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docx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 )化学 一、选择题 1.(6 分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 HCHO+O2 CO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 C.HCHO 分子中含 键,又含 键 D.每生成 1.8gH2O 消耗 2.24L O2 解析: A、该反应在室温下可以进行,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A 错误; B、二氧化碳结构为 O=C=O,为极性键,故 B 错误; C、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以及两个碳氢单键,故其中 3 个 键, 1 个 键,故 C 正确;
2、 D、每生成 1.8gH2O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0.1,没有标明状况,故不一定为 2.24L,故 D 错误 。 答案: C。 2.(6 分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 (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 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 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 溶液 A.A B.B C.C D.D 解析: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使用向上排空
3、气法,故 A 错误; B、 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 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所以吸收时要防倒吸,故 B 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需要加热,且产生的气体为 NO,不能用水吸收,故 C 错误; D、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时不需要防倒吸,故 D 错误 。 答案: B。 3.(6 分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 A.银氨溶液: Na+、 K+、 NO3 、 NH3H2O B.空气: CH4、 CO2、 SO2、 NO C.氢氧化铁胶体: H+、 K+、 S2 、 Br D.高锰酸
4、钾溶液: H+、 Na+、 SO42 、葡萄糖分子 解析: A。 银氨溶液在氨水中能稳定存在,在碱性条件下该组离子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 A 正确; B。 空气的氧气与 NO 反应生成 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不能大量共存,故 B错误; C。 氢氧化铁胶体在酸性条件下离子反应为 Fe(OH)3+3H+Fe 3+3H2O,氢氧化铁胶体中的三价铁可氧化具有还原性的硫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 D。 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葡萄糖分子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与葡萄糖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 答案: A。 4.(6 分 )
5、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 LiCl KCl 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 该电池总反应为: 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极反应式: Ca+2Cl 2e =CaCl2 B.放电过程中, Li+向负极移动 C.每转移 0.1 mol 电子,理论上生成 20.7 g Pb 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 解析: 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 PbSO4+2e +2Li+=Li2SO4+Pb,故 A 错误; B.放电过
6、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 B 错误; C.根据电极方程式 PbSO4+2e +2Li+=Li2SO4+Pb,可知每转移 0.1 mol 电子,理论上生成0.05molPb,质量为 10.35g,故 C 错误; D.常温下,电解质不是熔融态,离子不能移动,不能产生电流,因此连接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故 D 正确 。 答案: D。 5.(6 分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 MgO: MgSO4(s)+CO(g)MgO(s)+CO2(g)+SO2(g)H 0 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 x 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 y 随 x 变化趋势合理
7、的是 ( ) 选项 x y A 温度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 的物质的量 CO2与 CO 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2的浓度 平衡常数 K D MgSO4的质量 (忽略体积 ) CO 的转化率 A.A B.B C.C D.D 解析: 该反应为正方向体积增加且吸热 。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增大,故 A 正确; B、增加 CO 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增大,转化的量,没有上一平衡多,故比值减小,故 B 错误; 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浓度变化平衡常数不变,故 C 错误; D、因 MgSO4为固体,增加其量,对 CO 的转化率无影响,故 D 错误 。 答案: A
8、。 6.(6 分 )我省盛产矿盐 (主要成分是 NaCl,还含有 SO42 等其他可溶性杂质的离子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矿盐生产食盐,除去 SO42 最合适的试剂是 Ba(NO3)2 B.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 C.室温下, Ag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D.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解析: A.除去硫酸根离子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根离子,应加入氯化钡溶液,故 A错误; B.要得到钠和氯气需要电解熔融的 NaCl,故 B 错误; C.增加氯离子的量, 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向逆向移动,溶解度减小,故 C 错误; D
9、.饱和纯碱溶液呈碱性,可鉴别,故 D 正确 。 答案: D。 7.(6分 )已知 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3 +H2OH2SO3+OH HSO 3 H+SO32 ,向 0.1molL 1的 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少量金属 Na,平衡 左移,平衡 右移,溶液中 c(HSO3 )增大 B.加入少量 Na2SO3固体,则 c(H+)+c(Na+)=c(HSO3 )+c(OH )+ c(SO32 ) C.加入少量 NaOH 溶液, 的值均增大 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 2c(Na+)=c(SO32 ) c(H+)=c(OH
10、) 解析: A、加入少量金属 Na, Na 与 HSO3 电离出的 H+反应,促使平衡 右移, HSO3 离子浓度减小,又促使平衡 左移,平衡 左移,平衡 右移,溶液中 c(HSO3 )浓度减小,故 A 错误; B、加入少量 Na2SO3固体溶解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H+)+c(Na+)=2c(SO32 )+c(HSO3 )+c(OH ),故 B 错误; C、加入氢氧化钠促进电离,平衡右移,抑制水解,平衡左移, c(SO32 ), c(OH )浓度增大;, 比值增大,故 C 正确; D、加入氨水至中性, c(H+)=c(OH ),电荷守恒为 c(H+)+c(NH4+)+c(Na+)=c(
11、OH )+2c(SO32 )+c(HSO3 ),故 D 错误 。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15 分 )X、 Y、 Z、 W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 H2XO3 Y 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Z Z 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3s23p1 W 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 28,中子数为 14 (1)W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W 的原子半径比 X 的 (填 “ 大 ” 或“ 小 ” )。 答案:三 A 大 (2)Z 的第一电离能比 W 的 (填 “ 大 ” 或 “ 小 ”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安徽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