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 2005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50.00)1.形式化教育(分数:10.00)_2.教学评价(分数:10.00)_3.教育结构(分数:10.00)_4.教学方法组合(分数:10.00)_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分数:10.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150.00)6.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数:30.00)_7.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分数:30.00)_8.简评活动课程论。(分数:30.00)_9.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分数:30.00)_10.
2、谈谈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看法。(分数:30.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00.00)11.试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分数:50.00)_12.联系当前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分数:50.00)_中山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 2005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50.00)1.形式化教育(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形成于 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日的,是为了发展智力,因此强调对学生进行“心能”的训练,即智力的训练。他
3、们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能否更好地训练智力。不管是什么教学内容,只要能训练学生的智力,都可以采用。拉丁文、希腊文、逻辑学和数学,在智力的训练上最为有效,所以是最好的教材。形式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智能训练的必要性,但他们看不到智能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错误地把智能发展与知识掌握割裂开来。由于他们不重视知识自身的价值,不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选择教材,结果是削弱了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2.教学评价(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所和时间等因素
4、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3.教育结构(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的结构分为教育活动的结构和教育系统的结构两部分。 (1)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2)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教育系统的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教育层次结构。教育类型结构。办学形式结构。教育管理体制结构。4.教学方法组合(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5、如传授接受教学、问题发现教学等,就是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教学方法组合。它们的构成离不开教学的基本方法,但每一种教学方法组合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方法结构和教学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组合在运用中互相排斥、互相渗透和自我完善,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故近年来,教学论不仅研究教学方法,而且日益重视研究教学方法组合。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德育论认为德育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还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6、学校教育与外部环境的矛盾以及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二、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150.00)6.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属于古代教育的范畴,这时的学校教育基本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的教育。7.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分数:30.00)_正确答案
7、:()解析:在德育过程中,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学生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内部的矛盾斗争。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就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只有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一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因此,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同样,在德育过程中,学生能力得到了自我发展。 同时,自我发展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社会成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如同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己可以面对全新的问
8、题。因此,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是德育的目的之一。 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短期看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长期看能给学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8.简评活动课程论。(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活动课程论,又称经验主义课程论。它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根据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让学生“从做中学”,引导学生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并增广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主要代表人物有卢梭和杜威等。这一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这一理论重视课程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
9、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在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上有好的一面,但他们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当前,现代生产的极端复杂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等情况,更日益明显地暴露了这种理论的缺点。9.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的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技发
10、展的需要。10.谈谈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看法。(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个概念。 1970 年和 1971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马丁特罗教授在从大众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转变和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化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 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 15%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从目前到201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山大学 教育学 原理 200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