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 T 3100-2019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技术规程.pdf
《LY T 3100-2019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Y T 3100-2019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技术规程.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65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100 2019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ing 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Salle (发布稿) 2019 - 10 - 23 发布 2020 - 04 - 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 LY/T 3100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监测调查 . 1 5 防控措施 . 3 6 防效检查 . 5 7 防治
2、历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形态特征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 . 1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调查表 . 1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收蜂箱和黄色粘虫板技术参数 . 13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药剂使用方法 . 14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效果检查表 . 16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历 . 19 LY/T 3100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给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 广东省 林业局提 出。 本标准由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
3、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5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林业局防治检疫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家雄、谢伟忠、林明生、邱焕秀。 LY/T 3100 2019 1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桉树枝瘿姬小蜂 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Salle的监测调查、防控技术与效果检查 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桉树枝瘿姬小蜂 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T 8321.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桉树枝瘿姬小蜂 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Salle 膜翅目 Hymenoptera 小蜂总科 Chalcidoidea 小蜂科 Eulophidae。 是一种危害桉属树种的危险性外来 害虫,受害桉树在嫩枝、叶柄、叶中脉处产生虫瘿,或导致嫩梢生长停滞,受害幼苗不能长成植株,幼 林高生长缓慢而 难以成林。我国于 2007年在广西首次发现,现已扩散到华南地区,已列为检疫对象。其 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参见附件 A、附录 B。 3.2 虫瘿
5、gall 因 桉树枝瘿姬小蜂 的取食刺激引起植物组织局部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 3.3 危害点 brown scab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 桉树 顶梢嫩叶 的 叶柄或 叶 背面中脉 两侧,用尾针刺破 植物组织产卵 繁殖 , 植物组 织 产生损伤后坏死形成的小黑点 。 4 监测调查 4.1 踏查 LY/T 3100 2019 2 每年 5月份和 10月份各进行 1次。普查对象为桉树树种和无性系,对感虫种类,如: DH201-2(巨圆 桉)、窿缘桉、巨桉、 GL9(尾巨桉)和 DH32-29(尾巨桉)等进行重点调查,普查范围包括苗圃、片林、 城市行道树、公园景区、住宅区等区域。普查内容包括发生面积、分
6、布范围和危害程度,普查采取踏查 方式,在种苗繁育基地、片林、城市道路旁、住宅区、风景名胜区等地,以自然界限、道路、沟溪等分 界线进行线路踏查。 4.2 标准地调查 4.2.1 苗木受害情况调查 4.2.1.1 调查时间 每年 5月份和 10月份的虫情普查同时进行。 4.2.1.2 调查方法 种苗繁育基地设标准地调查,抽样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 10%,每块样方面积为 2 m2 5 m2,样方内的 苗木全部进行调查,同时注意对苗木嫩梢顶端可能出现危害点的观察,调查结 果填入附录 C的表 C.1。 4.2.1.3 受害程度分级 根据每株苗平均虫瘿数量对苗圃受害程度进行分级: 轻度:每株有虫苗平均虫瘿数
7、量在 10个以下,虫瘿主要集中在叶柄上; 中度:每株有虫苗平均虫瘿数量在 10个 20个,虫瘿主要集中在叶柄和嫩枝上; 重度:每株有虫苗平均虫瘿数量在 20个以上,虫瘿主要集中在叶柄和嫩枝上,虫瘿上出现大量羽化 孔;或袋苗受害后大量分枝成丛生状,生长已经受到明显抑制。 4.2.2 林分受害情况调查 4.2.2.1 调查时间 每年 5月份和 10月份与虫情普查同时进行。 4.2.2.2 调查方法 踏查发现虫情后设标准地调查,具体检查虫口密度、有虫株率、 危害程度及虫口存活情况。同一类 型桉树林每 10 hm2选择一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 0.2 hm2,在标准地内以平行线法随机选取 10株 20株
8、调 查。在每株树冠上中部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取 1枝条,枝条长度 20 cm,统计每枝条和叶片上虫 数,计算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发生(危害)程度。调查结果填入附录的表 C.2。 4.2.2.3 受害程度分级 按以下标准对林分发生程度进行分级: 轻度:有虫株率 10%以下; 中度:有虫株率 11% 30%; 重度:有虫株率 31%以上。 4.3 监测 4.3.1 监测时间 每年 5月份或 10月份的虫情普查结束后, 每 15 d进行 1次,全年进行。 LY/T 3100 2019 3 4.3.2 监测方法 4.3.2.1 人工监测 从疫区边缘向无虫区方向按棋盘式设点,每纵向 0.5 km,
9、横向 10 km设置一个监测点;抽取 30个枝 条进行虫瘿数量检查,抽样材料放入收蜂箱,依据雌成虫羽化出来时间和数量监测疫情。检查结果填入 附录的表 C.3。收蜂箱技术参数见附录 D的 D.1。 4.3.2.2 黄色粘虫板监测 从疫区边缘向无虫区方向按棋盘式设点,每纵向 0.5 km,横向 10 km设置一个监测点;使用黄色粘 虫板监测雌成虫羽化出来时间和数量,设置数量每公顷 10块 20块,设置高度苗圃地 1 m、造林地 2 m 4 m,检查时间 2 d更换一次,收回室内镜检。检查结果填入附录的表 C.3。黄色粘虫板技术参数见附录 D 的 D.2。 5 防控措施 5.1 防治思路 桉树枝瘿姬
10、小蜂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实施苗木检疫,疫区造林创造适 合桉树生长而不适合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和危害的环境,当虫口密度接近或达到防治指标时,采取 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 5.2 检疫措施 5.2.1 产地检疫 5.2.1.1 检疫受理 林业 植物检疫机构审核 经营单位(个人)提出 的产地检疫申请和提供的相关资料,决定 是否 受理 。 5.2.1.2 查阅 档案 查阅种苗繁育基地及其桉树苗木来源的历史记录和林业检疫性 、危险性有害生物发生、 处理措施 的 历史资料。 5.2.1.3 踏查 根据种苗繁育基地的培育方式和整体布局设计踏查的路线。沿踏查的路线对桉
11、树苗木进行全面踏 查。 调查时注意对苗木嫩梢顶端可能出现危害点的观察,是否有虫瘿及其数量;树木 枝、叶、茎是否具 有危害状。 5.2.1.4 标准地调查 与苗木受害情况调查相同。 现场不能作出鉴定的,应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检验 ,用高倍解剖镜检查 虫瘿内部是否有幼虫、蛹、成虫的存在。 采集、制作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并进行标号、保存。 5.2.1.5 签发检疫证 根据检疫 检验结果, 未发现 桉树枝瘿姬小蜂 及其它 林业检疫性、危险性有害生物,为产地检疫合 格, 由县级以上林业植物 检疫机构 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发现林业检疫性或危险性有害生物,经检疫除 LY/T 3100 2019 4 害处理,再经检
12、疫合格 的, 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没有进行检疫处理或经检疫处理不合格 的,不签 发 产地检疫合格证, 并告知 产地 检疫申请单位或个人 。 5.2.1.6 产地 除害处理 轻度发生的苗圃,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中度以上发生的苗圃,应采取清除后集中烧毁处理,防止成 虫羽化和产卵。 5.2.2 调运检疫 5.2.2.1 检疫受理 由调运单位(个人)向县级以上林业植物检疫机构提出调运 检疫申请 ,并 提供的相关资料 。省际间 调运的,还应提供调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植物检疫 机构出具的林业植物检疫要求书。 5.2.2.2 现场检疫 对照林业植物检疫报检单,详细核对调运桉树苗木的品种、数量。现场检疫按
13、一批货物总件数 (株)的 10%抽取苗木。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检查桉树嫩枝、叶柄、叶片中脉是否卷曲、畸形、肿大, 是否有虫瘿存在,嫩梢顶端嫩叶的叶柄背面是否有黑色的害虫产卵点存在。 对可能被污染的包装材料和 运输工具等也要进行检 疫检查。现场不能作出鉴定的,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检验,用高倍解剖镜检查虫 瘿内部是否有幼虫、蛹、成虫的存在。同时向报检单位(人)出具采样 凭证。 5.2.2.3 签发检疫证 根据检疫 检验结果, 未发 现 桉树枝瘿姬小蜂 及其它 林业检疫性、危险性有害生物,由县级以上林业 植物 检疫机构 发给植物检疫证书。按一车一证核发。发现 桉树枝瘿姬小蜂 及其它 林业检疫性或危险 性
14、有害生物,经检疫除害处理,再经检疫合格 的, 发给植物检疫证书;没有进行检疫处理或经检疫 处理不合格 的,不发 给植物检疫证书, 并告知 调运 检疫申请单位或个人 。 凭 产地检疫合格证, 在有效期( 6个月)内,直接换发 植物检疫证书。 5.2.2.4 调运 除害处理 确定疫情后进行除害处理,全部销毁带疫苗木。 5.3 营林措施 5.3.1 造林品系 苗圃育苗和新造林地应推广抗性较强的树种或优良无性系 ,禁止或限制使用易感的品种或无性系。 5.3.2 育苗 大面积造林宜采用组培瓶苗,并直接在造林地实地育苗和炼苗。 5.3.3 造林季节 新造林宜在秋季进行,幼苗生长期错开 4月 6月桉树枝瘿姬
15、小蜂林间种群数量与危害高峰期。 5.3.4 水肥管理 加强苗圃和林地的水肥管理,多施磷肥和钾肥、少施氮肥,提高桉树自然抗病虫能力。 LY/T 3100 2019 5 5.4 物理措施 5.4.1 清理虫源地 清理苗圃地、采穗圃、造林地周围的感虫桉树植株;清理园内受害严重的桉树植株,集中烧毁处理。 5.4.2 色板防治 苗圃、采穗圃和中幼林地,在害虫轻、中度发生的林分设置 600块 /hm2、 30 d更换一次,设置高度 为苗圃地 距地面 1 m、 1年生林分距地面 2 m、 2年生及以上林分距地面 2 m 4 m。 5.5 药剂防治 5.5.1 防治时间 春季 2月 6月,当地日平均气温 15
16、 后开始防治;秋季 9月 10月份防治。 5.5.2 防治方法 5.5.2.1 苗圃 防治药剂和剂型及其使用方法见附录 E的表 E.1。 5.5.2.2 新造林和萌芽林 防治药剂和剂型及其使用方法见附录 E的表 E.2。 5.5.2.3 中幼林 利用二硫代磷酸酯、硝基亚乙烯基二胺和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 采取刮皮涂药防治法;树 径每增加 1 cm则增加 2个伤口,伤口的深度约为 2 mm,宽度 1.5 cm左右,施药部位在树干离地面 30 cm 50 cm之间,施药量为 1 ml/cm胸径。适用于地径 3 cm以上的 1年生至 2年生桉树幼林。 5.5.3 注意事项 使用药剂防治时应注
17、意: a) 药剂喷雾时要求均匀、药量完全湿润叶片,较高温度下的阴天使用效果最好; b) 喷药后袋苗管理淋水时,减少淋水量并避免冲洗叶片药液; c) 喷药后 24h内下大雨,需要进行补喷药; d) 施药后用肥皂洗手,药剂产品放阴凉干燥处保存; e) 同一种药剂连续使用不超过 2次;高浓度硫代磷酸酯类药剂与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类药剂不能 混合使用,为提高防治效果需要混合使用,具体使用方法参见 GB/T 8321.1-9; f) 选择天气晴朗 、阴凉的早晚进行作业,避免中午高温下喷药,大风天气条件下不作业; g) 喷药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喷药器械,收集并消毁药剂包装瓶; h) 新造林和萌芽林防治时 结合
18、施肥管理,下半年桉树生长至 3 m以上,翌年桉树生长至 6 m以上,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明显减轻,桉树能够正常生长,可以考虑减少或停止使用化学防治; i) 靠近居民生活区、水源地、农业生产基地的桉树苗圃、林地进行化学防治,推荐使用二甲基二 硫代磷酸酯和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类药剂,具体参见 NY/T 393 。 6 防效检查 LY/T 3100 2019 6 6.1 检查时间 苗圃、 新造林和萌芽林 喷药 40 d后检查; 中幼林 涂药防 治 60 d后检查。 6.2 检查方法 6.2.1 苗圃 第一次喷药时,用细小红色塑料绳,圈捆在隨机选取的 1株桉树小苗嫩梢顶端下 2片嫩叶茎上;检查 时观察标
19、记红色塑料绳以上生长长度或嫩叶的数量, 确定桉树苗嫩梢生长长度。苗圃随机选择 5个样点, 每个样点抽取 10株幼苗。检查每株幼苗嫩叶和嫩梢 (标记绳标记部位以上嫩梢长度)虫瘿数量,检查 结 果填入附录 F表的 F.1;每株幼苗中部位 (标记绳标记部位以下位置)取 3片带虫瘿叶片,回室内镜检虫瘿 内(各虫态、主要是幼虫)害虫死亡数量。检查 结果填入附录 F表的 F.2。 室内镜检虫瘿内(各虫态、主 要是幼虫)害 虫死亡数量方法,不适用于 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类药剂防治的效果检查。 6.2.2 新造林和萌芽林 6.2.2.1 镜检虫瘿法 第一次喷药时,塑料绳圈捆在树冠顶层 1枝条上,方法同苗圃地检查
20、方法。在林地随机抽取 5个样点, 每个样点检查 3株树,每株树抽查 2条树冠顶层枝条。检查每枝条上嫩叶和嫩梢 (标记绳标记部位以上嫩 梢长度)虫瘿数量,检查 结果填入附录 F表的 F.3;每枝条上中部位 (标记绳标记部位以下位置)取 3片带 虫瘿叶片,回室内镜检虫瘿内(各虫态、主要是幼虫)害虫死亡数量(虫体与虫窝壁分离,体色发黄或 变黑褐色者为死亡虫体 )。检查 结果填入附录 F表的 F.4。 室内镜检虫瘿内(各虫态、主要是幼虫)害虫 死亡数量方法,不适用于 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类药剂防治的效果检查。 6.2.2.2 收蜂箱收集成虫法 在设置对照区的防治地点。抽样方法同镜检虫瘿法,每枝条上嫩叶和
21、嫩梢 (标记绳标记部位以上嫩 梢长度)虫瘿数量检查方法同镜检虫瘿法,检查 结果填入附录 F表的 F.3;枝条上中部位 (标记绳标记部 位以下位置)虫瘿检查则带室内,使用收蜂箱收蜂,每天记录雌成虫数量,至收蜂结束。检查 结果填入 附录 F表的 F.5。 收蜂箱收集成虫法适用于 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类药剂防治的效果检查。 6.2.3 中幼林 中幼林检查方法与新造林和萌 芽林相同。 6.3 效果评价 6.3.1 评价方法 6.3.1.1 苗圃 喷药后嫩梢上出现虫婴的数量为零;喷药前已经存在的虫瘿,喷药后虫瘿内各虫态存活数量为零。 6.3.1.2 新造林、萌芽林和中幼林 采用两种方法: a) 镜检虫瘿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Y 3100-2019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技术规程 3100 2019 桉树 枝瘿姬小蜂防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