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 T 954-2011 黑棘鲷.pdf
《DB44 T 954-2011 黑棘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 T 954-2011 黑棘鲷.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44 ICS 65.150 B 51 备案号:32909-2012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9542011 黑棘鲷 Black porgy 2011-12-06 发布 2012-03-15 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T 9542011 前 言 本标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质量与标准化技术研究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肇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汉华、朱长波、苏天凤、杨贤庆、李来好、谢俊刚、林伟强。 DB44/T 9542011 1 黑棘鲷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黑棘鲷
2、( Acanthopagrus schlegeli)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及 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黑棘鲷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54.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 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 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 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3 名
3、称与分类 3.1 学名 黑棘鲷 Acanthopagrus schlegeli (Bleeker)。 3.2 俗名 黑鱼立、乌格、乌翅、黑加吉、厚唇、黑格仔。 3.3 分类地位 鲈形目(Perciformes), 鲈亚目(Percoidei),鲷科(Sparidae),棘鲷属( Acanthopagrus)。 4 主要生物学特性 4.1 外部形态特征 4.1.1 外形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肩部隆起,腹部较平直。吻尖,口中等大,端位。上下颌等长,上颌骨后 端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前端各具犬齿六个,上颌两侧具臼齿四至五行,较发达,第三行后端臼齿最 大,下颌两侧臼齿仅三行,第三行甚短。眼间距宽,凸出,
4、大于眼径。鳃盖骨后端具一扁平棘。鳃耙 甚短,体被细栉鳞,颊部具鳞7行。侧线完全。弧形,与背缘略平行(见图1)。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都相连,中间无缺刻,鳍棘强大,以第4鳍棘最发达,各鳍棘平卧时左右交错可 纳入于鳞鞘沟中。胸鳍长而尖,其后端几达臀鳍起端。腹鳍腹位,较短,臀鳍起点位于背鳍第二鳍条 DB44/T 9542011 下方,尾鳍叉形。 体青灰色,具银色光泽。腹部较淡,头部色暗,侧线始处有一不规则黑斑,体侧具56条褐色纵 条纹。除胸鳍外,各鳍边缘均黑色。 图1 黑棘鲷外形图 4.1.2 可数性状 4.1.2.1 背鳍鳍式:D.-11。 4.1.2.2 臀鳍鳍式:A.-8。 4.1.2.3 腹鳍鳍
5、式:V.-5。 4.1.2.4 尾鳍鳍式:C.17。 4.1.2.5 鳃:鳃耙数:67+910,鳃耙甚短,约为眼径的 1/41/3倍,具假鳃。 4.1.2.6 侧线鳞:51 54 14 7 。 4.1.3 可量性状 可量性状值见表1。 表1 黑棘鲷可量性状比例 可量性状 比例值 体长/体高 2.450.15 体长/头长 3.150.25 头长/吻长 2.800.40 头长/眼径 4.450.65 头长/眼间距 3.000.35 尾柄长/尾柄高 1.650.15 2 DB44/T 9542011 3 4.2 内部构造特征 4.2.1 鳔 鳔一室,末端分为左右两叶对称地伸入椎骨左右的肌肉中。 4.
6、2.2 脊椎骨 脊椎骨总数24。 4.2.3 腹膜 腹膜为灰白色。 5 生长与繁殖 5.1 生长 不同年龄组的鱼体长实测值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的体长和体重实测值 年龄,龄 1 2 3 4 5 6 7 8 体长/mm 120150 190210 230260 250300 280330 310360 330370 350390 体重/g 67121 229299 382530 477777 6461 003 8491 266 1 0031 363 1 1741 569 黑棘鲷的生长方程和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见附录A。 5.2 繁殖 5.2.1 成熟年龄 雌鱼:3龄,雄鱼:2龄。 5.2.2
7、繁殖类型 卵生。 5.2.3 产卵习性 性腺每年成熟1次,分批多次产卵,浮性卵。 5.2.4 繁殖水温 17.222.0。 5.2.5 怀卵量 DB44/T 9542011 绝对怀卵量:体重1 000 g1 500 g,怀卵量200万粒300万粒,体重超过2 000 g者400万粒以 上;相对怀卵量:200万粒/kg体重。 6 遗传学特性 6.1 细胞遗传学特性 6.1.1 染色体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2 n =48。 6.1.2 核型 核型公式为:3 m+2 sm+19 t,臂数NF=58。 黑棘鲷染色体核型见图2。 图2 黑棘鲷的染色体核型 6.2 生化遗传学特性 黑棘鲷肌肉组织中的酯酶(E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4 954-2011 黑棘鲷 954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