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内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碱的是AC2H5OHBNa2CO3CCa(OH)2DCu2(OH)2CO3【答案】C【解析】【详解】A. C2H5OH是有机物,属于醇类,A不合题意;B. Na2CO3属于无机盐,B不合题意;C. Ca(OH)2是二元强碱,C符合题意;D. Cu2(O
2、H)2CO3是碱式盐,D不合题意。故答案选C。2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硫酸钡B食盐水C二氧化硅D醋酸【答案】A【解析】【详解】按强电解质的定义可知,强电解质指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含强酸、强碱、大部分盐等。所以对四个选项进行物质分类考查:A.可知硫酸钡是强电解质,A项正确;B.食盐水为混合物,不在强电解质的概念内,B项错误;C.二氧化硅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D.醋酸在水中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D项错误。故答案选A。3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C.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
3、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故答案选C。4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4NH35O24NO6H2OB2Na2SO3O22Na2SO4C2Na2O22CO22Na2CO3O2D2KICl22KClI2【答案】D【解析】【详解】置换反应是指一个单质和一个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个单质和化合物,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前者在后者的概念范围内;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A不合题意;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不合题意;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置换反应,C不合题意;D.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定义,属于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活泼性强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活泼性较弱的非
4、金属单质,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5下列溶液呈碱性的是ANH4NO3B(NH4)2SO4CKClDK2CO3【答案】D【解析】【分析】盐类水解是指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本题四个选项均涉及盐类水解。【详解】A.该盐属于强酸弱碱盐,NH4+H2ONH3H2O+H+,溶液显酸性,A不合题意;B.同A,NH4+发生水解,使得溶液显酸性,B不合题意;C.该盐属于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显中性,C不合题意;D.该盐属于强碱弱酸盐,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显碱性,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点睛】关于正盐的酸碱性
5、可利用口诀速度判断:“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都弱须看电离程度大小”。6反应8NH33Cl2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3B83C63D32【答案】A【解析】【详解】该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表示为,可知实际升价的N原子为2个,所以2个NH3被氧化,同时Cl2全部被还原,观察计量数,Cl2为3个,因而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故答案选A。7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丁烷的球棍模型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6C【答案】A【解析】【详解】A.次氯酸中Cl最外层为7个电子,为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6、,需要拿出一个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O原子最外层为6个电子,为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拿出两个电子与其他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因而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项错误。B、C、D等3个选项均正确。故答案选A。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C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D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答案】B【解析】【详解】A.液氯就是液态的氯气,与钢瓶不反应,可以储存在钢瓶中,A项正确;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B项错误;C.石英、水晶、硅石、沙子的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硅,C项正确;D
7、.硫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火山口处有硫单质,D项正确。故答案选B。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答案】C【解析】【详解】A.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否则出现暴沸将会很危险,A项正确;B.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C.苯和四氯化碳互相溶解,均难溶于水,因而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不可以
8、分液,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D. 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故答案选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O2和16O2互为同位素B正己烷和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系物CC60和C70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核素DH2NCH2COOCH3和CH3CH2NO2是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详解】A. 18O2和16O2是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分子,而同位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称同位素,A项错误;B. 正己烷的分子式C6H14,2,2二甲基丙烷即新戊烷分子式是C5H12,两者同属于烷烃,且分子式差一个CH
9、2,属于同系物,B项正确;C.核素表示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C60和C70是由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形成的分子,显然,C项错误;D. H2NCH2COOCH3和CH3CH2NO2是分子式分别为C3H7O2N和C2H5O2N,分子式不同,显然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故答案选B。11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
10、固体生成【答案】A【解析】【详解】A.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B.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变为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C.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 =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C项正确;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故答案选A。12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
11、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Zn2+向Cu电极方向移动,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增加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C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D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A.Zn较Cu活泼,做负极,Zn失电子变Zn2+,电子经导线转移到铜电极,铜电极负电荷变多,吸引了溶液中的阳离子,因而Zn2+和H+迁移至铜电极,H+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变H2,因而c(H+)减小,A项错误;B. Ag2O作正极,得到来自Zn失去的电子,被还原成Ag,结合KOH作电解液,故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
12、H,B项正确;C.Zn为较活泼电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锌溶解,因而锌筒会变薄,C项正确;D.铅蓄电池总反应式为PbO2 + Pb + 2H2SO4 2PbSO4 + 2H2O,可知放电一段时间后,H2SO4不断被消耗,因而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D项正确。故答案选A。13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A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5SO22H2O2MnO4-2Mn2+5SO4H+B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双氧水:2I2H+H2O2I22H2OC硅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SiO32-2H+H2SiO3D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粉:3Cu2+2
13、Fe2Fe3+3Cu【答案】D【解析】【详解】D.Fe3+氧化性大于Cu2+,所以Cu2+只能将Fe氧化到Fe2+,因而硫酸铜溶液中加少量的铁粉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Fe2+Cu,D项错误。其他3个选项的离子方程式都是正确的。故答案选D。142019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150周年。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第35号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B位于第四周期第A族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第84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7D第七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答案】C【解析】【详解】A.35号元素是溴元素,单质Br2在常温常压下是红棕色的液体,A项合理;B.位于第四周期第A族
14、的元素是砷元素(As),为非金属元素,B项合理;C.第84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A族,为钋元素(Po),由于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该元素最高化合价是+6,C项不合理;D.第七周期0族元素是第七周期最后一个元素,原子序数为118,D项合理。故答案选C。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B甲烷、苯、葡萄糖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羊毛、蚕丝、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天然植物油没有恒定的熔、沸点,常温下难溶于水【答案】B【解析】【详解】A.对于分子式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因而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而对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有机物
15、,含羟基越多,沸点越高,原因在于-OH可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使得沸点升高,因而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A项正确;B.葡萄糖为多羟基醛,含有醛基,能使溴水或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错误;C.羊毛、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C项正确;D.天然植物油是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另外,植物油常温下难溶于水,D项正确。故答案选B。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苯和氯气生成C6H6Cl6的反应是取代反应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H2CH2Br2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CH3ClD硫酸作催化剂,CH3CO1
16、8OCH2CH3水解所得乙醇分子中有18O【答案】D【解析】【详解】A.苯和氯气生成农药六六六,其反应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A项错误;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H2BrCH2Br,B项错误;C.甲烷和氯气反应为连续反应,甲烷和氯气生成CH3Cl和HCl,接着CH3Cl和氯气生成CH2Cl2和HCl,之后生成CHCl3和CCl4,,因而产物除了4种有机物,还有HCl,C项错误;D.酯类水解断裂C-18O单键,该18O原子结合水中H,即生成乙醇H18OCH2CH3,因而,D项正确。故答案选D。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g)I2(g)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17、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C(s)H2O(g) 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 2C(?)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D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2 mol 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不等于Q1【答案】B【解析】【详解】A.该可逆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发生变化,当缩小反应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加,A项错误;B.在建立平衡前,碳的质量不断改变,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变,因而碳的质量不再改
18、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项正确;C.若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表明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不等,故A、C不可能均为气体,C项错误;D.易知N2(g)+3H2(g)2NH3(g) H,合成氨气实际参与反应n(H2)=310=0.3mol,因而Q1=0.3/3|H|=0.1|H|,分解氨气时实际消耗的n(NH3)=210=0.2mol,Q2=0.2/2|H|=0.1|H|,则Q1=Q2,D项错误。故答案选B。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C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
19、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A.烧碱和纯碱均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须克服离子键,A项正确;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水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B项正确;C.CO2溶于水发生反应:CO2+H2OH2CO3,这里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C项错误;D.石墨属于层状结构晶体,每层石墨原子间为共价键,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只含有共价键,因而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D项正确。故答案选C。1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 mol CH2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B500 mL 0.
20、5 molL1的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C30 g 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为NAD2.3 g 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和0.2NA之间【答案】D【解析】【详解】A.1个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含两个共价键,4个碳氢键合为4个共价键,总计6个共价键,因而1mol CH2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A项正确;B.n(Na+)=n(Cl-)=0.5L0.5molL-1=0.25mol,n(Na+)+n(Cl-)=0.5mol,因而钠离子和氯离子总计0.5NA个,但水会电离出极少量的H+和OH-,因而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B项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浙江省 普通高校 招生 科目 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