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1-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1-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1-1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1-1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_ 。(分数:1.00)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 10万元雇佣杀手2.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_(分数:1.00)A.任何法院B.中级以上人民法院C.高级以上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3.以营利为目的是犯罪的必备要件的有 _ 。(分数:1.00)A.生产、销
2、售伪劣产品罪B.洗钱罪C.侵犯著作权罪D.假冒注册商标罪4.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 _ 。(分数:1.00)A.危害行为B.犯罪的地点C.犯罪的时间D.犯罪的方法5.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_ 。(分数:1.00)A.目标的认识错误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6.国有公司仓库保管员甲与社会上的乙、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乙、丙共同盗骗国家大量财物。此案 _ 。(分数:1.00)A.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B.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C.甲定贪污罪,乙、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D.乙、丙定盗窃罪,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7.保险事故的鉴定
3、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_ 。(分数:1.00)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C.构成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分数:1.00)A.甲想杀害其妻子,便劝说其妻子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希望飞机失事而致使其妻子死亡。甲的妻子便乘飞机旅游,结果果然因飞机失事而死亡。甲的劝说行为与其妻子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为抢劫而殴打李某,李某逃跑,乙随后追赶。李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乙拾得钱包后离开。乙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赵某是死刑犯,在即将对赵某执行死刑时,丙夺走法
4、警的手枪将赵某杀死,丙的行为与赵某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D.丁为了盗窃钱财将王某的皮包窃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放的是一把手枪,丁的盗窃行为与王某枪支失窃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9.铁路搬岔工不按时搬道岔,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 _ 。(分数:1.00)A.法律规定的义务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由于先前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其管辖法院为 _ 。(分数:1.00)A.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B.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中级人民法院C.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5、D.航空器所属航空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11.以下各项中, _ 属于我国刑法的目的。(分数:1.00)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B.惩罚犯罪C.预防犯罪D.打击犯罪12.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 _ 。(分数:1.00)A.偷税罪B.骗取出口退税罪C.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13.明知对方是境外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构成 _ 。(分数:1.00)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背叛国家罪D.间谍罪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两
6、罪14.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伪证罪? _(分数:1.00)A.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伪造证据的C.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的D.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15.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_ 。(分数:1.00)A.甲因高兴将 3岁的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 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7.00)16.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
7、,应当撤销假释? _(分数:2.00)A.犯新罪B.发现其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C.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D.有违反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17.行为人用下列哪几种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可以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_ 。(分数:2.00)A.暴力方法B.威胁方法C.拖延方法D.不作为方法18.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 _ 。(分数:1.00)A.排斥习惯法B.禁止有罪类推C.排斥绝对不定期刑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19.下列哪些犯罪属于危险犯? _(分数:2.00)A.破坏交通设施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绑架罪D.杀人罪20.
8、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为 _ 。(分数:1.00)A.抢劫罪B.强奸罪C.盗窃罪D.故意伤害罪21.关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_(分数:2.00)A.“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B.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C.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实行数罪并罚D.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只需要以交通肇事罪一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22.各
9、国刑事立法关于溯及力采取的原则,概括起来有 _ 。(分数:2.00)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2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_ 。(分数:2.00)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24.拘役的期限 _ 。(分数:1.00)A.为半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B.为 1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C.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 2年D.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 1年25.下列行为中,构成放火罪的有 _ 。(分数:2.00)A.以放火为手段杀人,烧毁了数十
10、间房屋B.为了自杀,采取自焚的手段,但火烧毁了公园的一片林木C.犯罪后,为了掩盖罪证而放火,火势蔓延到附近的建筑物D.出于嫉妒,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柴草垛,但不会危及公共安全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26.被告人,江某,男,32 岁,无业;被告人,苏某,男,35 岁,农民。 2004年 6月,被告人江某租房开办“一品香餐馆”,同年 8月更名为“一品香茶庄”,店内增设酒吧、卡拉 OK包房。由于经营无起色,为了增加营业收入,被告人江某从 10月份起以当歌厅小姐为名,通过招募、雇佣、强迫等手段使女青年谢某、李某、王某等 11人到该店从事卖淫活动。有些女青年开始时犹豫不决,江某便向其大
11、力灌输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无耻地煽动说什么“外国人一点都不在乎,你们不要这么蠢!”“你们这么漂亮,绝对可挣大钱!”李某不愿意卖淫,江某便伙同一嫖客苏某,先后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对于其他女青年,一旦不同意卖淫,江某便大打出手,并施以禁闭、冻饿等,最终迫使其屈服。为了加强对这些卖淫女的控制,江某制定了一套“店规”,规定不经同意不得私自接客,不得不请假外出,吧女与嫖客外出嫖娼,必须经过批准,统一安排,吧女必须陪好客人,让客人满意,否则就得不到工资。由于李某多次逃跑、反抗,被告人江某为了减少麻烦将李某卖给周某。 问: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10.00)_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
12、)27.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分数:8.00)_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刑法第 201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
13、,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试说明:(分数:10.00)(1).刑法第 201条的罪名是什么?根据犯罪构成原理确定其犯罪构成。(分数:2.00)_(2).本条规定中的“虚假的纳税申报”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3).本条规定中的“未经处理”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4).本条规定中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以义务人”的含义各是什么?(分数:2.00)_(5).本条第 4款中前段,受到“行政处罚”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而在后段中,受到“行政处罚”却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请问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数:2.00)_专业基础课
14、-刑法学-11-1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_ 。(分数:1.00)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 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 10万元雇佣杀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关系。预备行为在故意犯罪过程中,是为实行行为创造便利条件而存在的行为。刑法总则规定犯罪预备行为应受刑罚处罚,但它不属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实行行为,是指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直接威胁或侵害某种具体犯罪
15、的直接客体并为完成该种犯罪所必需的行为,属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故意杀人罪而言,属于构成要件的行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可能采取投毒杀人的方法,有的可能采取持刀砍杀的方法,有的可能采取枪击的方法。在投毒杀人的情况下,行为人准备毒药的行为是犯罪预备行为,只有当行为人开始将毒药投入到被害人可能服用的饮食或饮料中时,才能认为杀人行为已经着手进行。在持刀砍杀的情况下,行为人必须近距离接近被害人才可能实施砍杀行为因此,行为人持刀接近犯罪现场的行为只能认为是犯罪预备行为,只有当行为人已经贴近被害人并开始举刀砍杀被害人时,才能认为是已经着手实施杀人行为。而在枪击杀人的情况下,只要行为人持枪进入有效射程范围
16、内,开始实施诸如掏出枪支、推弹上膛、瞄准目标或者扣动扳机等行为的,即认为杀人行为已经着手进行。故只有 C项表述正确。2.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_(分数:1.00)A.任何法院B.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C.高级以上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故选 B项。3.以营利为目的是犯罪的必备要件的有 _ 。(分数:1.00)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洗钱罪C.侵犯著作权罪 D.假冒注
17、册商标罪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在主观上必须具有营利的目的,不具有该目的,不成立侵犯著作权罪。其他选项中营利的目的不是这些犯罪的必备要件。故选 C项。4.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 _ 。(分数:1.00)A.危害行为 B.犯罪的地点C.犯罪的时间D.犯罪的方法解析:解析 B、C、D 均为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5.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_ 。(分数:1.00)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解析:解析 本案中,将人误认为是兽,属于对事物的性质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目标的认识错误。故选 A项。6.国有公司仓库保管员甲
18、与社会上的乙、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乙、丙共同盗骗国家大量财物。此案 _ 。(分数:1.00)A.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B.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C.甲定贪污罪,乙、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D.乙、丙定盗窃罪,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伙同他人贪污的,应当按照贪污罪的共同犯罪论处。所以本题应当选择 C项。不但对于贪污犯而言如此,对于其他的身份犯,只要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都按照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来定罪量刑。7.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_ 。(分数:1.00)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
19、.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C.构成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198条的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故选 B项。与之相似的是刑法第 156条关于走私罪的规定。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分数:1.00)A.甲想杀害其妻子,便劝说其妻子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希望飞机失事而致使其妻子死亡。甲的妻子便乘飞机旅游,结果果然因飞机失事而死亡。甲的劝说行为与其妻子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为抢劫而殴打李某,李某逃跑,乙随后追赶。李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乙拾得钱包后离开。
20、乙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赵某是死刑犯,在即将对赵某执行死刑时,丙夺走法警的手枪将赵某杀死,丙的行为与赵某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D.丁为了盗窃钱财将王某的皮包窃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放的是一把手枪,丁的盗窃行为与王某枪支失窃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解析:解析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A 项中,虽然甲的妻子按照甲的劝说乘坐飞机,但是由于飞机失事不是甲所能控制的,所以甲的行为与其妻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 项中,乙获得的钱包不是其通过暴力行为而得到的,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 项中,虽然赵某即将被执行死刑,但是丙的行为却是赵某死亡的客观原因,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专业 基础课 刑法学 1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