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文学史-试卷5及答案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试卷 5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2.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影响,这种研究被梵.第根称为( )。(中山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3.从”传送者”出发,研究影响是通过什么媒介和手段发生的,被称为( )。(中山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4.西方译介学的三种范式是( )、( )、( )。(中山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5.类型学研究的目标是(
2、)。(中山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7,分数:14.00)6.母题(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考题)(分数:2.00)_7.题材学(天津师范大学 2006 年考题)(分数:2.00)_8.译介学(北京语言大学 2008 年考题)(分数:2.00)_9.文类学(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考题)(分数:2.00)_10.缺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2006 年考题)(分数:2.00)_11.套话(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考题)(分数:2.00)_12.”西学东渐”(陕西师范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
3、13.试述阐发研究与阐释学的相同与相异。(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考题)(分数:2.00)_14.谈谈阐发研究的一些特点及它的发展历程。(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考题)(分数:2.00)_15.阐发研究的注意事项。(安徽大学 2008 年考题)(分数:2.00)_16.简述流传学与渊源学的联系与区别。(安徽大学 2008 年考题)(分数:2.00)_17.简略比较中、西爱情诗的差异。(湖南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18.结合实例简述中西悲剧差异。(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19.从”媒介学”的角度,谈谈林
4、译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所起的作用和贡献。(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考题)(分数:2.00)_20.运用比较文学理论,在中、西近现代文化冲突、交流的背景中,分析一位近现代作家对外国文学的借鉴与接受。(湖南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21.举出你所知道的比较文学研究之一例。(天津师范大学 2006 年考题)(分数:2.00)_22.中西戏剧起源创生的相同与不同点。(安徽大学 2008 年考题)(分数:2.00)_23.论神思与想象。(安徽大学 2008 年考题)(分数:2.00)_24.结合实例,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同作家或不同时期对同一外国作家作品之接受的不同表现极其原因。(首
5、都师范大学 2006 年考题)(分数:2.00)_25.请选取一个角度谈谈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南开大学 2004 年考题)(分数:2.00)_中国文学史-试卷 5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2.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影响,这种研究被梵.第根称为( )。(中山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流传学)解析:3.从”传送者”出发,研究影响是通过什么媒介和手段发生的,被称为(
6、 )。(中山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媒介学)解析:4.西方译介学的三种范式是( )、( )、( )。(中山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古典译介学范式;近代译介学语言学范式;当代译介学文化整合范式)解析:5.类型学研究的目标是( )。(中山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通律(或归纳共同的诗学品性)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7,分数:14.00)6.母题(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母题是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是文学作品中最
7、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它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母题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保存并在后世不断延续和复制。母题经过作品的有机组合,便能提升为一定的主题,一部作品可以分列成多个母题。)解析:7.题材学(天津师范大学 2006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题材学主要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及其文化历史。如关于造人题材的神话;关于”灰姑娘”的民间文学题材;以及其他相类似的题材等等。)解析:8.译介学(北京语言大学 2008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
8、案:(正确答案:译介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与翻译研究,而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比较文化的视野研究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它关注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在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失落、变形、扩伸、增生等问题,关注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在人类跨文化系统交流的实践活动中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解析:9.文类学(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类学(英文名 genology,法文名 genologie)是研究文学的类型即文类(genre)的,主要探讨如何按照文学的特点对文学作品加以分类,以及各种文类的基本特征、演变的过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9、。文类学是文艺学及文学理论研究的分支,也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类学”进入比较文学是由梵.第根提出来的。文类学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各种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其研究范围包括类型研究、体裁研究和风格研究三部分。)解析:10.缺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2006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缺类现象是文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不同文化的巨大差异表现得最为明显。缺类研究主要研究一种文类为何在某个国家或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其他国家或其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的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又相差甚远等。在中外
10、文类比较研究中,中国有没有长篇叙事史诗,有没有按照西方古典文论界定的悲剧等,就成为要涉及的内容。)解析:11.套话(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套话一词是西文”streotype”的汉译。它原指印刷业中使用的铅版,后被转借到思想领域,指称那些一成不变的老框子,老俗套。从形象学的角度来看,套话是词汇的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当然也是形象一种特殊而又大量存在的形式,它是一个由民族集体所创造的,在一个长时期内反复使用,用来指称和描述异国异族形象的约定俗成的个性词汇。一般来说,套话都具有明显的生理特征,如欧洲人用来形容犹太人的”鹰钩鼻”等,套话具有强烈的感情色
11、彩,凝聚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了解异国异族形象的重要信息源。套话不但具有极强的历史渗透性和继承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段和历史期。套话一旦形成,就会渗透进一个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断断续续地释放其能量,对后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套话也并非在任何时期都有效,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它的使用和存活又是有一定的时间段和历史期的。)解析:12.”西学东渐”(陕西师范大学 2005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人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
12、,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人。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借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他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人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13.试述阐发研究与阐释学的相同与相异。(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现代
13、阐释学探讨的课题,即作品原文的意思,作者的意向与这种意思的关系,与阐发研究找到了契合点。 阐发研究重点对那些文化传统迥异的不同民族文学、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世界观、文观、民族心态、表达方式、审美标准、美学价值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用某种理论模式进行阐发、说明,以期达到对各自文学的新理解,得出具有某种借鉴作用和审美价值的新结论。 阐发研究和阐释学的不同点在于,阐释学认为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都不是用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而是以头脑里预先准备好的思想内容为基础,用活动的意识去参与。人们头脑里意识中的这种”先结构”,在阐发研究那里变成了某种理论模式。阐释学关注的对于过去作品、经典原文的认识,变为阐发研究中对那
14、些文化传统迥异的不同民族文学或国家文学之间种种差异的判断、理解。)解析:14.谈谈阐发研究的一些特点及它的发展历程。(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阐发研究是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阐发研究的特点:阐发研究是中国学者的创造,带有鲜明的中国学派的特点;阐发研究的核心是跨文化的文学理解,因而具有普遍意义;阐发研究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阐发研究的发展历程: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
15、比较学者的制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比较文学方法论的历史演进关系密切,从历史渊源看,它主要是从中国古代阐释学派生而来。中国阐释学历史悠久,发端于先秦,盛极于明清,是中国学人读解研究古代经书典籍所采用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索解诠释文本潜隐意义为目的,以训诂、考据为主要形式和手段。自汉代引入佛经之后,中国学者就不再局限于只用传统方法对本土古代经书典籍的训著辨释,而开始借鉴参照印传佛教疏解佛经的方法,并结合后来魏晋盛行的玄学治经之法,随意疏发义理,创立了一种新的经注阐释形式,即义疏之学。此亦阐发研究之源头。 魏晋至唐宋,引佛论诗,以禅说诗,即借用佛学理论话语来阐释本土文学作品、或与本国文论对话互释的现
16、象已相当普遍,此乃阐发研究的形成期。 到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已势不可挡,尤其是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学人已开始运用西方文艺理论来阐释本国文学作品,或对中外文论的某些范畴和观念进行对照阐析,探寻其相似点,分辨其相异处,或以中外理论为参照系来互释双方不同文本。这个时期,阐发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其代表人物是王国维、徐念兹、吴宓等。其后,则有朱光潜、钱钟书等人。 当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西比较文学兴起的时候,这种研究方法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进入到理论上自觉的阶段。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他们于 1976 年所编的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的序言中提出,提出”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
17、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的主张,名之为”阐发法”。这是”阐发研究”首次被正式提出。这一提法虽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中国学者的成功经验,有着开拓性的意义。 此后,大陆学者接过这个主张,进一步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了关于”阐发研究”的比较系统的看法。)解析:15.阐发研究的注意事项。(安徽大学 2008 年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阐发研究应遵照双向阐发、互为比照的原则要求,注重确立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努力建构不同理论话语的对话平台和有效方式,尽可能在理论互介互渗的前提下,对不同的作品文本和文学现象进行具
18、体阐发。 其次,阐发研究在运用一种文学理论话语去阐释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时,或者双方诗学理论进行直接对话与相互阐发时,对不同国家与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应予以充分的考虑,不能牵强附会,硬性嫁接或指鹿为马。 第三,阐发研究必须对研究对象作深入、具体、细致的比照分析,要用辩证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去进行双向的互为阐发,判断和结论应来自令人信服的细致辨析和逻辑论证,不能随心所欲、主观臆断。 第四,阐发研究的主体应具备宽阔的理论视域和丰富的中外知识储备,在研究中既要顾及民族、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差异,又要能以自己的理论话语去参与对话的阐释,建构起自己合理的阐发系统。)解析:1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文学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