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214-2010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DB37 T 1214-2010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214-2010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3.220.20 R 0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2142010 代替 DB37/T 12142009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2010 - 02 - 09 发布 2010 - 03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2142010 I 目 次 前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2 3.1 . 2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 2 3.2 . 2 传热介质 . . 2 3.3 . 2 水文资料 . . 2 3.4 . 2 全年动态负荷 . . 2 3.5 . 2 水质
2、. . 2 3.6 . 2 含砂量 . . 2 4 总则 . . 3 5 地表水换热系统 . . 3 5.1 地表水 水文勘察 . . 3 5.1.1 基本要求 . . 3 5.1.2 工程勘察 . . 3 5.2 负荷计 算与机组容量 . . 3 5.2.1 基本要求 . . 3 5.2.2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负荷计算 . 3 5.2.3 确定机组容量 . . 3 5.3 江、河 、湖水换热系统 . . 4 5.3.1 江、河、湖水换热系统的设计 . 4 5.3.2 江、河、湖水换热系统施工 . 5 5.3.3 江、 河、湖水换热系统的检验、调试与验收 . 5 5.4 城市生 活污水换热系统
3、 . . 6 5.4.1 城市生活污水换热系统的设计 . 6 5.4.2 污水换热系统施工 . . 7 5.4.3 污水源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 8 5.5 海水换热系统 . . 8 5.5.1 海水换热系统的设计 . 8 5.5.2 海水换热系统施工 . . 10 DB37/T 12142010 II 5.5.3 海水换热系统的检验、调试与验收 .11 6 建筑物内系统 . . 11 7 整体运转 、调试预验收 . . 11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塑料管管外径及壁厚 . 12 DB37/T 12142010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
4、替地表水水源热泵工程应用技术规程(DB37/T 1214-2009),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 “地表水水源热泵工程应用技术规程” 改为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增加了“5.1.2 工程勘察”标题;原标准无该标题。 增加了“5.5.1.15 ”的规定;原标准无此条。 修改了“地表水水源热泵”表述形式。将其统一修改为“地表水地源热泵”。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宏力艾尼维尔环境科技集团、德州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山 东科
5、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沃富地源热泵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亚特 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刚、胡松涛、施志钢、王海英、刘国丹、李绪泉、霍尚龙、于奎明、高明清、 徐峰、葛建民、高翀、郭金山、郑良村、张长兴、牛西良、范琼文、生晓燕、宋伟、方宗升、潘黛岱、 吴剑、王帅彬、张彬彬、孟丹、刘荣向、张莉、张瑜、邢欣、辛岳芝、周昂、梁斌、刘恺。 DB37/T 12142010 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地表水换热系统、建筑物内 系统、体运转、调试预验收。 本标准仅适用于以地表水(江、河、
6、湖、海、城市生活污水)为低位冷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 水溶液为循环介质,利用电驱动蒸气压缩式热泵技术进行供热、供冷或提供生活热水的水源热泵系统工 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663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B/T 17435 船用电解海水防污装置设计和安装 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9409 水源热泵机组 GB/T 19473.2 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
7、统 GB/T 199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与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 给水与排水管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8、GB 50334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4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6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J 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13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 DB37/T 12142010 2 CJJ 101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DBJ 14-03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 14-03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TJ 203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JTJ 221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268
9、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J 275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J 290 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 319 疏浚工程规范 JTS 153 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36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以江、河、湖、海、城市生活污水等地表水作为低温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热、供冷、供生活热 水的热泵系统。 3.2 传热介质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中,携带热量或冷量,并通过换热系统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液体。一般为水 或水与防冻液的混合物。 3.3 水文资料 水文资料主要通过水文测验、水文调查及水文试验研究等方式取
10、得,是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 3.4 全年动态负荷 用来预测在一年内末端空调系统运行所需的能量, 是以实际运行工况和典型年室外逐时气象参数取 代设计负荷中的设计工况参数,结合逐时负荷进行累计能量的计算,又称能量负荷。 3.5 水质 水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一些性质。 3.6 含砂量 DB37/T 12142010 3 水中所含泥沙等固体颗粒物的体积百分比。 4 总则 4.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地表水水文资料与环境评估等资料,经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 4.2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 DBJ 14-036 和 D BJ 14-037 标准的要求。 5 地表
11、水换热系统 5.1 地表水水文勘察 5.1.1 基本要求 5.1.1.1 选择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时,应对工程场区地表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或收集该区域的水 文资料,水文资料应选取距工程最近或邻近相似流域的水文站点。 5.1.1.2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5.1.1.3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水面的用途及地表水深度、面积、水质、水位、水温变化的影 响。 5.1.2 工程勘察 地表水水文勘察宜包括下列内容: 地表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 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 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地表水利用现状;
12、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 5.2 负荷计算与机组容量 5.2.1 基本要求 5.2.1.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的负荷计算应包括建筑物设计负荷和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负荷。 5.2.1.2 建筑物设计负荷应按 GB 50019 规范确定。 5.2.2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负荷计算 5.2.2.1 应根据建筑物供冷、供热和生活热水供应的设计负荷以及全年动态负荷(能量负荷)计算, 结合技术经济分析,合理地确定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冷、热负荷。 5.2.2.2 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换热量应根据设计工况下的取热量和释热量计算确定,应能同时满足设计 工况系统取热量和释热量要求。 5.2.3 确定机组容量 5.
13、2.3.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选用的水源热泵机组名义工况能效比(EER)与性能系数(COP)应满足相关 标准的规定。 DB37/T 12142010 4 5.2.3.2 建筑同时存在空调冷负荷与热负荷或生活热水热负荷时,宜选用带有热回收功能的水源热泵 机组。 5.2.3.3 设备选配、管路设计与运行控制模式应能适应水源热泵机组功能的转换与建筑空调冷、热负 荷及生活热水热负荷的变化,以取得系统的最高运行效率。 5.3 江、河、湖水换热系统 5.3.1 江、河、湖水换热系统的设计 5.3.1.1 江、河、湖水换热系统可采用开式和闭式两种形式,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 5.3.1.2 江、河、湖水水
14、质较好或水体深度、温度等不适宜采用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并经环境评估 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5.3.1.3 开式江、河、湖水换热系统取水口应选择水质较好的位置,且宜位于回水口的上游、远离回 水口,应避免取水与回水短路。取水口(或取水口附近一定范围)应设置污物初步过滤装置。取水口水流 速度不宜大于 lm/s。 5.3.1.4 开式江、河、湖水换热系统源水侧应有过滤、灭藻、防腐等可靠的水处理措施,同时做水质 分析,选用适应水质条件的材质制造的冷剂水热交换器或中间水水热交换器,并在热交换器选择时 选取合适的污垢系数。水处理不应污染水体。 5.3.1.5 开式江、河、湖水换热系
15、统宜设可拆式板式热交换器作中间水水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地表 水侧宜设反冲洗装置。 5.3.1.6 开式江、河、湖水换热系统中间水一水热交换器选用板式换热器时,进换热器的地表水温度 与出换热器的热泵侧循环水温度之差不应大于 2。中间热交换器阻力宜为 70kPa80kPa,不应大于 l00kPa。 5.3.1.7 开式江、河、湖水换热系统在冬季制热时,必须保证源水侧换热器出口水温在 2以上,源 水侧进出口温差一般保持在 3以内。 5.3.1.8 若冬季江、河、湖水温度在 5以下时,不宜采用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5.3.1.9 江、河、湖水体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或水质复杂,水体面积、水深与水温合适时,亦可
16、采用闭 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5.3.1.10 闭式江、河、湖水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规格应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换热器管内流动应为紊 流。 5.3.1.11 闭式江、河、湖水换热器的管直径宜为 25mm40mm。 5.3.1.12 闭式江、河、湖水换热器选择计算时,夏季工况换热器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差值为 510。 5.3.1.13 闭式江、河、湖水换热系统宜为同程系统。每个环路集管内的换热环路数宜相同,且并联连 接;环路集管布置应与水体形状相适应,供、回水管应分开布置。 5.3.1.14 江、河、湖水换热系统对地表水体的温度影响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不超过 1,周平 均最大温降不超过 2。 5.
17、3.1.15 冬季运行(包括运行状态与非运行状态)时,水源输送系统或地表水换热器系统应有防冻措 施。若冬季极端工况不能满足系统供热要求时,应设置备用热源或补热系统。 5.3.1.16 夏季空调设计工况江、河、湖水换热器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差不应低于 5,江、河、湖水换 热系统水泵的输送能效比(ER)应不大于 0.0241。水泵宜采用变频控制,系统变水量运行。 5.3.1.17 换热盘管应牢固安装在水体底部,江、河、湖水的稳定水面与水底换热盘管距离不应小于 2.5m。换热盘管设置处水体的静压应在换热盘管的承压范围内。 5.3.1.18 江、河、湖水换热盘管设计时应考虑水面用途,减小对地表水体及其水生
18、态环境和行船的影 响,并在水面上设置明显标识。 DB37/T 12142010 5 5.3.1.19 江、河、湖水换热盘管设置位置与饮用水吸水口距离不应小于 2m。 5.3.1.20 当江、河、湖水换热系统有低于 0的可能性时,应采用防冻措施,换热器循环介质应加防 冻剂。换热盘管设置在饮用水区或养殖区时不应采用添加防冻剂的系统。 5.3.1.21 闭式江、河、湖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器单元的阻力不应大于 l00kPa,各组换热器单元(组) 的环路集管应采用同程布置形式。 环路集管比摩阻不宜大于 100 Pa/m150Pa/m, 流速不宜大于 1.5m/s。 系统供回水管比摩阻不宜大于 200Pa
19、/m,流速不宜大于 3.0m/s。 5.3.1.22 江、河、湖泊换热系统水下部分管道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比摩阻小、强度满足具 体工程要求的非金属管材与管件。所选用管材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管材的公称压力与使用 温度应满足工程要求。地表水换热盘管管材与壁厚可按附录 A 选择。 5.3.1.23 江、河、湖水换热系统室外裸露部分的管道及其他可能出现冻结部分的管道及其管件应有保 温措施。室外部分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道的直埋深度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直埋部分的管道可 以不保温。 5.3.1.24 江、河、湖水取水口的应设在泥沙、淤积影响范围外的长期稳定的地段,避免在游荡性河段 及
20、湖岸浅滩处设置取水口。 5.3.1.25 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河床岩性和稳定性进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分析确定。 5.3.1.26 取水构筑物应根据取水量、水质要求、取水河段的要求、水文特征、河床岸边地形和地质条 件进行选择,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对取水构筑物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条件,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 5.3.2 江、河、湖水换热系统施工 5.3.2.1 施工前应具备地表水水文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5.3.2.2 施工人员应经过地表水换热系统施工技术培训,并具备相应施工经验。 5.3.2.3 换热盘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214-2010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1214 2010 地表 水地 源热泵 系统 应用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