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成都中考语文试卷答案.pdf
《2008年成都中考语文试卷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成都中考语文试卷答案.pdf(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A 卷 (100 分) 一、 (共 10 分,每小题 2 分) 1.A(应为 ch) 2.B(A 项中“博击”应为“搏击”; C 项中“要决”应“要诀”;D 项中的“慷概大方” 应为“慷慨大方”) 3.D(寻求:寻找追求;寻找:找;根据语境应选择“寻求”。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乞求:请求给予;根据语境应选择“祈求”。“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根据语境应选择“但是”) 4.B(“触类旁通”指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用在此与语境意义不吻合,应为“息息相通”) 5.B 二、 (共 6 分
2、,每小题 2 分) 6.C(固:应解释为“本来”) 7.D(D 项都是表转折,解释为“但”“却”;A 项前句“以”解释为“拿”“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 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后句“之”解释为“到”、“往”;C 项前句“于”解释为“在”,后句“于”解释为“对”) 8.C(公输盘并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三、 (共 12 分) 9.(4 分) (1)(2 分)杀害(或“损失”)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 译出大意计 1 分;落实“智”的意思计 1 分) (2)(2 分)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译出大意计 1 分;落实“见”的意思计 1 分
3、) 10.(4 分)(1)天山共色 (2)山岛竦峙 (3)举杯邀明月 (4)带月荷锄归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夜阑卧听风吹雨 (说明:每填对一空计 1 分,如有错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计分) 11.(4分)(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3)参考示例: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或“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说明:评分标准同第 10 题 ) 四、 (共 12 分) 12.(3分)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方法(或:例证法)。 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 “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
4、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明确方法计 1 分;准确说出好处计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13.(3 分)不能删。 (1 分)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 (2 分;语意相近即可) 14.(2 分)绊脚石:人生路上的障碍。垫脚石:人生路上不断前进的凭借 (明确两者内涵各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15.(4 分)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2 分;意思相近即可);举例 1 分(只要与观点相吻合即可);结合事例分析计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8 年成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