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1483-2020 政务云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pdf
《DB52 T 1483-2020 政务云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2 T 1483-2020 政务云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35.240.01 L 77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4832020 政务云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ethods for government cloud engineering 2020 - 02 - 21 发布 2020 - 09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483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指标体系 . . 2 5 评价方法 . . 7 6 评价应用 . . 10 附录 A(资料
2、性附录) 评价数据获取内容及方式 . 11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 评价指标分值 . 18 DB52/T 1483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中软云上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 省机械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晓东、杨建国、关艳梅、黄明峰、韦超、徐凯琳、王迪江、王仕品、
3、 刘荣飞、田野、陈超、刘军、张洋、唐昶。 DB52/T 14832020 1 政务云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政务云工程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和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政务云工程建设和应用成效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91.1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 第1 部分:框架 GB/T 19488.2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 GB/T 30850.2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 2 部分:工程
4、管理 GB/T 34077.1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管理规范 第1 部分:服务质量评估 DB52/T 1125 政府数据资源目录 第2 部分:编制工作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政务云工程 government cl oud engineering 基于公共云计算平台搭建或运行的电子政务工程。 3.2 云上贵州系统平台 guizhou-cloud platform 贵州省人民政府统筹搭建的全国首个实现全省政府数据统筹存储、统筹共享、统筹标准和统筹安全 的云计算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3.3 评价指标体系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由相互
5、关联的指标模块和分项指标组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有机整体,用来表征、评价和比 较评估对象各方面特性或满足评价要求的程度。 DB52/T 14832020 2 3.4 数据 data 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形式化表示,适用于以人工或自动方式进行通信、解释或处理。 GB/T 19488.2-2008,定义3.1 3.5 数据元 data e lement 由一组属性规定其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 GB/T 18391.1-2002,定义3.3.8 3.6 迁云 cloud migration 将信息系统、数据或者数据库按照统一规范要求进行适应性改造后,迁移到云计算环境中的过程。
6、3.7 政府数据资源目录 government al data resource directory 对政府数据资源分类后,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数据资源列表,便于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的检索、 定位与发现。 DB52/T 1125-2016,定义3.1 3.8 数据共享 data sharing 政务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向其他政务部门提供或自其他政务部门获取政务数据的过程。 3.9 政府数据开放 open gover nment data 政府数据能最大程度保持原始出处,并被任何人出于任何目的不受限制进行自由利用、再利用和分 发。 4 指标体系 4.1 要素 4.1.1 评价指标 将影响结果决
7、策的因素逐步细化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及措施层三个层级的评价指标集。 DB52/T 14832020 3 4.1.2 指标分值 对同一层级不同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化表征,反映各层级指标对实现指向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 指标项的满分分值表示当参评对象完全符合该指标各关键评价点要求或作为所有参评对象的标杆标准 时的理想状态。 4.1.3 评价基准 对指标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衡量尺度进行要求,以评价细则的形式描述。 评价基准可分为以下类别: a) 定量类:对适合量化的指标项,分解指标的关键评价点,针对每个评价点设定量化的分值基线 和阈值; b) 定性类:对不适合量化的指标项,分解指标的关键评价点,用
8、不同等级的一组属性词来对应描 述关键评价点不同等级的实现水平,并根据属性词等级对满分分值进行对应折算后赋予量化分 值,实现特定语义下的相对比较。 4.2 框架 4.2.1 包含以下层级: a) 第一层级(简称“一级指标”)包括基础支撑、建设实现、应用绩效和管理保障 4 个指标; b) 第二层级(简称“二级指标”)包括部门信息化基础水平、部门数据云化聚集度、数据共享开 放支撑度、数据沉淀、应用方向、应用实现、系统运行稳健性、电子参与度、应用效能、信息 化推进效应、组织保障、推进配合度、项目管理、资金管理 14 个指标; c) 第三层级(简称“三级指标”)包括内部办公管理统筹化、业务信息化应用覆盖
9、率、部门数据 统一管理、系统总体上云率、新建系统云上部署率、数据资源目录梳理完成率、数据共享支撑 度、数据开放贡献度、数据采集方式、数据生成情况、数据结构化程度、数据和接口规范率、 可视化展示、信息化管理、对外数据服务、创新数据应用、公共平台和网络利用情况、云资源 利用率、数据融合应用能力、系统可控和扩展能力、系统可靠性、信息安全、应用可获得性、 评价改进、应用深度与效能、应用运营模式、示范性和影响力、数据利用覆盖率、功能和资源 复用率、制定规范、专项研究、机制保障、立项合规性、建设规范性、材料报送时效与质量、 目标任务完成率、进度和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专项资金保障、资金使用规范性、运维费用保
10、 障 41 个指标。 4.2.2 政务云工程评价三层指标框架图见图 1。 DB52/T 14832020 4 图1 政务云工程评价三层指标框架图 4.3 指标说明 4.3.1 基础支撑指标说明 4.3.1.1 部门信息化基础水平 部门信息化基础水平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内部办公管理统筹化:按规定使用统一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实现本部门内部办公管理; b) 业务信息化应用覆盖率:职能范围内的对外政务服务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 收、行政给付、公共服务、其他内外部行政权力事项等)基本实现信息化应用的比率; c) 部门数据统一管理:所有数据资源按本部门规范要求进行统一管理。 4.3.1
11、.2 部门数据云化集聚度 部门数据云化集聚度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系统总体上云率: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或互联网的已建业务系统按迁云工作要求实施迁云的比 率; b) 新建系统云上部署率: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或互联网的新建业务系统中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建 设的比率。 4.3.1.3 数据共享开放支撑度 数据共享开放支撑度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数据资源目录梳理完成率:已梳理数据资源目录的业务系统数量占云工程所有业务系统数量的 比率; b) 数据共享支撑度:通过省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共享的数据元数量占部门数据资源目录中 可共享数据元总量的比率,和部门对外提供共享数据及使用其他部门共享数据的
12、频次; DB52/T 14832020 5 c) 数据开放贡献度:可机读的开放数据元数量占开放数据(包括接口、库表、文件)总量的比率, 尤其是以 API(应用程序接口)方式开放的数据元数量所占比率。 4.3.2 建设实现指标说明 4.3.2.1 数据沉淀 数据沉淀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数据采集方式:数据采集方式的时效性和自动化程度; b) 数据生成情况:能生成和沉淀主题数据资源,与省共享数据资源池中已有的主题数据资源无重 复; c) 数据结构化程度:生成的结构化数据集和经结构化处理利用的数据集的合计数占数据集总数的 比率; d) 数据和接口规范率:生成的所有数据或 API(应用程序接口
13、)中符合统一规范要求的比率。 4.3.2.2 应用方向 应用方向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可视化展示:具备数据可视化分析应用有关功能; b) 信息化管理:具备提升部门业务信息化管理能力有关功能; c) 对外数据服务:具备对外(包括其他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数据服务有关功能; d) 创新数据应用:具备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或创新应用有关功能。 4.3.2.3 应用实现 应用实现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公共平台和网络利用情况:利用统一的公共平台、公共组件、电子政务网络资源等实施建设的 情况; b) 云资源利用率:一个完整周期内总体网络带宽使用率、已开通的所有云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其
14、CPU 使用率及内存使用率; c) 数据融合应用能力:生成数据能在部门内部、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等不同范畴间进行融合 应用; d) 系统可控和扩展能力:系统核心源代码及运行过程状态可控,系统架构扩展灵活。 4.3.3 应用绩效指标说明 4.3.3.1 系统运行稳健性 系统运行稳健性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系统可靠性:系统的不间断运行时间、对外服务提供时间、平均年故障时间和故障修复时间、 系统响应速度等基本性能; b) 信息安全:具备系统访问、信息传输、资源存储、备份与恢复、数据隔离、数据销毁、数据迁 移等管理机制、安全防护策略及功能,并按 GB/T 22239 相关要求,对系统和数据进
15、行定级。 4.3.3.2 电子参与度 电子参与度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应用可获得性:服务应用获得的渠道数量和对服务对象的专业性要求; DB52/T 14832020 6 b) 评价改进:应用服务评价或意见征集的渠道数量及功能。 4.3.3.3 应用效能 应用效能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应用深度与效能:应用绩效在以下单个或多个方面的发挥程度: 1) 有效落实国家和上级政府部门相关要求; 2) 内部管理事项的平均处理时间缩短,管理流程简化,管理效率提升; 3) 行政服务事项平均办件时间缩短,流程简化,办件率同比增长; 4) 支撑本部门管理决策或依托应用建立相关决策系统; 5) 应用成
16、果被社会公众广泛获取或基于原应用衍生了系列二次应用。 b) 应用运营模式:具备规范的应用运营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运用 “互联网+”、开展移动政务服务等; c) 示范性和影响力:获得国家、省级、地区性应用示范项目或奖励项目等称号。 4.3.3.4 信息化推进效应 信息化推进效应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数据利用覆盖率:已利用的业务数据集(或数据元)数量占数据集(或数据元)总量的比率; b) 功能和资源复用率:软件功能或软件结构、代码等资源在跨部门业务协同和网上政务服务中复 用的程度。 4.3.4 管理保障指标说明 4.3.4.1 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17、) 制定规范:建立政务云工程建设相关管理规范; b) 专项研究:具有推进政务云工程建设关键过程的相关会议纪要; c) 机制保障:建立政务云工程建设相关推进机制。 4.3.4.2 推进配合度 推进配合度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立项合规性:按规定通过前置审批或技术评议; b) 建设规范性:建设的主要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可行分析、立项评审、采购招标、系统设计、功能 开发和测试、应用上线、运营维护等; c) 材料报送时效与质量:迁云、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资源目录梳理等工作计划方案按时报 送,材料编制满足工作要求。 4.3.4.3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目标任务完成率:按
18、计划完成目标任务的比率; b) 进度和质量管理:建立进度和质量管理机制,以及各种阶段性进展报告和质量报告的记录完整 程度; c)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情况,以及安全事故实际发生的次数和影响程度。 DB52/T 14832020 7 4.3.4.4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三级指标按以下说明: a) 专项资金保障: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保障措施制定情况及其执行情况; b) 资金使用规范性:项目实际使用支出与预算批复相符程度,以及资金使用变更的合规程度; c) 运维费用保障:系统后期运维费用的落实情况,以及每年运维费用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比率。 5 评价方法 5.1 评价数据获取 5.1.1 评价数据的
19、获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6 种: a) 管理数据采集:采集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省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省共享数据资源池、各级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省政府数据资产登记管理平台、省政府数据调度平台、省网上办事大厅等 监测管理数据,和参评对象业务系统工作数据、后台管理数据; b) 专家评定:根据评分细则结合个人专业判断对有关指标进行打分、评价、得出结论,参评对象 配合提供辅助证明材料或检测通道供评价使用; c) 参评对象自评:参评对象按照自评指标要求自行评价,提交自评结果; d) 参评对象互评:参评对象集中交流并互评打分,提交互评结果; e) 公众评议:将政务云工程在互联网公共平台上统一展示,开放公众
20、投票功能获取投票结果数据; f) 系统测试:评价人员委托第三方专业测试机构对部分系统性能和指标进行监测。 5.1.2 评价数据获取内容及方式见附录 A。 5.2 分值设计 评价指标分值设计用绝对权数表示,绝对权数等同于各指标的满分分值,同一层级所有指标的满分 分值之和均为100。 三个层级的指标分值设计见附录B。 5.3 结果评定 5.3.1 评分计算 5.3.1.1 评价总得分 参评对象的最终评价总得分按公式(1)进行计算。其中,一级指标集合计得分按公式(2)进行计 算,二级指标集合计得分按公式(3)进行计算。公式(1)、公式(2)和公式(3)具体如下: .(1) . (2) DB52/T
21、14832020 8 .(3) 式中: E 参评对象最终评价总得分; i 第i个一级指标; 第i一级指标的实际得分; j 第j个二级指标; A 分解于第i个一级指标的起始二级指标序号; N 分解于第i个一级指标的结尾二级指标序号; 第j个二级指标(分解于第i个一级指标)的实际得分; k 第k个三级指标; B 分解于第j个二级指标的起始三级指标序号; M 分解于第j个二级指标的结尾三级指标序号; 第k个三级指标(分解于第j个二级指标)的实际得分。 5.3.1.2 关联一级指标得分贡献率计算 关联一级指标得分贡献率按公式(4)、公式(5)和公式(6)进行计算。 式中: 基础支撑和管理保障关联一级指
22、标的合计得分占最终评价总得分的比率; 基础支撑一级指标实际得分; 管理保障一级指标实际得分; DB52/T 14832020 9 建设实现和应用绩效关联一级指标的合计得分占最终评价总得分的比率; 建设实现一级指标实际得分; 应用绩效一级指标实际得分。 5.3.2 结果评定 结果评定从低到高分为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卓越阶段五个阶段,政务云工 程评价结果评定见表1。 表1 政务云工程评价结果评定 得分要求 评定阶段 E 30 准备阶段 30 E 50; R值需满足:R 180% 或R 220% 起步阶段 50 E 75; R值需满足:R 160% 或R 240% 发展阶段 7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2 1483-2020 政务云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1483 2020 政务 工程 评价 指标体系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