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化学.docx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化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 )化学 一、选择题 (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4 分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 葡萄糖 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解析: A.乙烯含碳碳双键其中 1 根键断裂,相互加成生成聚乙烯,聚乙烯中不存在双键,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长链断裂等原因,故 A错误; B.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
2、 H2、 CO 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 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 H2和 CO 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所以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变化是化学变化,故 B错误;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碳纤维是碳的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 C 错误; D.用粮食酿酒时,先在糖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酵母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是化学变化,故 D 正确。 答案: D 2.(4 分 )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W 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 A.X、
3、Y、 Z 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 Y B.Z 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 Y C.X 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 Y D.Z 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解析: 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 W 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生成离子化合物,这指的是铵盐, W 是 N 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物质可知, X 为氧元素、 Y为硫元素、 Z 为氯元素, A.非金属 O S, Cl S,则其氢化物中 H2S 最不稳定,故 A正确; B.只有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才一定比 Y的含氧酸酸性强,故 B错误; C.非金属 O S,则阴离子还原性 S2 O2 ,故 C 错误;
4、D.Cl2与水的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也表现了还原性,故 D 错误 。 答案: A 3.(4 分 )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盐酸 D.稀硝酸 解析: 设 Al 为 1mol, A.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NaAl(OH)4, 1molAl 消耗 1molNaOH; B.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Al2(SO4)3, 1mol 铝消耗 1.5mol 硫酸; C.铝与盐酸反应生成 AlCl3, 1mol 铝消耗 3mol 盐酸; D.硝酸与金属铝反应不生成氢气,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氢氧化钠
5、溶液 。 答案: A 4.(4 分 )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C7H6O5 B.分子中含有 2 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D.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电离出氢离子 解析: A.根据莽草酸的结构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 C7H10O5,需要注意不存在苯环,故 A错误; B.由结构可知有三种官能团:羧基、羟基、碳碳双键,故 B错误; C.碳碳双键可以被加成,羧基、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故 C 正确; D.在水溶液中羧基可以电离出 H+,羟基不能发生电离,故 D 错误 。 答案: C 5.(4 分 )利用实验器材 (规格和数量不
6、限 ),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 实验器材 (省略夹持装置 ) 相应实验 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 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 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 0.5mol/L 的溶液 D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用溴水和 CCl4除去 NaBr 溶液中的少量 NaI A.A B.B C.C D.D 解析: A、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需要用到酒精灯,故 A错误; B、用盐酸出去 BaSO4中的少量 BaCO3需要进行过滤,要用到漏斗, B错误; C、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称量固体,
7、 C 错误; D、用溴水和 CCl4除去 NaBr 溶液中的少量 NaI,需要先滴加溴水,除去碘化钠,然后通过萃取、分液操作,用到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故 D 正确 。 答案: D 6.(4 分 )CO(g)+H2O(g)H2(g)+CO2(g) H 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 H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解析: A.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 H不变,故 A错误; B.这
8、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故 B正确;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故 C 错误;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故 D 错误 。 答案: B 7.(4 分 )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 0.1mol/L 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 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 lgOH )与 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 ) A.M 点所示溶液导电能力强于 Q 点 B.N 点所示溶液中 c(CH3COO ) c(Na+) C.M 点和 N 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Q
9、点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解析: A.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程度很小,离子浓度也较小, M 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弱,故 A错误; B. N 点所示溶液为碱性,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易判断出此时 c(Na+) c(CH3COO ),故 B错误; C.由于 M 点的 H+浓度等于 N 点的 OH 浓度,对水的电离程度抑制能力相同,所以两点水电离程度相同,故 C 正确; D.Q 点的 pOH=pH,溶液为中性,而两者等体积混合后生成醋酸钠,水解显碱性 。 则所加NaOH溶液体积略小于醋酸溶液的体积,故 D 错误 。 答案: C 二、解答题 (共 6 小题,满分 66 分 ) 8.(12 分
10、 )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 。 A.Fe2O3 B. NaCl C.Cu2S D.Al2O3 (2)辉铜矿 (Cu2S)可发生反应 2Cu2S+2H2SO4+5O2=4CuSO4+2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当 1mol O2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向 CuSO4溶液中加入镁条时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 。 (3)下 图为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 (填 a 或 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若 b 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 。 (4)为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 (Ag2S),将银器置于铝制容器里的食盐
11、水中并与铝接触, Ag2S 转化为 Ag,食盐水的作用为 。 解析: (1)活泼金属采用电解法冶炼,钠、铝都是活泼金属,采用电解熔融态 NaCl、 Al2O3的方法冶炼 。 答案: bd (2)在该反应中, Cu 元素化合价由 +1 升高到 +2, S 元素由 2 升高到 +6,所以 Cu2S 做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当有 1molO2参与反应时失去 4mol 电子,则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4mol;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 Cu2S 4 氢气 (3)电解精炼时,粗银做阳极,所以粗银是 a 极; b 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
12、成了红棕色气体是 NO2,电极反应: NO3 +e +2H+=NO2+H2O。 答案: a NO3 +e +2H+=NO2+H2O (4)该装置构成原电池,氯化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促进溶液的导电能力 。 答案:作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 9.(15 分 )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 (1)利用 “化学蒸气转移法 ”制备 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TaS2(s)+2I2(g)TaI4(g)+S2(g), H 0 ( ), 反应 (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若 K=1,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 I2(g)和足量 TaS2(s), I2(g)的平衡转化率为 ; (2)如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山东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