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 T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pdf
《DB35 T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 T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40 B 65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 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rare and endangered wild flora in Wuyishan National Park 2020 - 08 - 24发布 2020 - 11 - 24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T 1922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监测对象.1 5 监测指标.
2、1 6 监测方法.3 7 濒危等级评估.5 8 监测成果.5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干扰因子危害程度及代码.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监测记录表单.7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濒危等级评估表.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监测报告编写提纲.12 参考文献.13 DB35/T 1922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建丽、王战宁、张晓萍、张惠光、陈建全、汪荣、张勇、李法玲、郑丁团、 黄秀勇、黄骐、崔永红、黄朝法、潘标志、杨忠兰、余希、李
3、良彬、郑士超、朱建琴、刘文芳、张晨晖、 刘献洲。 DB35/T 19222020 1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的对象、指标、方法、濒危等级评估和监测成 果。 本标准适用于武夷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ra
4、re and endangered wild flora 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极小种群及其它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 3.2 濒危等级评估 endangered category assessment 由野生植物的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和干扰因子等评价指标构成濒危等级评估体系,对野生植物濒 危程度或受威胁状况进行评估。 4 监测对象 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5 监测指标 5.1 生境指标 通过对土壤、气象、植物群落特征的长期监测,获取监测项目的变化情况及致危因素。气象、土壤 宜参考武夷山国家公园监测数据和相邻气象站观测数据。生境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应符合表1的规定。 DB35/T 1
5、9222020 2 表1 生境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 项目类型 指标类型 单位 监测周期 土壤类型 - 土壤质地 - 土层厚度 cm 每10年1次 枯落物厚度 cm 土壤含水率 % 土壤pH值 - 土壤 土壤容重 g/cm 3 每5年1次 年降水量 mm 相对湿度 % 年均温 年均无霜期 d 林地年均蒸发量 mm 气象 降雪 mm 每年1次 群系类型 - 物种组成 - 建群种 - 主要伴生种 - 郁闭度 % 种群密度 株/hm 2 物种丰富度 种/hm 2 物种均匀度 - 植物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指数 - 每5年1次 5.2 物候指标 物候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物候监测指标与
6、监测周期 项目类型 时间阶段 观测指标 物候出现日期 影像特征 监测周期 展叶期 叶期 落(枯)叶期 始花期 花期 末花期 始果期 物候期 果期 落果期 连续监测3年, 每年1次。 5.3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指标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应符合表3的规定。 DB35/T 19222020 3 表3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 项目类型 指标类型 单位 监测周期 数量 株 密度 株/hm 2 频度 % 物种重要值 - 年龄结构 - 性比 - 分布面积 m 2 种群特征 郁闭度(盖度) 每5年1次 平均高度 m 平均胸径(地径) a cm 生长特
7、征 平均冠幅(冠径) m 每5年1次 幼苗株数 株(丛) 幼苗平均高 cm 天然更新 幼苗密度 株/hm 2 每2年1次 a 草本植物平均胸径不填。 5.4 干扰指标 干扰因子监测指标与周期应符合表4的规定,干扰因子监测项目危害程度及代码参见附录A。 表4 干扰因子监测指标与周期 项目类型 指标类型 监测周期 病害种类、受害株数(面积) 病虫害 虫害种类、受害株数(面积) 自然灾害 冻害、风害、旱灾、水灾、地灾、雷电 人为 盗采盗伐、挖移、踩踏、放牧、基础建设、采矿、火灾 野生动物 啃食、踩踏 外来入侵植物 种类、数量及种群密度 根据受害发生的时期 不同,进行每年观测。 6 监测方法 6.1
8、生境指标监测 按照LY/T 19522011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1)。 6.2 物候指标监测 按照LY/T 19522011中4.18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2),并进行影像特征记录。 DB35/T 19222020 4 6.3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指标监测 6.3.1 种群特征指标 按照LY/T 19522011中4.17.3.3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3)。 6.3.2 生长特征指标 按照LY/T 19522011中4.17.3.3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3)。 6.3.3 天然更新指标 应在野生植物分布区设置的固
9、定样方内,调查所有该保护物种(乔木、灌木)低于1.3 m的幼苗株 数、平均苗高和幼苗密度(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3)。 6.4 干扰指标监测 应在野生植物分布区设置的固定样方内,调查受干扰的物种株数(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4)。 监测因子干扰程度参见附录A。 6.5 部分指标计算方法 6.5.1 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按照式(1)计算: ASD ln/ .(1) 式中: D物种丰富度,单位为株(丛)每公顷株(丛)/hm 2 ; S调查到的物种数,单位为株(丛); A调查面积,单位为公顷(hm 2 )。 6.5.2 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性指数按照式(2)计算: s i ii pp
10、H 1 ln .(2) 式中: H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 S 调查到的物种数,单位为株(丛); p i 物种i的个体数占所有物种总个体数的比例。 6.5.3 物种均匀度指数 物种均匀度指数按照式(3)计算: SHJ ln/ .(3) 式中: J 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 H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 S 调查到的物种数,单位为株(丛)。 DB35/T 19222020 5 6.5.4 物种重要值 物种重要值按照式(4)计算: 3 FPD I .(4) 式中: I 物种重要值; D 相对多度; P 相对显著度; F 相对频度。 7 濒危等级评估 应根据上述监测数据,进行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
11、濒危等级评估,以判断其濒危程度。濒危等级评估 表参见附录C。 8 监测成果 8.1 监测记录 野外调查记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境监测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1,物候期监测记录参见附录B中 的表B.2,种群特征、生长特征与天然更新监测参见附录B中的表B.3,干扰因子监测参见附录B中的表B.4。 8.2 影像资料 应对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备份。 8.3 监测信息数据库 应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地理位置、各类监测因子、影像数据等录入监测信息数据库。 8.4 监测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对附录B中的表B.1至表B.4的监测记录进行系统分析,撰写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 危野生植物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编写提纲参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5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 1922 2020 武夷山 国家公园 珍稀 濒危 野生植物 监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