先就地选用淤泥、淤泥质土、疏浚土、建筑泥浆、工程开挖土及废弃土,其他土经处理后满足基泥技术指标要求也可以选用。4.2.2原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 10%。4.2.3原土内污染物应满足 GB 36600 的相关要求,未经处理的污染土或泥不得作为泥态固化土的原材料。4.2.4采用含草皮、树根、腐殖质的土、泥炭土及易溶盐超过 0.3%的土制作基泥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4.3水4.3.1拌和用水宜符合 JGJ 63 的有关规定。4.3.2当泥态固化土填筑不影响既有结构及泥态固化土填筑工程耐久性时,可采用海水作为拌和用水。4.4辅助材料
10、4.4.1外加剂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8076 的有关规定,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4.4.2泥态固化土沉降缝之间的填缝材料宜采用 18mm 胶合板或 20mm30mm 聚苯乙烯板。4.4.3加筋格栅、防渗土工膜应符合 JTG/T D32 的有关规定。5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5.1.1泥态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前应按照 GB/T 50123、GB 36600 有关规定进行原土含水率、界限含水率、DB12/T 117920234比重、粒径、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污染物含量等试验,并应满足设计要求。5.1.2泥态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应包括材料选择、配合比、湿重度、流动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等。5.1.
11、3泥态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应以流动度合格为前提,以达到 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依据,并结合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技术及经济综合比较后酌情确定最适宜的固化剂品种及掺入比。5.1.4因工程需要或环境条件制约,需明确泥态固化土的抗冻性指标时,可通过试验确定。5.1.5泥态固化土搅拌含水率应通过拌和基泥及试拌泥态固化土的流动度确定,以保证满足运输和施工泵送的技术要求。5.2初步配合比设计5.2.1泥态固化土初步配合比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原材料试验;b)确定搅拌含水率及固化剂掺入比;c)计算各材料用量;d)制备试件;e)泥态固化土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湿重度测定;f)调整和确定设计配合比。5.
12、2.2采用原土制备基泥应按下列原则进行:a)制备的基泥流动度宜为 180mm220mm,基泥应拌和均匀,最大泥块粒径不宜大于 5mm;b)原土流动度满足 180mm220mm 要求时,可直接作为基泥进行初步配合比试验;c)原土流动度小于 180mm 时,应按照其含水率0、液限加水制备满足 a)款要求的基泥;d)当原土流动度大于 220mm 时,可直接掺加固化剂,测试掺加固化剂后 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固化剂掺入比大于 26%时强度仍不满足要求,可参加少量砂测试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对原土采取降水处置措施,使其流动度满足 a)款要求。5.2.3按照固化剂掺入比 2%递增方式
13、分别测试掺加固化剂后泥态固化土 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以满足设计要求时固化剂最小掺入比作为设计固化剂掺入比。5.2.4泥态固化土原材料的用量应按下列步骤确定:a)初步确定试验所需原土的质量0,不少于 30kg;b)根据基泥流动度试验确定搅拌含水率;c)依据选定的固化剂掺入比基准值计算掺入的固化剂质量,应按式(1)计算:=01+0(1)式中:c固化剂质量(kg);固化剂掺入比;0原土质量(kg);0原土含水率,以百分数表示。d)依据确定的泥态固化土搅拌含水率,拌和用水的总质量应按式(2)计算:=01+0+01+0 0(2)式中:拌和用水的总质量(kg);泥态固化土搅拌含水率,以百分数表示,可结
14、合基泥流动度试验确定;DB12/T 117920235固化剂质量(kg)。e)外加剂的质量应按式(3)计算:=(3)式中:外加剂质量(kg);外加剂的掺量百分比,按经验取值。5.2.5根据原土的质量0、含水率0及计算所得固化剂质量、拌和用水质量、外加剂质量,确定泥态固化土的计算配合比。5.2.6初步配合比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采用不少于 3 种配合比进行试验。当采用 3 种配合比试验时,其中 1 种应按本文件确定计算配合比,另外 2 种配合比在计算配合比基础上对固化剂掺入比进行调整,宜分别增加和减少 2%;b)每种配合比试验时,拌和物流动度均应满足施工要求;c)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 1 组
15、标准试件,并在 202条件下密封养护至指定龄期;d)试块应按附录 B 进行指定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当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调整配合比后重新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5.3配合比调整5.3.1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最终设计配合比。泥态固化土配合比拌和试验宜采用搅拌机拌制试样,每次试配搅拌量不宜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 1/4。5.3.2根据泥态固化土的初步设计配合比结果、施工性能要求及造价,综合确定泥态固化土施工配合比。5.3.3施工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配合比备用,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6工程设计6.1一般规定6.1.1泥态固化土可用于路基、台背、沟槽
16、及基坑等工程。6.1.2用于不同工程场景的泥态固化土原材料应符合本文件第 4 章中的有关规定。6.1.3泥态固化土在应用时应做到配合比准确,拌和均匀一致。6.1.4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前应进行调查和勘察,获取设计所需的各项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6.1.5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应保证工程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6.1.6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合理确定填筑方案。6.1.7在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及要求,确定与龄期相关的泥态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施工及验收标准。6.1.8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应符合 JTG
17、 D30 和 CJJ 194 的有关规定。6.2性能要求6.2.1泥态固化土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湿重度、流动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等。DB12/T 1179202366.2.2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路基、台背、沟槽及基坑工程的泥态固化土施工湿重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 A。6.2.3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路基、台背、沟槽及基坑工程的泥态固化土流动度宜符合表 3 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 A。表 3泥态固化土流动度应用范围流动度(mm)路基、台背170190沟槽、基坑1802106.2.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路床部位的泥态固化土配合比宜采用掺砂配合比,流动
18、度宜为 150mm170mm,且砂与固化剂的质量比宜控制在 0.52.0。6.2.5泥态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 B。表 4泥态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用范围应用层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无侧限抗压强度(MP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二级公路、城市次干道及以下路基路床0.80.6路堤0.60.5台背1.2m以内0.80.61.2m以下0.6沟槽、基坑0.4注:无侧限抗压强度为龄期28d、边长100mm的立方体抗压强度。6.2.6泥态固化土干缩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6.3地基表层处理6.3.1地基顶面存在滞水时,应根据积水
19、深度及水下淤泥层范围和厚度,采取排水疏干、抛石挤淤等措施处理。6.3.2当原地面存在横坡时,地面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 2m,基岩面上覆盖层较薄时,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6.3.3当地下水影响泥态固化土工程稳定性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设置渗水性好的隔断层等措施处理。6.4路基断面设计6.4.1泥态固化土路基高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泥态固化土路堤设计直立浇注高度不宜大于 15m,最小设计浇注高度不宜小于 1m,地面横坡较大时泥态固化土浇注宽度不宜小于 2m;DB12/T 117920237b)填筑沟槽、基坑的泥态固化土应利用开挖侧壁进行防护;无侧壁保护
20、的直立式泥态固化土路堤高度小于 3m 时,坡面可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高度大于 3m 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土墙;c)泥态固化土路基浇注区高宽比大于 1 且高度大于 3m 时,应进行抗滑动、抗倾覆稳定性验算;d)软土地段泥态固化土路基应沿路基纵向设置变形缝,其间距宜为 10m20m,缝宽宜为 10mm20mm,并填塞泡沫塑料板;e)泥态固化土顶面宜设置加筋格栅和土工膜,并延伸至一般路堤侧不小于 2m。泥态固化土高度大于 1m 时,宜在距其顶面 0.5m 处增设一层加筋格栅。6.4.2泥态固化土路基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泥态固化土路基横断面可参照图 1 设计,泥态固化土路基顶面不设路
21、拱横坡,采用台阶形式,单个台阶高差宜控制在 0.2m 内,按平台设计,采用基层材料调整路拱横坡。泥态固化土路基横断面顶面高程应满足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不低于 0.6m;图 1泥态固化土路基横断面典型设计b)泥态固化土填筑沟槽横断面可参照图 1 设计,按照横坡要求顶面宜采用台阶形式,单个台阶高差宜控制在 0.2m 内,按平台设计,台阶顶面高程应满足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不小于 0.6m;c)拓宽既有路基时,应对既有路基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1m,加宽拼接宽度小于 0.75m 时,可采取超宽填筑或翻挖既有路基等工程措施。6.4.3泥态固化土路基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泥态固化土路基纵断面可参照
22、图 2 设计,泥态固化土路基顶面不设纵坡,采用台阶形式,浇注区段长度应以区段内路面纵坡高差不超过 0.2m 为准,区段长度宜为 10m20m;b)单个区段顶面纵向为平坡,纵断面顶面高程应满足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不小于 0.6m;DB12/T 117920238图 2泥态固化土路基纵断面及交界面典型设计c)泥态固化土填筑沟槽、桥头台背、基坑横断面可参照图 2 设计,浇注区段长度应以区段内路面纵坡高差不超过 0.2m 为准,区段长度宜为 10m20m,不应超过 30m。单个区段顶面纵向为平坡,台阶顶面高程应满足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不小于 0.6m;d)泥态固化土路基与常规填土路基之间应设置过渡段。过渡
23、段应采用台阶式衔接,台阶高度宜为 0.5m1.0m,坡比宜为 1112,且泥态固化土路基应置于常规填土路基上方;e)泥态固化土路基与常规路基交界处顶面宜设置 1 层防渗土工膜和 1 层加筋格栅,设置范围应至交界面两侧至少 1m,加筋格栅应置于防渗土工膜下。6.5路基稳定性及沉降验算6.5.1泥态固化土路基设计计算时,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工程条件下泥态固化土的相关性能指标取值应符合表 5 的要求。表 5设计计算时性能指标取值验算内容验算指标验算指标取值地下水条件指标取值沉降验算时自重应力计算重度R(kN/m3)地下水位以上施工湿重度Rfw地下水位以下fw)3.11.1(RR 结构上覆荷载验算时自重应
24、力计算重度R(kN/m3)地下水位以上施工湿重度Rfw地下水位以下fw)3.11.1(RR 抗浮验算时自重应力计算重度R(kN/m3)地下水位以上或以下施工湿重度Rfw路堤整体稳定性验算粘聚力c、内摩擦角地下水位以上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c=120kPa,o6地下水位以下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c=100kPa,o4抗滑、抗倾覆稳定性验算与碎石土、砂类土或基岩接触面摩擦系数地下水位以上0.6地下水位以下0.5与粘性土、强风化层接触面摩擦系数地下水位以上0.5地下水位以下0.46.5.2对于地面坡率陡于 12.5 的斜坡上的泥态固化土路基,以及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填方路基,应进行稳定、变形计算
25、。DB12/T 1179202396.5.3泥态固化土路基浇注区高宽比大于 1 且高度大于 3m 时,应按 JTG D30 中有关规定进行抗滑动、抗倾覆稳定性验算。6.5.4软土地区泥态固化土路基设计宜包含路基稳定性验算,应按 JTG D30 和 CJJ 194 中有关规定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6.5.5软土地区泥态固化土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 JTG D30 的有关规定,应按 JTG D30 和 CJJ 194 中有关规定进行地基沉降验算。6.6辅助设施6.6.1保护壁材料可选择混凝土类、石材类砌块或直接采用薄壁式混凝土挡墙,砌块类壁材单块平面尺寸以单面面积不超过 0.3m2为宜;薄壁式混凝土挡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2 1179-2023 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 1179 2023 固化 道路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