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docx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湖北卷) 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 划线 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踹 ( chui) 水 竞 ( jn) 赛 蘸 ( zhn) 酒 擂 ( li) 鼓助威 B.跋 涉 ( sh) 陡 ( du) 峭 攀 登 ( dn) 餐霜饮 雪 ( xi) C.善 ( shn) 良 谦 逊 ( sn) 璞 ( p) 玉 不事雕 琢 ( zhu) D.荆 棘 ( j) 飘 泊 ( b) 青 苔 ( ti) 红 漆 ( q) 雕花 解析:此题重在考察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难度小 于 去年。
2、 A 中踹、蘸属于非常用字,一般不设考点,可以略去, B 中雪字,方言中读 xi的比较多,应读 xu,C 中 “ 逊 ” 字多读错,如武汉人一般读 “ 汤逊湖 ” 的 “ 逊 ” 为 sn,应读 xn,D 中 “ 苔 ” 方言多读第一声,应为第二声。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 B.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C.睿智 禀赋 崇高品质 趋善避恶 D.辩难 商榷 典藉满架 旁稽博采 解析:本题沿用了湖北近几年的命题方式,应该说难度较小。通过独体字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惆怅”与心情有关,故“伥”字为错;“精悍”与人的性情有关,无
3、需动手,故“捍”字为错;“典籍”与书有关,古人最早以竹简写字,故应为竹字头,故“藉”字为错。通过独体字分 析的方法既是解答本题的方法,也是湖北近几年的命题方式。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 _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 _,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 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 _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 _。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而是 点染 星汉 如梦如幻 B.总是 浸染 星云 如诗如画 C.却是 绘染 星光 诗意盎然 D.只是 渲染 星斗 诗意朦胧 解析: 解
4、答本题,重在理解词义及用法。如能用到先排除再定位,就会事半功倍。如第三空,“星汉”指银河,说银河满天肯定不合事理可排除;“星云”指天体,说天体满天,不搭配;“星光”指星星闪烁的光芒,而前文有“斜月晶莹”,月夜中能够看到天上的星星,但看不到星星的光芒;故一下子可以定位。另外第一空中“常不用”几个字要推敲,说“常”并非完全没有,所以“总是”二字就绝对化了,排除 B;“不用”常与“而、只”之类的关联词搭配 ,可以排除 C;第二空中“一层层”暗示“点染、浸染”与之情境不合排除 AB;最后一空除“诗意盎然”用来写人的心情,如果选用就与后文文脉相隔,可以排除外,其他几个词还真难排除。不过有了前面的定位,此
5、题确定答案不难。 答案: D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 “青春之国家”!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解析: A 成分残缺,本句主语是“美
6、丽中国”,谓语“融于加上”没问题,后面“一幅声光”与主语无关,且自身是一个短语,应在“一幅”前加“把”字,在“中国情”后面,加上“的美丽画卷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C 句式杂糅,应改为“那些依然坚强的生命”。 D 搭配不当,“耐人寻味”不能做主语,可添加主语中心语即“耐人寻味的感觉”。答案: B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
7、,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 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 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解析:此题虽为文常,更像一个推断题。 ACD 三项难度不大,可以判断为对,但 D 项学生又拿不准。其实只要结合我们学过的第三回说宝玉“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
8、张”,就可以推断宝玉是不喜 欢这类对联的。以三个已知,推出一个未知是今年高考的新样式。 答案: B。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 8 题。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
9、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 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10、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 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
11、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
12、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 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6.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
13、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 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解析: A 项是第一段的概括。 B 中“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错,原文说“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
14、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C 中“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第四段说“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 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原文表述的属于现代社会。 D 中说“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而原文第三段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BC 两项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D 项把被动变为主动。理解文章重要词语是湖北近几年的一个保留题目。 答案: A。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
15、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 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解析: A 中“没有隔阂”有两错,一是原文是隔膜,二者词义有差别,二是原文说“无数次的小磨擦”,就不能说他们没有隔阂(隔膜),二是“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原文“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只是强调二者自由的方式不同,没有说“更容易”。 B 中
16、“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原文强调“在一个熟悉的社会”。 D 中“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对这种信任是否定的。此类题是筛选信息,也是小阅读的保留题,答题时只要找到相应的信息区间,认真比较两种说法的异同,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 答案: C。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
17、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解析: A 项主要是对五六段的概括, C 项是对第七段的概括, D 项是后三段的概括。 B 项中从“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中可以看出,乡土社会没有“根本原则”,也不讲究“普遍联系”。 答案: B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18、成 9 12 题。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 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 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19、。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整 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 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 。
20、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 浼: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前往 解析: 浼,恳请、请求之意。这个词不在 120 个实词内,但出现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原话为“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答案: C。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
21、是 ( ) ( 3 分) 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方读书,略不答 因令彻去坐椅 及出,愧赧无人色 且戒内人备酒馔 A. B. C. D. 解析: 本题是筛选信息,要求答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而是叙述家族兴旺,皆官至一品,是说刘整自己惭愧,主语对象都不是廉希宪,利用排除法,就可以确立答案。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 他格外的恩宠
22、。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解析: 此题曲解文意,原文说羁留在北方的一些南宋书生要求回家,廉希宪在皇帝面前为他们求情,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意人这些书生回家,而非重用。以“曲解文意”设点,是湖北常用的考法。 答案: D。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 1) 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3 分) 解析: 此题考点应为:反问句式、通假字“亿”通“億 -意” 猜想、料想,一词多义“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湖北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