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525—2020 秸秆栽培草腐菌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pdf
《DB37 T 1525—2020 秸秆栽培草腐菌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525—2020 秸秆栽培草腐菌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5252020 代替 DB37/T 15252010、DB37/T 1526 2010 秸秆栽培草腐菌病害绿色防 控技术规范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seases of straw-rotting fungus 2020-02-25发布 2020-03-25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1525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T 1525 2010秸秆
2、栽培双孢蘑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和DB37/T 1526 2010 秸秆栽培鸡腿菇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与DB37/T 1525 2010、DB37/T 1526 2010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合并修改为秸秆栽培草腐菌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修改了双孢蘑菇、鸡腿菇、大球盖菇、草菇、姬松茸等统称为草腐菌的定义(见3.1);增加 了绿色防控的定义(见3.2)。 增加了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见6.1); 增加了草腐菌菌种生产、原辅料要求、栽培设施和基质精准化配方,优化了其它生产技术要求 (见6.1); 增加了秸秆栽培草腐菌病害综合防控的新型发酵技术和新型覆土材料的制备要求(见
3、6.1.5 和6.1.6); 修改了病虫害防控技术内容(见5),删除了化学农药防治措施(见DB37/T 15252010,6.2.5 和DB37/T 15262010,6.2.4); 增加了质量安全管理要求(见7); 修改了附录A的部分内容,增加了附录B的内容,删除附录C。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菏泽市定陶区特色农产品服务中心、 临朐顺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金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忠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惠东、万鲁长、孙振福、任鹏飞、任海霞、曲玲、黄春燕
4、、刘召东、释翠霞、 臧秀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7/T 15252010; DB37/T 15262010。 DB37/T 15252020 1 秸秆栽培草腐菌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栽培草腐菌(Straw- Rotting fungus)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害防控原则, 病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和生产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秸秆栽培草腐性食用菌(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大球盖菇、姬松茸等)病害的绿 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
5、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食用菌及其制品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098 食用菌品种描述技术规范 NY/T 1284 食用菌菌种中杂菌及害虫的检验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6、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和NY/T 10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腐菌 Straw-Rotting fungus 草腐菌是一类以种养废弃物作物秸秆(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牛粪、 鸡粪、猪粪、羊粪等畜禽粪便)为主料添加豆粕、玉米面、麸皮、石灰、石膏等辅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 的栽培基质中生长的食用菌,主要包括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大球盖菇、姬松茸等。 3.2 DB37/T 15252020 2 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绿色防控是按照“绿色植保
7、”理念,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 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针对草腐性食用菌整个生产过程,从产地环境、生产源头与栽培过程等关键 环节上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达到有效控制草腐性食用菌病害,确保食用菌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 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4 防控对象 4.1 竞争性杂菌 草腐菌在营养生长阶段发生的竞争性病害。主要种类有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毛霉菌、根霉菌、 脉孢霉菌、石膏霉、鬼伞菌等。 4.2 侵染性病害 草腐菌在出菇生长阶段发生的寄生性病害。主要种类有总状炭角菌(鸡爪菌)、胡桃肉状菌、疣孢 霉病、蘑菇褶霉病、蘑菇干泡病、细菌性褐斑病、黏菌病、病毒病、
8、黑斑病等。 4.3 生理性病害 草腐菌在发菌或出菇阶段发生的生长异常等,主要种类有畸形菇、萎缩菇、死菇、药害菇、地雷菇、 空根白心菇,如双孢蘑菇菌柄过长、菌盖不分化或菌盖出现瘤状突起,草菇无菌盖等。 5 绿色防控原则 秸秆栽培草腐性食用菌病害绿色防控应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 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控、生物防控、 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针对草腐性食用菌整个生产过程,从产地环境、生产 源头与栽培过程等关键环节上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达到有效控制草腐菌病害,确保草腐性食用菌 生产安全、产品质量
9、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6 绿色防控技术 6.1 栽培防控 6.1.1 产地环境防控 产地环境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污染源,符合NY/T 391、G B 5749标准的要 求;生产区与生活区应严格分离;生产区的堆料场、制种、发酵、发菌及出菇区、仓库区应合理分区。 每季栽培结束后及时清理发菌料和废土,对出菇环境使用50 %氯溴异氰尿酸稀释1 0001 500倍药液均 匀喷施,严格消毒,并开展菌糠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循环利用。 6.1.2 栽培设施要求 栽培设施应建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方。设施内环境干净卫生,温、湿、气、光可 控,门窗安装缓冲间及防虫网。任何栽培设施
10、在使用前均要清理干净,保持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废弃料、 杂污物等病菌潜伏源,减少病菌基数和传播机会。发生过病害的菇棚设施应清除表土、废弃物,用50 % DB37/T 15252020 3 氯溴异氰尿酸1 0001 500倍药液和5 %甲维盐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药液全面均匀喷施,严格消毒 和杀虫处理。 6.1.3 优选抗病抗逆菌种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性广的菌株,并定期复壮;从具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并可以清楚地追 溯菌种的来源。新引进菌株应通过出菇试验,观察其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菌种扩繁制作按照NY/T 528 和NY/T 1731的要求进行,制备生长健壮、菌龄适宜、不带病杂菌及虫螨的
11、优质菌种,菌种质量符合NY/T 1742的要求;栽培用菌种按照NY/T 1284的要求进行杂菌及害虫的检验,污染杂菌或发菌不良者不能使 用。液体菌种菌液澄清透明,无异味,菌液内悬浮着球状菌丝体,菌球呈白色,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菌球周边菌丝明显。液体菌种菌龄4 d6 d为宜,液体菌种培养好以后立即使用,尽量不存放。根据不 同品种安排好适宜的栽培季节,在气温较低条件下播种,播种量适当提高5 %左右。 6.1.4 合理选择栽培原辅料 栽培原料作物秸秆如稻秸、麦秸、玉米秸、玉米芯、花生秧(壳)、棉饼、豆粕、麦麸等要求新鲜 干燥、无霉变、无杂、无虫卵并符合NY/T 1935的要求。作物秸秆经机器粉碎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5252020 秸秆栽培草腐菌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1525 2020 秸秆 栽培 草腐菌 病害 绿色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