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5 T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22145       资源大小:659.0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5 T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pdf

    1、 ICS 65.020.40 B 65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 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rare and endangered wild flora in Wuyishan National Park 2020 - 08 - 24发布 2020 - 11 - 24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T 1922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监测对象.1 5 监测指标.

    2、1 6 监测方法.3 7 濒危等级评估.5 8 监测成果.5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干扰因子危害程度及代码.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监测记录表单.7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濒危等级评估表.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监测报告编写提纲.12 参考文献.13 DB35/T 1922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建丽、王战宁、张晓萍、张惠光、陈建全、汪荣、张勇、李法玲、郑丁团、 黄秀勇、黄骐、崔永红、黄朝法、潘标志、杨忠兰、余希、李

    3、良彬、郑士超、朱建琴、刘文芳、张晨晖、 刘献洲。 DB35/T 19222020 1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的对象、指标、方法、濒危等级评估和监测成 果。 本标准适用于武夷山国家公园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ra

    4、re and endangered wild flora 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极小种群及其它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 3.2 濒危等级评估 endangered category assessment 由野生植物的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和干扰因子等评价指标构成濒危等级评估体系,对野生植物濒 危程度或受威胁状况进行评估。 4 监测对象 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5 监测指标 5.1 生境指标 通过对土壤、气象、植物群落特征的长期监测,获取监测项目的变化情况及致危因素。气象、土壤 宜参考武夷山国家公园监测数据和相邻气象站观测数据。生境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应符合表1的规定。 DB35/T 1

    5、9222020 2 表1 生境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 项目类型 指标类型 单位 监测周期 土壤类型 - 土壤质地 - 土层厚度 cm 每10年1次 枯落物厚度 cm 土壤含水率 % 土壤pH值 - 土壤 土壤容重 g/cm 3 每5年1次 年降水量 mm 相对湿度 % 年均温 年均无霜期 d 林地年均蒸发量 mm 气象 降雪 mm 每年1次 群系类型 - 物种组成 - 建群种 - 主要伴生种 - 郁闭度 % 种群密度 株/hm 2 物种丰富度 种/hm 2 物种均匀度 - 植物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指数 - 每5年1次 5.2 物候指标 物候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物候监测指标与

    6、监测周期 项目类型 时间阶段 观测指标 物候出现日期 影像特征 监测周期 展叶期 叶期 落(枯)叶期 始花期 花期 末花期 始果期 物候期 果期 落果期 连续监测3年, 每年1次。 5.3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指标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应符合表3的规定。 DB35/T 19222020 3 表3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监测指标与监测周期 项目类型 指标类型 单位 监测周期 数量 株 密度 株/hm 2 频度 % 物种重要值 - 年龄结构 - 性比 - 分布面积 m 2 种群特征 郁闭度(盖度) 每5年1次 平均高度 m 平均胸径(地径) a cm 生长特

    7、征 平均冠幅(冠径) m 每5年1次 幼苗株数 株(丛) 幼苗平均高 cm 天然更新 幼苗密度 株/hm 2 每2年1次 a 草本植物平均胸径不填。 5.4 干扰指标 干扰因子监测指标与周期应符合表4的规定,干扰因子监测项目危害程度及代码参见附录A。 表4 干扰因子监测指标与周期 项目类型 指标类型 监测周期 病害种类、受害株数(面积) 病虫害 虫害种类、受害株数(面积) 自然灾害 冻害、风害、旱灾、水灾、地灾、雷电 人为 盗采盗伐、挖移、踩踏、放牧、基础建设、采矿、火灾 野生动物 啃食、踩踏 外来入侵植物 种类、数量及种群密度 根据受害发生的时期 不同,进行每年观测。 6 监测方法 6.1

    8、生境指标监测 按照LY/T 19522011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1)。 6.2 物候指标监测 按照LY/T 19522011中4.18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2),并进行影像特征记录。 DB35/T 19222020 4 6.3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天然更新指标监测 6.3.1 种群特征指标 按照LY/T 19522011中4.17.3.3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3)。 6.3.2 生长特征指标 按照LY/T 19522011中4.17.3.3的规定执行(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3)。 6.3.3 天然更新指标 应在野生植物分布区设置的固

    9、定样方内,调查所有该保护物种(乔木、灌木)低于1.3 m的幼苗株 数、平均苗高和幼苗密度(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3)。 6.4 干扰指标监测 应在野生植物分布区设置的固定样方内,调查受干扰的物种株数(调查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4)。 监测因子干扰程度参见附录A。 6.5 部分指标计算方法 6.5.1 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按照式(1)计算: ASD ln/ .(1) 式中: D物种丰富度,单位为株(丛)每公顷株(丛)/hm 2 ; S调查到的物种数,单位为株(丛); A调查面积,单位为公顷(hm 2 )。 6.5.2 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性指数按照式(2)计算: s i ii pp

    10、H 1 ln .(2) 式中: H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 S 调查到的物种数,单位为株(丛); p i 物种i的个体数占所有物种总个体数的比例。 6.5.3 物种均匀度指数 物种均匀度指数按照式(3)计算: SHJ ln/ .(3) 式中: J 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 H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 S 调查到的物种数,单位为株(丛)。 DB35/T 19222020 5 6.5.4 物种重要值 物种重要值按照式(4)计算: 3 FPD I .(4) 式中: I 物种重要值; D 相对多度; P 相对显著度; F 相对频度。 7 濒危等级评估 应根据上述监测数据,进行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

    11、濒危等级评估,以判断其濒危程度。濒危等级评估 表参见附录C。 8 监测成果 8.1 监测记录 野外调查记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境监测记录参见附录B中的表B.1,物候期监测记录参见附录B中 的表B.2,种群特征、生长特征与天然更新监测参见附录B中的表B.3,干扰因子监测参见附录B中的表B.4。 8.2 影像资料 应对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备份。 8.3 监测信息数据库 应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地理位置、各类监测因子、影像数据等录入监测信息数据库。 8.4 监测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对附录B中的表B.1至表B.4的监测记录进行系统分析,撰写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 危野生植物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编写提纲参见

    12、附录D。 DB35/T 19222020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干扰因子危害程度及代码 干扰因子危害程度及代码参见表A.1。 表A.1 干扰因子危害程度及代码 危害程度及代码 序 号 项目类型 种类 轻 中 重 备注 病害 111 112 113 1 病虫害 虫害 121 122 123 轻度危害:受害株数小于总株数的10%。 中度危害:受害株数占总株数的10%25%。 重度危害:受害株数大于总株数的25%。 冻害 211 212 213 轻度冻害:树干、主枝及侧枝存活,表皮轻微冻伤,离枝端1/2以 上小枝或叶受冻萎蔫成死亡。 中度冻害:树干、主枝及侧枝存活,树干表皮部分冻伤

    13、,小枝或 叶受冻萎蔫成死亡。 重度冻害:树干高度1/2以下主干存活,1/2以上主干和枝条冻死。 风害 221 222 223 轻度风害:树干不倾斜,主枝折断或劈裂。 中度风害:树冠倾斜目测小于45,折干、冠、枝量小于40%。 重度风害:树冠倾斜目测大于45,折干、冠、枝量大于等于40%。 旱灾 231 232 233 轻旱危害:土壤含水率在12%15%,或土壤相对湿度在40%60%。 中旱危害:土壤含水率在5%12%,或土壤相对湿度在20%40%。 重旱危害:土壤含水率小于5%,或土壤相对湿度小于20%。 水灾 241 242 243 轻度危害:受害森林面积小于1 hm 2 。 中度危害:受害

    14、森林面积在1 hm 2 50 hm 2 。 重度危害:受害森林面积大于50 hm 2 。 地灾(山体 滑坡及泥 石流) 251 252 253 轻度危害:滑坡土石方数小于10 m 3 ;泥石流立方数小于2 m 3 。 中度危害:滑坡土石方数在10 m 3 100 m 3 ;泥石流立方数在2 m 3 20 m 3 之间。 重度危害:滑坡土石方数大于100 m 3 ;泥石流立方数大于20 m 3 。 2 自然灾害 雷电 261 262 263 轻度危害:森林影响面积小于67 hm 2 。 较重危害:森林影响面积在67 hm 2 330 hm 2 。 严重危害:森林影响面积大于330 hm 2 。

    15、盗采盗伐 311 312 313 挖移 321 322 323 踩踏 331 332 333 基础建设 341 342 343 放牧 351 352 353 采矿 361 362 363 3 人为 火灾 371 372 373 轻度干扰:受害株数小于总株数的5%。 中度干扰:受害株数占总株数的5%10%。 重度干扰:受害株数大于总株数的10%。 啃食 411 412 413 4 野生动物 踩踏 421 422 423 轻度干扰:受害株数小于总株数的5%。 中度干扰:受害株数占总株数的5%10%。 重度干扰:受害株数大于总株数的10%。 入侵植物 株数 511 512 513 轻度干扰:入侵植物

    16、株数小于总株数的10%。 中度干扰:入侵植物株数占总株数10%25%。 重度干扰:入侵植物株数大于总株数的25%。 5 外来入侵 植物 入侵植物 密度 521 522 523 轻度干扰:入侵植物种群密度小于总种群密度的5%。 中度干扰:入侵植物种群密度占总种群密度的5%20%。 重度干扰:入侵植物种群密度大于总种群密度的20%。 DB35/T 19222020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监测记录表单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境监测,物候期监测,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和天然更新监测,干扰因子监测记 录的形式参见表B.1至表B.4。 表B.1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生境监测记录表 野外编号: 第 页

    17、,共 页 植物名称: 样方面积: 地 点: 地理坐标: 日 期: 调查人: 样方序号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土层厚度(cm) 枯落物厚度(cm) 土壤含水率(%) 土壤pH值 土壤 土壤容重(g/cm 3 ) 年降水量(mm) 相对湿度(%) 年均温() 年均无霜期(d) 林地年均蒸发量(mm) 气象 降雪(mm) 群系类型 物种组成 建群种 主要伴生种 郁闭度 物种密度(株/hm 2 ) 物种丰富度(种/hm 2 ) 物种均匀度 植物群落 特征 物种多样性指数 DB35/T 19222020 8 表B.2 物候期监测记录表 野外编号: 第 页,共 页 植物名称: 调查人: 地 点: 地理坐标:

    18、 地貌类型: 海拔: 坡度: 坡向: 坡位: 监测内容 物候期 物候现象 日期或日数 影像特征 备注 展叶期 叶期 落(枯)叶期 始花期 花期 末花期 始果期 结果期 落果期 DB35/T 19222020 9 表B.3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和天然更新监测记录表 野外编号: 第 页,共 页 植物名称: 样方面积: 地 点: 地理坐标: 地貌类型: 海拔: 坡度: 坡向: 坡位: 日 期: 调查人: 样方序号 种类 数量(株) 密度(株/hm 2 ) 频度(%) 物种重要值 年龄结构 性比 分布面积(m 2 ) 种 群 特 征 郁闭度(%) 平均高度(m) 平均胸径(基径)(cm) 生 长 特 征

    19、 平均冠幅(冠径)(m) 幼苗株数(株(丛) 幼苗平均高(cm) 天 然 更 新 幼苗密度(株/hm 2 ) DB35/T 19222020 10 表B.4 干扰因子监测记录表 野外编号: 第 页,共 页 植物名称: 样方面积: 地 点: 地理坐标: 地貌类型: 海拔: 坡度: 坡向: 坡位: 日 期: 调查人: 样方序号 种类 病害 危害程度 种类 病虫害 虫害 危害程度 冻害 风害 旱灾 水灾 地灾 自然灾害 雷电 盗采盗伐 挖移 踩踏 放牧 基础建设 采矿 人为 火灾 啃食 野生动物 踩踏 种类 数量 外来入侵植物 种群密度 DB35/T 19222020 11 C C 附 录 C (资

    20、料性附录) 濒危等级评估表 濒危等级评估的形式参见表C.1。 表C.1 濒危等级评估表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分级 二级指标分级得分 总得分(EN) 增长型 20 稳定型 50 年龄结构 0.65 衰退型 100 大于50% 20 20%50% 50 种群特征 0.3 物种重要值 0.35 小于20% 100 轻度危害 50 中度危害 80 病害 0.50 重度危害 100 轻度危害 50 中度危害 80 病虫害 0.3 虫害 0.50 重度危害 100 轻度冻害 50 中度冻害 80 冻害 0.20 重度冻害 100 轻度风害 50 中度风害 80 风害 0.20 重度风害

    21、 100 轻旱危害 50 中旱危害 80 旱灾 0.20 重旱危 100 轻度危害 50 中度危害 80 水灾 0.20 重度危害 100 轻度危害 50 中度危害 80 地灾 0.10 重度危害 100 轻度危害 50 中度危害 80 自然灾害 0.2 雷电 0.10 重度危害 100 轻度干扰 50 中度干扰 80 人为干扰 0.66 重度干扰 100 轻度干扰 50 中度干扰 80 生物干扰 0.2 动物干扰 0.34 重度干扰 100 级濒危:80EN100; 级濒危:60EN80; 级濒危:40EN60; 级濒危:20EN40; 级濒危:0EN20。 DB35/T 19222020

    22、12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1.2 社会经济条件 1.3 监测概况 2 监测工作情况 2.1 监测工作总体概述 2.2 监测工作范围 2.3 监测工作开展方法 2.4 监测工作完成程度及取得成果 3 监测内容和方法 3.1 监测内容 3.2 监测方法 4 监测结果与分析 4.1 生境监测结果与分析 4.2 物候期监测结果与分析 4.3 种群特征、生长特征和天然更新监测结果与分析 4.4 干扰因子监测结果与分析 4.5 植物濒危等级评估 5 结论 5.1 植物濒危状况综合评价 5.2 植物保护措施评价 5.3 提出有效的保护建议 6 附表附图 6.1 监测植物分布图 6.2 监测植物名录 6.3 各类统计分析表 DB35/T 19222020 13 参 考 文 献 1 LY/T 26522016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扩繁技术规范 2 DB11/T 11872015 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树种监测技术规范 3 李家启,秦健,李良福,申双和,曾理.雷电灾害评估及其等级划分J.西南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第32卷第11期:140-144.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5 T 1922-2020 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