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docx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 卷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解析: A、第一定律的内容为: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 A 错误; B、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
2、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在此椭圆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不断变化,故 B 错误; C、若行星的公转周期为 T,则 常量 K 与行星无关,与中心体有关,故 C 正确; D、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是对同一个行星而言,故 D 错误 。 答案: C. 2.如图所示, “ 旋转秋千 ” 中的两个座椅 A、 B 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 的速度比 B 的大 B.A 与 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C.悬挂 A、 B 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
3、等 D.悬挂 A 的缆绳所受的拉力比悬挂 B 的小 解析: AB 两个座椅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A:根据公式: v=r , A 的运动半径小, A 的速度就小。故 A 错误; B:根据公式: a= 2r, A 的运动半径小, A 的向心加速度就小,故 B 错误; C:如图,对任一座椅,受力如图,由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得:mgtan=m 2r,则得 tan= , A 的半径 r 较小, 相等,可知 A 与竖直方向夹角 较小,故 C 错误。 D: A 的向心加速度就小, A 的向心力就小, A 对缆绳的拉力就小,故 C 错误; D 正确。 答案: D 3.下列选项中的各 圆环大小相同
4、,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 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 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坐标原点 O 处电场强度是 带电圆环产生的, B、坐标原点 O 处电场强度是第一象限 带正电圆环和第二象限 带负电圆环叠加产生,坐标原点 O 处电场强度大小大于 带电圆环产生的场强。 C、第一象限 带正电圆环和第三象限 带正电圆环产生电场相互抵消,所以坐标原点 O 处电场强度是 带电圆环产生的, D、第一象限 带正电圆环和第三象限 带正电圆环产生电场相互抵消,第二象限 带负电圆环和第四象限 带负电圆环产生电场相互抵消,所以坐标原点 O 处电场强度为零。 所
5、以坐标原点 O 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B. 答案: B. 4.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发现,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所示。 M 是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接触到药液时其电阻 RM发生变化,导致 S 两端电压 U 增大,装置发出警报,此时 ( ) A.RM变大,且 R 越大, U 增大越明显 B.RM变大,且 R 越小, U 增大越明显 C.RM变小,且 R 越大, U 增大越明显 D.RM变小,且 R 越小, U 增大越明显 解析: S 两端电压 U 增大,故传感器两端电压一定减小; 当 “ 有药液从针口流出体外 ” 使传感器接触药液, RM变小; R 越大, M 与 R 并
6、联的电阻 R 并 越接近 RM, U增大越明显; 答案: C. 5.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 ) A.30% B.50% C.70% D.90% 解析: 设碰撞前白球的速度大小为 2v,由图看出,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速度之间的夹角约为 60 ,设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为 v 根据动量守恒得:水平方向有: m2v=2mv cos30 , 解得, v = 则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Ek= = = ,即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 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7、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6.将一电荷量为 +Q 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 a、 b 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 ) A.a 点的电场强度比 b 点的大 B.a 点的电势比 b 点的高 C.检验电荷 q 在 a 点的电势能比在 b 点的大 D.将检验电荷 q 从 a 点移到 b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解析: A: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故 A 正确; B: a 点所在的电场线从 Q 出发到不带电的金属球终止,所以 a
8、点的电势高于金属球的电势,而 b 点所在处的电场线从金属球发出到无穷远,所以金属球的电势高于 b 点的电势。故 B正确; C:电势越高的地方,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越小,即负电荷在 a 点的电势能较 b 点小,故 C错误; D:由上知, q 在 a 点的电势能较 b 点小,则把 q 电荷从电势能小的 a 点移动到电势能大的 b 点,电势能增大,电场力做负功。故 D 正确。 答案: ABD 7.如图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小球 A、 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 M、 N 点,两球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 空气阻力不计 ,则 ( ) A.B 的加速度比 A 的大 B.B 的飞行时间比 A 的长 C.B 在最
9、高点的速度比 A 在最高点的大 D.B 在落地时的速度比 A 在落地时的大 解析: A、不计空气阻力,两球的加速度都为重力加速度 g。故 A 错误。 B、两球都做斜抛运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两球上升和下落的时间相等,而下落过程,由 t= 知下落时间相等,则两球运动的时间相等。故 B 错误。 C、 h=vyt ,最大高度 h、 t 相同,则知,竖直方向的初速度大小相等,由于 A 球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 B 球的竖直方向的初速度,由 vy=v0sin ( 是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得知, A 球的初速度小于 B 球的初速度,两球水平方向的分初速度为v0
10、cos=v ycot ,由于 B 球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所以 B 球水平分初速度较大,而两球水平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B 在最高点的速度比 A 在最高点的大。故 C 正确。 D、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 B 的初速度大于 A 球的初速度,运动过程中两球的机械能都守恒,则知 B 在落地时的速度比 A 在落地时的大 。故 D 正确。 答案: CD 8.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交流电源,当副线圈上的滑片 P 处于图示位置时,灯泡L 能发光。 要使灯泡变亮,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 ) A.向下滑动 P B.增大交流电源的电压 C.增大交流电源的频率 D.减小电容器 C 的电容 解析: A、
11、向下滑动 P,副线圈匝数减少,电压减小, A 错误; B、增大交流电源的电压,副线圈两端电压也增大, B 正确; C、增大交流电源的频率通过电容器的电流更大, C 正确; D、减小电容器 C 的电容,增加了容抗,通过灯泡的电流减小,灯泡变暗, D 错误; 答案: BC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 O 点 (图中未标出 )。物块的质量为 m, 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 O 点拉至 A 点,拉力做的功为 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 O 点到达 B 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上
12、述过程中 ( ) A.物块在 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 W mga B.物块在 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 W mga C.经 O 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 W mga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 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解析: A、如果没有摩擦力,则 O 点应该在 AB 中间,由于有摩擦力,物体从 A到 B 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故无法到达没有摩擦力情况下的 B 点,也即 O 点靠近 B 点。故 OA ,此过程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大于 ,所以物块在 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 ,故 A 错误; B、由 A 分析得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在 B 点,路程大于 a+ = ,故整个过程
13、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大于 ,故物块在 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 ,故 B 正确; C、从 O点开始到再次到达 O点,物体路程大于 a,故由动能定理得,物块的动能小于 W mga ,故 C 正确;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力等于摩擦力,而在 B 点弹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未知,故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伸长量与物块在 B 点时弹簧伸长量大小未知,故此两位置弹性势能大小关系不好判断,故 D 错误。 答案: BC. 三、简答题:必做题,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8 分 )为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P 和电压 U 的关系,小明测量小灯泡的电压 U 和电流 I,利用 P=UI 得到电功率。 实验所使用
14、的小灯泡规格为 “3.0V , 1.8W” ,电 源为 12V 的电池,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10 。 (1)准备使用的实物电路如图 1 所示。 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正确位置。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 (2)现有 10 、 20 和 50 的定值电阻,电路中的电阻 R1 应选 _ 的定值电阻。 (3)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 _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最后整理好器材。 (4)小明处理数据后将 P、 U2描点在坐标纸上,并作出了一条直线,如图 2 所示。 请指出图象中不恰当的地方。 解析: (1)从 P 图象可知电压从零调,所以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变阻器连接如图所示 (2)
15、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I= = A=0.6A,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最小电阻为= =20 ,所以定值电阻应为 R= =20 =20 =15 ,所以电路中的电阻 应选 10 。 (3)根据安全性原则,测量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电池两端的导线,再拆除其他导线,最后整理好器材。 (4)图象中不恰当的地方有 图线不应画直线,应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横坐标标度太大。 答案 : (1)如图 (2)10 (3)电池 (4)图线不应画直线,应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横坐标标度太大 11.(10 分 )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 K,电
16、磁铁吸住第 1 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 M, 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 1 个小球开始下落, 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 2 个小球。 当第 1个小球撞击 M 时, M 与触头分开,第 2 个小球开始下落 。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_。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实验前应将 M 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 方 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 M 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动敲击 M 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 H=1.980m, 10 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T=6.5s。可求出重力加速度 g=_m/s2。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江苏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