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 T 122-2020 人源肿瘤细胞系建立技术规范.pdf
《DB4403 T 122-2020 人源肿瘤细胞系建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03 T 122-2020 人源肿瘤细胞系建立技术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7.080 CCS C 04 DB4403 深 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3/T 122 2020 人源肿瘤细胞系建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stablishment of human tumor cell lines 2020-11-23 发布 2020-12-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3/T 122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 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3 5 样本获取 . 3 6 细胞建系 . 4 7 质量检测 . 6 附录 A(资
2、料性) 捐赠者基本信息表 . 9 附录 B(资料性) 肿瘤样本信息表 . 10 附录 C(资料性) 主要仪器耗材列表 . 11 附录 D(资料性) 细胞传代操作流程 . 13 附录 E(资料性) 同工酶分析操作流程 . 14 附录 F(资料性) 肿瘤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列表 . 16 附录 G(资料性) 台盼蓝染色标准流程 . 17 附录 H(资料性) 凝集试验操作流程 . 19 参考文献 . 20 DB4403/T 122 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提出和 归
3、口。 本 文件 起草单位: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岳建辉、马启旺、樊阳波、李睿、叶晶晶、黎泽龙、何娜、侯勇、王博、张曦、 何旭珩、李启沅、陈振家。 DB4403/T 122 2020 1 人源肿瘤细胞系建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人源肿瘤细胞系建立过程 中样本获取、细胞建系以及质量检测的操作程序和一般原 则。 本文件适用于人源实体肿瘤细胞系相关研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4、于本 文件。 GB 18467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YY/T 0588 流式细胞仪 SZDB/Z 238 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法鉴定人源细胞系技术规范 ISCN 2013 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 ASN 0003 2015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1( CO1) DNA条形码鉴定动物细胞种属 (Species Level Identification of Animal Cells through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1 (CO1) DNA Barcodes)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供体
5、donor 提供肿瘤样本的捐赠者。 3.2 原代细胞 primary cell 直接由获取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制备形成的细胞。 3.3 细胞系 cell line 由原代细胞群经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群。该细胞群通常是非均质的,且具有明确的特性,可供建库 用。 DB4403/T 122 2020 2 3.4 实体瘤 solid tumor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 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3.5 平衡盐溶液 balanced salt solution 组织细胞培养时常用的基本液体,可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调节 pH值以及提供细胞生存所需的无机
6、离子成分。 注: 常用于细胞、组织的洗涤。 3.6 密度梯度离心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用一定的介质(如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在离心管内形成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 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的方法。 3.7 倍增时间 doubling time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对数期中细胞数量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 3.8 成瘤性 tumorigenicity 细胞接种动物后在注射部位和(或)转移部位由接种细胞本身形成肿瘤能力。 3.9 染色体 chromosome 遗传信息的载体,由 DNA、 RNA和蛋白质构成的
7、,其形态和数目具有种系的特性。 注: 在细胞间期核中,以染色 质丝形式存在。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丝经过螺旋化、折叠、包装成为染色体,为 显微镜下可见的具不同形状的小体。 3.10 同工酶分析 isoenzyme analysis 具有相似或相同特异性的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细胞裂解过程中同工酶的迁移规律, 以获得具有物种特异性的同功酶谱的过程。 3.11 核型分析 karyotype analysis DB4403/T 122 2020 3 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按照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特征和规定,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 的过程。 3.12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8、 chain reaction 通过 DNA互补双链解链、退火和聚合延伸的多次循环来扩增 DNA特定序列的方法。 3.13 流式细胞术 flow cytometry 对悬液中的单细胞或其他生物粒子,通过检测标记的荧光信号,实现高速、逐一的细胞定量分析和 分选的技术。 3.14 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将免疫学方法 (抗原抗体特异结合 )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分布的方法。 3.15 细胞半数致瘤量 50% tumor producing dose 能使 50%动物产生肿瘤的最低移植细胞量。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 语适用于本文件
9、。 BPV:牛细小病毒( Bovine parvovirus) CMV: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DMSO:二甲基亚砜 (Dimethyl Sulfoxide) DNA: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EBV:人类疱疹病毒四型( Epstein Barr virus) EDTA: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HBV: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CV: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
10、iency Virus) HTLV:人类嗜 T细胞病毒( 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 PBS:磷酸盐缓冲溶液( 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PV:猪细小病毒( Porcine Parvovirus) RNA:核糖核酸( Ribonucleic Acid) 5 样本获取 5.1 伦理审批和知情同意 DB4403/T 122 2020 4 5.1.1 样本采集前应进行相应 的准备工作,严格设计样本采集方案,并按照样本采集方的伦理审查要 求对方案的生物安全、伦理以及科学
11、性进行审查。 5.1.2 样本采集应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样本操作技术人员等)应 与捐赠者沟通,详细讲解项目背景、意义,采集的样本量、用途、潜在风险以及捐赠的权利、义务 等,获得捐赠者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的知情同意。 5.2 信息收集 5.2.1 样本采集前应收集捐赠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历号等基本信息 及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史、过敏史等临床信息。捐献者基本信息表 参见 附录 A。 5.2.2 样本采集后应详细记录所采 集的肿瘤样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样本的采集时间、编号、大小、 数量、采集人员等。肿瘤样本信息表见附录 B。 5.2.3 应建立
12、严格有效的样本捐献者信息保护制度,对捐献者健康信息的隐私权加以保护。 5.3 供体筛选 5.3.1 用于肿瘤细胞分离培养的组织应进行筛选,宜排除下列情况的供体: 病理类型为混合型; 人源特定病毒检测结果不符合 GB 18467 的规定 ; 有精神障碍; 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 医生 认为 其他不适合情况。 5.4 样本采集前准备 5.4.1 采集前应对样本进行编码,打印合适数量不易脱落、标注清晰的标签。仔细核对捐赠者信息, 确 定无误后将标签粘贴在无菌的样本采集容器上。 5.4.2 采集前应先准备所需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并确认仪器可以正常使用。主要仪器耗材列表见附 录
13、 C。 5.5 样本采集 5.5.1 实体瘤样本 5.5.1.1 样本应首先满足捐赠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剩余样本才能用于建立肿瘤细胞系。 5.5.1.2 应采集具有典型生物学特征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实体瘤样本的直径宜不低于 5 mm。 5.5.2 胸腹水样本 当胸腹水样本中存在较多肿瘤细胞时,可在无菌条件下抽取胸腹水,采集量宜不低于 20 mL。 5.6 样本保存与运输 5.6.1 实体瘤样本应保存于含 400 IU/mL 抗生素 的培养基中。胸腹水样本可直接收集至样本保存瓶。 5.6.2 实体瘤样本保存和运输时间应不超过 12 h,运输温度 4 10 。胸腹水样本处理保存与运输
14、时间应不超过 2 h。 6 细胞建系 DB4403/T 122 2020 5 6.1 细胞分离 6.1.1 总则 实体瘤样本宜选择组织块法或酶消化法进行原代细胞分离。 6.1.2 组织块法 6.1.2.1 充分去除血液、脂肪、神经组织及坏死组织,加入 4 平衡盐溶液清洗肿瘤组织。 6.1.2.2 宜采用无菌眼科剪将肿瘤组织切成 1 mm3 2 mm3大小的组织块。 6.1.2.3 将约 20 个组织块转移至 T25 细胞培养瓶中,轻轻翻转培养瓶使其底 部朝上,置于 37 、 5% 浓度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 2 h 4 h。 6.1.2.4 将培养瓶轻轻平放,加入完全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15、。 6.1.3 酶消化法 6.1.3.1 充分去除血液、脂肪、神经组织及坏死组织,加入 4平衡盐溶液清洗肿瘤组织。 6.1.3.2 采用无菌眼科剪将肿瘤组织切成 1 mm3 2 mm3大小的组织块。 6.1.3.3 加入 1 mL 3 mL 0.25%胰蛋白酶或 200 IU/mL 胶原蛋白酶, 37 水浴震荡消化 0.5 h 1 h,或 4 过夜消化。 6.1.3.4 加入 3 mL 5 mL 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采用孔径 100 m 的细胞筛网过滤,收集细胞悬液并 计数。 6.1.3.5 以 4 , 200 g 300 g 的转速离心 5 min 10 min 后,除去上层清液,加入适量完
16、全培养基, 调整细胞密度至 0.5 1 106 /mL,接种至培养瓶中,置于 37 , 5%浓度二氧化碳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6.1.4 胸腹水样本宜采用直接离心法,以 4 , 300 g 500 g 的转速离心 5 min 10 min,收集肿瘤细 胞后直接进行培养。 6.2 细胞培养 6.2.1 肿瘤细胞培养初期,培养瓶应轻拿轻放,避免组织块和细胞脱落。 6.2.2 细胞培养 12 h 72 h,待细胞贴壁后进行首次换液,去除脱落的组织块和未贴壁细胞。 6.2.3 每隔 2 天 3 天 换液,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生长状态。待细胞融合度达到 80%以上时,可进 行细胞纯化和传代。 6.3 细
17、胞纯化 6.3.1 肿瘤细胞的纯化宜采用机械刮除法、反复贴壁法、消化排除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中的一种或多 种方法联合。 6.3.2 机械刮除法 6.3.2.1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采用标记笔在培养瓶背面标记具有典型生物学特征的肿瘤细胞生长区域。 6.3.2.2 弃掉培养液,显微镜下采用无菌细胞刮刮除无标记区域的杂细胞;采用平衡盐溶液清洗杂细 胞,加入培养液继续培养。 6.3.3 反复贴壁法 6.3.3.1 参考附录 D 细胞的传代操作流程中的步骤 E.3.1 E.3.6 收集细胞,接种至新的培养瓶中培养 5 min 20 min。 DB4403/T 122 2020 6 6.3.3.2 收集未贴壁
18、的肿瘤细胞悬液,接种至新的培养瓶中培养 5 min 20 min。 6.3.3.3 重复步骤 6.3.3.2 1 次 3 次,收集最后一次肿瘤细胞悬液,接种至新培养瓶中培养。 6.3.4 消化排除法 6.3.4.1 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胞,采用 50 IU/mL 200 IU/mL 不同亚型的胶原酶或 0.05 % 0.25 %的胰蛋 白酶对细胞进行消化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待杂细胞脱落后终止消化。 6.3.4.2 采用平衡盐溶液清洗处理后,更换完全培养基继续 培养,若杂细胞未被除净,宜再次重复处 理。 6.3.5 密度梯度离心法 6.3.5.1 宜参考 6.3.3.1 步骤收集细胞,加入至比重 1
19、.025 1.085 的细胞分离液中,以 20 , 800 g 的转速离心 10 min。 6.3.5.2 离心后收集比重 1.050 1.085 的肿瘤细胞层,清洗 2 次 3 次后,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 接种至新培养瓶中培养。 6.4 细胞传代 肿瘤细胞系传代参见附录 D。 6.5 细胞冻存 6.5.1 细胞数目达到 5 107 1 108后,进行细胞收集和计数 ( 参见附录 D 的步骤 D.3.1 D.3.7) 。 6.5.2 加入含 10% 15%二甲基亚砜 (DMSO)的完全培养基, 调整细胞密度至 1 106 / mL 1 107 / mL。 6.5.3 将肿瘤细胞按 1 mL
20、/管分装至细胞冻存管中,管壁粘贴唯一编码标签。 6.5.4 冻存管宜放入程序降温盒中,置于 -80 冰箱过夜。亦或遵循程序降温原则采用程序降温仪将 细胞梯度降温至 -80 。亦或将细胞置于含速冻保存液的微毛细管中,直接放置于液氮保存。降温完 成后应转移细胞至液氮中长期存储。 7 质量检测 7.1 生物学属性检测 7.1.1 细胞鉴别 7.1.1.1 种属鉴定 宜采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条形码分析或同工酶法。 DNA条形码分析宜参考 ASN 0003 2015,同 工酶法检测参见附录 E。 7.1.1.2 细胞系特性鉴定 按照 SZDB/Z 238对细胞系间特性进行鉴定。 7.1.1.3 细
21、胞专属特性 宜采用各肿瘤细胞系特异性的标记物,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常见肿瘤细胞系特异性标记物列 表见附录 F。细胞流式分析前处理宜依据特异性抗体说明书进行,流式细胞仪操作宜参考 YY/T 0588。 7.1.2 细胞存活率 DB4403/T 122 2020 7 7.1.2.1 细胞存活率宜采用台盼蓝染色法,通过手动计数或自动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手动计数检测 细胞存活率宜参考附录 G,自动计数仪检测细胞存活率宜依据仪器检测说明书进行。 7.1.2.2 肿瘤细胞系冻存前的存活率应不低于 90%。复苏后的细胞存活率应不低于 80%。 7.1.3 细 胞纯度 细胞纯度可采用流式细胞术或细胞免疫荧
22、光染色法,通过检测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阳性表达率进行 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操作宜参考 YY/T 0588;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操作宜依据荧光抗体使用说明书进行。 肿瘤细胞系任意单个标记物阳性率应不低于 90%,任意双标记物共阳性率应不低于 80%。 7.1.4 倍增时间 7.1.4.1 新建肿瘤细胞系宜进行细胞倍增时间检测。 7.1.4.2 细胞倍增时间宜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 2020 年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 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质量控制”关于群体倍增水平计算的规定进行检测,并记录于细胞生物学特征档 案。 7.1.5 凝集试 验 肿瘤细胞系凝集试验宜参考附录 H。 7.1.6 染色体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03 122-2020 人源肿瘤细胞系建立技术规范 122 2020 肿瘤 细胞系 建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