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1047-2018 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pdf
《DB36 T 1047-2018 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1047-2018 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40.40 Z 05 DB36 江西省 地方标准 DB36/T 1047-2018 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Guideline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Orchar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South Hilly Areas 2018 - 07 - 03发布 2019 - 01 - 04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T 1047-2018 1 目 次 前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4 果园面源污染来源及特征 . 5 5 丘
2、陵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总体思路 . 6 6 丘陵果园面源污染源头减量技术 . 7 7 丘陵果园面源污染径流拦截技术 . 11 8 丘陵果园面源污染过程控制技术 . 14 9 丘陵果园面源污染深度净化技术 . 15 10 果园面源污染监测方法及环境效益评估 . 18 DB36/T 1047-2018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由江西省 环境保护厅提出并 归口 。 本标准 起草 单位: 江西 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生态 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定 南 县华鹏果业 开发有限公司 。 DB36/T 1047-2018 3 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
3、防治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的术语和定义、果园面源污染来源及特征、丘陵 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总体思路、 丘陵果园面源污染源头减量技术 、 丘陵果园面 、 源污染径流拦截技术 、 丘 陵果园面源污染过程控制技术 、 丘陵果园面源污染 深度净化技术 、 果园面源污染监测方法及环境效益评 估 。 本 标准 适用于 南方 丘陵 地区 果园 开发 及 经营活动 导致 的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 ,其他类型 经 济林种开发 及 经营活动 导致的 面源污染 防治 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
4、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所有部分)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 型蓄排引水工程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T 50085 喷灌 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DG/TJ 08-2100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HJ 555 化肥施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 556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LY/T 1914 植物篱营建技术规程 湖
5、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之六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环办 2014 111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大气沉降 大气中氮、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直接沉降或通过雨雪等方式沉降到陆地和水体的过程,包括 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3.2 生物 源 农药 DB36/T 1047-2018 4 直接 利用生物 活体 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 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 病虫 害的农药 , 包括微生物 源 农药、 农用抗生素 、 植物源 农药 、 动物源农药 等 。 3.3 生物 化学农药 对 防治对象没有直接毒性,具有生理调节、干扰交配、引诱
6、或抗性诱导等特殊作用的天然或人工合 成的农药 , 如信息素、 性 诱 剂 等。 3.4 基肥 播种前或 定 植前 或 在生长季节末或生长季节初 施入土壤的肥料。 3.5 追肥 在 植物 生长过程中施用的肥 料。 3.6 硝化抑制剂 某些能抑制硝化菌活性,延缓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从而减少氮素以硝酸盐态淋溶损失的物质。 3.7 生物有机肥 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 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3.8 配方施肥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 植 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 植物 播种前提出有
7、 机肥、氮磷钾化肥和各种微肥的合理配比、用量和相应的施肥技术。 3.9 植物篱 一种丛篱状或带状、密集配置的灌木或灌化乔木及灌草结合的植物配置形式,按其 主导功能的不同, 分为坡面等高植物篱、护埂(堤)植物篱、植物隔离带 3种类型。 3.10 果园生草 在果树行间或全园(树盘除外)种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耐阴性强、覆盖性能好的草种,或者培育 园区自然草本植被的一种果园土壤管理方法。 DB36/T 1047-2018 5 3.11 径流 降雨及冰雪融水或者在浇地的时候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 3.12 农药废物 农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包装物和贮运中失效或更新过程中禁用的农药。 3.1
8、3 土壤 淋溶 作用 降水或灌溉导致土体水下渗,上方土层中的某些矿物盐类或有机物质溶解并转移到下方土层中的过 程。 4 果园面源 污染来源 及 特 征 4.1 果园 面源污 染 主要 来源 4.1.1 果园 在经营 活动 中 投入的农用 化学品 (化肥 、农药等 )除 被果树吸收利用外, 过量 的 部分 会滞 留在 土壤 中或散发 至 大气中, 通过 降雨 径流 、 土壤 淋溶 作用 、 大气沉降等过程迁移至水体,这是果园面 源污染 的主要来源。 4.1.2 果园 经营中, 农药废物 、 肥料 包装袋、地膜等 固体 废 物 , 在 风吹 、 日晒 、雨淋等作用下,残留 的农 用 化学品释放至环
9、境中,这 是 造成 果园 面源污染 的 重要来源之一。 4.1.3 果园 中残留的农业固体废物,如枯枝烂叶、凋落腐 烂 的瓜果等, 在果园 腐烂 分解, 其中的 营养 物质会再次释放至环境中, 随降雨 径流流失,这 也是果园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之一。 4.2 果园 面源 污染特征 4.2.1 果园面源污染 受 果园 开垦方式、 果园年龄、农 用 化学品施用 、 降雨 、 土壤类型 、地 表 植被 覆盖 情况 、 地形地势 等 因素的影响。 4.2.2 果 园开垦 方式对地表径流的产生量 有较大 的影响 ,顺坡种植 较 等高梯田种植 产生的 地表径流量 大 , 相应带来 的面源污染也 较重 。 4
10、.2.3 果园 面源污染与果园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果园 开垦初期,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土 层松动,极易 产生水土流失 ; 随 果园年龄的增长,果园地表植被逐步恢复, 3 年 5 年 后, 土层 也较为紧实,此时水 土流失量减轻,但会造成农用 化学品 在土壤中累积,当超过土壤 持有量 时,易随 地表 径流流失 ; 此外, 累积 在土壤 中的过量养分 及 污染物 还可通过 土壤 淋溶 、侧渗等迁移至 下游 水体。 4.2.4 果园面源污染 与 农 用 化学品施用量、施用方式及施用时间 等 因素 有较大 的关系 ,化学 品施用量 越高,污染产生的风险越大。 4.2.5 果园面源污染受降雨 、 土壤
11、类型 、地表 植被 覆盖 情况 等因素 的 影响较大 ,降雨量越大、降雨强 度越高 、 土壤保水能力差 、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则 径流的 产生 量越大, 由此 导致的面源污染 也 越重。 4.2.6 果园面源污染受地形 地势 的 影响 也 较大,果园 坡度 大,水土流失的风险也越大,由此导致的面 源污染也 越 严重。 DB36/T 1047-2018 6 5 丘陵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总体思路 5.1 果园面源污染防治原则 5.1.1 南方 丘陵果园面源 污染防治应以 生态 学、 环境科 学、水土保持学等科学原理为指导,坚持预防 为主,工程、生态、农业、管理措施相结合,从面源污染源头至末端实施全
12、过 程控制,减少面源污染风 险。 5.1.2 果园面 源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 工程,应将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果园开发利用 总体方案 ,进行 系统 设计与建设 , 新 开发果园 应优化 果园 布局 , 设置 生态 隔离带 ,降低 病虫害 传播 概率 。 5.1.3 果园径流面源污染防治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果园地形 地势及现有 沟渠、 山塘 、 洼地等 ,尽可 能减少土方工程量。 5.1.4 果园 面源污染防治应 集成 多种 面源 污染防治 技术 , 进行 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项治理技术的优 势, 达到治理效果的最优化。 5.2 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总体思路 5.2.1 源头减量 技术 主要 是 通过科
13、学整地, 优化 果园开垦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投入 量,提高其利用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 5.2.2 径流拦截 技术 主要是采取 果园生草、植物篱 、 秸秆覆盖 等措施,增加地表覆盖 率 , 提高土壤 水 源涵 养力 , 减少径流产生 量 ,同时 优化 果园排水系统设计,减轻水土流失。 5.2.3 过程控制 技术 主要 是 在 果园径流 汇入 地表水体前进行控制, 通过 改善其水流条件,延长水力停 留时间 等 措施 ,减少径流携带 泥沙 及 污染物的入河(库)量 ,主要 工程 措施包括 修筑 沉砂 池、生态透水 坝、生态滞留 塘等。 5.2.4 深度净化 技术 是 在径流汇
14、水区,根据现场条件设置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生态浮床等深度净化 设施,对果园排水进行深度净化后排入受纳水体。 总体防治思路如图 1 所示。 DB36/T 1047-2018 7 果园面源污染防治 科学整地技术 化肥减 量增效 病虫生 态防治 固体废 物处置 节水灌 溉技术 地表覆盖 地表生草技术 植物篱技术 径流导排 生态滞 留塘 沉砂池 集水井 生态透水 坝 生态沟渠 生态湿地 生态浮床 工艺组合 蓄水塘 储 水 回 用 源 头 减 量 径 流 拦 截 过 程 控 制 深 度 净 化 图 1 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总体思路 6 丘陵果园面源污染 源头减量技术 6.1 科学整地技术 6.1.1 基本要
15、求 6.1.1.1 丘陵果园开垦宜采取整地工程,保水保土,促进果树正常生长。 6.1.1.2 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果树品种,应因地制宜,分别采取不同形式的整地工程 , 整地 时 应加强 对山顶 、 坡脚 等 生态脆弱区域土著植被的保护 。 6.1.1.3 整地工程防御标准, 可按 1 年 5 年 一遇 3h 6h 设计暴雨量计算 。 各地 根据不同降雨情况, 分别采用不同的暴雨频率和当地最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短历时、高强度暴雨进行设计。 6.1.1.4 果园开垦 应 避免大面积单一 开垦, 每隔一定距离 , 可 沿坡设置生态 隔离 带,丰富果园的生物 多样性,对病虫害亦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 6
16、.1.2 带状整地 技术 DB36/T 1047-2018 8 6.1.2.1 反坡梯田整地 。 反坡梯田整地技术主要用于坡度较缓、土层较厚、坡面平整的丘陵坡地,田 面亦向内倾斜 3o 5o(反坡),田面宽 2m 3m, 前埂后沟 (见 图 2) 。根据设计的果树行距,确定上 下两级梯田的间距,并尽量沿等高线布设,长度不限。隔一定距离可修筑土埂 ,预防水流汇集;横向比 降宜保持在 1%以内,在田面中部挖树穴种植果树。 图 2 反坡 梯田整地剖 面 结构示意图 图 3 水平阶 整地剖面结构示意图 6.1.2.2 水平阶整地 。 水平 阶 整地 技术 适用于 15 25的陡坡, 阶面 宽 1.0m
17、 1.5m, 具有 3o 5o反坡, 上下两阶间的水平距离,以设计的 果树 行距为准 (见 图 3) 。 各水平 阶间斜坡 径流 应在阶面上能全部或 大部分容纳入渗, 以此 确定阶面宽度或阶边埂;亦可设计为隔坡形,隔坡距离根据现场确定。 树苗植于 距阶边 0.3m 0.5m(约 1/3 阶宽)处 。 6.1.3 穴状整地 技术 6.1.3.1 大坑 整地 。 大坑 整地 技术 适用于 土层极薄的土石山区 , 在坡面开挖大型果树坑,深 0.8m 1.0m,圆形直径 0.8m 1.0m,方形各边长 0.8m 1.0m, 取出坑内石砾或生土,将附近表土填入坑内 ( 见 图 4) 。各坑在坡面基本上沿
18、等高线布设,上下两行坑口呈 “ 品 ” 字形错开排列。根据设计果树的行距 和株距,确定坑的行距和穴距。 图 4 大坑 整地剖面 结构 示意图 图 5 鱼鳞坑 整地平面结构示意图 6.1.3.2 鱼鳞坑整地 。 鱼鳞坑 整地 技术 适用于土壤情况差、不够肥沃、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 。 在 较陡的坡面上 沿等高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型坑, 一般 长 1.5m、宽 80cm、深 15cm 20cm,以后随树龄 的增长,结合挖施肥沟和树盘土壤管理,逐年扩大 ( 见 图 5) 。修筑鱼鳞坑时,坑面向内倾斜,沿坑的 外面要修筑一条土埂 , 严禁树干在土埂上,以防降大雨时,顺树干流下来的水把土埂冲塌。坑面土壤
19、保 持疏松,以利保蓄雨水。 6.2 化肥 减量 增效 技术 6.2.1 基本要求 6.2.1.1 合理控制 化肥 的施用量, 在保障果园产量的前提下,提高 化肥 利用率。 6.2.1.2 考虑不同地区果树品种、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等要求,确定化肥品种、用量及施用方法。 DB36/T 1047-2018 9 6.2.1.3 根据肥料品种的特点、流失途径及影响因素,通过 调节可人为控制的影响因素,从源头控制 肥料的流失,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6.2.1.4 果园肥料的施用应遵守 HJ 555 中 的 相关要求 。 6.2.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6.2.2.1 开展土壤氮、磷、钾 等 大量元素 及
20、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科学评估果园土壤肥力质量 , 根 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结合 果树品种 对养分的需求 及专家意见,科学设计施肥配方。 6.2.2.2 科学制定环境友好的养分管理计划, 建立种养结合 的生态循环模式, 果园施肥做到有机肥与 无机肥搭配施用,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同时要注意养分平衡,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钙、 镁、硫等中量元素,以及硼、锌、钼等微量元 素之间的 平衡。 6.2.3 肥料科学施用技术 6.2.3.1 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合理选择肥料品种,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 , 肥料施用方式应结合肥料 性质而定,基肥要深施,宜选择在 果树收获 之后 ,追肥应结合果树对养分
21、的需求分次施肥,不可单次过 量施肥。 6.2.3.2 积极推广缓释肥料 、 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 ,有效控制养分释放 速率 和释放量,提高肥料利 用率 ,防止 土壤板结 , 增加土壤空气通透性 , 提高土壤肥力 。 6.2.3.3 施用铵态氮肥时,可加施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减少肥料的流失损失。 6.3 病虫 害 生态防治技术 6.3.1 基本要求 6.3.1.1 果园 病虫害 防治 应 遵循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的原则。 6.3.1.2 禁止使用 高毒、高残留农药, 倡导 使用安全、高效、低毒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 治技术,保护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维持果园生态系
22、统平衡。 6.3.2 物理防治技术 6.3.2.1 杀虫灯 。 在果园可安装频振式杀虫 灯诱杀害虫。杀虫灯一般采用悬挂安装,每盏杀虫灯控制 面积约 1.5hm2 2hm2,悬挂高度视果园树势而定,一般不低于 1.5m,每天及时清除诱集的害虫,并定 期清理触杀网。 6.3.2.2 防虫 网 。 防虫 网 系 人工构建的隔离屏障,可有效防止 害虫 进入,控制 病虫害 的 传播 。 6.3.2.3 黄板 诱杀 。 黄板 主要 利用 蚜虫等害虫的趋黄性进行 诱杀。黄板 一般 从 7 月中旬开始悬挂, 当 黄板上粘满较多害 虫时, 应 及时清除并更换黏合剂。 6.3.2.4 果实套袋 。 对果实进行套袋
23、,可 有效防止 病虫对果实的危害 ,还可 有效 预防裂果、日灼等生 理病害的发 生。 6.3.3 生物防治技术 6.3.3.1 在果园可保护或种植根系浅 的 良性草,吸引有益生物前来栖息与繁殖, 达到 “ 以虫治虫 ” 和 “ 以菌治虫 ” 的目的 。 6.3.3.2 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源农药,如植物源的除虫菊素、 烟碱 和鱼藤酮等, 动物源的 蜘蛛 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微生物源的大黄素甲醚水剂、蛇床子素乳油等。 6.3.3.3 采用 生物 化学农药( 如 性引诱剂 、 信息素) 扰乱 害虫的交配信息、减少繁衍, 降低 2 代昆虫 的虫口密度 。 6.3.3.4 在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1047-2018 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1047 2018 南方 丘陵 地区 果园 污染 防治 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