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9答案.doc
《案例分析9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9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案例分析9答案模拟 120填空题第1题:参考答案:(1)吊装作业摘钩前应按要求检查焊缝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摘钩; (2)3人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规定正确使用安全带; (3)缺乏安全监督人员的现场监督和检查; (4)加强安全遵章守纪的教育。详细解答:第2题:参考答案:这是一起因企业未按规定储存化工物料,救火措施不当所造成的特大伤亡事故。 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要用干燥牢固的铁桶外包装,里面还要加一层塑料袋和牛皮纸进行防潮。强氧化剂单独存在并不会自燃,但如果 把它和有机物放在一起,便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热量。本案例中,创业化工厂的氯酸钠的包装是里面一个塑料袋,外面加一个编织袋。工人 在用铁锹铲料时
2、,难免把氯酸钠散落在外面。发生事故的前几天,天津持续高温,26日室外温度33,厂房房顶是石棉瓦,隔热性差,厂房内 温度达40,塑料袋和编织袋本身就是有机物,于是强氧化剂与有机物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放热,热量又加速了氧化反应,导致编织袋燃 烧,引燃了旁边堆放的木头,冒出黑烟。由于厂长和工人用废水塘里呈酸性的水灭火,强氧化剂氯酸钠遇酸反应产生大量氯酸,氯在40下就 会发生爆炸,第一声巨响就是氯酸遇热发生的爆炸。又由于备料车间同时堆放着2,4一二硝基苯胺,它遇高温高压气体冲击发生爆炸,产生第 二声巨响,造成厂毁人亡。 预防:应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化学性质相互抵
3、触的化学危险品不能存放在同一房间 内。创业化工厂违反规定将强氧化剂氯酸钠用有机物包装并与有机物储存在同一车间内造成事故隐患,以致酿成大祸。详细解答:第3题:参考答案:1.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1)由于矿井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井下通风不良,造成瓦斯局部积聚; (2)该矿煤层干燥且煤尘具有爆炸性,而该矿又未采取洒水等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3)井下火工品和发电设备管理混乱,电雷管存放不当,电缆有明接头,以致在拖动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脚线引起雷管爆炸(即点火 源),进而导致瓦斯煤尘爆炸。 间接原因: (1)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瓦斯检查员)不具备安全资质,违反矿山安全法
4、、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 定; (2)瓦斯检查员玩忽职守,空班漏检; (3)该矿安全管理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等; 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 井下物料放置混乱; 该矿从矿长到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 (4)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监管监察不力。 2.处理建议 (1)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1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2)根据安全生产法第90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3)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
5、2条、93条,对该矿进行行政处罚; (4)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监管监察不力,没有及时制止矿长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违法行为,应追究 行政责任。 3.措施建议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煤矿资格审查,坚决停办非法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开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3)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严格执行; (4)加强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应依法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例 分析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