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1795-2021 微动勘探技术规程.pdf
《DB42 T 1795-2021 微动勘探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 T 1795-2021 微动勘探技术规程.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73.020 CCS D 10 DB42 湖北 省 地方标准 DB42/T 1795 2021 微 动 勘探技 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microtremor explorationd 2021 - 12 - 23 发布 2022 - 02 - 23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1795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 . 1 3.1 术语和定义 . 1 3.2 符号和计量单位 . 2 4 基本规定 . 3 4.1
2、应用范围 . 3 4.2 应用条件 . 3 5 技术设计 . 3 5.1 设计准备 . 3 5.2 方法有效性试验和分析 . 4 5.3 工作精度 . 5 5.4 设计书编写 . 6 5.5 设计书审批与变更 . 6 6 仪器设备与处理软件 . 6 6.1 仪器设备 . 6 6.2 处理软件 . 7 7 野外工作 . 7 7.1 现场试验 . 7 7.2 测线 (测 网) 、测 点布 设及 测量 工作 . 8 7.3 数据采集 . 8 7.4 质量监控 . 9 7.5 速度参数测定 . 9 7.6 野外资料质量检查、评价与验收 . 9 8 资料处理和解释 . 11 8.1 资料处理 . 11
3、8.2 资料解释 . 12 9 报告编写 . 13 9.1 基本要求 . 13 9.2 报告 . 14 9.3 图件、附件及附表 . 15 9.4 资料存档 . 15 附录 A(资料性) 微动勘探测点班报表 . 16 附录 B(规范性) 微动勘探质量检查点误差统计计算表 . 17 附录 C(规范性) 微动勘探频散曲线质量评价表 . 18 参考文献 . 19 DB42/T 1795 2021 II DB42/T 1795 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
4、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提出。 本文件由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水利部长 江勘测技术研究所、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湖北省神龙地质工程勘察院 、 湖 北神龙工程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刘志良、刘铁、高建华、刘铁华、李成香、王志、彭汉发、刘传逢、黄群龙、 刘博、王建军、周巍、刘磊、徐元璋、唐宝山、彭军、马小丰、王斌战、邱波、刘宇翔、周世昌 本 文 件 实 施 应 用 中 的 疑 问 , 可 咨 询 湖 北 省 自 然 资
5、 源 厅 , 联 系 电 话 : 027-86656061 , 邮 箱 :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电话: 027-849239489 , 邮箱 , 地址 : 武汉 经济 技术 开发 区沌 阳街 联城 路108号, 邮政 编码 : 430056 。 DB42/T 1795 2021 IV 引 言 微动勘探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 以其无需人工源、 抗干扰能力强、 便捷环保 等优 点, 在城 镇附 近干 扰较 强、 不可 破坏 的物 探环 境中 优势 突出 。 为提 高微 动勘 探技 术的 应用 水平 , 统 一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确
6、保微动勘探工作技术先进、 应用合理、 成果准确可靠, 结合地质勘探的特点, 特制 定本 规程 。 本文 件是 在充 分研 究国 内有 关微 动勘 探的 技术 标准 和较 为成 熟的 方法 技术 基础 上, 认真 总结地质勘探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后编写而成, 并以调研的形式充分征求了湖北省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 见,经反复修改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文件对微动勘探的基本规定、 技术设计、 仪器设备与处理软件、 野外工作、 资料处理和解译、 报 告编写进行了规定。 DB42/T 17952021 1 微 动 勘 探 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微动勘探的基本规定、 技术设计、 仪器设备与处理软件
7、、 野外工作、 资料处理和解译、 报告编写等主要 工作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质填图、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能源矿产勘查、水工环调查、工程勘察、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项目的 微动台阵法和微动谱比法的 勘探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4499 地球物理勘查 技术符号 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 GB/T 50269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CJJ
8、/T 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 DZ/T 0153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DZ/T 0170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JGJ/T 143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计量单位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微动 microtremor 地球表面存在的持续性的微弱震动。 3.1.2 微动勘探 microtremor survey 采集 微动 信号 , 通过 分析 、 处理 、 提取 微动 信号 的特 征曲 线, 经反 演获 得地 下相 应深 度的 横波 速度 , 而进行的地球物理勘探。 3.1.3 微动台阵法 microtremor arra
9、y method 以特别设计的圆形、三角形等阵列形式布设的一组仪器,以GPS 授时等方式实现时间同步等,采集 微动 信号 , 对其 分析 处理 , 提取 特征 曲线 , 经反 演获 得地 下相 应深 度的 横波 速度 , 进而 探查 地质 结构 的 方法。 3.1.4 DB42/T 1795 2021 2 微动谱比法 microtremor spectral ratio method 采用专门仪器设备观测单点三分量微动信号, 通过分析处理, 提取水平分 量和垂直分量的谱比曲线, 经反演获得地下相应深度横波速度,进而探查地质结构的方法。 3.1.5 面波 surface wave 质点振动轨迹为
10、逆进椭圆形波,特指瑞雷波。 3.1.6 面波频散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层状介质情况下,面波各频率组份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的现象。 3.1.7 面波速度 surface wave velocity 面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平均相速度。 3.1.8 横波 shear wave(transverse wave) 波的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波。又称剪切波、S波。 3.1.9 台阵 array 检波 器拾取微动信号的排列组合方式。 3.1.10 观测台阵 observation array 拾取微动信号的检波器观测系统。 3.1.11 观测半径 radius of sur
11、vey 检波器与中心测点之间的最大距离。 3.1.12 频散谱 dispersive spectrum 微动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法等方法计算,获得的速度-频率曲线。 3.1.13 特征曲线 characteristic curve 微动信号中能反映地下地层特征的曲线,主要有频散曲线和谱比曲线两种。 3.1.14 频散曲线 dispersion curve 面波的频率与相波速的关系曲线。 3.1.15 谱比曲线 spectral ratio curve 三分量微动信号中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振幅谱比值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3.2 符号和计量单位 下列 常用 符号和计量单位适用于本文件,见表1 。 DB
12、42/T 1795 2021 3 表 1 常用符号和计量单位 序号 术语名称 符号 计量单位(名称) 1 频率 f Hz( 赫兹) 2 探测深度 D m,km(米,千米) 3 观测半径 R m( 米) 4 面波速度 VR m/s(米/秒) 5 视横波速度 VX m/s(米/秒) 6 横波速度 VS m/s(米/秒) 7 相位 () ,mrad (度,毫弧度) 8 密度 g/cm (克/厘米) 9 时间 t s( 秒) 4 基本规定 4.1 应用范围 4.1.1 用于探测地质地层。 4.1.2 用于探测地质构造。 4.1.3 用于探测其他 有横波速度差异的 目标体。 4.2 应用条件 4.2.1
13、 目标体与围岩存在明显横波速度差异。 4.2.2 目标体有足够的尺度能在地表引起可分辨的异常。 4.2.3 地形地貌和场地条件满足观测台阵布设的基本要求。 4.2.4 观测数据质量满足本文件规定的要求。 5 技术设计 5.1 设计准备 5.1.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应包含下列内容 : a) 地质资料:收集项目相关的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地质钻孔柱状图等资料; b) 地球物理资料:收 集项目相关 的地球物理资 料,包括以 往物探工作资 料、物性资 料、测井资 料; c) 测绘资料:收集项目相关的测绘资料,包括测绘平面图、测量控制点等。 5.1.2 野外踏勘 5.1.3 应在设计前到生产工区进行
14、 野外 踏勘。踏勘测区地形、地貌、交通、人文环境、噪声干扰等。 5.1.4 野外 踏勘 主要内容: DB42/T 1795 2021 4 a) 调查 测区内交通网; b) 查看工区地形地貌,为台站布设做好准备; c) 核查收集到的地质、物探、物性及测绘等资料; d) 调查测区规则干扰震源的特点; e) 调查测区内经济、 人文地理等 实际情况, 并对 开展 野外 工作 所需 要 的基 本保 障条 件进 行详 细 的了解; f) 开展安全生产施工的危险源调查。 5.2 方法有效性试验和分析 5.2.1 方法有效性试验 5.2.1.1 技术设计前或开工初期应安排必要的技术试验,以确定最佳技术方案。技
15、术试验剖面应符合 以下条件: a) 技术试验剖面应选择在地质情况比较清楚、有代表性的地段 ; b) 试验点应选择在地 形平坦、地 质条件相对 简单的区域。 在条件许可 时,宜在已知 地质剖面上 的钻孔位置进行。 5.2.1.2 技术试验内容包括: a) 观测台阵:依据工 作目的要求 ,一般应选 择多个台阵进 行观测结果 对比试验,确 定最优台阵 形式。有条件时可 进行微动源 方向的研究 工作,在微动 源方向尚不 能完全肯定的 测区,台阵 试验顺序宜为三角形台阵 (图 1) 、 十字 形台 阵 (图 2) 、 圆形 台阵 (图 3)、L 形台 阵 (图 4)、 线形台阵(图 5 )和非规则异形台
16、阵。 ( 注 : 检 波器 ) ( 注 : 检波器 ) 图 1 三 角 形台 阵 图 2 十 字 形台 阵 DB42/T 1795 2021 5 ( 注 : 检 波器 ) ( 注 : 检波器 ) 图 3 圆 形 台阵 图 4 L 形台阵 ( 注 : 检 波器 ) 图 5 线 形 台阵 b) 观测半径和探测深度: 探测深度估算公式 D= (35 ) *Rmax , 即探 测深 度为 最大 观测 半径 的 3 5 倍。探测深度小于或等于 100m 时,最大观测半径不宜小于最大探测深度 的 1/10 ;探测深度 大于 100m 时,最大观测半径宜为探测深度的 1/3 1/5。应根据勘探深度要求进行试
17、验,据 实测面波频散曲线的反演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c) 观测时长:应根据 探测深度选 择观测时间。 通过观测时 间长度的试验 ,分析频散 谱和频散曲 线情况,确定合理的观测时间长度。 5.2.2 探测有效性分析 5.2.2.1 应根据具体地质任务的要求,结合方法有效性试验的成果,详细分析与评价测区微动勘探的 有效勘探深度、最小和最大分辨率, 综合 判定方法应用的有效性。 5.2.2.2 应根据探测目标体的特点,在方法的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合理的观测台阵、观测半 径、观测时长等技术参数。 5.3 工作精度 5.3.1 工作精度应根据勘查任务、地形条件、干扰条件、探测深度及其他因素进行设计。
18、 5.3.2 工作精度分两 个 档 次,对面波速度采用均方相对误差来 进行 衡量 : a) 在地形条件简单、无规则震动干扰的地区,面波速度均方相对误差不大于7% 。 b) 在地形起伏较大、有规则震动干扰的地区,面波速度均方相对误差可适当放宽到15% 。 DB42/T 1795 2021 6 5.4 设计书编写 5.4.1 设计书的编写应根据工作目的任务和测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野外施工的测网、观测台阵、观测 半径、仪器频带、观测时长以及工作精度。 5.4.2 观测技术参数选择应根据方法有效性试验分析确定。在实际观测过程中,可根据面波频散谱和 频散曲线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5.4.3 测网选择应根据地
19、质任务、工作性质、勘查对象和地形地貌合理选择,点线距根据比例尺的要 求选定,应能良好反映目标地质体的尺度: a) 测线方向应尽可能垂直于探测主要地质目标体的走向; b) 测线尽可能与已知 地质、物探、钻探勘查剖面重合; c) 测线、测点号编排采用相同规律,点线号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增大的顺序编排。 5.4.4 设计书的内容根据项目的特点编写,应涵盖以下内容: a) 序言: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概况,测区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概况; b) 任务与目的:工作任务、工作范围、比例尺、勘查目标物、实物工作量等; c) 以往工作成果和评 价:简述与 工作任务相关 地质、物探 、钻探工作成 果,以及对 这些工作
20、的 评价; d) 执行的技术标准; e) 测区地质和地球物 理特征:简 述测区地质特 点,包括地 层、构造、矿 产及水文地 质等;测区 地球物理特征;应 描述前期的 方法有效性试 验和探测有 效性分析的成 果,论证项 目开展微动 勘探工作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 f) 方法技术、仪器设 备、技术指 标及质量要求 :阐述要解 决具体地质问 题,分析其 合理性和有 效性。阐述技术试 验的结论或 试验方法的选 择。阐述野 外工作方法技 术的选择, 包括测网的 选择、测线测点的 布置,对仪 器的性能及使 用等要求; 观测技术与质 量;速度参 数测定的要 求等; g) 工作部署:工作各阶段的安排、时间分配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 1795-2021 微动勘探技术规程 1795 2021 微动 勘探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