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154-2020 环境空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HJ 1154-2020 环境空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J 1154-2020 环境空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1154-2020 环境空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 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aldehyde and ketone compounds Solution absorp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20-12-14 发布 2021-03-15 实施 生 态 环 境 部 发 布 i 目 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方法原
2、理 . 1 4 干扰和消除 . 1 5 试剂和材料 . 2 6 仪器和设备 . 3 7 样品 . 3 8 分析步骤 . 5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 6 10 精密度和准确度 . 7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7 12 废物处理 .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醛、酮类-DNPH衍生物的乙腈-水体系分离参考色谱图 . 13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生 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
3、了测定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 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大连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鞍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抚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沈阳市生 态环境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0年12月14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1年3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1 环境空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
4、收-高效液相色谱法 警告:实验中使用的酸和有机试剂等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刺激性和毒性,试剂配制过程 和样品前处理过程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时应按要求佩戴防护器具,避免吸入呼吸道及接 触皮肤和衣物。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 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丙醛、 丁烯醛、2-丁酮、正丁醛、苯甲醛、异戊醛、正戊醛、正己醛、邻甲基苯甲醛、间甲基苯甲 醛、对甲基苯甲醛和2,5-二甲基苯甲醛共16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当试样定容体积2.0 ml,进样量10 l时,醛、酮类化合物的最低检出量为
5、0.024 g0.060 g, 当采样体积为20 L(标准状态下)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 mg/m 3 0.003 mg/m 3 ,测定下限 为0.008 mg/m 3 0.012 mg/m 3 。详见附录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3 方法原理 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与吸收液中的2,4- 二硝基苯肼(DNPH)发生衍生化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腙类化合物,用二氯甲烷-正己
6、烷 混合溶液或二氯甲烷萃取、浓缩后,更换溶剂为乙腈,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或二极管 阵列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4 干扰和消除 具有相同保留时间且在360 nm处有吸收的其他有机化合物会干扰测定,可以通过改变 流动相组成等方式改善分离条件,避免干扰。 2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超纯水。 5.1 乙腈(CH 3 CN):高效液相色谱纯。 5.2 二氯甲烷(CH 2 Cl 2 ):高效液相色谱纯。 5.3 正己烷(C 6 H 14 ):高效液相色谱纯。 5.4 盐酸(HCl):=1.19 g/ml,优级纯。 5.
7、5 2,4-二硝基苯肼(DNPH):w98.0%。 5.6 丙烯醛(C 3 H 4 O):w98.0%。 5.7 丁烯醛(C 4 H 6 O):w98.0%。 5.8 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3+7,临用现配。 5.9 无水硫酸钠(Na 2 SO 4 ):在450下烘烤4 h,冷却,于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5.10 醛、酮类-DNPH衍生物标准贮备液:=100 g/ml(以醛、酮类化合物计)。 直接购买市售有证的醛、酮类-DNPH 衍生物标准溶液,溶剂为乙腈,质量浓度以醛、 酮类化合物计。参考标准溶液证书进行保存,开封后于4以下密闭、避光冷藏,可保存2 个月。 5.11 醛、酮类-DNPH
8、衍生物标准使用液:=10.0 g/ml(以醛、酮类化合物计)。 移取1.00 ml醛、酮类-DNPH衍生物标准贮备液(5.10)于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5.1) 稀释并定容至标线,混匀。于4以下密闭、避光冷藏,可保存2个月。 5.12 醛、酮类化合物标准贮备液:=1000 g/ml。 直接购买市售有证的醛、酮类化合物标准溶液,溶剂为乙腈。参考标准溶液证书进行保 存,开封后于4以下密闭、避光冷藏,可保存两周。 5.13 醛、酮类化合物标准使用液:=100 g/ml。 移取1.00 ml醛、酮类化合物标准贮备液(5.12)于1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5.1)稀 释并定容至标线,混匀。于4以
9、下密闭、避光冷藏,可保存两周。 5.14 丙烯醛标准贮备液:1000 g/ml。 称取丙烯醛(5.6)0.100 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5.1)溶解并定容至标线,混 匀。于4以下密闭、避光冷藏,可保存1个月。 5.15 丁烯醛标准贮备液:1000 g/ml。 称取丁烯醛(5.7)0.100 g,于10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5.1)溶解并定容至标线,混 匀。于4以下密闭、避光冷藏,可保存1个月。 5.16 丙烯醛和丁烯醛标准使用液:100 g/ml。 移取1.00 ml丙烯醛标准贮备液(5.14)、丁烯醛标准贮备液(5.15)于10 ml容量瓶中, 用乙腈(5.1)稀释并定容至
10、标线,混匀。于4以下密闭、避光冷藏,可保存1个月。 3 5.17 DNPH饱和吸收液 称取DNPH(5.5)4.0 g于棕色试剂瓶中,加入180 ml盐酸(5.4),再加入820 ml水, 超声30 min。形成饱和溶液,过滤。 将过滤后的DNPH饱和溶液转移至2 L分液漏斗中,加入60 ml的二氯甲烷(5.2), 萃取3 min(注意放气),静置,待分层后,弃去下层有机相,再重复上述操作,萃取一次。 最后用60 ml正己烷(5.3)萃取,当有机相与DNPH溶液分层后,将下层的DNPH溶液转 移至经乙腈冲洗并干燥的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于装有活性炭的干燥器内保存。 注:每批DNPH饱和溶液应在采
11、样前48 h内准备和纯化。纯化后空白应满足11.1的要求。 5.18 高纯氮气:纯度99.999%。 5.19 滤膜:0.45 m聚四氟乙烯滤膜。 6 仪器和设备 6.1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紫外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梯度洗脱功能。 6.2 色谱柱:C 18 柱,4.60 mm250 mm5.0 m,pH范围:211,填料为十八烷基硅烷 键合硅胶(ODS)的双封端反相色谱柱或其他性能相近的色谱柱。 6.3 空气采样器:采样流量0.1 L/min1.0 L/min。 6.4 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瓶:25 ml。 6.5 棕色气泡吸收瓶:25 ml。 6.6 浓缩装置:旋转蒸发装置或氮吹浓缩仪等性能相当
12、的设备。 6.7 分液漏斗:2 L和125 ml,聚四氟乙烯活塞。 6.8 棕色试剂瓶:1 L。 6.9 超声波清洗器。 6.10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7 样品 7.1 样品采集 7.1.1 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样品 环境空气采样点位的布设及采样符合HJ 194的要求,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布设及采样 符合HJ/T 55中的相关规定。 按照图1将装有20 ml DNPH饱和吸收液(5.17)的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瓶(6.4)和分别 装有20 ml、10 ml吸收液(5.17)的棕色气泡吸收瓶(6.5)串联到空气采样器(6.3)。以 0.3 L/min0.5 L/min的流量,连续采样
13、1 h,如果浓度偏低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但总采样 量不超过80 L。采样时如果温度低于4,吸收瓶应放在恒温箱中。 采样后,立即取下吸收瓶,用密封帽密封,避光保存。 4 1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瓶;2棕色气泡吸收瓶;3硅胶;4流量调节装置;5空气采样器。 图1 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采样系统组成示意图 7.1.2 运输空白样品 将同批采样的三支分别装有20 ml DNPH饱和吸收液(5.17)的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瓶 (6.4)、20 ml和10 ml吸收液(5.17)的棕色气泡吸收瓶(6.5)带到采样现场但不进行样 品采集,随样品一同运回实验室,作为运输空白样品。 7.2 样品保存 样品应于4以
14、下密封避光冷藏保存,样品采集后3日内完成试样的制备,制备好的 试样在3日内完成分析。 7.3 试样的制备 将吸收瓶中的样品转移至125 ml分液漏斗(6.7)中,用少量二氯甲烷(5.2)清洗吸收 瓶2次,清洗液一并转移至分液漏斗,加入10 ml二氯甲烷(5.2)或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 溶液(5.8),振摇3 min,静置分层,收集有机相于150 ml三角瓶中。再用10 ml二氯甲烷 (5.2)或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5.8),重复萃取水相2次,合并有机相,加入无水硫 酸钠(5.9)至硫酸钠颗粒可自由流动。放置30 min,脱水干燥。 将样品提取液转移至浓缩装置(6.6)中,于45以下浓缩至
15、近干,更换溶剂为乙腈(5.1), 并用乙腈定容至2.0 ml,充分混合后,经滤膜(5.19)过滤至样品瓶中待测。如果测定浓度 过高,可以适当加以稀释。 注:样品采集后放置时间较长或DNPH对测定影响较大时,采用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萃取样品。 7.4 空白试样的制备 7.4.1 运输空白试样 运输空白(7.1.2)按照试样的制备(7.3)制备运输空白试样。 7.4.2 实验室空白试样 同批采样的吸收液按照试样的制备(7.3)制备实验室空白试样。 5 8 分析步骤 8.1 仪器参考条件 柱温箱温度:35;进样体积:10 l;紫外检测器波长:360 nm。 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流动相A:乙腈,流
16、动相B:水,流动相C:甲醇。 表1 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流动相流速(ml/min) 乙腈(%) 水(%) 甲醇(%) 0 1.0 20 35 45 6 1.0 0 30 70 20 1.0 0 20 80 30 1.0 35 20 45 33 1.0 20 35 45 注:使用乙腈-水二元体系参考色谱条件及色谱图参见附录C。当采用不同流动相体系时,化合物出峰 顺序有所不同。详见图2和图C.1。 8.2 校准 取一定量醛、酮类-DNPH 衍生物标准使用液(5.11)于乙腈中,用乙腈(5.1)稀释, 配制浓度(以醛、酮类化合物计)分别为0.10 g/ml、0.20 g/ml、0.50 g
17、/ml、1.00 g/ml、 2.00 g/ml和4.00 g/ml的标准系列溶液。由低浓度至高浓度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仪器 参考条件(8.1)进行测定,得到不同浓度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图,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以醛、酮类化合物浓度为横坐标,对应化合物的峰面积为纵坐标建立标准曲线。16 种醛、 酮类-DNPH衍生物的标准色谱图见图2。 8.3 试样测定 按照与标准曲线建立相同的仪器参考条件(8.1)进行试样的测定,记录目标化合物的 峰面积和保留时间。 1甲醛-DNPH;2乙醛-DNPH;3丙烯醛-DNPH;4丙酮-DNPH;5丙醛-DNPH;6丁烯醛-DNPH; 7正丁醛-DNPH;82-丁酮
18、-DNPH;9苯甲醛-DNPH;10异戊醛-DNPH;11正戊醛-DNPH;12邻 甲基苯甲醛-DNPH;13间甲基苯甲醛-DNPH;14对甲基苯甲醛-DNPH;15正己醛-DNPH;162,5- 二甲基苯甲醛-DNPH。 图2 16种醛、酮类-DNPH衍生物的标准色谱图 6 8.4 空白试验 按照与试样测定(8.3)相同的仪器条件进行运输空白试样(7.4.1)和实验室空白试样 (7.4.2)的测定。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9.1 定性分析 9.1.1 根据保留时间、样品的紫外光谱和标准溶液的紫外谱图比较进行定性。 注:丙烯醛在DNPH饱和吸收液(5.17)中衍生化生成丙烯醛腙及其聚合物,在色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J 1154-2020 环境空气 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 1154 2020 环境 空气 酮类 化合物 测定 溶液 吸收 高效 色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