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1 T 38-2019 滇池湖滨湿地 管护规程.pdf
《DB5301 T 38-2019 滇池湖滨湿地 管护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301 T 38-2019 滇池湖滨湿地 管护规程.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60 DB5301 昆明市地方标准 DB5301/T 382019 滇池湖滨湿地 管护规程 2019 - 12 - 01 发布 2020 - 02 - 01 实施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01/T 38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I 引言 . .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管护对象和原则 . . 2 4.1 管护对象 . . 2 4.2 管护原则 . . 2 5 管护要求 . . 3 5.1 基本要求 . . 3 5.2 植物管护 . . 3 5.3 病虫害防治 . . 4 5.4 废
2、弃植 物资源化利用 . . 4 5.5 湿地水 处理系统管护 . . 4 5.6 辅助设施管护 . . 5 5.7 外来入 侵物种的管理 . . 5 5.8 服务管理 . . 6 参考文献 . . 7 DB5301/T 38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育红、郭艳英、潘珉、宋任彬、李杨、李滨、杜劲松、何锋、鲁斌。 DB5301/T 382019 V 引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3、污染防治法、湿地保护修复制度 方案(国办发201689号)、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及云南省滇池 保护条例,科学合理的指导滇池湖滨湿地管理维护,构建滇池湖滨生态屏障,提高生物多样性,充分 发挥滇池湖滨湿地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并兼顾景观功 能,特制定本标准。 DB5301/T 382019 1 滇池湖滨湿地 管护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对滇池湖滨湿地的管护对象和原则、管护要求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滇池湖滨湿地的管理和维护,主要针对植被、水网系统、辅助设施、外来入侵种等的 管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
4、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DB 5301/T 24 园林绿化养护规范 DB 5301/T 35 滇池湖滨湿地 建设规范 DB 5301/T 36 滇池湖滨湿地 监测规程 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2019年3月1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和DB 5301/T 35、DB 5301/T 36界定的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方便使用,本文 件重复列出了DB 5301/T 35和DB 5301/T 3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滇池湖滨湿地 滇池湖滨的天
5、然湿地,以及环湖公路临湖一侧建设与恢复的湿地。 DB5301/T 035-2018,定义 ,3.1 3.2 陆生植物 指陆地上生长植物的统称,包括湿生、中生、旱生植物三大类水生生态类型。 3.3 水生植物 指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的统称。根据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挺水、浮叶根生、漂浮和沉水植物四 大类。 3.3.1 挺水植物 指扎根于水底泥土中,茎、叶等上部挺出水面,分布于水陆交错区域的植物。 DB5301/T 036-2018,定义 ,3.10 3.3.2 浮叶根生植物 指根固着于水底泥土中,叶片浮于水面的植物。 3.3.3 DB5301/T 382019 2 漂浮植物 指植株漂浮于水面,根悬浮
6、于水中且大都能随水流和风浪漂移的植物,有的仅有无根的叶状体。 DB5301/T 036-2018,定义 ,3.9 3.3.4 沉水植物 指根固着于泥土中,茎叶沉于水面以下的植物。 DB5301/T 036-2018,定义 ,3.7 3.4 湿地水网系统 指由沟、渠、管道、塘库及配套的设施、设备组成的湿地水系统。 4 管护对象和原则 4.1 管护对象 本标准涉及的管护对象包括:湿地的植物、湿地水网系统、辅助设施等,不涉及生态系统中的动物。 4.2 管护原则 4.2.1 功能性 科学合理地开展滇池湿地管护,维护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发挥其生态、环 境、景观功能。 4.2.2 生物
7、多样性 在持续发挥滇池湖滨湿地功能的基础上,为湿地生物最大限度地提供栖息空间,维持湿地系统物种 的丰富性、多样化及安全性,增强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和稳定性。 4.2.3 整体性 保护优先,从维持和恢复滇池湖滨湿地连续性和完整性出发,保持调节湿地动植物、水湿环境、地 形地貌等组成要素的完整性,构建滇池湖滨良好、健康的生态系统。 4.2.4 可持续性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湿地资源,充分调控水湿生态功能,对其进行资源综 合利用,协调好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化、湿地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5 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滇池湖滨湿地所处区域植物种群的
8、群落特征、分布状况,水系构成,地形地 貌特点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措施。 5 管护要求 5.1 基本要求 DB5301/T 382019 3 5.1.1 恢复与建设的滇池湖滨湿地内不应出现复耕、复垦、养殖等现象,不应改变湿地用途;不应施 用化肥、农药,避免产生新的污染。 5.1.2 已按照 DB 5301/T 35 给出的要求划定的生态保育区,应避免人为干扰,除监测、科研等工作需 要外,其他人员不应进入。有条件时还应为鱼类、鸟类、土著稀有水生植物提供栖息、繁衍的区域。 5.1.3 建立湿地植物管养制度,对湿地植物进行保护,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巡查,采取有效的管养措施 阻止人为破坏,开展病虫害防
9、控及植物收割。 5.2 植物管护 5.2.1 乔木、灌木抚育 乔木、灌木的抚育执行DB 5301/T 24的规定,对湖滨林带中一部分生长不良或生长过密的乔、灌木, 视其生长情况不定期修整、疏移,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5.2.2 挺水植物收割 一年至少在冬季收割一次,视生长情况增加收割次数。挺水植物收割地上部分,留下必要的生存根 基,根基保留高度应保证翌年春季能正常发芽生长。滇池湖滨湿地重点收割挺水植物表见表1。未列入 表1的植物,可根据其特性确定相应的收割时间和收割次数。 表1 滇池湖滨湿地重点收割挺水植物表 植物名称 拉丁名 芦 苇 Phragmites communis 茭 草 Ziz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301 38-2019 滇池湖滨湿地 管护规程 38 2019 湖滨 湿地 管护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