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7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1.论述宋玉几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武汉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2.论曹植在五言诗文人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南开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3.简述唐前七言诗的发展过程。(陕西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4.简述李煜词艺术特征与文学史意义。(中国人民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5.简述元杂剧兴盛原因。(陕西师范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6.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
2、,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7.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 )、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西南大学2005 年)(分数:2.00)_8.山鬼出自屈原的组诗( )。(人民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9.西汉时期为汉代散体大赋奠定基本体制的作品是( )。(中山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10.提出“四声八病”之说的南朝诗人是( )。(北京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11.“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 )的诗句。(暨南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12.小山词的作者是( )。(北京大学 2007 年
3、)(分数:2.00)_13.元杂剧倩女离魂是杂剧作家( )的代表作。(中山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14.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人物是( )。(浙江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15.清初诗坛的虞山派和娄东派是由钱谦益和( )主领。(暨南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试论述他在史记中如何体现他的意旨的?(清华大学 2000 年)(分数:2.00)_17.柳永对词有何贡献?(陕西师范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18.鲁迅评论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4、”,说说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并简述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华中师范大学 2016 年)(分数:2.00)_四、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9.韩非子(人民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20.七略别录(北京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21.汉乐府(辽宁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22.建安七子(南京师范大学 2014 年,南京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23.文章四友(南开大学 2006 年)(分数:2.00)_24.唐宋八大家(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25.江西诗派(陕西师范大学 2013 年)(分数:2.00)
5、_26.四折一楔产(武汉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27.唐宋派(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28.八股文(南开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29.梅村体(扬州大学 2014 年)(分数:2.00)_30.乾嘉三大家(陕西师范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31.己亥杂诗(南开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7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1.论述宋玉几辩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武汉大学 2013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九辩在
6、楚辞中是一首长诗,共 255 句,其中虽颇多袭用屈原作品中的词句,但在艺术上仍有它的独创性。作为抒情诗,它不是以直接倾泻诗人内心的激情来感染读者,而是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自己浓厚的感情,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作者把情与景交错地写出,他写了萧瑟的秋景,写了远行的凄怆和送别的愁绪,写了贫士失职的不平以及羁旅的孤独惆怅,这就使诗人的感情和自然景物互相衬托而融合为一。诗人之情虽是主观的,但使人感到它是具体的;自然之景虽是客观的,却使人感到与诗人的感情是和谐一致的。宋玉就这样进一步开拓了诗的意境,提高了诗歌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千百年来不少文人学士推崇这一篇作品,“悲秋”成为诗歌中不断重复的主题,除了由
7、于宋玉那种感伤情绪在特定的时期唤起他们的共鸣外,他们也不同程度地看到了九辩的这一艺术特色。 过去屈宋并称,宋固不如屈,但宋玉是屈原艺术的优秀继承者,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发生不小影响,在文学史上应该占有一定的位置。)解析:2.论曹植在五言诗文人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南开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 90 余首,其中有 60 多首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
8、,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在诗歌创作上力求独创性。其中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1)主要表现在: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2)曹植代表了建安五言诗发展的第三阶段,主要实现了几个变化:变创作乐府诗为主为创作文人五言诗为主;变抒发他者情感或者普泛化情感为抒发个人情感;在曹
9、植的后期作品中,实现了变“黼黻锦绣”之作而为“沉著清老”之作的飞跃,实现从“为文造情”到书写苦难的飞跃,使五言诗成为文人抒发情感的新兴载体,从而标志了建安诗歌的第三个时期的到来,同时,也就标志着五言诗体制的最后完成。)解析:3.简述唐前七言诗的发展过程。(陕西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七言诗的形成,一般认为晚于五言诗,但是,若从它产生的年代看,并不比五言诗晚,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全篇是七言的作品,例如穷劫曲。这些七言诗的特点,一是歌谣性的,均来自民间,不是文人的创作;二是记事式的,平铺直叙,质朴无华。 到了汉代,开始出现了文人七言诗,但由于诗歌不是汉代
10、文学的主要体裁形式,所以数量仍很少。其中较重要的是汉武帝君臣联句柏梁诗、司马相如琴歌二首、张衡四愁诗、刘宏招商歌等。这些诗就内容而言,也均属平平,无多可观之处。只是张衡四愁诗在用韵上较有特点,后来的七言诗有转韵的体式,当是从四愁诗开始的。 七言体的形成,一般文学史家认为是在汉以后,并以曹丕燕歌行二首为代表,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汉以前的诗人在歌谣体的影响下虽已产生了七言成句、积句成篇的观念,但其内容表达比较一般化,缺少文采,而体式结构也与后代七言诗不全一致。魏以后的七言诗则较前成熟了,如曹丕的两首,诗意浓郁,体式一致,虽情调感伤,而甚有文采。 南北朝时期,七言体的创作日渐流行,许多诗人,如鲍照、王
11、融、萧衍、沈约、徐陵、江总等,都留下了七言的作品。由于当时五言齐梁体格律的形成,在这些七言诗中也出现了格律化的倾向。特别是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徐陵的杂曲、江总的篇闺怨等等,均是格律化的七言诗。虽然在这个时期中没有出现标准的近体诗七律,但已足可预知其即将诞生。)解析:4.简述李煜词艺术特征与文学史意义。(中国人民大学 201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李煜词的艺术成
12、就主要表现在: (1)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 (2)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3)语言朴素生动,而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练统一的完美境界。李煜对词的贡献在于: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使词由花前月下娱宾遣兴的应歌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抒情文体,开文人抒情词的先河。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解析:5.简述元杂剧兴盛原因。(陕西师范大学 2010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
13、,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种特点,并从其他民间传艺中吸取了某些成分而发展起来的。其成熟兴盛原因: (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要基础。元代中西交流不断扩大,促进了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自然也相当地壮大,这些市民既不像传统文人士大夫那么高雅,又比乡村农夫见多识广,需要文化娱乐活动,较高艺术性的戏曲很适合他们的精神享受,他们是戏曲的热心观众,如杜仁杰般涉调要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具体描述了当时杂剧作为一种商业性演出的情形。 (2)元杂剧作为作家们揭示社会不平、歌颂人民斗争的有力武器而得到充分的发展。虽然元朝统一中国结束了国内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使中国版图扩
14、大,国内各民族交流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但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也更加尖锐和复杂,蒙古贵族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压迫和血腥统治,并且对各族人民实行分化瓦解,加之,元代吏治腐朽、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四处横行。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劳动人民奋起反抗,向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展开各种方式的斗争,严酷的斗争给作家们提供了激动人心的素材,戏剧这种形式又最善于表现矛盾冲突,故兴之。 (3)专业作家群的形成。元代统治者对文人采取轻视的态度,科举考试中断了81 年之久,此间,大多文人流落民间,和人民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当时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大量儒生几乎成了卑贱而无用的废人。有些文人与
15、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从事杂剧创作,他们熟悉人民的生活和语言,了解社会的黑暗,在学习民间文艺的过程中提高了创作价值,写出了战斗性很强的优秀剧作,推动了杂剧艺术的发展。 此外,儒家礼乐文化的松动,为元杂剧兴盛创造了空间。)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6.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7.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 )、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西南大学2005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后羿射日)解析:8.山鬼出自屈原的组诗( )。(人民大学 2012 年)(分数:2.00)_正
16、确答案:(正确答案:九歌)解析:9.西汉时期为汉代散体大赋奠定基本体制的作品是( )。(中山大学 201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七发)解析:10.提出“四声八病”之说的南朝诗人是( )。(北京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沈约)解析:11.“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 )的诗句。(暨南大学 2009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王维)解析:12.小山词的作者是( )。(北京大学 2007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晏几道)解析:13.元杂剧倩女离魂是杂剧作家( )的代表作。(中山大学 2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