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826-2015 三清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范.pdf
《DB36 T 826-2015 三清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826-2015 三清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范.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3.080.99 Z 0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8262015 三清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范 2015 - 01 - 23 发布 2015 - 03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 8262015 I 目 次 前言 . . II 引言 . . I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总则 . . 2 4.1 保护对象 . . 2 4.2 保护范围 . . 2 4.3 基本原则 . . 2 4.4 职责 . . 2 5 保护规划 . . 3 6 保护管理要求 . . 3 6.1 保
2、护分级 . . 3 6.2 保护标准 . . 3 6.3 管理要求 . . 4 6.4 建立健 全监测体系 . . 6 7 保护利用 . . 7 7.1 开发利用 . . 7 7.2 旅游活动 . . 7 7.3 建立生 态补偿和发展机制 . . 8 8 遗产保护资金 . . 8 9 监督管理 . . 9 DB36/ T 826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由上饶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 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晓平、诸立、査奇智、谢华杰、方新国、崔永昇、王志源、姜浩、刘战军、 陈养青。 DB36/ T 8
3、262015 III 引 言 2008年三清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为加强三清 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履行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 特制定本标准规范。 DB36/ T 8262015 1 三清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清山世界遗产保护的定义和术语、总则、保护规划,保护管理要求、保护利用、保 护资金和监督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三清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4、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组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世界遗产 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 具有突出意义和普查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
5、古 迹,是人类罕见的且无法取代的财产。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即混合遗 产)、文化景观四种。 3.2 世界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 学或保护角度看, 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 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3.3 世界遗产名录 DB36/ T 8262015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经过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对 具有独特、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高确认,列入其中
6、的才称为世界遗产。 3.4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 中文名称是“地理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 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 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4 总则 4.1 保护对象 本标准所称的保护对象是指2008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 4.2 保护范围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书提出并经联合国科技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 确认的地理范围,具体包
7、括:梯云岭、玉京峰、三清宫、西华台、玉灵观、冰玉洞、仙桥墩等景区和八 磜龙潭、玉帘瀑布、浮凉坑水库等。 4.3 基本原则 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4.4 职责 4.4.1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是上饶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三清山世界自然 遗产地管理机构,实行管委会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其下设世 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具体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宣传和贯彻国家有关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负责对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实行统一保护和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保护
8、措施和 管理制度; 根据批准的总体规划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组织编制和实施世界 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和年度计划,科学保护和利用世界自然遗产资源。 负责做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范围内居民生产、生活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好受损群众的补偿、 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致富等对保护有利的工作; 负责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范围内的商业、服务业和其它行业的生产经营依法进行管理; 会同德兴市、玉山县和有关部门搞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气等基础 设施建设。改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负责世界自然遗产游览区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负责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范围内资源的保护、监测
9、、调查、评估、登记、组织开展教育、科研、 科普和文化宣传活动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档案管理; 加强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其他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推广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价值; 其他职能。 DB36/ T 8262015 3 4.4.2 世界自然遗产地所在的乡镇(办事处)和村委会(社区)工作职责按照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保 护委员会规定的要求执行。 5 保护规划 5.1 三清山遗产保护规划分为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规划(简称保护规划,有效期 5 年)和 三清山世界遗产地保护年度计划(简称保护年度计划)。 5.2 保护管理规划应根据遗产地的性质、特点,按照世界自
10、然遗产保护展示,传承的原则编制。 5.3 规划内容: 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核心区,保护区,保护缓冲区范围及界标; 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环境整治和消防安全保护; 自然生态保护、景区建设; 历史建筑分类保护,文化生态传承; 旅游事业发展; 制定各项惠民政策,解决受损群众的补偿和相关利益方的利益; 其它要求 5.4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三清山景区管委会共同组织制定保护管理规划,经充分科学论证,按规 定的程序申报、批准并经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备案认可。 5.5 景区管委会按照批准的保护管理规划,制定保护年度计划,并报相关部门批准。 5.6 保护管理规划和
11、保护年度计划应与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三清山风景名胜 区详细规划相衔接。 5.7 保护管理规划和保护年度计划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 5.8 保护管理规划和保护年度计划审批前,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批准后,也应当向社会 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查阅。 5.9 风景区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批准的保护管理规划和保护年度计划,服从规划管 理。 5.10 保护管理规划和保护年度计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规划的组织编制单位应向 原审核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批准同意后,方可修改规划。修改后的规划,按原批准程序进行审核报批。 5.11 保护管理规划5 年到期前 3 个月内,应组织相关机构对实
12、施情况进行评估,写出评估报告, 并起草新的保护管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 6 保护管理要求 6.1 保护分级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依据保护对象的敏感 度、濒危度和遗产展示的要求,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域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为核心区,面积为 76.9 平方公里 二级为保护区,面积为 152.6 平方公里。 三级为保护缓冲区,面积为 140 平方公里。 6.2 保护标准 DB36/ T 8262015 4 保护标准按不同的区域分为三类,但各类标准均应在切实保护自然遗产的前提下: 一类标准,指在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内,须永久保留自然生态系统,景物景观和物种栖息地的原
13、始状态,除保护管理规划批准的必要基础设施外,禁止建设其他设施。 二类标准,在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和物种栖息地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禁止 建设与风景和旅游无关的设施,禁止从事与自然遗产保护不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类标准,在自然遗产地保护缓冲区内,要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和物种栖息地的良好状态,严格 控制大、中型建设项目,禁止各种工业污染和破坏景观环境的建设项目,严禁开山采石等破坏 自然地形地貌的人为活动。 6.3 管理要求 6.3.1 总则 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按保护缓冲区、保护区、核心区分别作出要求。 6.3.2 保护缓冲区 6.3.2.1 在保护缓冲区内,不允许以下行为: 建设各
14、类开发区; 建造坟墓; 开山、采石、采矿、采砂、乱采滥挖和非指定地点取土等破坏自然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 动; 破坏水体,向水体倾倒垃圾,超标排放污水,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设置垃圾填埋场或固体废物 集中贮存处理设施与场所; 修建存储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危险品的设施; 砍伐林木、烧荒垦荒,采集野生植物种子(标本),破坏水土保持和自然环境。 采集或变卖自然遗产地资源; 捕杀、贩卖野生保护动物; 围堵河流、溪水以及其他可能损害地质结构和生态系统的活动; 燃放烟花爆竹;焚烧垃圾、沥青、橡胶、塑料等易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在非指定地点野炊或者其它违犯用火的活动; 各种工业污染和破坏景观环境
15、的建设项目; 其它行为。 6.3.2.2 保护缓冲区的其它要求: 要严格控制大、中型建设项目,所有建设项目都应按保护总体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进 行“环评”,制定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 区内的所有新建建筑的风格,高度、体量、外观和色彩搭配都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匹配和融 合; 广告牌设置要合理;门面装饰、字牌字号应有当地特色; 进行影视拍摄或举办集会、游乐、体育、文化等大型活动,应向景区自然遗产保护部门申报, 并经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 凡要进入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观测调查等活动的,应向景区自然遗产保护部门申请,并报市 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要做好对保护区内的庙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826-2015 三清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范 826 2015 三清山 世界遗产 保护 管理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