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2 T 1179-2023 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0719       资源大小:2.38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2 T 1179-2023 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pdf

    1、ICS93.080CCS P 6612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T 11792023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backfill of muddy solidified soil in road engineering2023-01-19 发布2023-02-19 实施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 布DB12/T 1179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原材料要求.24.1固化剂.24.2原土.34.3水.34.4辅助材料.35配合比设计.35.1一般规定.35.2初步配合比设计.45.3配合比调整

    2、.56工程设计.56.1一般规定.56.2性能要求.56.3地基表层处理.66.4路基断面设计.66.5路基稳定性及沉降验算.86.6辅助设施.97工程施工.97.1施工准备.97.2施工设备.97.3浇注施工.107.4辅助设施施工.108质量检验和验收.118.1一般规定.118.2基本要求.118.3实测项目.138.4外观鉴定.138.5质量验收.13附录 A(规范性)湿重度和流动度试验方法.15附录 B(规范性)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16附录 C(资料性)检验记录及评定表.17DB12/T 1179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

    3、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天津生态城市政景观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市永暖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津中岩大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公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工勘检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佰世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市龙口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朝辉、王新岐、曾伟、高玉峰、刘润有、高志伟、杜衍庆、霍知亮、李永刚、王刚、王磊、罗晓青、李凯、周明、问鹏辉、杨爱武、宋俊达、孙立强、谢

    4、沛祥、庄妍、安玉峰、程海波、李鹏、王雷、郭伟、郎瑞卿、任民、位树、方恒亮、魏源、孙峰伟、吴鸿胜、肖田、魏有军、熊军、代茂华、张国梁、杨丽丽、单鸿飞。DB12/T 117920231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道路工程泥态固化土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等相关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本市各等级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泥态固化土填筑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5、于本文件。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GB 36600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34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CJJ 19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T 526软土固化剂JGJ 63混凝土用水标准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T 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D3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原土original soil尚未掺加固化剂的原状淤泥、淤泥质土、疏浚

    6、土、建筑泥浆、工程开挖土、废弃渣土及其他细粒土。3.2基泥original mud天然形成或利用原土经加水(或加土)制成的,尚未掺入固化剂的泥浆。3.3固化剂stabilizerDB12/T 117920232用于固化基泥的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通过与基泥充分搅拌后经物理、化学反应能形成满足强度和环境要求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材料。3.4泥态固化土muddy solidified soil掺加固化剂、外加剂和水等材料的原土经均匀拌和,形成具有一定流动度且凝结硬化后能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合物。3.5固化剂掺入比mixing ratio of stabilizer掺入的固化剂质量与原土的干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

    7、示。3.6搅拌含水率stirring moisture content能使基泥自身或与固化剂等材料经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泥态固化土达到流动度设计要求的含水率。3.7流动度fluidity表示泥态固化土流动性的指标,指拌和均匀的泥态固化土坍落后扩展的直径。3.8湿重度wet weight基泥或泥态固化土硬化前流动状态下的单位体积重度。3.9浇注区pouring zone连续分布的路基、台背、沟槽及基坑等独立泥态固化土浇注空间。3.10路基区段subgrade section路线纵向上泥态固化土路基顶面高程一致的路基段落。4原材料要求4.1固化剂4.1.1固化剂匀质性指标应满足表 1 的规定。表 1固

    8、化剂匀质性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外观均匀一致,不应有结块2含水率(%)1380m 方孔筛筛余量(%)104.1.2固化剂初凝时间应不小于 45min。4.1.3固化剂中重金属含量最大限值应符合表 2 规定。4.1.4泥态固化土固化剂掺入比宜为 8%26%,可根据试验确定。DB12/T 117920233表 2固化剂重金属含量限值项目限值(mg/L)总铬0.1六价铬0.05铜(以总Cu计)1锌(以总Zn计)1铅(以总Pb计)0.05镉(以总Cd计)0.01铍(以总Be计)0.0002镍(以总Ni计)0.05砷(以总As计)0.05锰(以总Mn计)0.1钼(以总Mo计)0.1铊(以总Tl计)0.000

    9、14.2原土4.2.1原土宜优先就地选用淤泥、淤泥质土、疏浚土、建筑泥浆、工程开挖土及废弃土,其他土经处理后满足基泥技术指标要求也可以选用。4.2.2原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 10%。4.2.3原土内污染物应满足 GB 36600 的相关要求,未经处理的污染土或泥不得作为泥态固化土的原材料。4.2.4采用含草皮、树根、腐殖质的土、泥炭土及易溶盐超过 0.3%的土制作基泥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4.3水4.3.1拌和用水宜符合 JGJ 63 的有关规定。4.3.2当泥态固化土填筑不影响既有结构及泥态固化土填筑工程耐久性时,可采用海水作为拌和用水。4.4辅助材料

    10、4.4.1外加剂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8076 的有关规定,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4.4.2泥态固化土沉降缝之间的填缝材料宜采用 18mm 胶合板或 20mm30mm 聚苯乙烯板。4.4.3加筋格栅、防渗土工膜应符合 JTG/T D32 的有关规定。5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5.1.1泥态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前应按照 GB/T 50123、GB 36600 有关规定进行原土含水率、界限含水率、DB12/T 117920234比重、粒径、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污染物含量等试验,并应满足设计要求。5.1.2泥态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应包括材料选择、配合比、湿重度、流动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等。5.1.

    11、3泥态固化土配合比设计应以流动度合格为前提,以达到 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为依据,并结合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技术及经济综合比较后酌情确定最适宜的固化剂品种及掺入比。5.1.4因工程需要或环境条件制约,需明确泥态固化土的抗冻性指标时,可通过试验确定。5.1.5泥态固化土搅拌含水率应通过拌和基泥及试拌泥态固化土的流动度确定,以保证满足运输和施工泵送的技术要求。5.2初步配合比设计5.2.1泥态固化土初步配合比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原材料试验;b)确定搅拌含水率及固化剂掺入比;c)计算各材料用量;d)制备试件;e)泥态固化土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湿重度测定;f)调整和确定设计配合比。5.

    12、2.2采用原土制备基泥应按下列原则进行:a)制备的基泥流动度宜为 180mm220mm,基泥应拌和均匀,最大泥块粒径不宜大于 5mm;b)原土流动度满足 180mm220mm 要求时,可直接作为基泥进行初步配合比试验;c)原土流动度小于 180mm 时,应按照其含水率0、液限加水制备满足 a)款要求的基泥;d)当原土流动度大于 220mm 时,可直接掺加固化剂,测试掺加固化剂后 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固化剂掺入比大于 26%时强度仍不满足要求,可参加少量砂测试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对原土采取降水处置措施,使其流动度满足 a)款要求。5.2.3按照固化剂掺入比 2%递增方式

    13、分别测试掺加固化剂后泥态固化土 28d 无侧限抗压强度,以满足设计要求时固化剂最小掺入比作为设计固化剂掺入比。5.2.4泥态固化土原材料的用量应按下列步骤确定:a)初步确定试验所需原土的质量0,不少于 30kg;b)根据基泥流动度试验确定搅拌含水率;c)依据选定的固化剂掺入比基准值计算掺入的固化剂质量,应按式(1)计算:=01+0(1)式中:c固化剂质量(kg);固化剂掺入比;0原土质量(kg);0原土含水率,以百分数表示。d)依据确定的泥态固化土搅拌含水率,拌和用水的总质量应按式(2)计算:=01+0+01+0 0(2)式中:拌和用水的总质量(kg);泥态固化土搅拌含水率,以百分数表示,可结

    14、合基泥流动度试验确定;DB12/T 117920235固化剂质量(kg)。e)外加剂的质量应按式(3)计算:=(3)式中:外加剂质量(kg);外加剂的掺量百分比,按经验取值。5.2.5根据原土的质量0、含水率0及计算所得固化剂质量、拌和用水质量、外加剂质量,确定泥态固化土的计算配合比。5.2.6初步配合比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采用不少于 3 种配合比进行试验。当采用 3 种配合比试验时,其中 1 种应按本文件确定计算配合比,另外 2 种配合比在计算配合比基础上对固化剂掺入比进行调整,宜分别增加和减少 2%;b)每种配合比试验时,拌和物流动度均应满足施工要求;c)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 1 组

    15、标准试件,并在 202条件下密封养护至指定龄期;d)试块应按附录 B 进行指定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当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调整配合比后重新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5.3配合比调整5.3.1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最终设计配合比。泥态固化土配合比拌和试验宜采用搅拌机拌制试样,每次试配搅拌量不宜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 1/4。5.3.2根据泥态固化土的初步设计配合比结果、施工性能要求及造价,综合确定泥态固化土施工配合比。5.3.3施工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配合比备用,并应在使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6工程设计6.1一般规定6.1.1泥态固化土可用于路基、台背、沟槽

    16、及基坑等工程。6.1.2用于不同工程场景的泥态固化土原材料应符合本文件第 4 章中的有关规定。6.1.3泥态固化土在应用时应做到配合比准确,拌和均匀一致。6.1.4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前应进行调查和勘察,获取设计所需的各项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6.1.5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应保证工程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6.1.6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合理确定填筑方案。6.1.7在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及要求,确定与龄期相关的泥态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施工及验收标准。6.1.8泥态固化土工程设计应符合 JTG

    17、 D30 和 CJJ 194 的有关规定。6.2性能要求6.2.1泥态固化土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湿重度、流动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等。DB12/T 1179202366.2.2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路基、台背、沟槽及基坑工程的泥态固化土施工湿重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 A。6.2.3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路基、台背、沟槽及基坑工程的泥态固化土流动度宜符合表 3 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 A。表 3泥态固化土流动度应用范围流动度(mm)路基、台背170190沟槽、基坑1802106.2.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路床部位的泥态固化土配合比宜采用掺砂配合比,流动

    18、度宜为 150mm170mm,且砂与固化剂的质量比宜控制在 0.52.0。6.2.5泥态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 B。表 4泥态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用范围应用层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无侧限抗压强度(MP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二级公路、城市次干道及以下路基路床0.80.6路堤0.60.5台背1.2m以内0.80.61.2m以下0.6沟槽、基坑0.4注:无侧限抗压强度为龄期28d、边长100mm的立方体抗压强度。6.2.6泥态固化土干缩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6.3地基表层处理6.3.1地基顶面存在滞水时,应根据积水

    19、深度及水下淤泥层范围和厚度,采取排水疏干、抛石挤淤等措施处理。6.3.2当原地面存在横坡时,地面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 2m,基岩面上覆盖层较薄时,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6.3.3当地下水影响泥态固化土工程稳定性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设置渗水性好的隔断层等措施处理。6.4路基断面设计6.4.1泥态固化土路基高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泥态固化土路堤设计直立浇注高度不宜大于 15m,最小设计浇注高度不宜小于 1m,地面横坡较大时泥态固化土浇注宽度不宜小于 2m;DB12/T 117920237b)填筑沟槽、基坑的泥态固化土应利用开挖侧壁进行防护;无侧壁保护

    20、的直立式泥态固化土路堤高度小于 3m 时,坡面可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高度大于 3m 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土墙;c)泥态固化土路基浇注区高宽比大于 1 且高度大于 3m 时,应进行抗滑动、抗倾覆稳定性验算;d)软土地段泥态固化土路基应沿路基纵向设置变形缝,其间距宜为 10m20m,缝宽宜为 10mm20mm,并填塞泡沫塑料板;e)泥态固化土顶面宜设置加筋格栅和土工膜,并延伸至一般路堤侧不小于 2m。泥态固化土高度大于 1m 时,宜在距其顶面 0.5m 处增设一层加筋格栅。6.4.2泥态固化土路基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泥态固化土路基横断面可参照图 1 设计,泥态固化土路基顶面不设路

    21、拱横坡,采用台阶形式,单个台阶高差宜控制在 0.2m 内,按平台设计,采用基层材料调整路拱横坡。泥态固化土路基横断面顶面高程应满足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不低于 0.6m;图 1泥态固化土路基横断面典型设计b)泥态固化土填筑沟槽横断面可参照图 1 设计,按照横坡要求顶面宜采用台阶形式,单个台阶高差宜控制在 0.2m 内,按平台设计,台阶顶面高程应满足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不小于 0.6m;c)拓宽既有路基时,应对既有路基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1m,加宽拼接宽度小于 0.75m 时,可采取超宽填筑或翻挖既有路基等工程措施。6.4.3泥态固化土路基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泥态固化土路基纵断面可参照

    22、图 2 设计,泥态固化土路基顶面不设纵坡,采用台阶形式,浇注区段长度应以区段内路面纵坡高差不超过 0.2m 为准,区段长度宜为 10m20m;b)单个区段顶面纵向为平坡,纵断面顶面高程应满足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不小于 0.6m;DB12/T 117920238图 2泥态固化土路基纵断面及交界面典型设计c)泥态固化土填筑沟槽、桥头台背、基坑横断面可参照图 2 设计,浇注区段长度应以区段内路面纵坡高差不超过 0.2m 为准,区段长度宜为 10m20m,不应超过 30m。单个区段顶面纵向为平坡,台阶顶面高程应满足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不小于 0.6m;d)泥态固化土路基与常规填土路基之间应设置过渡段。过渡

    23、段应采用台阶式衔接,台阶高度宜为 0.5m1.0m,坡比宜为 1112,且泥态固化土路基应置于常规填土路基上方;e)泥态固化土路基与常规路基交界处顶面宜设置 1 层防渗土工膜和 1 层加筋格栅,设置范围应至交界面两侧至少 1m,加筋格栅应置于防渗土工膜下。6.5路基稳定性及沉降验算6.5.1泥态固化土路基设计计算时,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工程条件下泥态固化土的相关性能指标取值应符合表 5 的要求。表 5设计计算时性能指标取值验算内容验算指标验算指标取值地下水条件指标取值沉降验算时自重应力计算重度R(kN/m3)地下水位以上施工湿重度Rfw地下水位以下fw)3.11.1(RR 结构上覆荷载验算时自重应

    24、力计算重度R(kN/m3)地下水位以上施工湿重度Rfw地下水位以下fw)3.11.1(RR 抗浮验算时自重应力计算重度R(kN/m3)地下水位以上或以下施工湿重度Rfw路堤整体稳定性验算粘聚力c、内摩擦角地下水位以上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c=120kPa,o6地下水位以下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c=100kPa,o4抗滑、抗倾覆稳定性验算与碎石土、砂类土或基岩接触面摩擦系数地下水位以上0.6地下水位以下0.5与粘性土、强风化层接触面摩擦系数地下水位以上0.5地下水位以下0.46.5.2对于地面坡率陡于 12.5 的斜坡上的泥态固化土路基,以及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填方路基,应进行稳定、变形计算

    25、。DB12/T 1179202396.5.3泥态固化土路基浇注区高宽比大于 1 且高度大于 3m 时,应按 JTG D30 中有关规定进行抗滑动、抗倾覆稳定性验算。6.5.4软土地区泥态固化土路基设计宜包含路基稳定性验算,应按 JTG D30 和 CJJ 194 中有关规定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6.5.5软土地区泥态固化土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 JTG D30 的有关规定,应按 JTG D30 和 CJJ 194 中有关规定进行地基沉降验算。6.6辅助设施6.6.1保护壁材料可选择混凝土类、石材类砌块或直接采用薄壁式混凝土挡墙,砌块类壁材单块平面尺寸以单面面积不超过 0.3m2为宜;薄壁式混凝土挡墙

    26、沿长度方向应设置必要的预切缝,间距以 10m 为宜;壁材厚度最大不宜超过 50cm。6.6.2壁材的稳定性主要考虑现浇泥态固化土硬化前的侧压力可能导致的倾覆翻倒,侧压力的计算范围仅考虑单层浇注厚度。6.6.3泥态固化土与常规路基、沟槽、基坑交界面处宜设置加筋格栅,位置为距泥态固化土顶部 0.5m1m 的浇注体内;在陡坡地段或道路加宽地段,底部设有过渡台阶时,宜在台阶面设置一层加筋格栅。6.6.4在陡坡或道路加宽路段,泥态固化土直立填筑高度超过 5m 时,可视情况设置必要的抗滑锚固措施,抗滑锚固材料采用镀锌钢管,直径不宜小于 DN20,长度不宜小于 1m,平面布置形式可为梅花形或矩形,间距为 1

    27、 根/2m21 根/4m2,锚固件进入地基的垂直深度不应小于 0.5m。7工程施工7.1施工准备7.1.1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详细分析设计图纸,根据设计要求、合同条件及现场条件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7.1.2应进行施工调查及现场核对,对现场地形地貌进行踏勘,必要时应进行相关工程的测量复核,以检查工程数量、设计图纸是否与实际相吻合。7.1.3施工前应收集当地历史气候资料及施工期的天气预报,为异常天气的施工提前制定相关预防保护措施。7.1.4应结合设备生产能力、工期要求等进行浇注区和浇注层的划分,为浇注施工做好相关规划。7.1.5泥态固化土浇注前应对原有地基按设计高程和尺寸进行开挖、清理、整平、

    28、压实,设置排水沟或其他排水设施。7.1.6确认施工电源、施工用水、施工便道、施工设备及主要材料的准备工作是否就位;做好施工废水、工程废料的清运措施,确保整个施工期满足环保要求。7.1.7泥态固化土路基、台背、沟槽及基坑填筑工程施工应符合 JTG/T 3610 的有关规定。7.2施工设备7.2.1泥态固化土现场制备、输送与浇注应采用专用施工设备,应设有原土预处理、基泥制备、固化剂添加、原土添加及加水设施,拌和设备宜具备配合比自动配置及记录功能。7.2.2泥态固化土自动化搅拌设备允许计量误差应满足表 6 要求。DB12/T 1179202310表 6泥态固化土搅拌设备控制允许计量误差项目允许计量误

    29、差固化剂2%原土3%水2%外加剂2%7.2.3单套泥态固化土拌和设备产能应不低于 90m3/h。7.2.4现浇泥态固化土施工设备进场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对设备功能进行逐项检查,仅当设备功能全部满足要求时,方能展开施工。7.2.5泥态固化土制备时,先将原土与一定量的水拌和形成均匀的基泥,然后将基泥与固化剂进行拌和形成泥态固化土。7.2.6可采用泵送方式将制备完成的泥态固化土运送至工点;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时,应保证连续供应、不间断、不离析。7.2.7泥态固化土原材料的计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频率为每 3 个月一次。7.3浇注施工7.3.1泥态固化土浇注前应将浇注区划分为面积不大于 400

    30、m2、长轴不超过 30m 的浇注区,每个浇注区单层浇注厚度宜为 0.3m1.0m,路床部位应按 20.4m 或 10.8m 划分浇注层。7.3.2泥态固化土路基每个浇注层浇注前,应对浇注层顶面高程做现场标记,标记点数不少于 3 点或以标线的形式标记。7.3.3泥态固化土浇注路堤时,应每隔 10m15m 设置一道变形缝,设计有加筋格栅的位置,应为浇注层分层界面。7.3.4泥态固化土浇注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确定浇注方式,泥态固化土浇注可采用泵送或溜槽方式进行,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泥态固化土湿重度、流动度进行检测,并认真填写检测记录。7.3.5浇注方向宜自浇注区长轴中间位置附近向两端浇注;如采用

    31、两条以上浇注管,亦可从两端向中间位置浇注;如浇注层底高程有明显差异,宜自较低的位置开始浇注。7.3.6单个浇注区浇注层的浇注施工时间不应超过固化剂的初凝时间;上下相邻两层浇注层的浇注间隔时间不宜小于 8h。7.3.7出料口在浇注过程中不宜悬空,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宜保证出料口离泥态固化土流动表面的高差控制在 1m 以内。7.3.8单个浇注层宜一次性浇注完毕,必要时最多分两次浇注,待前次浇注固化具备初始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浇注施工。7.3.9在地下水位以下浇注时,应采取临时降水措施并确保基底无积水,临时降水措施应在泥态固化土养护龄期不少于 3d 且施工满足抗浮要求的条件下方能撤除。7.3.10泥

    32、态固化土不得在雨天施工。已施工尚未硬化的泥态固化土,在雨天应采取遮雨措施。不宜在气温低于 5时浇注,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7.3.11泥态固化土浇注至设计厚度后,应对浇注体表面覆盖塑料膜或无纺土工布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宜不少于 7d。7.4辅助设施施工DB12/T 11792023117.4.1泥态固化土分区施工时,分区模板应安装拼接紧密,不漏浆。宜在分区浇注施工缝处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宜采用 20mm30mm 泡沫塑料板填充,上下可不贯通。7.4.2旧路加宽老路堤与泥态固化土交界的坡面,清理厚度宜不小于 0.3m,从老路堤坡脚向上按设计要求挖台阶。土体台阶必须密实、无松散物。泥态固化土浇注应采

    33、用分层分块方式,不宜沿横向分块浇注。纵向填挖结合,应合理设置台阶。7.4.3保护壁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钢筋混凝土挡墙类保护壁,在高度小于 2m 时,可一次性施工至设计标高,否则,可分 23次施工;b)砌块类保护壁,砌筑砂浆应满足 M7.5 号砂浆的质量要求,砌缝宜采用勾缝,缝宽不应超过 1cm;施工过程中,砌筑高度以不超过当前泥态固化土浇注面 3 层砌块高度为准,按照随浇随砌的原则施工。7.4.4防渗土工膜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当浇注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防水措施;b)铺设前,应清除下承层的尖锐物,避免刺破,必要时,应先铺设一层无纺针刺土工布作为垫护;c)相邻幅的土工膜,重叠搭接宽

    34、度不宜小于 10cm,且应采用胶粘的方式进行搭接。7.4.5加筋格栅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加筋格栅铺设前,应检查其外观,有明显缺陷的加筋格栅不得采用;b)相邻幅的加筋格栅,搭接宽度不宜小于 15cm,不同层面的搭接位置应相互错开;c)加筋格栅在泥态固化土表面处不得露出。8质量检验和验收8.1一般规定8.1.1泥态固化土路基、台背、沟槽及基坑填筑工程应按分项工程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和评定。8.1.2泥态固化土施工资料和图表残缺,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涂改者,不予检验和评定。8.1.3工程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三个部分,其中基本要求不符合规定时,不得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8

    35、.1.4实测项目中包括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其中主控项目包括湿重度、流动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一般项目包括顶面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回填长度。8.1.5泥态固化土路基、台背、沟槽及基坑填筑工程质量评价要求如下。a)采用规定频率进行现场随机抽样,按单点(组)测定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行评定,并计算合格率;检查项目合格率%=合格的点(组)数该检查项目的全部检查点 组 数 100(1)b)工程质量一般项目合格率不低于 80%,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合格率不低于 95%,且检测值不得超过规定极值,否则必须进行返工处理;c)对验收工程项目外表状况应逐项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外观缺陷,不满足规定要求,须

    36、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处理。8.2基本要求DB12/T 11792023128.2.1场地要求8.2.1.1浇注施工前,应以浇注区为单位,参照附录 C 进行浇注场地验收。8.2.1.2泥态固化土路基填筑施工前,基底不应有明显积水和杂物。如设计有垫层,垫层施工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无垫层设计时,基底土层应为自然沉积土或基岩。8.2.1.3浇注区平面尺寸应不小于设计值,基底高程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超过0.1m。8.2.1.4当浇注区内存在既有地下管线时,应对管线进行必要的保护处理。对于底部高程高于基底高程的管道,应进行必要的支撑处理。对于地下电缆或通讯线缆,宜采用防渗土工膜进行双层包裹处理。8.2.1.5

    37、台背回填应分层浇注,每层表面平整。台背回填应按设计要求的方式与路基搭接。台背回填的防、排水应满足设计要求。8.2.2原材料质量检验8.2.2.1材料进场时,泥态固化土所用固化剂质量检验作为现浇泥态固化土原材料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其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8.2.2.2固化剂进场必须按批次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其强度及其他必要性能进行复检,其质量应符合本文件 4.1 的规定,并应按照表 7 进行质量检验。表 7固化剂质量检验项次检测项目检验方法1细度GB/T 13452含水率GB/T 501233净浆流动度CJ/T 5264凝结时间G

    38、B/T 13465重金属含量CJ/T 5268.2.2.3固化剂检验数量及要求应符合 CJ/T 526 中有关规定。8.2.2.4泥态固化土所用水及原土的质量检验作为现浇泥态固化土原材料质量检验的一般项目。8.2.2.5原土检测项目及取样频率应按照表 8 要求确定。表 8原土试验项目、频率和方法序号试验项目取样频率检验方法1含水率每天使用前 2 个样品GB/T 501232比重每种土使用前 2 个样品GB/T 501233颗粒分析每种土使用前 2 个样品GB/T 501234界限含水率每种土使用前 2 个样品GB/T 501235易溶盐含量每种土使用前 2 个样品GB/T 501236有机质含

    39、量每种土使用前 2 个样品GB/T 501237污染物基本项目(45 项)每种土使用前 3 个样品GB 366008.2.2.6采用饮用水作为施工用水时可不检验,其他情况应符合本文件 4.3 节的规定。8.2.2.7对于工程量不超过 10000m3的泥态固化土填筑工程,除非设计另有规定,在施工配合比试配试验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原材料可不做进场检验。DB12/T 11792023138.2.2.8泥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所采用的加筋格栅、无纺土工布、防渗土工膜等材料进场应出具出厂合格证,可不做进场复检。8.3实测项目8.3.1现浇泥态固化土路基工程实测项目中的主控项目应符合表 9 的规定。表 9填筑工程

    40、主控项目检验项次检测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检验频率1湿重度(kN/m3)在设计范围内本文件附录 A每连续填筑 100m3检验 1 次,单次连续填筑不足 100m3时也检验 1 次。2流动度(mm)10本文件附录 A当同一配合比连续浇注少于 2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 1 次;当连续浇注大于200m3时,应按每 200m3制取一组试件。3无侧限抗压强度(MPa)在规定值或设计范围内本文件附录 B当同一配合比连续浇注少于 400m3时,应按每 200m3制取一组试件(3 个),当连续浇注大于 400m3时,应按每 400m3制取一组试件。8.3.2泥态固化土填筑工程及台背回填中一般项目质量检验应符合

    41、表 10 和表 11 的规定。表 10填筑工程一般项目质量检验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误差检查方法和频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及城市主干道二级公路、城市次干道及以下1顶面高程(mm)+10,-15+10,-20水准仪:中线位置每200m测2点2中线偏位(mm)50100全站仪:每200m测2点,弯道加HY、YH两点3宽度(mm)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4点表 11台背回填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回填长度(mm)设计值尺量:每桥台测顶、底面两侧8.4外观鉴定8.4.1浇注泥态固化土浇注体固化后表面应光滑平顺,线形平顺,沉降缝上下贯通顺直。8.4.2浇注体

    42、表面出现非受力贯穿裂缝宽度应小于 2mm,表面蜂窝面积应小于总面积的 1%。8.5质量验收8.5.1浇注体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a)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设备应按本文件第 8.2 节、第 9.29.4 节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b)浇注应按本文件第 8.3 节的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各工序之间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并应形成文件。DB12/T 11792023148.5.2质量保证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a)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结果;b)施工配合比、浇注场地、保护壁面板施工检查和浇注检查记录;c)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数据和质量检验资料;d)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

    43、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e)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8.5.3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主控项目的质量应全部检验合格;b)一般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 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值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值的1.5 倍;c)具有完整的施工质量检查记录。8.5.4对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的,监理单位应责令施工单位进行缺陷修补或返工,并应重新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DB12/T 1179202315附录A(规范性)湿重度和流动度试验方法A.1试验仪器:a)容量筒:金属制成,内径 108mm,净高 109mm,筒壁厚 2mm,容积为 1L;b)圆筒

    44、: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内径 80mm,净高 80mm,筒壁厚 2mm;c)电子秤:量程 3000g,精度 0.1g;d)平板:塑料板或光面瓷砖,厚度 1cm,边长 30cm;e)游标卡尺:量程不小于 300mm,精度 0.1mm;f)秒表。A.2湿重度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a)将容量筒内外壁用抹布擦拭干净,并称其重量,精确至 0.1g;b)向容量筒内轻轻倒入事先制备好的泥态固化土(符合 6.1 要求),至泥态固化土略高出筒口;c)刮平容量筒筒口,使泥态固化土料与筒口平齐,擦拭干净筒外壁,称其重量,精确至 0.1g;d)按下式计算湿重度:=21100 (A.1)式中:湿重度(kN/m3),精确至0

    45、.1kN/m3;1容量筒质量(g);1容量筒及试样质量(g);容量筒容积(L)。A.3流动度试验按以下步骤测定:a)将平板表面、圆筒内外壁用湿抹布擦拭干净,并将圆筒置于平板上。向圆筒内轻轻倒入事先制备好的泥态固化土(符合 6.1 要求),至泥态固化土略高出筒口。刮平圆筒筒口,使泥态固化土料与筒口平齐,擦拭干净筒外壁及平板;b)轻轻将圆筒向高处提起,直至圆筒内所有样料落在平板上,并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此时,样料在平板上会形成圆饼状;c)当秒表计时达到 1min 时,用游标卡尺量测平板上的样料圆饼直径,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量测(其中一个方向为最大直径方向),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本次流动度试验结果

    46、,流动度精确至 1mm。DB12/T 1179202316附录B(规范性)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B.1试验仪器:a)材料试验机:除应符合 GB/T 2611 中技术要求的规定外,精度不应低于2%,量程的选择应能使试件的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处在全量程 20%80%范围内;b)电子称:最大量程 5000g,精度 1g;c)钢直尺:尺长 300mm,分度值为 0.5mm.B.2试件制备:a)试件成型:在钢模内浇注成型;b)规格数量:100mm100mm100mm 的立方体试件,共一组,每组 3 块;c)试件养护:试件由试模中拆出后,应按组密封养生至 28d,养生温度应为 202。B.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7、步骤:a)应检查每块试件外观,试件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裂缝或明显缺陷;b)应测量每块试件尺寸,并应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c)取 1 块试件放在材料试验机下压板的中心位置,试件承压面应与成型的顶面垂直;d)开动材料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应确保试件接触均衡;e)应以 0.03kN/s0.15kN/s 速度连续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并应记录破坏荷载;f)应重复 a)-e)的试验步骤,并应测定记录试件的承压面积、破坏荷载;g)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分别按下式计算:=(B.1)=(B.2)式中: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MPa),精确至 0.01MPa;试件的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

    48、MPa),精确至0.01MPa;试件的破坏荷载(N);饱水试件的破坏荷载(N);试件的承压面积(mm2)。h)应取 3 块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作为泥态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饱水无侧限抗压强度。DB12/T 1179202317附录C(资料性)检验记录及评定表表 C.1 泥态固化土浇注场地验收表编号:项目名称施工单位合同段工程部位监理单位公路等级浇注区号宽度及高程检查位置里程宽度(m)高程(m)设计实测设计实测左中右均值起点断面中间断面终点断面基底积水基底杂物基底垫层地下管线自检意见监理意见检测施工员技术主办项目主管注:当浇注区长度超过20m或浇注区底面形状有

    49、突变,则增加中间断面的宽度和高程检查;其它情况仅检查起点断面和终点断面即可。DB12/T 1179202318表 C.2 保护壁面板质量检验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现场施工员现场检测员工程数量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序号项目内容规定值/允许偏差实测值或偏差值123456应检数量合格数量合格率(%)砌块预制1混凝土强度(MPa)不小于设计值2边长(mm)0.5%3两对角线差(mm)0.7%4厚度(mm)+5,-35表面平整度(mm)0.3%6预制件位置(mm)10挡墙面板施工1基础混凝土强度(MPa)不小于设计值2基础断面尺寸(mm)不小于设计值3面板顶高

    50、程(mm)504轴线偏位(mm)505挡板垂直度或坡度-0.5%施工单位检查结果签名: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检查意见签名:年月日DB12/T 1179202319表 C.3 泥态固化土路基浇注施工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现场施工员现场检测员工程数量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施工配合比设计湿重度(kN/m3)天气施工日期气温序号浇注桩号浇注层序浇注时间浇注层底标高(m)平均浇注厚度(m)浇注方量(m3)检查记录湿重度(kN/m3)流动度(mm)12345678试样制取组数湿重度(kN/m3)流动度(mm)编号制取部位施工单位检查结果签名:年月日监理(建设)单


    注意事项

    本文(DB12 T 1179-2023 泥态固化土道路填筑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