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 T 139-2019 遗体防腐操作规程.pdf
《MZ T 139-2019 遗体防腐操作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Z T 139-2019 遗体防腐操作规程.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1.080.01.99C05备案号: MZ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政 行 业 标 准MZ/T1392019遗体防腐操作规程 EmbalmingOperational Specification 2019-12-12发布 2019-12-12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发 布 MZ/T1392019 I 目 次前 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15基本原则.26防腐操作基本流程.37心血管系统灌注法.3 8四腔灌注法.59四肢局部注射法.6附录A(规范性附录)遗体分类表.7附录B(资料性附录)遗体防腐操作记录表.8 MZ/T1392019 II
2、 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4)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山东省济南市莲花山殡仪馆、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北京市大兴区殡仪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阔、毕爱胜、李玉光、亓冰、张洋、周雪媚、付慧群、史峰、陈霜玲、刘崇、赵辉。 MZ/T 1392019 1 遗体防腐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遗体防腐操作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土葬区和火葬区化学方法保存遗体、国内国际长途运尸保存遗体所进行的操作,其它低温保存遗体、遗体
3、化妆方面的规范不在本要求之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287 殡葬术语GB/T24441 殡葬服务从业人员资质条件MZ/T091-2011 遗体保存服务WS/T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287-2009确立的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遗体防腐 embalming 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防止或减缓遗体发生腐败,以降低遗体潜在生物危害,更好进行遗体保存和转运,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具体包括操作人员个人
4、卫生防护、防腐剂和器械的使用、防腐方式的选择和遗体创口的闭合。4基本要求4.1 对象本防腐操作适用于第类遗体(见附录A),类遗体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甲类传染病的相关规定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立即火化。若短暂停留,应采用5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或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朊病毒遗体采用 40g/L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处理。类遗体应采用中效以上消毒剂消毒处理,将遗体装入密封尸袋内,就近火化或按规定深埋。对不确定属于第类或第类的遗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遗体防腐操作方式,确保操作人员个人卫生防护到位, 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面加强卫生防疫。 MZ/T 1392019 2
5、 4.2 设施设备4.2.1殡葬服务机构应设置与遗体防腐工作相适应的防腐室;4.2.2防腐室应卫生、安全、通风;4.2.3防腐室内应配备如下基本物品器械设备:防腐液、灌注抽吸设备、动脉钩、手术镊(无齿镊、有齿镊)、组织钳、止血钳、组织剪、手术刀柄、手术刀片、注射器、穿刺针、持针器、缝合针、缝合线、组织牵开器、紫外灯、器械消毒柜、遗体体液和排泄物消毒装置、空气净化消毒装置。4.3 人员4.3.1防腐师应具备殡葬、医学等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或符合GB/T24441-2009中“8遗体防腐师技术条件”的要求。4.3.2掌握化学、解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
6、业操 作技能。4.4 消毒灭菌与卫生防护4.4.1 遗体防腐室的消毒应参照WS/T 367-2012中“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和“10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执行。4.4.2防腐师应树立自我保护观念,提高个人防护水平,穿戴好防护服装、防护镜、口罩、橡胶手套、鞋套等卫生防护用品;掌握消毒剂和防腐剂的性能、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对遗体、器械设备和环境的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5基本原则5.1安全防护原则 操作者避免与遗体脏器和体液直接接触。5.2闭合创口原则所有开放性创伤要进行闭合。5.3操作切口尽可能小原则在便于有效操作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少操作中对遗体切口长度。5.4组织切开和缝合原则皮肤切口应
7、结合皮肤纹理和组织结构,缝合后不应出现体液外渗,缝合口无明显皱褶。 MZ/T 1392019 3 6防腐操作基本流程a).初步评估遗体状况,订立协议,填写遗体防腐操作记录表(见附录B);b).解冻遗体;c).选择合适灌注方法。遗体保存期限为7天以内,可从心血管系统灌注法中只选一种。长期遗体保存或需要长途运输的遗体,应根据实际灌注效果,合理增加腔注射和局部注射进行补充。d).清洗遗体,切开灌注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e).显露灌注血管后,小心剥离,可上下剥离、游离1cm-3cm使其充分显露;f).横切血管,长度约为血管周径1/32/3,将2mm4mm口径灌注管向近心端插入,丝线结扎固定导管,向远心
8、端插入另一支流出导管,丝线结扎固定导管。灌注导管和流出导管的插入深度为3cm15 cm,插入时应注意血管内膜是否分离,防止插入血管壁夹层之中。经近心端导管用注射器注入20mL空气,确定血管通畅后,输入遗体保存防腐液;g).观察近、远心端导管口有无液体溢出,向近心端灌注时,远心端有微少于灌注量的血液流出, 当流出血液颜色渐渐变淡,和防腐液颜色接近时,灌注量基本达到饱和。h).灌注完毕,结扎血管,取出灌注管,缝合切口、用脱脂棉填充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腔等腔道;i).对灌注产生的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7心血管系统灌注法常用灌注血管依次是:颈总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等。
9、各血管显露后的具体操作按照“6 防腐操作基本流程 e). i).中的表述”进行。7.1 颈总动脉灌注右颈总动脉发自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发自主动脉弓中部。两侧颈总动脉都经胸锁关节后方向上,在胸锁乳突肌后方,进入颈动脉三角,居前斜角肌与颈长肌前方。其内有食管、气管和甲状腺,外侧有 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颈总动脉显露及入路方法如下:a).遗体仰卧,头转向对侧,适度垫高颈后部;b).从胸锁关节端起点至锁骨中内1/3交界处,在锁骨向上二横指处,作纵向切口;(常做右侧切口);c).切开皮肤、颈阔肌;d).用动脉弯钩、组织剪和手术镊分离组织;e).用动脉弯钩,组织剪或手术镊由外向内将气管旁颈总动脉或无名动脉钝
10、性分离并用动脉弯钩钩出、固定;f).显露颈总动脉或无名动脉。7.2 腋动脉灌注 腋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 过背阔肌下缘后,续于肱动脉。 腋动脉位于腋窝深部,胸大、小肌后面,前内侧有腋静脉伴行,臂丛神经干先在腋动脉的外侧,然后在腋动脉周围向下行。腋动脉显露及入路方法如下:a).遗体仰卧,上臂外展,垫高操作侧肩背部; MZ/T 1392019 4 b).从锁骨中1/3区域下方2 cm处做一长3.5 cm10cm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胸大肌筋膜,钝性分离胸大肌并分别向上、下牵拉,拉钩向外侧牵拉胸小肌便可显露深层腋血管神经索;c).显露腋动脉;7.3 肱动脉灌注肱动脉由腋动脉直接延续。沿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Z 139-2019 遗体防腐操作规程 139 2019 遗体 防腐 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