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辽宁卷.pdf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辽宁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辽宁卷.pdf(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 至 5 页。第卷 6至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 (选择题 共 36 分) 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摄制(sh) 执拗(ni) 染色体(rn) 长歌当哭(dng) B疾病(j) 吮吸(yn) 露马脚(lu) 遂心如意(su) C辑录(j) 恪守(k) 干细胞(gn) 数见不鲜(xin) D血液(xu) 脑髓(su) 文绉绉(zhu) 睚眦必报(z)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 矍烁
2、再所不惜 人情世故 B部署 好像 金碧辉煌 细水常流 C梳妆 赋与 人才辈出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各行其是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 , 是一个“行者”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 A也 躬身 体现 B更 躬行 发挥 C更 躬身 体现 D也 躬行 发挥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3、。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1977 年 12 月 10 日,中国积聚了 10 年之久的 570 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
4、员的指挥下挖土。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法国社会学家埃吕尔承认技术应用有负面作用,但他认为这只能通过技术来消除。埃吕尔说: “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的一面我深信,所有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而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才能消除。 ”技术对消除、减弱技术的负面效果,当然有重要作用,例如要在煤中脱硫,就应当研究和应用脱硫技术,仍然是人的决策。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会自然消除,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 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 ,第二原则是“最
5、大效率与产出原则” 。弗洛姆所说的第二原则,就是所谓的效率原则。他所说的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能够做”等于“应该做” 。这两条原则结合起来,就是凡技术能够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即使是恶的技术,也应当采用,并且努力强化它的恶果。这当然是荒唐的逻辑。 “能够”是对技术功能的判断,是事实判断: “应该”是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能够”不等于“应该” ,正如“应该”不等于“能够” 。同样,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人与技术的关系只能是创造与被创造、开发与被开发、应用与被应用、控制
6、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 。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技术应当为人谋利,而不应当损害人的利益。是人主宰技术的命运,而不是技术主宰人的命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守技术的自然逻辑,既人造物进化的逻辑,也可以说是技术自身的逻辑;更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或称社会逻辑,这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技术的社会逻辑高于技术的自然逻辑,当这两种逻辑冲突时,技术的自然逻辑服从技术的社会逻辑。技术本身的善恶、技术应用后果的善恶,只能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人类的最高目标,不是发展和应用技术,而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技术只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技术越发展,越应该强调对技术的人文
7、关注。 6 下列不属于作者对弗洛姆“第一原则”评价的一项是 A第一原则事实上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伦理判断。 B第一原则提出了一种技术逻辑,而这一逻辑是片面的。 C如果应用这一原则,那么,势必会放弃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D第一原则强调了凡技术能做的都应当去做,而且要尽量强化它的效果。 7根据文意,下列对“人是主体,技术是客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主宰技术的命运,人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遵循技术的自然逻辑。 B人类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技术必须为这个最高目标服务。 C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人和技术是创造与应用、开发与控制的关系。 D技术应当为人谋利,所以应大力发展技术来
8、满足人们的需要。 8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任感,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 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而且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除。 C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就应当去做。 D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在于人怎样应用,所以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辑。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9、。伤则主任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 “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 烹之矣。 惊而诘其故,曰: 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辽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