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683-2007 棉纺织细纱值车工作法.pdf
《DB37 T 683-2007 棉纺织细纱值车工作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683-2007 棉纺织细纱值车工作法.pdf(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DB37 ICS 59.080.01 W 10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6832007 代替 DB37/T 1951993 棉纺织细纱值车工作法 2007-08-15 发布 2007-09-15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683 2007 I 前 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是对 DB37/T 1951993棉纺织细纱值车工作法的修订,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总结了全 国和全省历届操作技能大赛先进的操作方法,吸取了优秀选手的操作技术经验,结合省内、外的技术水 平和实际生产要求规定了考核测定标准。 本标准与 DB37/T 1951993棉纺织细纱值车工作法相比
2、较,主要变化如下: 1、 本标准在技术要求方面淘汰了木锭换粗纱操作法; 2、 增加了吊锭换粗纱操作法,使其更加适应各种新机型; 3、 在质量要求方面加严了单项评定标准;提高了单项全项评级标准;增加了考核项目;加大了考 核力度。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DB37/T1951993棉纺织细纱值车工作法 。 本标准由山东省纺织工业办公室负责提出并组织修订。 本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负责人员:韩克秀、楚勇。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德棉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负责起草单位:帛方纺织有限公司、淄博齐赛纺织有限公司、山东樱花纺织集团、青纺 联集团一棉有限公司、济南诚通纺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淑荣、管立东
3、、王云、宋金玉、李月华、王丽芳。 DB37/T 683 2007 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纺织行业细纱值车工的工作内容、操作要求及考核定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棉纺织行业细纱值车工的技术考核。 2 值车工的任务 细纱值车工的任务:接头、换粗纱、预防断头,按看台定额使用好设备、做好机台及机台周围的清 洁工作,把好质量和机械关。 3 工作内容与要求 3.1 交接班 3.1.1 交班工作 交班者要主动交清,为接班者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做到:交清、讲明、接齐、彻底。 3.1.1.1 交清共同使用的工具。 3.1.1.2 讲明本班的生产情况。 3.1.1.3 接齐断头和空锭,换齐粗
4、纱,整理好粗纱宝塔分段。 3.1.1.4 彻底做好清整洁工作,收清回花。 3.1.2 接班工作 接班者以检查为主,认真把好质量关,做到:准备、了解、检查、清洁。 3.1.2.1 提前 2030分钟到岗位,将工具放在指定位置。 3.1.2.2 了解上一班的生产情况(温湿度变化、工艺调整、平扫车、品种翻改、调整皮辊、粗纱供应 及先做先用、宝塔分段及断头等情况) 。 3.1.2.3 上查粗纱宝塔分段和粗纱错支,中查清洁工作和牵伸部件有无缺损,下查有无错管和无故空 锭。 3.1.2.4 做好接班前的清洁工作。 3.2 单项操作 单项操作包括接头、换粗纱两项,单项操作要求:动作简单、连贯、正确、质量好,
5、做到好中求快, 提高效率。 3.2.1 接头 3.2.1.1 抵管轻挑接头法 接头操作特点:要求接头位置固定,手眼并用,配合 得当,动作轻巧,简单、短小、连贯、迅速,符合质量好、 挺、近、快、稳、准、省的原则。 A 拔管:拔管要快而轻,筒管稍向左倾斜,拔出时避 免顶翻叶子板。 小、中纱拔管时用左手拇、食、中三指为主,其它 二指为辅握住纱管中上部拔出(见图 1、图2) 。 图 1 图 2 棉纺细纱值车工作法 DB37/T 683 2007 2 图 3 图 4 大纱拔管: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在纱管底部向上托起,同时,左手拇、食、中三指握住纱管拔 出(见图3) 。 如果大纱纱管过紧,不易拔出,用右手
6、拇、食两指捏住锭盘上端,左手捏住纱管,然后左手向右, 右手向左同时转动,拔出纱管。 大纱也可采用不拔管接头法,左手在钢板下面,用无名指、小指在外,食指中指在里将纱向上托 起,右手寻头,左手拇指超过钢板将纱条拉直,右手拇食指套钢丝圈、提纱,左手放纱,右手即绕导纱 钩接头。 (见图 4) 拔管注意不顶翻叶子板,右手挡住纱管底部,以防回丝飞出,打断临纱。纱管拔出尽量靠近叶子 板,并准备找头。 B 找头: 看准纱头的位置,并同时用右手拇指和弯曲的食指第一节在纱管斜面捏住纱头带捻引出(见图 5) 。 如有纱尾时,应先拉断纱尾再找头。如果找不到纱头,左手拇、食、中三指可稍稍左右转动纱 管找头(见图 6)
7、图 5 图 6 C 引纱: 小纱管底没成形前,由纱管底部引出。大中纱由纱管上部引出(见图 7、图8) 。 DB37/T 683 2007 3 图 7 图 8 引出纱条夹在无名指第一关节处,同时用中指、小指紧靠无名指夹住纱条。 引纱的同时,看准钢丝圈的位置,引纱长度不超过 3 个锭距,以 2锭至 2 锭半距离为好。在不影 响提纱和插管的情况下,越短越好。 (见图9) 。 D 套钢丝圈: 左手拿纱管,管底朝向锭杆倾斜,纱管尽量靠近钢板,两手间纱条绷紧,并与钢板平行,右手食指 将钢丝圈带到钢领中间偏右(时针 25 分处)位置,以食指尖扣住钢丝圈内侧,使其开口向外,拇指指 尖顶住纱条,向食指的右前方套
8、入钢丝圈,其余三指应靠拢手心。 (见图 10) 。 E 插管提纱: 套好钢丝圈后,左手握住纱管中上部,对准锭尖利用手腕之力把纱管从倾斜到垂直插下。 在纱管插向锭尖时,右手四指并齐,手心向下,用食指中指逢提纱,食指背顺势稍抬叶子板,便 于插管(在叶子板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插管时不抬叶子板的方法) 。 (见图 11) 。 F 绕导纱钩,掐头: 左手插管后,用右手食中指抬起叶子板约 45,右手提 纱时手心向下,手指指端向手心内移进,使纱条迅速绕进导 纱钩 提纱高度距叶子板 3.3cm 左右,最高不超过上绒辊。 (见图 12) 。 在右手绕入导纱钩的过程中,靠手腕的转动把细纱条 挑在食指的第一关节 1
9、/2 处,拇指与食指的第一关节呈垂直 状态捏住纱条,纱条位置在拇指的 1/2 处和食指第一关节的 1/2 处,拇指弯曲略突出食指背面,食指呈半圆形,无名指 到食指第一节的纱条呈紧张状态,用中指第一节、无名指、 图11 小指三指并齐向下用力掐头。 (见图13) 图9 图 10 DB37/T 683 2007 4 图12 图13 图 14 掐头长度 12-22 毫米,掐头时眼睛要看准罗拉吐出的须条位置,便于迅速对准接头位置(见图 14) 。 G 接头: 掐好头,右手食指捏住纱条(姿势不变) ,在罗拉中上部对准须条稍偏右,食指第一关节与罗拉平 行,距离 1 毫米(横向) ,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立即
10、向右前方拉出似空心拳状,送头的同时中指第 一关节抵住笛管中部,固定位置,低管稍用力,食指送头时手心向左,手腕低于手指和罗拉,拇指背向 上,纱条对准须条右侧,食指往上轻挑,同时拇指自然松开,利用锭子的转动进行自然加捻抱合,食指 稍慢离开纱条起加光切断须条的作用(化纤挑头应稍高,防止笛管纤维带出) (见图15、见图16) 3.2.1.2 平接轻挑法: A 拔管、找头、引纱、挂钢丝圈、插管操作动作要领及要求同“抵管接头法”操作内容。 B 提纱、绕导纱钩、掐头: 插管后,用右手中指第一关节提纱(高度不超过上绒辊)手指呈弧形,手背向右,用手腕的转动, 中指将纱条绕入导纱钩,在绕导纱钩的同时进行掐头(见图
11、 17) 。 图17 图 15 图 16 图 18 图 19 DB37/T 683 2007 5 掐头位置在右手食指第一关节中部,食指与无名指平齐,把纱条绷紧,然后中指靠近食指下背, 用中指肚掐头,要求动作快,纱头挺直。 掐头的长度以 12-22毫米为宜,如遇掐头不挺时,拇指稍稍一动,挺直后进行接头。 C 接头: a 右手食指的位置,在罗拉中部,掐的头对准须条右侧但不能碰着须条,以免破坏纤维的排列状态, 造成白点(见图 18) b 接头时,右手食指要迅速向左上方微微轻挑,拇指自然松开利用锭子的转动,进行自然加捻抱合 (见图 19) 。 D 接头定位 a 定高低位置:以右手拇指指甲作为高低定位依
12、据。接头时,拇指指甲上方轻贴在皮辊表面,保证 纱条接触时在前罗拉的中心位置。 b 定前后位置:用右手食指第一关节外侧突出处靠近罗拉表面,凭手指的感觉保持极小的间隙,保 证纱头的根部与须条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致因近碰击须条,造成白点,也不致过远而接空头。 c 定左右位置:接头时,手指的左右位置可以用食指外侧第二关节依靠工字架机器部件来定位,保 证接头稳、准。 3.2.2 换粗纱 3.2.2.1 托锭换粗纱: A 掳筒脚 右手握住筒管底部,左手以拇、中、无名指为主,食、小指为辅,握住筒脚表面,左手向左,右手向 右松动筒脚(图 20),右手拿住筒管底部向左转动,抽出筒脚,左手手心托住筒脚(图 21)
13、。 B 装上排大粗纱 左手拿住已掳下的筒脚,右手拇、食、中指为主,无名指、小指为辅,托住大粗纱管底部,顺手先 上后下装入托锭 C 装下排大粗纱 左手拿住已掳下的筒脚, 用右手五指的第一、 二关节压住顶板上的大粗纱管底部, 稍微用力压下 (图 22)将粗纱管顶翘起,翻转悬空倒向虎口托住,手掌紧贴粗纱中上部(图 23) ,以拇、中、无名指为主, 食指、小指为辅,握住粗纱,纱管底部稍向左倾斜,利用手腕力先上后下装入托锭。 图 20 图 21 DB37/T 683 2007 6 D 换粗纱采用“顺镶包卷法“,动作要求:准确迅速;质量要求:做到上无脱头,下无粗细节和断 头。 换粗纱操作要求掌握五个要点:
14、 退捻要松散: 左手中指第一关节和无名指之间夹住筒脚纱条,拇指压在中指的纱条上。右手手心向下,食指尖在 拇指第一节侧面 1/2 处捏住粗纱条(两手距离 7cm) ,自右向左上方翻动退捻,将纤维完全呈平直状态 (见图24、25) 。 图 25 分撕手掌形: 左手拇、食、中指同时捏住松散纤维,左手拇指左侧和食指第一关节捏住退捻后的粗纱左边,右手拇食 指与中指捏住粗纱条右边,左手向左移,右手向右移,使退捻后的粗纱均匀分撕成片状,左手拇指随后 逐渐放平捏好纤维(左手中指应始终与大拇指、食指共同捏住粗纱条,切忌挑和拨) (见图 24) 。右手 中指松开,食指和拇指捏住纱条微向左捻半转,然后向上平拉,呈手
15、掌形(见图 27) (长度:4cm 左右) 。 拉头笔尖形(长短配套)右手拇食两指捏住粗纱架导纱杆上的粗纱头,引出后以无名指、小指夹 住纱条,然后拇食指在手掌性虚尖的上端捏住纱条,左手中、食指夹住纱条的下端,中间距离等同手掌 图 22 图 23 图 24 图 26 图 27 DB37/T 683 2007 7 形长度,以左手中指尖靠着食指背部向左退捻,手腕略加转动,右手拇指微向左捻半转,向上拉断呈笔 尖形, 要求分丝长度与笔尖长度配套, 分丝分的长, 笔尖拉的长, 分丝分的短, 笔尖拉的短 (见图28.29) 。 图 29 搭头要适当: 将笔尖形尖端搭在手掌形根部中间,尖头不得漏出手掌形根 部
16、(防止纱条通过导纱眼时,纤维翘上来造成竹节)笔尖形上部 搭在手掌形右侧,做到搭头适当。 (见图30) 包卷要移位: 搭头后右手拇指尖端与食指第二关节1/2处捏住手掌性上端, 拇指弯曲自右向左包卷直到拇指第一关节移到食指顶端,左手拇 指相应逐渐下移,使纱条在拇指下面逐渐包紧,右手拇指第一关 节转移到中指尖端由左向右上方回捻,左手拇指第一关节移到食 指指尖,由右向左下方回捻,使包卷后的粗纱表面光滑(见图 31、 图32) 。 E 盘粗纱: 左手托住捋下的粗纱筒脚,纱条层次不乱,右手转动粗纱,使纱条连续地经过左手虎口处进行盘粗 纱(或用双手连续交叉进行) ,盘纱时用力应均匀,动作要轻,避免产生过大的
17、意外牵伸。 3.2.2.2 吊锭换粗纱法: 将第一只大粗纱放在摇架或备用锭子上,以左手拇食中三指为主,无名、小指为辅抓住大粗纱底部 迅速拿起,同时右手拇食中三指握住吊锭上的粗纱略左转动垂直迅速取下粗纱(使纱条挂在导纱杆上为 好)放在摇架或备用锭子上,左手及时将大粗纱装上吊锭(见图 33、图 34) ,紧接着右手拇食指捏住刚 装上粗纱的粗纱头,引出纱条绕过导纱杆,用无名指小指握持在手心(见图 35) ,同时使挂在导纱杆上 的纱条穿过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右手拇食指在距离左手握持点 7cm处捏住粗纱条,开始退捻,进行 包卷粗纱的五个要点动作。 (见图 36) ,其他四个粗纱顺序轮换。 图 28 图
18、 31 图 32 图30 DB37/T 683 2007 8 图 33 图 34 图 35 图 36 3.3 巡回工作 3.3.1 巡回路线采用单线巡回,双面照顾 有规律地看管机台,根据不同的看台数采 用不同的巡回路线,看管三个车道及以下 的,采用逐台看管的巡回路线,看管三个 车道以上的, 采用跳台看管的巡回路线 (见 图37、图38) 。 3.3.2 巡回起止点:一种是起止点相同, 在同一机台的车头或车尾, 起点也是终点, 另一种是起止点分别在同一机台的车头与 车尾。巡回中一般不后退,遇到紧急情况 除外。 3.3.3 巡回时间见表 1 表 1 看台数 (420 锭) 按弄看管时间 (分) 按
19、台看管时间 (分) 看台数 (420 锭) 按弄看管时间 (分) 按台看管时间 (分) 2 6.5 7.5 3 9 10 2.5 8 8 3.5 10.5 10.5 4 11.5 12.5 5 14 15 4.5 13 13 5.5 15.5 15.5 6 16.5 17.5 7 19 20 6.5 18 18 7.5 20.5 20.5 8 20 21 9 21 22 8.5 21.5 21.5 9.5 22.5 22.5 10 23 24 10.5 24.5 24.5 注:直接纬纱按以上时间减少30秒。 如遇锭数过多机台巡回时间可适当增加。 3.3.4 巡回方法:做到五看 进车道全面看:打
20、擦板时以擦板为指针从近到远,从远到近,先看断头,后看粗纱使用情况。 进了车道分段看:先右后左,便于看清粗纱疵点和漏头。 换粗纱、接头、做清洁工作周围看:注意周围断头和粗纱疵点。 出车道回头看:回头看清断头和粗纱调换及紧急情况。 图 37 图 38 DB37/T 683 2007 9 跨车道侧面看:目光从远到近看清各车道的断头、粗纱调换情况,车头车尾 40 锭内有断头和应 换的粗纱可机动处理。 3.3.5 巡回计划性:每一落纱和每一巡回是一个工作单位。 3.3.5.1 掌握断头规律,主动安排各项工作。 A 小纱断头多,跳筒管多,应少做或不做清洁,集中处理断头。 B 中纱断头少,应多做清洁,检查质
21、量,捉粗纱疵点及进行小处理等工作。 C 大纱时,应做好落纱前的准备工作,如扫地,运好筒管盒、扫净吸棉笛管,换齐粗纱,防止小纱 出现忙乱。 3.3.5.2 分清轻重缓急,处理各种断头和换纱。 A 掌握三先三后的接头方法 (a)先易后难:应先接头后换纱;先接容易接的头,后处理难接而又不会开花的头。 (b)先紧急后一般:应先处理影响质量和造成断头的头,后接一般的断头;断头多时,复头可放到 下巡回处理,以掌握均匀的巡回时间;出现空粗纱和断头时,应先接断头,后换粗纱。 (c)先右后左:相邻几只锭子同时断头,应先接右边的断头,后接左边的断头。 B 处理疑难接头的几种方法: (a)提起纱条过紧时,先绕好导纱
22、钩再插管接头;钢领发涩时可用蜡或工业甘油处理。 (b)空锭时间稍长,而又接不上的断头,可调换一只邻纱接上。 (c)满纱时,个别头难接,可在钢领板下降时接头,或采用不拔管接头, (d)发现钢丝圈飞掉,先拔管引纱,再套钢丝圈连纱一起挂上。 3.3.5.3 粗纱宝塔分段: 粗纱宝塔分段的形式:有同台同向式,同台异向式,两个起点式、间隔式等。 (见图39、图40、图 41、图42) A 粗纱宝塔式分段是将粗纱由大而小的排列成宝塔形式,根据号数计算出段与段之间的换纱间隔时 间,使换粗纱工作均衡地分配在每一巡回中去,可采用以面或台为单位。 B 粗纱宝塔分段控制范围,一般掌握在 1216 锭内,在车头或车尾
23、处留 12 个吸棉笛管处理粗纱 筒脚,保证分段整齐。 C 根据粗纱号数和一轮班使用粗纱情况,合理安排每巡回中的换粗纱数量,掌握段与段之间的换纱 间隔。 图 40 同台异向式 同台同向式 图 39 两个起点式 图 41 间隔式 图 42 DB37/T 683 2007 10 3.3.5.4 掌握粗纱宝塔分段换纱的方法 A 宝塔分段超出换纱范围时,应根据后面粗纱筒脚的大小进行掐补,后面筒脚大,前面补筒脚,后 面筒脚小,前面掐筒脚。 B 在前后换纱范围内粗纱出现同时走空时,前面补小纱后面换大纱,也可同时换上大纱再回头进行 掐补。 C 粗纱分段换得慢时,应进行掐筒脚;粗纱分段换得快时,应进行补筒脚,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683-2007 棉纺织细纱值车工作法 683 2007 棉纺织 细纱 车工 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