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政治.docx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政治.docx(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政治 第卷(选择题) 1.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 )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说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一元人民币会兑换更多美元,因此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水是生活必需品,其价格的升降,居民生活用水量变化不太明显,
2、因此错。合肥到北京高铁开通,对其替代品需求影响取决与高铁价格,若高铁价格低于航空价格,可能引起航班客流量减少,因此对;重大节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但不能表明居民以享受型为主,错。故答案选: B。 【考点定位】 外汇和汇率 、 价格变动对消费(消费者 消费 ) 的影响 、 消费类型 。 答案: B 2.表 1 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 表 1 2004-2012 年我国 GDP 及三大产业占 GDP 比重 年份 GDP(亿元)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2004 159878 13.4 46.2 40.4 2
3、006 210871 11.7 48.9 39.4 2008 314045 10.7 47.5 41.8 2010 401513 10.1 46.7 43.2 2012 519322 10.1 45.3 44.6 A.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B.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 C.第二产业产值有所减少 D.GDP 增长必然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对三大产业对GDP 贡献的认识。从过表格我们可以得出 2004-2012 年我国 GDP 处于增长趋势,其中第一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且占 GDP 的比重增长较快。这充
4、分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和优化;尽管农业占 GDP 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基础地位逐渐减弱,故 B 表述不科学;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变化,并不意味着产值减少, C 错;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是 GDP 增长加快, D 项颠倒二者关系。故答案: A。 【考点定位】三大产业、 发展生产的意义 。 答案: A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完成 3-4 题。 3.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这有利于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的和谐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
5、农业发展 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这说明家庭农场这种经营方式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人们分配不公问题应依靠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来解决,与材料没有关系;我国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材料无关。故答案: A。 【考点定位】农业经营方式、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答案: A 4.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
6、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 识是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家庭经营调整过程的认识。针对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国家及时强调应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发挥家庭农场主体作用。这说明在实践的基础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前的经营方式是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能说谬误,错;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而不是认识,错;故答案: B。 【考点定位】实践的特点、 实践 与 认识的 关系 。 答案: B 5.有专
7、家提出,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应该是“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媒体将这概括为“婴儿车指标。”有同学据此推测,达到这一指标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环境优美等条件。创造这些条件,政府须切实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 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政府的职能。政府不能司法法,公正司法是指 我国司法机关,错;公民没有民主决策权,错。要达到该同学提出的条件,实现“婴儿车指标”政府必须履行好经济、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故答案: D。 【考点定位】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 政府依法
8、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 答案: D 6.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由此可见 我国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审议权和决定权 全国人大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 其他国家机关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对人大的认识。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表决权、审议权、质询权,公民具有选举权,错;全国人大具有依法决定国家和社会的重大事项的权利,并不是国家的一切事务,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其他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故答案: B。 【考点定
9、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 人民代表的职责 、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 答案: B 7.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说明 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 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谐世界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利环境 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 B. C. D. 解析: 本题是组合题,可用排除法。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表述错。故答案: C。 【考点定位】 时代的主题
10、 、 我国外交政策 宗 旨 、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 答案: C 8.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的继承发展, A 错;认识世界要以尊重客观规 律为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错;材料主要说明意识在认识世界方面的能动性,并不没有说明改造世界方面。故答案: C。 【考点
11、定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 文化建设 。 答案: C 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B. C. D.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错;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不可能融合统一,错;故答案: A。 【考点定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
12、献 ,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答案: A 10.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 体现对立统一; B 体现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 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微物莫全轻”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 对。 【考点定位】 自然界的物质性 、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 答案: D 11.下图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安徽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