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760-2014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pdf
《DB51 T 1760-2014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1760-2014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30 B 4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7602014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 2014 - 04 - 08 发布 2014 - 06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7602014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试验方案制定 . . 1 5 田间实施 . . 4 6 数据收集 . . 5 7 汇总分析 . . 5 8 档案管理 . . 6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生产试验记录表格 . 2 DB51/T 17602014 II 前
2、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负责起草,广元市饲草饲料站、凉山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达州市 饲草饲料站、甘孜州草原站参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瑞珍、何光武、张新跃、周俗、杨成勇、王同军、王元清、马涛、刘登锴。 DB51/T 17602014 1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牧草品种生产试验中试验方案制定、田间实施、数据收集、汇总分析和档案管理的内 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牧草品种生产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3、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1/T 6662007 牧草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DB51/T 9442009 牧草引种试验技术规程 DB51/T 10922010 牧草田间试验中田间区划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产试验 Productive trial 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较大面积种植,鉴定新品种(系)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性状和其它 特性,从而确定其实际推广利用价值的多年多点试验。 4 试验方案制定 4.1 确定试验品种(系) 4.1.1 试验品种(系) 对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区域
4、试验中表现突出, 需进一步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检测其丰产性能及推广利用 价值的品种(系)。 4.1.2 试验品种(系)的数量 试验品种(系)可以是1个或多个。 4.1.3 对照品种的选择 应为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当地主要栽培品种或由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品种作为对照品种。 4.1.4 对照品种的数量 DB51/T 17602014 2 对照品种可以是1个2个。 4.2 试验点设置 应根据试验品种(系)的适应区域和生产特性,安排3个以上不同区域的试验点。 4.3 试验地选择 应选择在能代表试验地区大田生产的气候、土壤、肥力条件、地势平坦、前茬一致、排灌方便的地 块。 4.4 试验期限 通常一年生试验品
5、种(系)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多年生试验品种(系)不少3个生产周年。 4.5 试验面积 一个试验点每个品种(系)种植面积为1000 m 2 3000 m 2 。 4.6 播种 4.6.1 播种方式 根据试验品种(系)具体生产应用性质以及栽培技术要求确定播种方式及播后覆土深度。 4.6.1.1 条播 根据试验品种(系)具体生产应用性质以及栽培技术要求确定条播行距。 4.6.1.2 穴播 根据试验品种(系)栽培技术要求确定穴播的密度。 4.6.1.3 撒播 应按要求撒种均匀。 4.6.2 播种量 根据试验品种(系)的栽培技术要求,按照以下公式具体计算其实际播种量。 K=Kl/P/M (1) 式中:
6、K播种量,kg/hm 2 ; Kl理论播种量(种子用价100 %),kg/hm 2 ; P净度,%; M发芽率,% 。 4.6.3 播种时间 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品种(系)的栽培技术要求,结合当地气候状况具体确定,一般春播3月4 月、夏播4月6月、秋播9月11月。同一试验品种(系)必须在同一天完成播种。 4.7 田间管理 DB51/T 17602014 3 4.7.1 苗期管理 应根据试验品种(系)的栽培技术要求,制定出苗期具体的管理措施。 4.7.2 施肥 应根据试验品种(系)的需肥要求,制定出具体施肥的种类、方法和数量。 4.7.3 灌溉 有条件的视牧草生长情况适时灌溉。 4.7.4 病虫害
7、防治 应根据试验品种(系)及其草种类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设计,注明重点观察防治的病虫害。 4.8 观察记载 4.8.1 物候期 按照DB51/T666 2007的规定执行。 4.8.2 抗性观察 内容:越冬率、越夏率、病虫害和倒伏性等。 方法: 按照DB51/T9442009的规定执行。 4.8.3 鲜草产量测定 4.8.3.1 测定时间 根据试验品种(系)的品种特性和利用情况确定测定时间,一般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测定,豆科牧草 在初花期测定。 4.8.3.2 测定方法 在试验区除边行外,随机取3个或3个以上面积为15 m 2 30 m 2 样方进行测产。 4.8.3.3 产量计算 根据样方测定
8、的产量,计算产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W Wn /n/S10000 (2) 式中: W 鲜草产量,kg/hm 2 ; Wn 各样方鲜草产量之和(1 n),kg; n 样方数; S 样方面积,m 2 。 4.8.4 干草产量测定 4.8.4.1 干鲜比 从收获的鲜草中取500 g,风干或烘干至含水量14 %以下,计算出干草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DB51/T 17602014 4 L(%) =Wg/500100% (3) 式中: L 干草比率(烘干率) ,%; Wg 500g鲜草的风干重量,g。 4.8.4.2 干草产量 通过干鲜比,计算出干草产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Wy W L (4) 式中:
9、Wy 干草产量,kg/hm 2 ; W 鲜草产量,kg/hm 2 ; L 干草比率(烘干率),%。 4.8.5 茎叶比 以实际生产中刈割时间测定(禾本科抽穗期,豆科开花期),其测定方法按照DB51/T666 2007标 准相关内容执行。 4.8.6 种子产量 种子成熟后,在试验区内随机取至少3个15 m 2 30 m 2 植株全部收获进行脱粒,并将种子风干、清选 后称重,据此计算种子产量,其公式如下: Sw= W N /N/S10000 (5) 式中: Sw 种子产量,kg/hm 2 ; N 样方数; W N 各样方种子产量之和(1 N),kg; S 样方面积,m 2 。 5 田间实施 5.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1760-2014 牧草品种生产试验技术规程 1760 2014 牧草 品种 生产 试验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