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语文.docx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语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 第 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 20 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 :“鸑 鷟 ,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 鷟 ,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 ?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
2、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 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 :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
3、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 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 ( 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 ) ,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
4、 凤鸟。国语云 : “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 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 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 鷟 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项不是对“凤”的形象的表述
5、。 答案 : B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风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解析 :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二段“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说明“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 形状的凤纹”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 答案: A 3.根据原文内容,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风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宜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风将带来“上天之命”。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周武王参拜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
7、,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 答案 : B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 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 初,兼 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 李辅国 方恣横,上请选
8、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 周勃 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 冗官 ,竟不引进。同列 吕諲 ,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 荆南 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 直省 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 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 侍中苗晋卿 累荐 元载 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
9、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 ,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 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 礼部尚书 ,为 卢杞 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 兴元 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而家于郑州, 代 为冠族 代 : 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 属 文 属 : 撰写。 C.深 昧 求贤之意也 昧 : 冒犯。
10、 D.经籍在此,请 恣 寻检 恣 : 任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昧:不明。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 答案 : C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 3 分 ) 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遂制罢羽林之请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是李揆不受重视的表现,与题干要求不符。 答案 :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
11、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 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解析 :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是在吕諲被调出京城,“ 自宾客为
12、 荆南 节度 ”之后。 答案 :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 2) 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翻译。如 ( 1) 中的“时名”“滞”“引进”; ( 2) 中的“薄”“迁徙”“盖”就是得分点。 答案 : ( 1) 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职的位置上,李揆却不加推荐。 ( 2) 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二)古
13、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 其一 )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并没有直接写“梅”,而是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如“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就用大雪来对梅进行烘托。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体分析这种手法使如何运用的,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 :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
14、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考查的落点是思想感情。回答此题,要从“梅”的这个意象切入,思考“梅”在抒发情感上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诗句“惆怅江头数枝梅”“相思应恨劫成灰”进行理解。 答案 :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思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后才离开。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 蚓无爪之利, _,上食埃土, _,用
15、心一也(荀子劝学) 答案: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 2) 每至晴初霜旦, _, 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答案:林寒涧啸 常有高猿长啸 ( 3) 春江花朝秋月夜, _,岂无山歌与村笛, 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听 解析 :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名句要建立在对名句熟练、准确记忆的基础上,注意那些关键字的写法,还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以免因记错而失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 ;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6、 ( 25 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1) ( 4) 题。( 25 分)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
17、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 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
18、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
19、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 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
20、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 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险”、“奇”、“静”;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新课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