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 T 124-2020 植物种子资源管理规范.pdf
《DB4403 T 124-2020 植物种子资源管理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03 T 124-2020 植物种子资源管理规范.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7.080 CCS C 04 DB4403 深 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3/T 124 2020 植物种子资源管理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plant seeds resource 2020-11-23 发布 2020-12-01 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03/T 124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操作和管理规范 . 2 5 质量管理 . 8 6 安全管理 . 8 7 文档和信息管理 . 9 附录 A(规范性) 植物种子资源管理操
2、作流程 . 10 附录 B(资料性) 植物种子资源采集记录表 . 11 附录 C(资料性) 种子入库信息表 . 12 附录 D(资料性) 种子检验结果报告单 . 13 附录 E(资料性) 种子保存定位表 . 14 附录 F(资料性) 种子出库申请表 . 15 参考文献 . 16 DB4403/T 124 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提出和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科 技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广 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3、、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亚琼、何旭珩、危金普、程翠娟、张稳、钟珊冰、孙建波、李启沅、王博、 王韧、吴昊、李倩一、王继永、郑司浩、缪剑华、韦坤华、胡营、韦筱媚、林杨、乔柱、黄媛。 DB4403/T 124 2020 1 植物种子资源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植物(正常性)种子资源的采集、处理、保存、运输及质量管理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操 作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植物种子资源收集和保存以及开展植物多样性研究、资源收集和保存的机构和人 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内容通过文中 的 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 其中 ,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
4、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 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 于本 文件 。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 13690 2009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T 19001 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22080 2016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AQ 301
5、3 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MH/T 1019 2005 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文件 CNAS CL05 2009 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 3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子资源库 seed bank 保存植物种子资源的场所、低温冷库及其辅助实验设施。 3.2 双“十五”干燥间 double“ 15” dry room 温度为 15 、空气相对湿度为 15 %的恒温恒湿操作间,是对种子资源进行干燥处理的主要场所。 DB4403/T 124 2020 2 3.3 采集单元 collection unit 采集样品及其对应或相关的其他实物材料和信息的集
6、合。 注: 一个 “采集单元” 包括植物种子、凭证标本、野外数据、图片和 DNA材料等。 3.4 正常性种子 orthodox seed 可以干燥至低含水量( 5% 10%)而不会受到损伤,且耐低温保存的种子。 注: 正常性种子的保存寿命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和保存温度的下降而延长。 3.5 一份种子 seed accession 某 一时间点在特定居群内采集的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种子集合。 3.6 种子生活力 seed viability 种子的潜在发芽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活力。 注: 种子生活力通常用种子批中具有生活力(即活的)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来表示。 3.7 种子发芽力 seed
7、 germinability 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实验室可控制的条件下)的萌发能力。 注: 种子发芽力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3.8 发芽势 germination potential 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3.9 发芽率 germination percentage 发芽试验终期,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3.10 种子净度 seed purity 样品中除去杂质和其他植物种子后,留下的本种植物净种子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4 操作和管理规范 DB4403/T 124 2020 3 4.1 整体操作流程
8、植物种子资源管理操作应按照附录 A 的要求进行。 4.2 种子资源采集 4.2.1 采集要求 4.2.1.1 采集单元 采集单元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野生植物资源采集应按照采集单元对实物和信息同时采集; b) 采集单元的每个采集部分应采用统一的采集标准和规范; c) 同一采集单元的每部分应使用相 同的采集编号,采集编号宜采用字母加数字的形式,字母可以 是项目负责人或采集地的拼音缩写等其他有效信息。 4.2.1.2 一份种子的最低采集量 一份种子的最低采集量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保证不破坏该居群自然更新的情况下,种子采集量原则上宜达到 10,000 粒,不能够满足此采 集量的宜至
9、少采集 2,500 粒; b) 珍稀濒危物种原则上宜每份种子采集 500 粒; c) 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居群个体量,由采集者或专家具体确定; d) 可通过分期、多次采集来满足所需采集量,但不同时期采集的种子应作为不同批次的种子进行 编号,分开保存; e) 不同居群采集的同一物种 的种子不应混合后保存成一份种子。 4.2.1.3 采样居群数和个体数 一次野外采集宜选择 5 至 10 个居群,每个居群随机采集 30 至 59 个个体。具体数量根据目标物种 的实际数量及采集目的而定。 4.2.2 采集前准备 4.2.2.1 制定采集计划 采集前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10、目标和任务; b) 采集的时间和地点、路线; c) 采集队人员组成; d) 采集的技术方法; e) 标本的整理和保存; f) 运输方案; g) 应急方案。 4.2.2.2 调查和评估(可选) 采集前可预先对采集路线进行勘查 (宜在花后期和果前期 ), 进一步调查和评估以下内容并记录相 关的信息: a) 目标植物及其居群的大小和 具体位置; DB4403/T 124 2020 4 b) 估计种子成熟的时间; c) 居群范围; d) 结实个体的数量; e) 可采种子品质。 4.2.2.3 物资准备 事先应准备好交通工具和采样的必需物资,如枝剪、种子袋、标本夹、标签、照相机、全球定位系 统( GPS
11、)、标本烘干机、采集记录本、橡胶手套、干燥剂等。 4.2.3 采集方法 采集方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采集方法 应 采用徒手( 应 戴一次性橡胶手套)或借助枝剪等工具进行采集; b) 采集时应从植株上直接采摘,不宜收集已散布掉落的果实或种子(特殊情况除外); c) 由于种子和果实的类型各不相同,采集者 应 根据情况,针对不同的采集对象制定具体的采集方 法; d) 采 集的每份种子袋里应放入写有采集编号的标签; e) 采集后应及时填写植物种子资源采集记录表(参见附录 B); f) 采集时宜对植株整体及局部(叶片、花、种子、果实)进行拍照,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取材 制作标本。 4.2.4
12、采集后处理 采集后处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种子资源采集后应尽快转移至目的地,按照植物种子处理工艺进行相应的处理或保存; b) 若不能及时运送,应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摊开,避免种子积压发霉腐烂和被动物咬食; c) 采集者 应 根据种子或果实的含水量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d) 宜根据种子的大小选择不同孔径的筛网,尽快对过熟的浆果和采 集时受损的果实进行清理,然 后置于筛网或滤纸上阴干; e) 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应保持透气干燥,避免吸湿,必要时 应 使用硅胶、木炭等干燥剂降低种子的 含水量; f) 应及时核对每份样本和标本的采集号与数据采集表的记录是否一致,并对采集的种子进行初步 鉴定。
13、4.3 种子入库前处理 4.3.1 接收及信息登记 4.3.1.1 由供种者和种子资源库(以下简称种子库)共同完成种子交接,供种者将种子及种子入库 信息表(参见附录 C)提交至种子库,种子库进行接收、信息核对及登记操作。 4.3.1.2 若出现实物资源与信息表不一致的情况,应与供种者再次校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完成入库申 请和样本接收 。 4.3.2 初筛及处理 种子库还应对种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 a) 数量不够的种子应补足; DB4403/T 124 2020 5 b) 杂质较多的种子应进行初步清选; c) 有害虫的种子,应立即进行妥善处置; d) 邮寄或托运的种子,首先要检查、记
14、录包裹有无破损、受潮; e) 包裹破损出现混杂的种子应及时联系供种方并提出处理办法; f) 吸湿的种子要及时置于双“十五”干燥间干燥。 4.3.3 编号分配 应对冷库、保存货架、保存容器等进行系统编号,每类编号应遵循一定的编码规则,保证每个编号 的唯一性。 4.3.4 标签要求 标签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标签应选用防水、防潮、耐冻的材质; b) 标签信息由二维 码及种子信息两部分构成; c) 种子信息包含但不限于种子编号、物种名称等。 4.3.5 干燥 4.3.5.1 干燥方式 4.3.5.1.1 所有植物种子在达到入库保存含水量前, 不应 直接放入冷库, 应 进行入库前的干燥处理。
15、 宜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结合进行干燥处理: a) 自然干燥:置于通风阴凉的地方,自然晾干; b) 机械干燥:借助恒温干燥箱或双“十五”干燥间等机械进行干燥; c) 物理干燥:借助干燥剂如硅胶、木炭等进行干燥。 4.3.5.1.2 干燥过程中至少每隔 4 h 观察干燥箱或干燥间的温湿度变化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做好记 录。 4.3.5.2 刚收获的栽培植物种子 不应 直接放入烘箱进行高温干燥,应先放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 ,摊开阴晾或悬挂风干,待种子含水 量低于 25%后才可进行机械干燥,采用 35 2 的温度干燥 48 h 72 h。 4.3.5.3 野外采集的野生植物种子 可采用双“十五”干燥法,借用
16、双“十五”干燥间完成初步干燥和主干燥过程,干燥至物种合适的 含水量。 4.3.6 脱粒清选 脱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入库种子宜保存已脱粒清选干净的种子,以免植物秸秆、穗轴或荚壳、空瘪粒、发霉粒或虫蛀 籽粒等携带病菌,引发病虫害发作风险; b) 宜借助脱粒机、风选机或其他防护设备进行脱粒清选。脱粒清选时应保证机器各部件无种子残 留,同时多个操作人员之间应保持一定的 距离,以免在操作过程中种子飞溅,造成种子混杂; c) 清选机清选种子时应将种子含水量控制在安全含水量的范围内,以减少机械损伤; DB4403/T 124 2020 6 d) 应将清选出的受病虫侵害、空瘪粒、其他混杂的种子及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03 124-2020 植物种子资源管理规范 124 2020 植物种子 资源管理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