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952-2017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df
《DB36 T 952-2017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952-2017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01 B 01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 T 9522017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rice to Nilaparvata lugens St1 2017 - 10 - 23 发布 2018 - 01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952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人工 接虫鉴定 . 2 4 田间自然发虫鉴定 . 2 5 评价规范 . 3 附录
2、A(规范性附录)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调查表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水稻对褐飞虱苗期抗性鉴定流程图 . 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水稻褐飞虱识别特征 . 7 DB36/T 952 2017 II 前 言 本标 准按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 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 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 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英娟、徐雪亮、王奋山、刘子荣、肖叶青。 DB36/T 9522017 1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
3、准规定了水稻 对 褐飞虱抗性鉴定的 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发虫鉴定和 评价分级 规范 。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对褐飞虱抗性的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水稻 包括栽培稻和野生稻。 2.2 褐飞虱 ( Nilaparvata lugens St1) 半翅目, 同翅亚目 , 飞虱科 。 2.3 抗性 水稻具有的抵抗褐飞虱危害的能力。 2.4 人工接虫鉴定 人工 将褐飞虱 若虫 接到 测试样品 上,通过 测试样品 受害情况 , 鉴定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 2.5 田间鉴定 测试样品 种植于大田中,通过田间自然发虫鉴定 测试样品 对褐飞虱的抗性水平。 2.6 对照品种 为保
4、证抗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及可重复性, 减少年度间和环境条件造成的差异,在鉴定时设置相对 已知的抗虫和感虫品种。感虫对照 品种 为 Taichung Native 1(TN1),抗虫对照 品种 为 Rathu Heenati(RH)。 DB36/T 952 2017 2 3 人工 接虫 鉴定 3.1 苗期抗性鉴定 3.1.1 虫源准备 按照每份 测试样品 3株 TN1饲养苗的数量 准备 虫源。当 TN1饲养 苗 长到分蘖盛期时, 每株接入怀卵褐 飞虱短翅型雌成虫 10头, 每份测试样品共准备 30头怀卵雌成虫。 3d后拍出 产卵后的成虫 ,将带有卵块的 饲养苗置 于 80目尼龙网罩 内 。正常
5、水肥 管理,待 生长至 2 3龄 若虫 时用于 接 虫 。 3.1.2 测试及 对照 样品 准备 于怀卵褐飞虱雌成虫 接入饲养苗 3d后 ,测试样品 开始浸种 1d 2d, TN1晚浸种 1d, RH提前浸种 1d。 浸种后 在 35 恒温箱中催芽 1d 2d, 然后 播种在塑料盆内 (60cm40cm15cm),每重复 20株,每品种设 3 次 重复 。 播 后 4d定苗,每重复保留 15株。 3.1.3 接虫 在 测试 秧苗 长至 2 3叶期时,每株接 入 褐飞虱 2 3龄若虫 5 7头。 3.1.4 接虫后管理 稻苗接虫后,罩上 80目尼龙网罩。 正常水肥 管理。 3.1.5 抗性调查
6、当 感虫品种 TN1死苗率达到 95%以上 时调查 抗性 结果 。 结果记载于附录 A表 A.1中, 抗性等级 见表 1。 3.2 成株 期单株接虫鉴定 3.2.1 虫源准备 根据预计接虫的时间,在接虫前 15d开始准备虫源。 具体方法 同 3.1.1。 3.2.2 测试样品准备 将 测试样品 种植在 塑料桶 中,于 播种 40d 45d后 每株留 1主茎和 1分蘖,每钵一 株 ,用透明塑料罩 ( 7.0cm50cm)罩住。每个 样品 设置 15次重复。 3.2.3 接虫 播种 45d 50d后 每株接入 15 20头褐飞虱 2 3龄若虫。 3.2.4 接虫后管理 正常水肥 管理。 3.2.5
7、 抗性调查 当 感虫品种 TN1死苗率达到 95%以上 时调查 抗性 结果 。 结果记载于附录 A表 A.2中, 抗性等级见 表 2。 4 田间 自然 发虫鉴定 DB36/T 9522017 3 4.1 实验田选择 在 褐飞虱常发区 ,宜选择 排灌方便、肥力均匀的田块。 4.2 播种 及秧苗移栽 5月 20日 25日播种 , 6月 20日 移栽,单本 植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 3次 重复,每 次 重 复种植 15 20株。田边四周种 5行以上的感虫品种 TN1。 4.3 试验田管理 正常水肥管理 ,整个 生长期 不施用 防虫 农药。 4.4 抗性 调查 当 90%以上感虫对照 品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952-2017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952 2017 水稻 褐飞虱 抗性 鉴定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