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440-2017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pdf
《DB36 T 440-2017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440-2017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01 B 1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 T440 2017 代替 DB36/T 440-2005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stainabale control of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2017 - 10 - 23 发布 2018 - 01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440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发生类型 . 2 5 发生程
2、度和成灾标准 . 3 6 监测预警 . 3 7 灾害控制 . 6 8 防治要求 . 8 9 防治效果检查 . 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年 代马尾松毛虫调查表 .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马尾松毛虫第一、二代卵期调查与四龄幼虫预测表 . 1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年马尾松毛 虫二、三代幼虫分化调查表 . 1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马尾松毛虫蛹期考查表 . 1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历期的平均期距值 . 13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马尾松毛虫中长期预警体系 . 14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马尾松毛虫蛹期汇总表 . 15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灯光诱集马尾
3、松毛虫成虫记载表 . 16 附录 I(资料性附录) 卵期调查因子汇总表 . 17 附录 J(资料性附录) 马尾松毛虫雌蛹重与产卵量关系 . 18 DB36/ T440 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修订。 本标准 与 DB36/T 440-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内容如下: 新增了马尾松毛虫学名; 新增了马尾松毛虫和无公害农药术语; 调整了发生类型的划分标准,发生类型的划分标准按 LY/T 1675 2006划分为常发区、偶发区、 安全区三种类型; 调整了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按
4、 LY/T 1675 2006划分; 调整了监测预警体系的松针失叶率指标和发生程度指标,将“松针失叶率在 70%以上”调整为 “松针失叶率在 61%以上”;“发生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级” 调整为“发生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 调整了灾害控制方法,灾害控制方法调整为按发生 类型控制;按不同危害阶段控制;按营林技 术控制;按 无公 害农药控制;按物理防治控制;按生物多样性维护与保护天敌控制; 新增了无公害防治要求; 新增了防治效果检查; 删除了附录 E。 本标准由 江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 赣州市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罗永松、 罗惠文 、朱云贵、
5、刘兴平、曾文文、 卜明生、 罗俊根 、 温小遂、 赖福 胜、肖活生 。 本标准代替 DB36/T 440-2005。 DB36/ T440 2017 1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尾松毛虫 (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 发生类型 、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 监测预警 、 灾害控制 、 防治 要求及防治效果检查 。 本标准适用于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24882 松毛虫防治技术规程 LY/T 1675 马尾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 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尾松毛虫 属鳞翅目 (Lepidoptera)、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松毛虫属 ( Dendrolimus) 。成虫体色变化 有深褐、黄褐、深灰和灰白等色,雌蛾触角短栉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前翅翅面有 5条深棕色横线, 中间有一白色圆点,外横线由 8个小黑点组成 ;
7、 后翅呈三角形,无斑纹,暗褐色。 该虫危 害马尾松,亦 危 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 和湿加松等, 以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连片松林 针叶 在数 日内即可被蚕食 精光,如同火烧 。 被害松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造成松树枯死。 3.2 可持续控制 通过改善 松 林生态系统,增强该系统内各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的 稳定性,充分发挥松林的 自控 作 用,同时综合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对 松 林生态系统中松 林 害虫 ( 马尾松毛虫 ) 天敌食物链的功能流 进行合理的调节与控制,以实现 马尾松毛虫的 可持续控灾。 3.3 DB36/ T440 2017 2 监测预警 综合采用 系统调查( 实验 )、 林间观
8、察 和统计分析 等方法 ,对 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消长动态 进行 系统观测,分析并发布其 发生的 警度指标。 3.4 生态防治 除去直接作用于寄主 马尾松毛虫( 有害生物 ) 相 互关系的防治措施,凡通过改善 松林(林分) 的 生态 系统 环境, 完善其食物链、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 间接影响寄主 -马尾松毛虫( 有害生物 ) 相互 作用,从而抑制 马尾松毛虫(有害生物) 的防治措施,均包含于生态防治之中。 3.5 无公害农药 对人 、 家畜 及 天敌昆虫 等 毒性小或无毒,在外界环境中易分解, 对 环境 安全 的 的高效、低毒、低残 留 的 农药 , 包括 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杀虫剂 等
9、。 3.6 效应岛 利用边缘效应原理,在林中空地 (间隙地、林缘处) 人工栽植阔叶树或针叶树,与原有林分呈岛屿 镶嵌分布的复合森林群落。 3.7 松树诱导抗性 松树受食叶性害虫取 食后,导致其针叶内物质含量的改变而产生的抗虫作用。 3.8 灌木多样性指数 灌木系指没有明显主干、呈丛生状态 且 比较矮小 的木本 植物 。 灌木层物种确定按此层高度相差不超 过乔木层平均高的 20%的标准划定。灌木多样性指数: ni ei i1 PlogPH ( 1) 式中: i 为所有物种数目; Pi为第 i 个物种的个体在样品(同一层)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i=1, 2, 3 。 4 发生类型 发生类型 的划分标
10、准按 LY/T 1675划分 为 常发区、偶发区、 安全 区三种类型 。 5 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DB36/ T440 2017 3 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按 LY/T 1675划分。 6 监测预警 6.1 监测体系 6.1.1 测报(监测)点类型 分系统测报和一般测报。常发区实行系统测报和一般测报;偶发区(包括县级以下测报监测点)实 行一般测报。 6.1.2 系统测报(监测) 6.1.2.1 测报(监测)任务 配置专职测报员在辖区设置的标准地内观测、分析 和总结 马尾松毛虫各世代 不同 虫态 的 变动情况和 防治方法比重、生物多样性(包括昆虫天敌多样性)、二、三代分化等有关预警要素,运用国家林业
11、局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发布中长期预报 和 提出 因地制宜的可持续 防治措施。同时 , 汇总分析一 般测报 的 虫情 数据 ,按规定 上报虫情分析结果。 6.1.2.2 标准地选择 综合考虑不同立地条件( 土壤、气候和 坡向、坡度、坡位、海拔等)、林分组成、郁闭度等情况, 选择 700hm2左右的松林,在有代表性的林地设立 10块固定标准地进行马尾松毛虫各世代有关虫态观测, 每块固定标准地面积为 0.08hm2,并保证观测标准株不少于 20株。当出现固定标准地内虫情 级 1 级以下 或松 树 失叶率 61%以上或蛹期考查无法进行等情况时, 宜 在标准地以外设立至少等同数量的临时样地进 行补
12、充观测分析。每世代各有关虫态的观测 应 在同一标准地内完成。 6.1.2.3 测报(监测)内容与方法 虫情测报 (监测) 分 别为越冬 代 幼虫恢复取食期、越冬代蛹期、越冬代成虫期、第一代卵期、第一 代幼虫期、第一代蛹期、第一代成虫期、第二代卵期、第二代幼虫及二、三代分化期、越冬前幼虫期等。 幼虫期调查在三龄幼虫盛期进行,采用对角线法选择样株调查虫口密度,幼虫的调查结果填 入附录 A,二、三代分化调查结果填 入 附录 C。蛹期调查在结茧率 60%时调查标准地虫茧密度,调查结果填入附 录 D。越冬代结茧达 90%或第一代结茧 85%时, 宜 在标准地以外的林间采集 至少 300只茧,破茧统计活蛹
13、数 (不含未能变蛹的老熟幼虫、预蛹)、雌性比、然后称取 100枚雌蛹重( g) , 参照 附录 J得出每蛹平均 产卵量, 分别 填入附录 D、附录 G。成虫期调查在化蛹 60%时,安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逐日统计诱 蛾数量和雌性比等,填入附录 H。卵期调查在成虫羽化始见期的调查结果填入附录 B,盛期和末期的调查 应随机采集一定数量的卵(每块标准地不少于 300粒卵),统计天敌寄生和自然死亡率,结果填入附录 I。 6.1.3 一般测报 (监测 ) 6.1.3.1 测报 (监测 )任务 按常发区每 700hm2松林或偶发区每 1000hm2 1300hm2松林布设 1个一般测报(监测)点。每个一
14、般测 报(监测)点配置测报员负责辖区马尾松毛虫当代虫情的调查与虫情 汇总上报,并发布短期预报和提出 科学防治措施。 6.1.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DB36/ T440 2017 4 全年调查 5次,包括越冬后幼虫恢复取食期、第一代卵期和越冬代为害情况调查、第一代幼虫期、 第二代幼虫期及第一代为害情况调查、越冬前幼虫期及第二代为害情况调查。 以线路踏查为主,在发现不同虫情发生类别时,设立临时样地调查。线路踏查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 样株,每 70hm2不得少于 20株,样株分布要均匀。临时样地调查主要摸清分布范围、虫口密度,临时样 地取样原则上每 7hm2不少于 20株,采用对角线机械抽样法抽取样
15、株。线路调查和临时样地调查结果属幼 虫期的填入附录 A,属卵期的填入附录 B。危害面积的调查应结合第一代卵期和第二代幼虫期及越冬前虫 情调查目测估算。 6.2 预警体系 6.2.1 中长期预警 运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综合生物多样性、二、三代分化比例、防治方法比 例、虫口基数等有关因子,建立和修正辖区马尾松毛虫中长期预警体系(附录 F)和开展警度预报。 6.2.2 中短期预警 6.2.2.1 依据繁殖量发布中短期预警 P =( 1- d) f e (2) 式中: p 繁殖量; d 蛹死亡率 ; f 雌性比; e 平均产卵量; A: 当平均繁殖量显著大于 60, 同时活蛹的平均密度
16、大于上代,松针被害率 30%,发布下一代预报 警度为重度; B: 当平均繁殖量 60 左右,同时活蛹的平均密度与上代相当,发布下一代预报警度与当代相同; C: 当平均繁殖量显著 小 于 60, 同时活蛹的平均密度 小于 上代,松针被害率 50%以上时,发布下一 代预报警度为轻度。 6.2.2.2 依据 GIS 技术发布中短期预警 应用马尾松毛虫历史资料,按发生程度分为 轻 、中、 重 三级,在 GIS 系统上建立和优化测报模型, 进行 区域性 种群发生趋势的警度预报。 6.2.2.3 依据 TM 图像技术发布中短期预警 应用 TM 图像监测每年马尾松毛虫发生 为害 情况 , 通过计算 机处理排
17、除林地、土壤、大气等干扰信 息 , 计算垂直植被指数 ( NPVI) 和绿度变化指数 ( GCI), 并对其分级 , 最后输出重害、轻害、无害 3 级的虫害状况分布图 , 从而发布中短期警度的预报。 6.2.3 种群发生期预报 根据马尾松毛虫世代各虫态或虫龄相应发生期的平均期距值,调查性信息素或灯光诱测的成虫始见 期 +世代各虫态或虫龄相应生长发育历期的平均期距值(附录 E),预测未来某一虫态出现的高峰期。 6.2.4 种群发生数量预报体系 6.2.4.1 有效基数 法 预测 DB36/ T440 2017 5 P=P0EF/ ( M+F) ( 1-A) ( 1-B) ( 1-C) ( 1-D
18、) (3) 式 中: P0 当代蛹密度(只 /株) ; E 当代雌成虫产卵量(第 1 代 240 粒,第 2 代 220粒,越冬代 160粒) ; F 雌虫数 ; M 雄虫数 ; ( 1-A) 卵存活率 ; ( 1-B) 幼虫存活率 ; ( 1-C) 蛹期存活率 ; ( 1-D) 成虫存活率。 6.2.4.2 数学模型 法 预测 6.2.4.2.1 第 1 代松毛虫发育阶段历期 (T1天 )与存活率 (Y)预测模型: )1(0 3 3 4 5.0 1102 0 8 9.1 6 5 TY ( R=0.9442) (4) 6.2.4.2.2 第 2 代松毛虫发育阶段历期 (T2天 )与存活率 (Y
19、)预测模型: )1(0 3 2 6 5 4.0 2103439.96 TY ( R=0.9761) (5) 6.2.4.2.3 第 3 代松毛虫发育阶段历期 (T3 天 )与存活率 (Y)预测模型: )1(0 0 7 0 2 2.0 3106893.69 TY ( R=0.9289) (6) 6.2.4.3 系统观测法预测 P=N E EL L (7) 式中: P 4 龄幼虫发生量(条 /株) ; N 平均样树卵块数 ; E 平均卵粒数(第 1 代 240 粒,第 2 代 220粒,越冬代 160粒) ; EL 卵期存活率 (第 1 代 85%,第 2 代 75%,越冬代 80%); L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440-2017 马尾松毛虫可持续控制技术规程 440 2017 马尾 松毛虫 可持续 控制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