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2600-2019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pdf
《DB51 T 2600-2019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2600-2019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pdf(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 Guide for Road Design of Scinec Spots ICS 93.080 P 21/28/66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6002019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2019 - 08 - 22 发布 2019 - 09 - 01 实施 I 目 次 前言 . . 引言 . .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 . . 1 4 总则 . . 2 5 基本规定 . . 3 5.1 道路分级 . . 3 5.2 设计车辆 . . 3 5.3 设计速度 . . 4 5.4 建筑限界 . . 4
2、5.5 设计年限 . . 6 5.6 荷载标准 . . 7 5.7 防灾标准 . . 7 6 横断面 . . 7 6.1 一般规定 . . 7 6.2 横断面布置 . . 8 6.3 横断面 组成及宽度 . . 8 6.4 车道 . . 9 6.5 侧向宽度 . . 9 6.6 功能带 . . 9 6.7 路基宽度 . . 10 6.8 路拱与横坡 . . 11 6.9 缘石 . . 11 7 路线 . . 11 7.1 一般规定 . . 11 7.2 平面设计 . . 12 7.3 纵断面设计 . . 15 7.4 回头曲线 . . 17 8 路基 . . 17 8.1 一般规定 . . 1
3、7 8.2 路基设计 . . 18 8.3 路基排水 . . 20 9 路面 . . 20 DB51/T 26002019 II 9.1 一般规定 . 20 9.2 沥青混凝土路面 . 21 9.3 水泥混凝土路面 . 22 9.4 砌块路面 . 22 9.5 改建路面设计 . 22 9.6 基层和底基层 . 22 10 桥涵 . 22 10.1 一般规定 . 22 10.2 桥梁 . 22 10.3 涵洞 . 24 11 隧道 . 24 11.1 一般规定 . 24 11.2 隧道线形设计 . 24 11.3 隧道横断面设计 . 25 11.4 隧道土建设计 . 25 12 路线交叉 . 2
4、5 12.1 一般规定 . 25 12.2 平面交叉 . 26 12.3 立体交叉 . 27 13 交通安全设施 . 28 13.1 一般规定 . 28 13.2 护栏 . 28 13.3 标志 . 28 13.4 标线 . 29 13.5 视线诱导设施 . 29 13.6 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 29 13.7 交安设施选型选材 . 29 14 沿线设施 . 30 14.1 一般规定 . 30 14.2 客车停靠站 . 30 14.3 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 . 30 14.4 管线 . 32 14.5 照明 . 32 14.6 交通监控系统 . 32 用词说明 . 34 DB51/T 260
5、0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袁松、王希宝、廖沛源、张生、刘伟、宋松科、黎良仆、邓霁伟、邵林、刘四昌、王 屹、李杰、庄卫林、刘云辉、刘明刚、贺亚军、陈紫云、岳时军、骆才镔、王明镜。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首次发布。 DB51/T 26002019 IV 引 言 旅游景区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 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
6、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景区独立管理模式决定了景区内部道路交通具有自成体 系、封闭运行、设计车辆相对固定、交通量可控、中轻交通、环境敏感、景观要求高等特点,与开放式 公路交通、城市交通显著不同。景区内部道路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国内现行住建行业和公路行业的道路 设计规范用于指导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时存在适 应性和灵活性不足的问题。2018年4月,由四川省交通勘 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地方标准立项,根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川质监函2018483号)关于 下达2018年度(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批准由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负责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地方
7、标准的制定。 指南共分为14章,其主要涉及景区内部道路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叉、安全设施和沿 线设施等内容。本指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可指导四川省景区内部道路的设计。 鉴于我国景区内部道路设计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同时限于学识水平,本指南有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请各有关单位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至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地址:成都市太升北路35号;邮编:610061;电子邮箱:552 ),以便修订时研 用。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九年七月 DB51/T 26002019 1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四
8、川省行政区划内新建、改建景区内部道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3370.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 51224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
9、准JTG 2111 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GB/T 50298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标准 GB/T 51294 旅游景区建设规范 DB51/T 979 旅游道路建设与管理规范 DB51/T 982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 道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 3 术语 3.1 景区内部道路 Roads inside t he scenic
10、 area DB51/T 26002019 2 位于旅游景区管理范围内,承担景区内部运输功能,主要由景区内部运营车辆和维护车辆通行、限 制或禁止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基础设施。 3.2 主干路 main road 在景区内部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连接景区各主要分区的交通性干路。 3.3 次干路 secondary main road 在景区内部道路网中起集散交通功能,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的区域性干路。 3.4 支路 branch road 连接次干路与景点、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或边缘延伸线交通,以服 务功能为主的道路。 3.5 受限路段 restric ted road
11、 受地形、地质、环境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设计道路等级的局部特殊 困难路段。 3.6 功能带 Feature belt 设置于路侧,用于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和设施等等的区域。 3.7 路侧观景台 roadside obs erbation deck 设置于道路路侧,专门为游客途中停留休息、观景的场地平台。 3.8 砌块路面 block pavement 采用块石、预制水泥混凝土块、砖块等块体材料铺砌的路面。 4 总则 4.1 为指导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根据交通运输部、住建部现行有关道路勘察设计行业标准、规范、规 程,结合四川省省情和景区实际情况编制本指南,未尽事
12、宜应按上述标准、规范、规程执行。 4.2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景区内部道路。 DB51/T 26002019 3 4.3 景区内部道路技术等级应根据景区规划确定,设计速度应根据道路功能、规划交通量、沿线地形 地质气候等环境条件综合确定。 4.4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应做好总体设计,使道路工程与景区环境、特色及沿线旅游景点、景区服务设 施相互协调配套,充分发挥各自功能。 4.5 景区内部道路建设项目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综合考虑建设、养护、管理等成本效益和安全、环保、 运营等社会效益,选用全寿命周期综合效益最佳的方案。 4.6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基本原则: a)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应贯彻绿色道路、品质工程
13、的设计理念,坚持“安全舒适、因地制宜、路景 协调、经济适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 b)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应重视灵活性设计,结合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特点与自然环境条件,灵活确 定技术指标。 c) 景区内部道路应重视耐久性设计, 适当采用较高的标准, 确保使用寿命与安全, 提高抗灾能力。 d) 景区内部道路应重视安全性设计,以提升游客安全体验为中心,合理采用工程与管理措施,确 保游客观光游览过程的安全。 4.7 景区内部道路建设应贯彻保护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确定道路用地范围。 条文说明: 条文说明:根据旅游规划通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因此,景区内部 道路应严格地形
14、选线,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0.5的规定合理确定道路用地范围,作为控规确定 道路红线的依据。 5 基本规定 5.1 道路分级 根据道路在景区规划路网中的功能定位,景区内部道路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 条文说明: 景区内部道路作为一定管理地域范围内的路网,以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为控制点,具有与城市道路 类似的功能,因此参照城市道路规定将景区内部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 2015年以来,我省已按照旅游法要求核定公布了部分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将按照规定实施景 区最大承载量控制措施。以大型5A级景区九寨沟为例,核定的日承载量旺季为4.1万人次,淡季为2.3 万人次。根据章小
15、平、朱忠福九寨沟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结论,九寨沟最佳日容量为18000人, 综合环境容量为22000人。上述两个结论从管理和环境两个方面确定了景区合理容量上限,以旺季游客 数折算为小客车大致适应二级公路标准。因此从适应交通量来看,景区内部道路的主干路、次干路、支 路大致对应公路行业标准的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5.2 设计车辆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所采用的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廓尺寸规定如表1,当景区规划或采用的运营车 辆为确定车型时,经论证可以该车型作为道路设计车辆。自行车设计车辆外轮廓规定如表2。 DB51/T 26002019 4 表 1 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轮廓 车辆类型 总长 m 总宽
16、m 总高 m 前悬 m 轴距 m 后悬 m 小客车 6 1.8 2 0.8 3.8 1.4 载重汽车 12 2.5 4 1.5 6.5 4 大型客车 13.7 2.55 4 2.6 6.5+1.5 3.1 表 2 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轮廓 车辆类型 总长 m 总宽 m 总高 m 自行车 1.93 0.6 2.25 三轮车 3.40 1.25 2.25 注1: 总长:自行车为前轮前缘至后轮后缘的距离;三轮车为前轮前缘至车厢后缘的距离。 注2: 总宽:自行车为车把宽度;三轮车为车厢宽度。 注3: 总高:自行车为骑车人骑在车上时,头顶至地面的高度;三轮车为载物顶至地面的高度。 条文说明: 铰接客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2600-2019 景区内部道路设计指南 2600 2019 景区 内部 道路 设计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