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
《2012年湖北省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湖北省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2 年 襄阳 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2分) 1在公共场所 “轻声 ”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 “大声 ”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 “轻声 ”和 “大声 ”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考点 : 响度。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 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声音的 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发声体本身决定的特征);题目中的 “轻声 ”
2、和 “大声 ”都是指声音大小(即强弱),也就是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征的理解,只要对三个特征有深刻的认识,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并对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便能找到答案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小孔成像 C 雨后彩虹 D 海市蜃楼 考点 :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由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较多,如日月食、影子、激光准直、小孔成像等; ( 2)平 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改
3、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如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等现象 解答: 解: 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 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3 2 012 年 6 月 3 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 110m 跨栏比赛中,刘翔以 12 秒 87 的成绩一举夺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刘翔蹬地向前奔跑,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刘翔在跨越栏架时不受重力
4、作用 C 刘翔在冲刺时速度明显加快,但他的运动状态却没有改变 D 刘翔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领奖台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 : 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平衡力的辨别;重力。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A、蹬地时,人给地面一个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地面也给人一个作用力正是这个力是人由静止变为运动 B、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物体速度的变化, 物体运动方向的变化 D、二力平衡的概念:作用在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平衡 解答: 解: A
5、、刘翔蹬地的同时,地面给了刘翔一个向前的作用力,刘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前奔跑,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A 正确 B、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无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所以刘翔在跨越栏架时受重力作用故 B 错误 C、刘翔在冲刺时速度明显加快,说明他的速度变化了,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C 错误 D、站在领奖台上的刘翔受到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刘翔上,而领奖台受到的压力是作用在领奖台上,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要求学生对力学知识能灵活运用 4下列关于
6、热现象的几种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急刹车时车胎表面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热传递造成的 B 5 月 31 日是世界 “禁烟日 ”,吸 “二手烟 ”是因为分子的扩散造成的 C 在高山上烧水,水沸腾了却不太烫手,是因为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高 D 崔家营大坝建成蓄水后,对市区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考点 : 扩散现象;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1)扩散是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表现 ( 2)做功可 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3)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
7、4)根据水的比热容大可以调节气候 解答: 解: A、急刹车时车胎表面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汽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A 不正确;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吸 “二手烟 ”是因为分子的扩散造成的,故 B 正确; C、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说法 C 不正确; D、对市区气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故 D 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概念的理解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气压和沸点的关系的属 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5在家庭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灯与控制它的开关是并联的,与插座是串联的 B 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 C 增加大功
8、率用电器时,只需换上足够粗的保险丝即可 D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是使用的电器总功率过大 考点 : 家庭电路的连接;测电笔的使用;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家庭电路中的灯与控制它的开关是串联的,灯与插座是并联的; ( 2)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 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 3)增加大功率用电器时,根据公式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变大,因此需要更换干路中的导线和保险丝 ( 4)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
9、率过大 解答: 解: A、灯与控制它的开关是串联的,与插座是并联的故 A 错误; B、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故 B 错误; C、增加大功率用电器时,由 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不但要换上足够粗的保险丝,还要更换干路中的通电导线故 C 错误; D、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是使用的电器总功率过大,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对家庭电路中灯与开关和插座的连接方式、测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等的考查需要同学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题目难度不大 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当滑动变
10、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时( ) A 两表的示数都减小 B 两表的示数都不变 C 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 流表的示数减小 D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考点 : 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 应用题;动态预测题。 分析: 闭合开关 S 后,电阻 R1与滑动变阻器 R2并联,电流表 A 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从而可以判断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首先判断出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滑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 定律判断出通过滑动变阻器电流的变化和通过电阻 R1电流的变化,再根据并联电路电流
11、的特点判断出干路中总电 流的变化 解答: 解:由图可知,电阻 R1与滑动变阻器 R2并联,电压表测量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 A 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 电源电压不变,而电阻 R1的阻值不变, 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阻 R1的电流 I1不变,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不变,为电源电压 而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变大, 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 R2的电流 I2变小, I=I1+I2, 干路中的电流 I 变小,即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小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明白开关变化后电路的连接情况 和滑动变阻器移动过程中电路的变化情况,要记住并联电路电流
12、和电压的规律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9分) 7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 “电视监控器 ”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 “电视监控器 ”的摄像头能成 倒立 (填 “正立 ”或 “倒立 ”)、 缩小 (填“放大 ”或 “缩小 ”)的实像 考点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车载电视监控是记录车内情况,即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的,即凸透镜成像时,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解答: 解:摄 像头工作时,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工作原理来工作的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 2f
13、,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8将一个物体放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90cm3;再将其放入足够多的酒精中静止时,排开了 80g 的酒精那么物体的密度为 0.9103 kg/m3( 酒精 =0.8103kg/m3) 考点 : 密度 的计算;重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 ( 1)知道物体排开酒精的质量,利用 V= 求出排开酒精的体积;比较物体在酒精和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可知小球在水中漂浮,由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水中受到的浮力,由物体的漂浮条件求
14、物体的重力,再有 G=mg 求物体的质量; (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通过比较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在酒精中的浮力可知物体小球在酒精中应沉没于酒精中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酒精的体积; ( 3)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解答: 解: ( 1)物体排开酒精的体积: V 排 酒精 = = =100cm3, 物体在酒精中排开酒精的体积大于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物体在水中漂浮, G=F 浮水 = 水 gV 排水 =1.0103kg/m310N/kg9010 6m3=0.9N 物体的质量: m= = =0.09kg=90g; ( 2)物体在酒精中所受浮力: F 浮酒精 =G 排酒精 =80
15、10 3kg10N/kg=0.8N G, 物体在酒精中沉入底部,即物体在酒精中排开酒精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V=V 排酒精 =100cm3, ( 3)物体的密度: = = =0.9g/cm3=0.9103kg/m3 故答案为: 0.9103 点评: 本题构思巧妙,利用两种液体让我们找到所需要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能否根据体积的不同并借助浮沉的条件判断出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状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小宇乘坐他爸爸驾驶的一辆功率为 24KW 的私家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2min,行驶的路程为 3.6km,这段时间内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800 N;小宇闻到了一股股
16、清香的气味,是因为车内放置的 “固体清新剂 ”发生了 升华 (填物态变化)现象 考点 : 功率计算公式的 应用;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 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 ( 1)已知汽车匀速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 v= 求出速度,又已知汽车的功率,根据 P=Fv 的求出牵引力的大小; ( 2)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解答: 解:( 1)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v= = =30m/s,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F= = =800N; ( 2) “固体清新剂 ”直接由固体变成了气体,所以发生的是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 800;升华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物态变
17、化的判断,是一道较为简 单的 小综合题 10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同时向一个方向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是 乙 ;当他们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 车具有惯性 考点 : 运动快慢的比较;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参照物是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所选的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 2)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 解:( 1)以风做参照物,向一个方向行驶的三个物体, 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则说明甲的速度小于风速,乙的速度
18、大于风速,丙的速度等于风速;即骑车速度最快的是乙; ( 2)当他们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能继续前进,是因为车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 1)乙;( 2)车具有惯性 点评: 熟练运用参照物的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大小),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一种力 11某同学利用两个滑轮组装了一个滑轮组,将重为 300N 的物体从一楼匀速提升到三楼,所用的拉力为 120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3.3% 考点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如果从定滑轮开始绕,有两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力;如果从动滑轮开
19、始绕,有三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力;在不做额外功的情况下,知道物体的重力,可利用公式 F= G 判断出吊着物体绳子的段数,又知道拉力的大小,再利用公式 = = 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如果从定滑轮开始绕,有两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力,如图甲所示: 如果从动滑轮开始绕,有三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力,如图乙所示: 如果此滑轮组不做额外功, G=300N,如果有两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力, 则拉力的大小为: F 拉力 = 300N=150N,而实际所用的拉力为 120N, 120N 150N, 应有三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力,如图乙所示: F=12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为: = = = 83.3% 故答案为: 83.3% 点评: 本题考查了承担绳子段数的判断,以及机械效率的计算对于滑轮组的绕法有一种记忆窍门: “奇动偶定 ”从动滑轮开始绕,承担物体和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是奇数从定滑轮开始绕,承担物体和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是偶 数 12自行车是中国老百姓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几乎家家都有,请你根据自行车的构造和使用情况完成下表: 举例 物理原理 示例 急刹车,紧捏制动车把 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 1) 经常在转轴部位加润滑油 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离 ,从而减小摩擦力 ( 2) 刹车时,用不太大的力捏闸就可以使闸皮紧紧的压在车圈上 因为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所以省力
21、 考点 :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自行车的制造和使用应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它涉及 到杠杆、轮轴、摩擦力和惯性等知识块,在解题时应先将各个小题的内容向各大知识块靠拢,然后再找出相应的小知识点 解答: 解:( 1)经常在转轴部位加润滑油,物理学原理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离,来减小摩擦 ( 2)刹车时,用不太大的力捏闸就可以使闸皮紧紧的压在车圈上,物理学原理是:刹车闸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 1)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分离; ( 2)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点评: 本题是一道关于摩擦力、杠杆的综合题,在解题时应认真分析每一个项 13 “
22、神州八号 ”飞船的返回舱下落接近 地面附近时,由于受到阻力而做减速运动,在减速下降过程中,它具有的 内 能逐渐增加 考点 :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 专题 : 应用题。 分析: (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 =动能 +重力势能 ( 2)飞船在空气中运动时,飞船和空气之间有摩擦,克服摩擦做功 解答: 解: 返回舱在减速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而速度减小,因此动能减小; 质量不变,而高度减小,因此 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 飞船在下降过程中,克服空气摩
23、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内 点评: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根据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变化 14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 U I 图象若将甲、乙串联在某一电路中,当电流为 0.1A 时,电源电压为 2 V;若将甲、乙并联在电源电压为 1.5V 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0.6 W 考点 :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 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 电阻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从 U I 图象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湖北省 襄阳 初中毕业生 学业 升学 统一 考试 物理试题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