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3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3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37及答案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综合课法理学-3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7,分数:67.00)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06 条中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这里对“当事人”的解释是_。(分数:1.00)A.限制解释B.扩充解释C.字面解释D.系统解释2.按照我国宪法和 198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的立法解释的是_。(分数:1.00)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
2、律的解释3.根据我国宪法和 198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权解释的是_。(分数:1.00)A.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作出的解释B.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条文本身作出补充性规定的解释C.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对法律的解释D.国务院对地方性法规作出的解释4.通过对比罗马法中的“撤销权”与合同保全中的撤销权来解释有关撤销权的法律条文的方法,属于法律解释中的_。(分数:1.00)A.语义解释B.历史解释C.目的解释D.系统解释5.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经常运用的推理形式是_。(分数:1.00)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实质推理D.辩证推
3、理6.出租车司机滕某因运送产妇就医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评论认为,滕某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处罚。该评论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_。(分数:1.00)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辩证推理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解释特征的是_。(分数:1.00)A.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的关系密切B.法律解释受现行法律的约束C.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文本和案件事实D.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8.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_。(分数:1.50)A.法律解释一般由待处理的案件引起B.法律解释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不具有价值取向性C.并不是所有的法律解释都具有法律效力D.法律解释有时可以起到弥补立
4、法不足的作用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法律职业的是_。(分数:1.50)A.律师B.法律顾问C.法官D.检察官10.形成法律职业技能的前提或基础是_。(分数:1.50)A.具备职业特有的伦理B.法学教育提供的系统而统一的法律学问C.法律职业的自治D.获取法律职业资格11.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事件的是_。(分数:1.50)A.甲、乙两单位签订一份技术转让合同B.丙到某商店购买了一台空调机C.丁因遇大雨无法履行建筑工程合同D.戊因小事打架被治安处罚12.甲虽然只有 9 周岁,但身高已经超过 1.5 米。春节后独自用“压岁钱”买了一辆价值 300 元的自行车。对此,下列说法中,能够成立的是_。(分数:
5、1.50)A.甲具有权利能力B.甲不具有权利能力C.甲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D.甲具有行为能力13.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不能成立的是_。(分数:1.50)A.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B.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D.义务设定的目标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14.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的划分依据是_。(分数:1.50)A.法律关系主体特定化程度的不同B.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规范的内容的不同C.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地位的不同D.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的不同15.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表述,正确的
6、是_。(分数:1.50)A.刑事法律规范中只有义务,没有权利B.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义务是第一位的,而权利是第二位的C.任何法律条文都规定了权利和义务D.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6.新世纪商城由于销售冒牌产品,被市工商局处以 3 万元的罚款。新世纪商城和市工商局之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_。(分数:1.50)A.平权型法律关系B.隶属型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D.诉讼法律关系17.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_。(分数:1.50)A.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被害人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B.民事责任的功能是救济当事人的权利,不具有惩罚的功能C.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违反行政法规
7、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D.在我国,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1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法律制裁的是_。(分数:1.50)A.党员甲因违犯党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B.公民乙因侵犯他人名誉权而作出赔礼道歉C.公民丙因打架斗殴而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D.全国人大常委会撤销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19.下列有关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50)A.法律责任是因违反法律的直接规定而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B.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要实施法律制裁C.法律责任只能由人民法院来确认D.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其惩罚、救济和预防这三个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20.关于法律制裁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1.50)
8、A.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一样,基于违法行为产生B.法律制裁是国家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的强制性措施C.法律制裁应当由国家司法机关实施D.有法律责任不一定会有法律制裁21.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中共同适用的惩戒措施是_。(分数:1.50)A.罚款B.开除C.警告D.拘留22.“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该论断反映的是_。(分数:1.50)A.责任法定原则B.因果联系原则C.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D.责任自负原则23.“告诉才处理”的说法,属于免责条件中的_。(分数:1.50)A.时效免责B.自助免责C.不诉免责D.协议免责24.关于正当的法律程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9、_。(分数:1.50)A.正当程序的产生与英国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则密切相关B.正当程序原则最早在法国人权宣言中确立C.有程序不等于有正当的程序D.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平等的前提25.下列关于法治与德治、人治、法制、民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1.50)A.法治与德治是对立的B.法治与人治是相容的C.法治和法制都和民主存在必然联系D.法治和民主二词都源于古希腊26.最早提出“程序正当性原则”要求的国家是_。(分数:1.50)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27.下列关于法治及其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50)A.程序正当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B.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而法制是
10、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C.正当程序原则是以自然公正为法律基础的D.古希腊柏拉图倡导法治治国28.与德治、人治和法制比较,必然属于法治应有内涵的是_。(分数:1.50)A.法律体系完备B.贤明政治C.法律体现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D.法律体现自然公正要求29.法治的终极性的目标价值是_。(分数:1.50)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C.实现程序的公正D.确立法律在社会中的绝对权威3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_。(分数:1.50)A.执法为民B.依法治国C.党的领导D.公平正义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治基本原则的是_。(分数:1.50)A.正当程序原则B.责任法定原则C.法律至上原则
11、D.权力制约原则32.“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这段话的阐述者是_。(分数:1.50)A.卢梭B.庞德C.奥斯丁D.亚里士多德33.下列关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及二者关系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_。(分数:1.50)A.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B.法治方式影响和决定着法治思维C.法治思维是将法律规定、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付诸实施的认识过程D.法治思维是程序思维34.我国法律在处理宗教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是_。(分数:1.50)A.法律确认宗教信仰自由B.法律确认办教自由C.法律确认传教自由D.法律确认宗教交往自由
12、35.下列关于科学技术对法律思想影响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_。(分数:1.50)A.对立法起着指导作用的法律意识,常常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B.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法律观念的更新C.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D.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法学流派的产生、分化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6.下列关于法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_。(分数:1.50)A.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B.法消极地被经济基础决定着C.经济基础决定着法的性质D.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加速或延缓发展的作用37.下列关于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_。(分数:1.50)A.社会性质决定着法律的性质B.法律是社会的基础
13、C.法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D.法不是社会控制的唯一手段38.对“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的理解,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50)A.法律是确认国家职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B.法律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有效工具C.法律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内容受国家的特征、形式、传统和职能等方面的影响D.法律是完善国家制度所必需的手段39.关于执政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错误的表述是_。(分数:1.50)A.两者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B.法律以国家意志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C.执政党的政策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D.执政党的政策比法律更具有确定性和规范性40.下列关于法文化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_。(分数:1.50)A
14、.法律习惯属于物质性的法文化B.法文化蕴含于法律现实之中C.在多种法文化中,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文化影响最大D.法文化包括现行法中一切偶然因素、个别事件而变化的成分41.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50)A.从起源上看,法律与道德是同时产生的B.从消亡上看,法律与道德将同时消亡C.法律与道德都是自觉产生的D.法律与道德都具有强制性42.下列有关法律与国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1.50)A.国家与法律具有相辅相成的共生性B.国家与法律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C.国家与法律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D.国家与法律具有一致性,因此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的关系43.下列关于法律与政治的
15、一般关系的命题中,不能成立的是_。(分数:1.50)A.法律与政治都受制和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关系B.政治对法律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C.法律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D.在政治和法律的关系中,法律处于主导地位44.关于法律与道德的说法中不能成立的是_。(分数:1.50)A.法律与道德存在共同调整的领域B.法律是一元的,而道德是二元的C.法律是道德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D.道德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义务或责任45.将法律意识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的分类标准是_。(分数:1.50)A.依据法律意识主体的不同B.依据法律意识的专门化、职业化的不同程度C.依据对法律意识所处的认知阶段的不
16、同D.依据法律意识的社会政治属性的不同46.下列有关我国市场经济对法治的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_。(分数:1.50)A.市场经济有助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目标的实现B.市场经济有助于促进我国法律规范体系的健全和完善C.市场经济有助于造就一支对政府权力予以制约的外部力量D.市场经济有助于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4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科技对立法的影响的是_。(分数:1.50)A.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证据的认定能力B.科学技术促进了“委托立法”范围的扩大C.科学技术为立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D.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了立法的调整范围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33.00)48.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
17、有_。(分数:3.00)A.内容融贯性B.程序合理性C.结论可接受性D.逻辑有效性49.法律论证主要发生的情形有_。(分数:3.00)A.在法律解释过程中出现多种解释结果,而法官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解或者综合各种观点为一解,法官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与综合命题进行论证B.在法律发现的过程中,对法律人发现的相互矛盾的法律,法官应进行协调,提出不矛盾或消除矛盾的命题,对这种命题也必须进行论证C.在出现成文法律空缺的时候,法官可于成文法外寻求法源,以确立法律推理的前提D.用价值衡量方法修正实在法的时候也需要进行法律论证50.下列有关法律解释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3.00)A.检察官张某在进行普法宣传时
18、对某一法律规定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B.严格要求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既不扩大也不缩小的解释属于扩充解释C.某学者在其法学专著中对某一法规的解释属于无权解释D.通过分析某一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所属法律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揭示其内容和含义的解释方法为系统解释51.关于法律推理,下列表述中能够成立的是_。(分数:3.00)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其目的是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B.辩证推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而引起的疑难问题C.我国司法过程中运用的法律推理通常是演绎推理D.英美法系中判例法的方法是对实质推理方法的运用52.有关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法学著作、法
19、学教育和法制宣传中,对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是_。(分数:3.00)A.学理解释B.非正式解释C.无权解释D.字面解释53.下列关于法律论证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_。(分数:3.00)A.法律论证的结论应当是正确的B.法律论证能够消除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差异C.法律论证的民间机制追求结果的合理性D.法律论证不存在评价性判断5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_。(分数:3.00)A.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只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B.法律关系最早来自于罗马法中的“法锁”概念C.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前提D.国家不会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55.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3.00)A.刑事法律关系属于调整型法律关
20、系B.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C.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D.法律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5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3.00)A.只有法律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C.法律的渊源是指法律的来源D.导致各国立法体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57.赵某与王某为邻居,常有口角。一天,由于王某养的羊吃了赵某菜地里的菜,赵某大怒,遂砍伐王某屋前的果树 10 棵。王某向乡派出所控告,乡派出所接到控告后,经调查,以县公安局的名义对赵某作出拘留 5 天的决定,并责令赵某赔偿王某 200 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3.00
21、)A.王某因对果树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的法律关系B.县公安局与赵某形成了平权型的法律关系C.县公安局对赵某作出拘留 5 天的决定属于执法活动D.赵某砍伐果树的行为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58.下列措施中,属于法律制裁的是_。(分数:3.00)A.甲因私自办学被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处罚B.乙端汤不小心烫伤了顾客,被餐厅扣发工资C.丙酒后驾车被交警处罚D.丁故意伤害他人被法院判刑综合课法理学-3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7,分数:67.00)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06 条中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
22、、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这里对“当事人”的解释是_。(分数:1.00)A.限制解释B.扩充解释 C.字面解释D.系统解释解析:解析 从狭义上讲,“当事人”仅指原告和被告,但刑事诉讼法第 106 条对“当事人”作了广义的解释,即当事人不仅包括原告和被告,还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可见,刑事诉讼法第 106 条对当事人作了扩充解释,故选 B 项。2.按照我国宪法和 198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的立法解释的是_。(分数:1.00)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23、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解析:解析 狭义的立法解释仅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所进行的解释。可见,只有 C 项属于狭义的立法解释,故选 C 项。3.根据我国宪法和 198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权解释的是_。(分数:1.00)A.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作出的解释 B.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条文本身作出补充性规定的解释C.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对法律的解释D.国务院对地方性法规作出的解释解析:解析 有权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司法解释包括检察解释
24、和审判解释。检察解释是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机关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进行的解释。据此,A 项表述属于检察解释,为有权解释,选 A 项。审判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可见,审判解释针对的是在审判过程中法律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而不是针对法律条文本身所作出的补充性规定。可见,B 项表述错误。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之一,无权对法律进行解释。故 C 项属于无权解释。行政解释是指由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解释,如国务院对其制定的行政法规所进行的解释。可见,国务院无权对地方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综合 法理学 3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