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疼痛学-4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疼痛学-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疼痛学-4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疼痛学-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根据抗菌作用,下述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药物的分类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全杀菌药:异烟肼和利福平B.非典型 -内酰胺类杀菌药:单环类:氨曲南;含酶抑制剂类:克拉维酸、舒巴坦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等C.半杀菌药:链霉素和吡嗪酰胺D.制菌药: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氨硫脲、乙硫异烟胺E.制菌药还有丙硫烟胺、卡那霉素等2.下述不全是抗真菌药物的是(分数:2.00)A.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B.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2、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C.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D.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5-氟尿嘧啶E.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多黏菌素、5-氟尿嘧啶3.下面对抗真菌药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制霉菌素: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荚膜组织胞质菌、曲霉菌等均有制菌作用;曲古霉素:对白色念珠菌、酵母菌、新型隐球菌及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B.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包括两性霉素 B、两性霉素 B 含脂
3、复合体、两性霉素硫酸胆甾醇脂和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用以治疗白色念珠菌、毛真菌病、隐球菌病、球孢子菌病和肺部孢子丝菌病等,毒性大,可引起肾损害、贫血、静脉炎等多种并发症C.吡咯类:咪唑类: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和益康唑等;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沙康佐等。咪唑类主要用于浅表的局限性真菌感染,三唑类多用于深部真菌感染,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曲霉菌感染的患者疗效显著D.棘白球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此类抗真菌药作为新药在临床上目前应用广泛,对侵袭性曲霉菌病有较好的疗效E.氯霉素、多黏菌素也有较强抗真菌作用4.下述抗菌药物的应用目的和外科适应证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抗菌药物的
4、应用目的是治疗已经发生的感染和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B.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无局限化倾向的外科感染:如急性蜂窝织炎等;配合手术治疗外科感染:如急性腹膜炎C.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严重创伤:如开放性骨折;大面积烧伤;结肠手术前后;急症手术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感染者D.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患者营养不良:全身情况差或手术过程中伤口有明显污染者;进行人造物留置手术:如人造血管移植等E.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甲状腺囊肿手术怀疑有上感者;因骨盆过小行剖宫产手术者;闭合性肱骨骨折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者5.下述治疗外科感染时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
5、根据诊断选择抗菌药物,因为各种外科感染都有它的主要病原菌;根据脓液的性状、脓液涂片检查来估计病原菌的种类,选用有效抗菌药物B.根据脓液和血液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药物;根据用药的性能、效果、不良反应、毒性以及药源和费用等全面考虑C.根据药物是否易溶、溶解后颜色、给药途径方便与否、药物是否对组织可能有刺激等来选择D.可以应用一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控制的感染,即不联合应用抗生素;可用窄谱抗生素治疗感染时,即不用广谱的;有数种同样有效的抗菌药物可供选择时,应选用药源充足、价廉和不良反应较小的E.在全身情况不良的患者中,应尽量使用杀菌性抗生素来治疗感染,以达到较快的控制感染的目的6.下述抗菌
6、药物的给药方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对较轻、较局限的感染,可口服或肌注给药;对严重感染,应尽量从静脉途径给药。时间依赖性药物应分次给药,浓度依赖性药物应一次给药B.药物剂量除按说明书应用外,还应注意其代谢途径。红霉素、氯霉素、新生霉素、利福平、两性霉素B 等主要在肝脏代谢,一般不受肾功能的影响C.磺胺类药和其他大多数抗生素都经肾脏排出,肾功受损时其半衰期延长。但半衰期受肾功影响程度并不一致,在首次给药后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应延长给药间期,以免加重毒性反应D.在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和局部感染灶好转后 34 日,即可停药;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应在35 周后停药以免复发;某些特殊感染
7、如急性骨髓炎,需在感染控制后 68 周才能停药E.在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和局部感染灶好转后 34 日,即可停药;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应在12 周后停药以免复发;某些特殊感染如急性骨髓炎,则需在感染控制后 34 周才能停药7.下述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严重过敏和毒性反应的发生B.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各种反应,并做及时处理C.如拟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后感染,一般应在术前和术中给抗菌药物各一次,术后继续用 12 日D.术后应用抗感染药物对预防感染的效果较差E.所有手术都应常规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8.下面关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说法中错误
8、的是(分数:2.00)A.目的是获得协同作用,提高抗菌效能,降低个别药物的剂量,减少毒性反应,以及防止或延迟细菌产生耐药性B.一般应限于三种以内药物的联合,并根据联合敏感试验结果来选择药物C.一般应限于两种药物的联合,并根据联合敏感试验结果来选择药物D.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四种结果,但多数呈现相加或无关作用,协同或拮抗都较少见E.宜采用静脉内分次、分别给抗菌药物的方法,以免两种以上药液混合,影响抗菌活力,降低疗效。如采用静脉内滴注时,应注意药物间有无配伍禁忌9.下述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或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B.混合感染,
9、如腹膜炎、创伤感染、肺部感染等C.尚未确定是何种致病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或败血症D.在较长期用药中,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如结核病、尿路感染等E.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后感染10.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出现的问题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变态反应B.致癌作用C.毒性反应D.细菌产生耐药性E.二重感染11.下面应用抗菌药物出现变态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变态反应中常见者为过敏性休克、血清反应等B.在肌内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后,尤其前者,常见变态反应,多发生于注射后数分钟内,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以及迅速采用其他措施C.在肌内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后,尤其前者,常见变态反应,多发生于注射后数十
10、分钟内,应立即注射地塞米松,以及迅速采用其他措施D.变态反应也可见于磺胺类药物、四环素族、新生霉素等抗菌药物E.变态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12.下面对应用抗菌药物出现毒性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神经系统:长期应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神经有毒性,可出现重听、耳鸣、耳聋、眩晕及定向障碍等症状,轻者停药后可恢复B.胃肠反应:磺胺类药物、四环素族、红霉素等口服后常可引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等C.精神症状:一些患者应用庆大霉素后出现欣快感,个别人甚至成瘾D.造血系统:氯霉素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磺胺类药、新生霉素等
11、也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E.肾损害:多黏菌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药等,可引起肾损害;肝损伤: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及头孢菌素等,大剂量亦可引起肝损害13.极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有(分数:2.00)A.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等B.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C.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D.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等E.不存在14.下面对二重感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二重感染,也称为菌群交替症
12、,是发生于抗菌药物应用完成后的新感染B.二重感染,也称为菌群交替症,是发生于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新感染。较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多于抗菌谱窄的抗菌药物C.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不一定多于抗菌谱窄的抗菌药物D.长期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发生二重感染的几率相差无几E.二重感染是指抗菌药物应用完成、患者感染治愈之后,重新感染原菌群的临床现象15.骨折的定义为(分数:2.00)A.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即称骨折。临床上对骨折的描述,常根据创伤的原因、创伤的解剖部位、骨折线的特点、皮肤或黏膜破裂来命名B.骨受到外力作用产生损害,即称骨折C.骨积劳断裂即称骨折D.骨受
13、到外力作用产生损害,即称骨折。临床上对骨折的描述,常根据创伤的解剖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来命名E.骨积劳断裂即称骨折。临床上对骨折的描述,常根据创伤的解剖部位例如桡骨下端骨折16.下述骨折分类的目的和依据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利用临床上正确、完善的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B.骨折可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骨折的程度、骨折的形态分类C.骨折可依据解剖部位、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D.骨折可依据出血多少、治疗与否分类E.骨折还可依据骨折稳定程度、骨折后的时间分类17.依据是否和外界相通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是否和外界
14、相通,骨折可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B.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C.因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处受到污染D.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E.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因受到出血的冲刷,一般不会感染18.依据骨折程度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骨折的程度,骨折可分为裂纹骨折和粉碎性骨折B.依据骨折的程度,骨折可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C.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D.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纹骨折,儿童的
15、青枝骨折等E.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19.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骨折线呈 T 形又称 T形骨折,呈 Y 形又称 Y 形骨折B.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骨和跟骨;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C.新鲜骨折: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23 周以内的骨折D.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裂缝骨折
16、: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E.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20.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骨折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B.外伤性骨折:骨组织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C.病理性骨折:因骨本身的病变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在正常活动下或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发生骨折D.陈旧性骨折:伤后 3 周以上的骨折,可作为病理性骨折的一个特殊类型E.病理性骨折的特点是,在发生骨折以前,骨本身
17、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发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21.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骨折稳定程度,骨折可分为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B.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C.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都是稳定性骨折D.不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性骨折E.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都是不稳定性骨折;股骨干发生横形骨折时,因受肌肉强大的牵引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因而不属稳定性骨折22.依据骨折后
18、的时间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骨折后的时间,骨折可分为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B.新鲜骨折: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C.新鲜骨折一般是指 23 周以内的骨折D.陈旧性骨折:伤后 3 周以上的骨折;3 周的时间并非恒定,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 10 天就很难整复E.病理性骨折:因骨本身的病变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在正常活动下或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发生骨折;病理性骨折可作为陈旧性骨折的一个特殊类型23.影响骨折段移位的因素中不包括(分数:2.00)A.打击暴力强度、作用方向及性质B.患者本人意志力的强弱C.肢体骨折远侧段的重量D.肌肉牵
19、拉力,尤其因疼痛刺激使肌肉痉挛,骨折段受肌肉牵拉移位更加明显E.搬运及治疗不当24.对完全性骨折移位,下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完全性骨折时常见的几种移位在临床上常合并发生B.成角畸形:两骨折段的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C.成圆畸形:几个骨折段的轴线围成一个近似圆形D.侧方移位:远侧骨折段与骨折近端轴心线横向偏移,以远端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E.短缩移位:骨折段相互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分离移位:骨折段在同一轴线上相互分离、骨折两断端间出现间距;旋转移位:骨折远侧段围绕骨的纵轴而旋转25.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全身和局部表现,下述
20、全身表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感染是骨折的最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开放性骨折中B.休克是骨折的最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椎骨折和严重的开放性骨折C.骨折患者常因大量出血、重要脏器或广泛性软组织损伤,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从而发生休克D.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只有在严重损伤、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可有升高,通常不超过38E.开放性骨折如持续性发热,应考虑继发感染的可能26.下述 X 线检查对骨折诊断的意义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X 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B.凡是疑有骨折者均应 X 线摄片检查C.X 线检查可以发现
21、临床上难以发现的无异常活动、骨擦音的骨折D.X 线检查不仅能帮助诊断骨折、了解骨折的类型,还能指导治疗及判定骨折的愈合情况E.最新发现,多次 X 线检查还能加快血肿机化、骨痂的形成和塑形27.骨折治疗的目的和原则中,下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无论多久多难,都要使受伤部位恢复正常功能B.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C.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之一是复位,骨折复位也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D.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之二是固定E.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之三是功能锻炼28.下述骨折复位治疗的观念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早期复位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除非
22、伤员昏迷、休克或内脏、颅脑损伤需抢救,否则不宜延误时机;复位原则是功能复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种B.复位应以解剖学对位为标准,尤以上肢骨折复位为甚C.上肢骨折中肱骨骨折可有较多的缩短畸形、侧方移位和略超过 510的成角;尺桡骨骨折侧方移位不可超过 50%、成角畸形在 510以下,且两骨必须同时整复;下肢骨折缩短不宜超过 2cm,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D.儿童骨折允许 15以下成角、旋转以及轻度缩短、侧方移位,其强大塑形功能可代偿复位不足E.关节内骨折,骨折线经过关节面者应争取解剖学复位,手法复位不满意可手术29.下述骨折固定治疗的观念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内固
23、定和外固定两种B.外固定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持续牵引固定及外展架、外固定器等C.内固定包括骨圆针、螺丝钉、接骨钢板、髓内钉等D.内固定物种类繁多,可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经济状况等来选择E.内固定物虽然价格昂贵,但一定要根据术者是否熟悉以及是否喜欢来选择,否则不能保证治疗效果30.下述骨折外固定的适用范围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小夹板主要用于四肢闭合管状骨骨折,四肢创面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石膏固定主要用于小夹板难以固定的某些部位骨折B.外展架主要用于肿胀较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臂丛神经牵拉伤,严重的前臂及上臂开放性骨折,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结核
24、等C.持续牵引主要用于股骨闭合性骨折,胫骨、股骨开放性骨折,已感染的开放性骨折等D.经皮穿钉固定器主要用于三度开放性骨折,有广泛软组织挫伤的闭合性骨折,超过 68 小时的二度开放性骨折,已感染的骨折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术,关节固定术等E.小夹板固定因物美价廉、效果可靠,可用于颅骨骨折,近年来备受推崇,渐有取代其他外固定物的趋势31.下述骨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目的和形式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肿、强体、减轻全身反应、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和防关节粘连、僵硬、关节囊挛缩、促进骨愈B.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三种形式: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与物理、中医疗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疼痛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