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翻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翻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翻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1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翻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1及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1 翻译(总题数:20,分数:40.00)1.语义可分为所指意义、关联意义和结构意义。简要解释这三种语义意义以及它们与翻译的关系。(分数:2.00)填空项 1:_2.Elaborate o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ories.(南开大学 2012研,考试科目:专业英语)Explain the “polysystem the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分数:2.00)填空项 1:_3.论
2、述“五失本、三不易”。(分数:2.00)填空项 1:_4.名词解释(in English only)。(南开大学 2011研,考试科目:专业英语)translatability(分数:2.00)填空项 1:_5.paraphrase(分数:2.00)填空项 1:_6.论述题(in Chinese only)。(南开大学 2011研,考试科目:专业英语)请在以下题中论述他们的代表性译论。(150 字以内)彦琮(分数:2.00)填空项 1:_慧远填空项 1:_8.梁启超(分数:2.00)填空项 1:_鲁迅填空项 1:_10.名词翻译(in English only)(南开大学 2010研,学试科目
3、:专业英语)back translation(分数:2.00)填空项 1:_11.dynamic equivalence(分数:2.00)填空项 1:_12.论述题(in Chinese only)。(南开大学 2010研,考试科目:专业英语)试论佛经翻译时期的文质之争及各派代表人物。(分数:2.00)填空项 1:_13.选择你熟悉的西方翻译理论一派,论述之。(分数:2.00)填空项 1:_14.选择你熟悉的中国现代(1919 一 1949)翻译家及其代表译论,论述之。(分数:2.00)填空项 1:_15.Explain the terms(in English only)(南开大学 2009
4、研,考试科目:专业英语)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分数:2.00)填空项 1:_16.literal translation(分数:2.00)填空项 1:_17.Chinese-English Summary TranslationWrite a summary of the following essay in about 200 English words(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3研,考试科目:英语语言文学) 作为文化事件的“于丹被轰” 肖鹰 作为一个被媒体和市场联手打造的文化符号,“国学超女于丹”这两年来多少有些沉寂。然而,11 月17日在北大百年大讲堂举办的一场
5、昆曲商演上,发生的于丹被观众轰下台一事,又将于丹推到了公众视线的焦点上。 关于此事,已有现场视频流传于网络,情形是简单明白的:当昆曲节目表演结束,进入谢幕时,以 10位昆曲界著名艺术家伫立作背景,主持人请于丹上台讲话,身着超短裙、黑色长丝袜和超高跟鞋的于丹在观众喝倒彩声中走上舞台。当于丹在接受台上一位老艺术家献花之后开始讲话说“我先代表大家”时,有观众喊出“于丹下去”,并且得到其他多位观众的呼应,于丹只得放弃讲话,退到后台并悄然下台。 我以为,这是一个文化利好事件,至少可概括出三点。 首先是对于丹教授的利好。 于丹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虽然出身于文学硕士,但长期从事的是媒
6、体策划及相关教学,2007 年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成名后,就在国内文化市场以“国学专家(大师)”的招牌行市。于丹之所以能暴得大名,一方面来自于她以媒体中人的敏感捕捉到了当时受众的普遍心理需要,并以简洁明快的演讲方式予以灌输,另一方面是,她由中国受众最广的媒体央视捧出。 以“国学”行市,于丹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都有难以弥补的局限。她声称自己四岁读论语,但对论语的解说错误百出,而讲庄子更是臆断妄议,基本文理不通。讲点实在话,于丹讲国学,犹如没有根底的票友在“曲苑杂坛”里充大师。 成名后的于丹,并没有自我反省,或扬长避短,而是在与媒体与市场的合谋中随行就市,高调扮演文化市场的“国学符号”
7、。市场将她作为一个现成的招牌利用,而她自己则自甘做万用的狗皮膏药,任人招贴。这次在北大被轰下舞台,无疑是包括北大学生在内的现场观众给了缺少自制的于丹教授一个当头棒喝,重重地提醒她:自知、自明、自制、自检。如果于丹教授从中获得教训,对于她未来的发展,将是有益的事情。 其次是对北大优秀传统的利好。 北大的优秀传统是蔡元培先生掌校时培植的“兼容并包”。“兼容并包”,是在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前提下,允许差异,鼓励多元,从而创造丰富而有生气的学术空间。因此,在元培先生治下,北大为风格迥异、观点差异甚至立场冲突的胡适、鲁迅、辜鸿铭、黄侃等学术大师提供了自由空间。“兼容并包”无疑是北大之成为世人心目中之北大
8、的始基。但“兼容并包”并非良莠不分、清浊不辨,更不是阿谀逢迎、同流合污。相反,是有原则、有格调、有情操的。我们回顾北大历史,就可看到学术大师们为了追求真理和理想而不妥协的斗争。 中国的传统精神中,儒家精神凝聚于“诚”,道家精神凝聚于“真”。于丹的市场国学,除其基本知识缺陷外,更根本的是缺失真正学者必具的“诚”和“真”。这两三年来,公众慢慢厌弃于丹,评价她最普遍的一个字就是“装”。包括北大学生在内的现场观众在于丹未开口前就抵制她,直至把她轰下台,根本原因还不是于丹以昆曲外行来扮演专家角色,而是公开抵制这个“装”的于丹。观众此举,不是拒绝差异和多元,而是要抵制于丹所代表的市场的虚伪和流俗对严肃文化
9、的欺凌。 再次是对营造健康文化空间的利好。 一个健康的文化空间,应多元并存,因此构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一个健康的文化空间,在根本意义上,始终存在着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矛盾,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然存在着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冲突。从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意义上,保持经典艺术的纯正性、追求高雅艺术品位,是以高雅文化为载体的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昆曲艺术,虽然源于民间,但数百年间经历代文人、艺术家的创新提炼,已结晶为一种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意义的高雅艺术。作为高雅艺术,昆曲具有它不容毁损玷污的格调、品位,因此演出和观看,都具有严格的仪式意义。坚守其格调、品位和仪式意义,从文化学的深层意义讲,就是坚守文化自
10、身的内在价值和纯正性。 于丹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的是市场流行文化,她出席这次昆曲演出的着装明显轻佻而不合场景,观众(戏迷)对她的抵制,实质上是高雅艺术对流行文化所依凭的商业权势的抵制。正如许多网民指出的,无论这次昆曲的演出地北大,还是当晚现场,真正的昆曲研究专家,诚心真意热爱昆曲艺术的学者多不胜举,为什么主办方偏偏就要把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于丹”商标贴在这场大家荟萃的高雅艺术演出上呢? 根本原因是这些年来,市场经济快速扩张,引导了流行文化的过度发展,乃至于作为流行文化符号的若干明星同时也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言人,这实质上是流行文化对高雅文化的侵蚀。而高雅文化流行化,是 2000年以来中国文化的普遍
11、状态。正是在这个状态下,主办方才将“于丹”引用为这场高端昆曲专业演出的“总结性”符号。现场观众抵制流行文化的商业符号“于丹”,就是高雅文化重新对流行文化说“不”。 “于丹被轰”作为一个文化事件,是开启高雅文化自我重申的一个契机。 (作者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原载东方早报2012 年 11月 20日)(分数:2.00)填空项 1:_18.General Knowledge. The ten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in this section are intended to test the applicants“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
12、ranslatio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Write the number of question, horizontally five in each line, and your answers on your answer sheet.(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3研,考试科目:英语语言文学) _attempts to render 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in such a way that both content and language are readi
13、ly acceptable and comprehensible to the readership.(分数:2.00)A.Semantic translationB.Foreignizing translationC.Faithful translationD.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19.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belong to the informative texts?(分数:2.00)A.serious imaginative literatureB.scientific textbooksC.commercial
14、contractsD.legal documents20.In a highly influential article entitled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 James Holmes further divide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DTS)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EXCEPT_.(分数:2.00)A.function-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B.process-oriented translation
15、studiesC.skopos-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D.produc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翻译)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1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1 翻译(总题数:20,分数:40.00)1.语义可分为所指意义、关联意义和结构意义。简要解释这三种语义意义以及它们与翻译的关系。(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所指意义:指语言符号和它所描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所指意义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其核心内容
16、是区别性特征。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它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内容及其传递的主要信息。这一概念有一定的局限,表现在有些词没有明确的所指对象;同一实体可成为多个不同词语的所指。其与翻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翻译时要最准确的传达语言的所指意义,着眼于其特有的区别性特征,使其原意在另一种语言中再现,不能在语义上有失偏颇,这也是翻译的基本要求。 关联意义:关联意义包括评价意义、色彩意义和文体意义。评价意义表示人对客观事物或对人的评价和态度,如赞许、肯定、厌恶、否定、尊敬、崇拜、蔑视等。色彩意义表示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或联想特征。而文体意义则是指某个词只能在某种特定的交际场合,如用在书面语或口头语、现代语或古语、日常语或文
17、学语里面等等。翻译时,译者要结合语言所处的语境,从上下文中发掘其深层含义,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文所承载的信息,这是翻译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对译者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 结构意义:结构意义是词汇通过一定的语法结构表示出来的意义,包括语法词项的“意义”、语法功能的“意义”和与不同句子类型分类的概念相联系的意义。对译者来说,通过剖析结构意义可以传达语言的表层含义,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助于译者灵活处理原文中的信息,进而把握篇章的整体语义布局。这是译者所应掌握的首要技能,体现了语言的专业性。)解析:2.Elaborate o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ori
18、es.(南开大学 2012研,考试科目:专业英语)Explain the “polysystem the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于 1979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多元系统”这一术语,意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从诗这样“高级的”、或者说“经典的”形式(如具有革新意义的诗),到“低级的”、或者说“非经典的”形式(如儿童文学、通俗小说等)。该理论以 20世纪 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为基
19、础,认为文学以及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多元系统,即一个系统网,包括具体与抽象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现象里面又包含着一系列的对立关系,如:中心与边缘,经典化与非经典化,来源与目的等。埃文?佐哈尔认为,文学里面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层面和不同因素,这些因素都在为能成为主导因素而不断地斗争,于是,这些因素在文学系统中的地位也就在它们的不断斗争中从中心到边缘不断地进行转化。也就是说,这些因素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些因素在某些特定的条件和时间会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另外一些因素就会居于边缘地位,起次要作用,而在另外一些时间和条件下,占据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20、就会变成次要因素,处于边缘地位。 翻译文学就是文学系统中的因素之一。它不仅是文学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还是该系统中的一个活跃因素。它在文学系统中并不总是处于边缘地位。对于一些大的或“强势”文学来说,翻译文学只能处于边缘地位。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或特定的阶段,它的地位就发生了转化。多元系统论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的多元系统里可能占据中心位置的三种客观条件。第一种情形是,一种多元系统尚未定形,也即该文学的发展还处于“幼嫩”状态,还有待确立;第二种情形是,一种文学(在一组相关的文学的大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处于“弱势”,或两者皆然;第三种情形是,一种文学出现了转折点、危
21、机或文学真空。可见,翻译文学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是文学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翻译文学的地位也影响着翻译实践。翻译文学处于中心地位时,译作将会接近原作,体现“充分性”;翻译文学处于边缘地位时,译作与原文之间就会产生更大的偏差。 多元系统理论的意义在于:第一,该理论是针对文化、文学层面的,所以对于研究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该理论对翻译文学地位的探讨打破了传统上认为翻译文学只能处于边缘地位的观点,提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待翻译文学是处于中心还是边缘地位。第三,该理论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的新途径,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催生了一个跨国
22、界的翻译研究学派。因此,多元系统理论对中国的翻译学研究方向无疑具有借鉴意义。)解析:3.论述“五失本、三不易”。(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公元 383年,高僧释道安在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 所谓“五失本”,就是指翻译梵文佛经时有五种情况允许丢掉原文的本来面目,力求使译文比较接近汉文的规范:(一)梵文倒置(词序颠倒),译时需改从汉文法;(二)梵经质朴,汉文华丽(魏晋时盛行骈文),为了流通(使读者能接受),不得不略加润饰;(三)梵经同一意义,往往重复三四次而不嫌繁杂,译时不得不删削;(四)梵经结束处,要把前语重述一遍,或一千
23、字,或五百字,译时不得不删去;(五)梵文说一事,说完后重述一遍后再说别事,译时就将“重述”删掉。由此可见:一失本,失去的是原语文本中的语法形式;二失本,失去的是原语文本中的表达风格;三、四、五项皆因文体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删略或不译而使译文失去了原语文本中的内容及文体。 所谓“三不易”,是说有三种情况造成佛典汉译的不容易:一是时代因素,佛祖所言必定根据当时情况,如今时过境迁,时俗已变,翻译不得不删雅古以适合当今形势,此为翻译的一不易;二是读者因素,上智下愚,如同天隔,要想把千年之前佛祖的微言大义翻译得合乎凡人胃口,适合时俗,此为翻译的二不易;三是指译者因素,杰出如阿罗汉者尚且如此兢兢业业,何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英语专业 基础 英语 翻译 历年 汇编 3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