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
《2008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pdf(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08 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满分 120,时间 120 分钟) 第卷 注:该试卷是我千辛万苦整理出来的,实在不容易,希望给你的学习或工作带来方便。 一、课内文章阅读(本大题共 12 小题, 4、 8、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其余每小题 2 分。共 27 分) 阅读看云识天气片段,回答 14 题 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
2、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1 下面词语中得“薄”,与选文中“ 一层薄云”中得“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薄板 B. 淡薄 C. 薄弱 D. 薄暮 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所在的一项是 A.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 B.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C.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 D.雨雪也就降临了 3.选文中写云层由“卷层云”到“高层云”再到“雨层云”,其变化的特点是 A.越来越低,越来越薄 B.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C.越来越低,
3、越来越厚 D.越来越高,越来越薄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表达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一定要下雨或下雨。 B.意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会下雨或下雪 C.意在说明以往是一定会下雨或下雪的。 D.强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下雨或下雪。 阅读敬畏自然片段,回答 58 题。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 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 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 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 的智慧。大自然用 “死 ”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
4、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 ,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 的恐怕要数 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 “懂得 ”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 的。 5.选文中直接表达了对大自然
5、褒扬的一组词语是 A.相形见绌 高深莫测 B.精巧绝伦 深邃高超 C.不值一提 相互协调 D不可思议 不能胜任 6选文中的第二话,连续用了“无论是,还是”这样的句式,要强调的是 A.大自然丰富多彩 B.大自然中的物质差别极大 C.生命有美丑之分,物质有大小之别 D.一切都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7.选文要表达的意思是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C.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D.大自然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回答 912 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 10.下面
7、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11.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第卷(非选择题
8、 共 43 分) 二、古诗文默写和诗歌鉴赏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2 分) 13.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文上下句。( 5 分) 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鱼我所欲也) 14.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语句。( 3 分) “饮酒” 常见于古代诗词, 无论是苏轼的 “ 。 鬓微霜, 又何妨” , 还是范仲淹的 “ ,燕然未勒归无计”,抑或是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
9、心情感。 阅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节选,回答 1516 题。( 4 分)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5.诗中的“那里”具体指的是哪里?( 2 分) 16.诗中把“那里”比作“太阳”和“春”,说明“那里”具有怎样的特点?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 分) 阅读曾巩墨池记节选,回答 1719 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
10、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注释:隐然:隐约之状。 洼然:低深之状。 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川内使。 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 岂耶:表揣测语气。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 分) 岂信然邪 信然: 羲之之书晚乃善善: 1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 ? 19.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
11、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 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 阅读陆文夫脚步声节选,回答 20 24 题。( 15 分) 脚步声(节选) 陆文夫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8 天津市 初中毕业生 学业 考试 语文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