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 T 2230-2019 林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发规范.pdf
《DB22 T 2230-2019 林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发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2 T 2230-2019 林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发规范.pdf(5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1.01 B 60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2302019 代替 DB22/T 22302014 林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发规范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pecification of forestry informatization utility system 2019 - 10 - 14 发布 2019 - 11 - 01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2230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22/T 2230-2014林业信 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
2、发规范。本标准与DB22/T 2230-2014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林业信息化的术语(见 2014 年版的 3.1); 删除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术语(见 2014 年版的 3.2); 增加了 CCB 的缩略语(见 4); 修改了对系统生存周期和任务中的规定(见 5.1,2014 年版的 5.1); 修改了数据库建设依据(见 6,2014 年版的 5.2); 增加数据采集项(见 6.1); 修改了对界面风格的规定(见 7,2014 年版的 5.5); 修改了管理实施中对实施流程的规定(见 8.1.1,2014 年版的 6); 删除了对质量策划的规定,增加了对质量
3、规划的规定(见 8.2.1,2014 年版的 6.2); 修改了对文档与配置管理的规定(见 8.3,2014 年版的 6.3); 增加了安全管理的规定(见 8.4); 增加了变更管理的规定(见 8.6); 修改了对培训计划的规定(见 8.7,2014 年版的 6.6); 增加了附录 A附录 P。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寒琳、薛利、金芳、王奇、王牧原、王公博、杨昌宇 、程莹、朱晓晨、李 天庚、王尧、刘玉敏 、陈沿波。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22/T 2230-2014。 DB22/T 22302019 1 林
4、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发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的系统设计、数据库建设、界面风格和管理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林业行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发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22080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LY/T 1662.2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 第2部分:林业数字矢量基础地理数据标准 LY/T 1662.3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 第3
5、部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标准 LY/T 1662.7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 第7部分:数据库建库标准 LY/T 1662.9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 第9部分:数据库管理规范 LY/T 1662.10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 第10部分:元数据标准 LY/T 2174 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 LY/T 2178 林业生态工程信息分类与代码 LY/T 2179 野生动植物保护信息分类与代码 LY/T 2181 湿地信息分类与代码 LY/T 2182 荒漠化信息分类与代码 LY/T 2186 森林资源数据编码类技术规范 LY/T 2188.1 森林资源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LY/T 2
6、188.2 森林资源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第2部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LY/T 2188.3 森林资源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第3部分:作业设计调查 LY/T 2585 森林火灾信息处置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transfer f ormat for spatiaI data 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或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实施空间数据双向交换时采用的数据格 式,包括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 4 缩略语 DB22/T 22302019 2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SSO:单点登录(Singl e Sign On) SSL :安全套接层(Secur
7、e S ockets Layer) PKI/CA:公钥基础设施( Public Ke y Infrastructure ) LDAP:轻量目录访问协议(Lightweigh 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PDCA: 计划、设计和布局、检查、执行(Planning、Design、Check、Act) CCB:变更控制委员会(Change Co ntrol Board) 5 系统设计 5.1 系统生存周期和任务 5.1.1 获取过程 5.1.1.1 定义、分析需求或委托供方进行需求分析而后认可。 5.1.1.2 招标准备。 5.1.1.3 合同准备及验收。 5.1.2
8、供应过程 5.1.2.1 评审需求。 5.1.2.2 准备投标。 5.1.2.3 签订合同。 5.1.2.4 制定并实施计划。 5.1.2.5 开展评审及评价工作。 5.1.3 开发过程 5.1.3.1 系统需求分析。 5.1.3.2 系统结构分析。 5.1.3.3 系统架构分析。 5.1.3.4 软件需求分析。 5.1.3.5 软件结构设计。 5.1.3.6 软件详细设计。 5.1.3.7 软件编码和测试。 5.1.3.8 软件集成。 5.1.3.9 软件合格测试。 5.1.3.10 系统集成。 5.1.3.11 系统合格测试。 5.1.3.12 软件安装及软件验收支持。 5.1.4 运行过
9、程 5.1.4.1 制定并实施运行计划。 5.1.4.2 运行测试。 5.1.4.3 系统运行。 5.1.4.4 提供咨询服务。 DB22/T 22302019 3 5.1.5 维护过程 5.1.5.1 变更分析。 5.1.5.2 实施变更。 5.1.5.3 维护评审及维护验收。 5.1.5.4 软件移植及软件退役。 5.2 接口设计 5.2.1 共享性 在不需要更改各自业务逻辑的前提下可实现数据的共享。 5.2.2 封装性 应实现封装处理通信。 5.2.3 独立性 可提供实时接口和批处理接口、同步和异步接口。 5.2.4 安全性 应实现接口中传送数据的动态和静态加密解密。 5.2.5 灵活性
10、和可扩展性 在应用系统有变更的情况下,对接口进行配置就可以有效调用数据。 5.3 安全策略 5.3.1 权限、策略机制 应基于统一的用户授权策略管理,通过SSO、权限管理、加密管理和审计实现安全功能。 5.3.2 认证、授权机制 应支持认证和授权技术、加密技术和安全管理机制、以及SSL、PKI/CA、LDAP加密技术。 5.3.3 第三方集成机制 应和第三方系统无缝集成,包括第三方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密技术、证书认证和SSO系统。 5.3.4 异地容灾机制 宜充分考虑异地容灾备份因素,以应对不可抗力对系统和数据造成的破坏。 6 数据库建设 6.1 数据采集 应符合但不限于: a) 森林资源连续清
11、查数据按照LY/T 2188.1规定采集; b)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按照LY/T 2188.2规定采集; DB22/T 22302019 4 c) 作业设计调查数据按照LY/T 2188.3规定采集; d) 森林火灾数据按照LY/T 2585规定采集; e) 生态工程数据按照LY/T 2178规定采集; f) 野生动植物保护数据按照LY/T 2179规定采集; g) 湿地数据按照LY/T 2181规定采集; h) 荒漠化数据按照LY/T 2182规定采集。 6.2 数据入库 编码的命名和分类应按照LY/T 2186的规定执行。 6.3 数据更新 更新方法和技术、更新周期、更新内容、更新组
12、织与管理应按照LY/T 2174的规定执行。 6.4 数据管理 应符合LY/T1662.2、L Y/T1662.3、LY/T16 62.7、LY/T1662.9、 LY/T1662.10的规定。 6.5 数据共享 明确共享范围、内容、形式、载体、交换方式、权限(级别)规则。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应按照GB/T 17798的规定执行。 7 界面风格 7.1 友好性 应符合: a) 交互性好,操作简便; b) 帮助信息健全,查询方便; c) 具备SSO功能。 7.2 可扩充性 可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系统功能改进和扩充。 7.3 图形化 宜采用图形化界面管理。 8 管理实施 8.1 进度管理 8.1.1
13、 实施流程 8.1.1.1 初始阶段 应包括: a) 业务需求调研; DB22/T 22302019 5 b) 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见附录A; c) 制定项目开发计划,见附录B; d)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见附录C; e)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见附录D; f) 制定需求规格说明书,见附录E; g) 制定数据需求说明书,见附录F; h) 制定测试计划,见附录G。 8.1.1.2 设计阶段 应包括: a) 制定系统设计说明书,见附录H; b) 制定概要设计说明书,见附录I; c) 制定详细设计说明书,见附录J; d) 制定数据库设计说明书,见附录K; e) 制定软件模块规格说明书,见附录L。 8.1.
14、1.3 实施阶段 应包括: a) 制定开发文档,见附录M; b) 制定问题报告说明书,见附录N; c) 制定业务变更文档,见附录O; d) 制定项目测试方案与报告,见附录P。 8.1.1.4 收尾阶段 应包括: a) 系统测试; b) 系统移植; c) 试运行; d) 运行反馈。 8.1.2 计划管理 应制定系统实施计划,实施过程中每周提交工作进度报告。 8.2 质量管理 8.2.1 质量规划 应依据范围基准、干系人登记册、成本绩效基准、进度基准、风险登记册、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 产。 8.2.2 质量保证 应确保系统中每一个过程能达到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要求。 8.2.3 质量控制 DB22/T
15、 22302019 6 可按照PDCA质量环有效实施。 8.3 文档与配置管理 8.3.1 文档管理 8.3.1.1 工作文档 应包括: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项目开发计划书; c) 质量保证计划书; d) 配置管理计划书; e) 安全与控制信息规格说明; f) 备忘录或改变控制形式的记录。 8.3.1.2 产品文档 应包括: a) 需求规格说明书; b) 数据需求说明书; c) 系统设计说明书; d) 概要设计说明书; e) 详细设计说明书; f)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g) 软件模块规格说明书; h) 技术评审; i) 测试计划; j) 测试分析报告; k) 用户手册; l) 操作手
16、册; m) 程序维护手册; n) 安装实施过程; o) 用户培训资料及宣传资料。 8.3.1.3 文档标识信息 应包括: a) 文档号; b) 修改日期; c) 版本号; d) 作者; e) 主要参加人员。 8.3.2 配置管理 应符合: a) 建立软件文档标准及软件文档标识体制; DB22/T 22302019 7 b) 评价及记录软件配置项的变动情况,并控制这些变动; c) 严格跟踪并控制已确认的软件配置项。 8.4 安全管理 应符合GB/T 22080的规定。 8.5 风险管理 应符合: a) 在系统开发中应规划风险管理; b) 指定风险管理人员,监控风险因素; c) 建立风险清单及风险
17、管理计划; d) 建立风险反馈渠道。 8.6 变更管理 8.6.1 工作流程见图 1。 图1 变更管理工作程序 8.6.2 应包括以下工作: a) 变更申请人提出变更申请; b) 项目经理对变更初审; c) 项目经理组织变更方案论证; d) CCB对变更方案进行审查; e) CCB发出变更通知并组织实施; DB22/T 22302019 8 f) 项目经理对变更实施进行监控; g) 项目经理组织变更效果的评估; h) 项目经理判断发生变更后的项目是否已纳入正常轨道。 8.7 培训计划 8.7.1 为技术、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方案。 8.7.2 为每次培训提供专用教材及资料。 8.7.3 配备专业教
18、员进行培训。 DB22/T 22302019 9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可行性研究报告 A.1 引言 A.1.1 标识 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若适用)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版本号和 发行号。 A.1.2 背景 说明项目在什么条件下提出,提出者的要求、目标、实现环境和限制条件。 A.1.3 项目概述 应简述本文档适用的项目和软件的用途。 A.1.4 文档概述 应概述本文档的用途和内容,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和私密性的要求。 A.2 引用文件 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 A.3 可行性分析的前提 A.3.1 项目的要求。 A
19、.3.2 项目的目标。 A.3.3 项目的环境、条件、假定和限制。 A.3.4 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A.4 可选的方案 A.4.1 原有方案的优缺点、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 A.4.2 可重用的系统。 A.4.3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A.4.4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A.5 所建议的系统 A.5.1 对所建议的系统的说明。 DB22/T 22302019 10 A.5.2 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A.5.3 与原系统的比较。 A.5.4 影响(或要求): 设备; 软件; 运行; 开发; 环境; 经费。 A.5.5 局限性。 A.6 经济可行性 A.6.1 投资。 A.6.2 预期的经济效益:
20、 一次性收益; 非一次性收益; 不可定量的收益; 收益投资比; 投资回收周期。 A.6.3 市场预测。 A.7 技术可行性 分析现有资源(如人员、环境、设备和技术条件等)能否满足此工程和项目实施要求。 A.8 法律可行性 系统开发可能导致的侵权、违法和责任。 A.9 用户使用可行性 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制度以及使用人员的素质和培训要求。 A.10 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问题 分析未来可能的变化。 DB22/T 22302019 1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项目开发计划 B.1 引言 B.1.1 标识 应包含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标识,包括标识号、标题、缩略词语、版本号和发行号
21、。 B.1.2 系统概述 应简述本文档适用的系统和软件的用途。 B.1.3 文档概述 应概述本文档的用途和内容,并描述与其使用有关的保密性和私密性的要求。 B.1.4 与其他计划之间的关系 描述本计划和其他项目管理计划的关系。 B.1.5 基线 给出编写本项目开发计划的输入基线,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B.2 引用文件 应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文档的编号、标题、修订版本和日期。 B.3 交付产品 B.3.1 程序。 B.3.2 文档。 B.3.3 服务。 B.3.4 非移交产品。 B.3.5 验收标准。 B.3.6 最后交付期限。 B.4 所需工作概述 应包括: 对所要开发系统、软件的需求和约束;
22、 对项目文档编制的需求和约束; 该项目在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处的地位; DB22/T 22302019 12 所选用的计划采购策略或对它们的需求和约束; 项目进度安排及资源的需求和约束; 其他的需求和约束。如:项目的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方法、标准、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 的相互依赖关系等。 B.5 实施整个软件开发活动的计划 B.5.1 软件开发过程 应确定已计划的开发阶段、目标和各阶段要执行的软件开发活动。 B.5.2 软件开发总体计划 B.5.2.1 软件开发方法。 B.5.2.2 软件产品标准,应描述或引用在表达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用例、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方 面要遵循的标准。至少应包括:
23、格式标准(如:缩进、空格、大小写和信息的排序); 首部注释标准例如(要求:代码的名称标识符,版本标识,修改历史,用途)需求和实现的 设计决策,处理的注记(例如:使用的算法、假设、约束、限制和副作用),数据注记(输入、 输出、变量和数据结构等); 其他注释标准(例如要求的数量和预期的内容); 变量、参数、程序包、过程和文档等命名约定; (若有)编程语言构造或功能的使用限; 代码聚合复杂性的制约。 B.5.2.3 可重用的软件产品: 吸纳可重用的软件产品; 开发可重用的软件产品。 B.5.2.4 处理关键性需求: 安全性保证; 保密性保证; 私密性保证; 其他关键性保证。 B.5.2.5 计算机硬
24、件资源利用。 B.5.2.6 记录原理。 B.5.2.7 需方评审途径。 B.6 实施详细软件开发活动的计划 B.6.1 项目计划和监督: 软件开发计划(包括对该计划的更新); CSCI 测试计划; 系统测试计划; 软件安装计划; 软件移交计划; DB22/T 22302019 13 跟踪和更新计划,包括评审管理的时间间隔。 B.6.2 建立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工程环境; 软件测试环境; 软件开发库; 软件开发文档; 非交付软件。 B.6.3 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输入分析; 运行概念; 系统需求。 B.6.4 系统设计: 系统级设计决策;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B.6.5 软件需求分析。 B.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2 2230-2019 林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开发规范 2230 2019 林业 信息化 应用 系统集成 开发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