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1-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400288       资源大小:63.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1-1及答案解析.doc

    1、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1-1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_ 。(分数:1.00)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 10万元雇佣杀手2.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_(分数:1.00)A.任何法院B.中级以上人民法院C.高级以上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3.以营利为目的是犯罪的必备要件的有 _ 。(分数:1.00)A.生产、销

    2、售伪劣产品罪B.洗钱罪C.侵犯著作权罪D.假冒注册商标罪4.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 _ 。(分数:1.00)A.危害行为B.犯罪的地点C.犯罪的时间D.犯罪的方法5.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_ 。(分数:1.00)A.目标的认识错误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6.国有公司仓库保管员甲与社会上的乙、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乙、丙共同盗骗国家大量财物。此案 _ 。(分数:1.00)A.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B.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C.甲定贪污罪,乙、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D.乙、丙定盗窃罪,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7.保险事故的鉴定

    3、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_ 。(分数:1.00)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C.构成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分数:1.00)A.甲想杀害其妻子,便劝说其妻子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希望飞机失事而致使其妻子死亡。甲的妻子便乘飞机旅游,结果果然因飞机失事而死亡。甲的劝说行为与其妻子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为抢劫而殴打李某,李某逃跑,乙随后追赶。李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乙拾得钱包后离开。乙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赵某是死刑犯,在即将对赵某执行死刑时,丙夺走法

    4、警的手枪将赵某杀死,丙的行为与赵某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D.丁为了盗窃钱财将王某的皮包窃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放的是一把手枪,丁的盗窃行为与王某枪支失窃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9.铁路搬岔工不按时搬道岔,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 _ 。(分数:1.00)A.法律规定的义务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由于先前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其管辖法院为 _ 。(分数:1.00)A.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B.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中级人民法院C.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5、D.航空器所属航空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11.以下各项中, _ 属于我国刑法的目的。(分数:1.00)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B.惩罚犯罪C.预防犯罪D.打击犯罪12.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 _ 。(分数:1.00)A.偷税罪B.骗取出口退税罪C.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13.明知对方是境外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构成 _ 。(分数:1.00)A.间谍罪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背叛国家罪D.间谍罪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两

    6、罪14.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伪证罪? _(分数:1.00)A.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伪造证据的C.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的D.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15.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_ 。(分数:1.00)A.甲因高兴将 3岁的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 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7.00)16.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

    7、,应当撤销假释? _(分数:2.00)A.犯新罪B.发现其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C.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D.有违反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17.行为人用下列哪几种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可以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_ 。(分数:2.00)A.暴力方法B.威胁方法C.拖延方法D.不作为方法18.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 _ 。(分数:1.00)A.排斥习惯法B.禁止有罪类推C.排斥绝对不定期刑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19.下列哪些犯罪属于危险犯? _(分数:2.00)A.破坏交通设施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绑架罪D.杀人罪20.

    8、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为 _ 。(分数:1.00)A.抢劫罪B.强奸罪C.盗窃罪D.故意伤害罪21.关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_(分数:2.00)A.“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B.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C.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实行数罪并罚D.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只需要以交通肇事罪一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22.各

    9、国刑事立法关于溯及力采取的原则,概括起来有 _ 。(分数:2.00)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2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_ 。(分数:2.00)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24.拘役的期限 _ 。(分数:1.00)A.为半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B.为 1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C.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 2年D.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 1年25.下列行为中,构成放火罪的有 _ 。(分数:2.00)A.以放火为手段杀人,烧毁了数十

    10、间房屋B.为了自杀,采取自焚的手段,但火烧毁了公园的一片林木C.犯罪后,为了掩盖罪证而放火,火势蔓延到附近的建筑物D.出于嫉妒,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柴草垛,但不会危及公共安全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26.被告人,江某,男,32 岁,无业;被告人,苏某,男,35 岁,农民。 2004年 6月,被告人江某租房开办“一品香餐馆”,同年 8月更名为“一品香茶庄”,店内增设酒吧、卡拉 OK包房。由于经营无起色,为了增加营业收入,被告人江某从 10月份起以当歌厅小姐为名,通过招募、雇佣、强迫等手段使女青年谢某、李某、王某等 11人到该店从事卖淫活动。有些女青年开始时犹豫不决,江某便向其大

    11、力灌输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无耻地煽动说什么“外国人一点都不在乎,你们不要这么蠢!”“你们这么漂亮,绝对可挣大钱!”李某不愿意卖淫,江某便伙同一嫖客苏某,先后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对于其他女青年,一旦不同意卖淫,江某便大打出手,并施以禁闭、冻饿等,最终迫使其屈服。为了加强对这些卖淫女的控制,江某制定了一套“店规”,规定不经同意不得私自接客,不得不请假外出,吧女与嫖客外出嫖娼,必须经过批准,统一安排,吧女必须陪好客人,让客人满意,否则就得不到工资。由于李某多次逃跑、反抗,被告人江某为了减少麻烦将李某卖给周某。 问: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10.00)_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

    12、)27.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分数:8.00)_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刑法第 201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

    13、,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试说明:(分数:10.00)(1).刑法第 201条的罪名是什么?根据犯罪构成原理确定其犯罪构成。(分数:2.00)_(2).本条规定中的“虚假的纳税申报”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3).本条规定中的“未经处理”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4).本条规定中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以义务人”的含义各是什么?(分数:2.00)_(5).本条第 4款中前段,受到“行政处罚”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而在后段中,受到“行政处罚”却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请问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数:2.00)_专业基础课

    14、-刑法学-11-1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是 _ 。(分数:1.00)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 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 10万元雇佣杀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关系。预备行为在故意犯罪过程中,是为实行行为创造便利条件而存在的行为。刑法总则规定犯罪预备行为应受刑罚处罚,但它不属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实行行为,是指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直接威胁或侵害某种具体犯罪

    15、的直接客体并为完成该种犯罪所必需的行为,属于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故意杀人罪而言,属于构成要件的行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可能采取投毒杀人的方法,有的可能采取持刀砍杀的方法,有的可能采取枪击的方法。在投毒杀人的情况下,行为人准备毒药的行为是犯罪预备行为,只有当行为人开始将毒药投入到被害人可能服用的饮食或饮料中时,才能认为杀人行为已经着手进行。在持刀砍杀的情况下,行为人必须近距离接近被害人才可能实施砍杀行为因此,行为人持刀接近犯罪现场的行为只能认为是犯罪预备行为,只有当行为人已经贴近被害人并开始举刀砍杀被害人时,才能认为是已经着手实施杀人行为。而在枪击杀人的情况下,只要行为人持枪进入有效射程范围

    16、内,开始实施诸如掏出枪支、推弹上膛、瞄准目标或者扣动扳机等行为的,即认为杀人行为已经着手进行。故只有 C项表述正确。2.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_(分数:1.00)A.任何法院B.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C.高级以上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故选 B项。3.以营利为目的是犯罪的必备要件的有 _ 。(分数:1.00)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洗钱罪C.侵犯著作权罪 D.假冒注

    17、册商标罪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在主观上必须具有营利的目的,不具有该目的,不成立侵犯著作权罪。其他选项中营利的目的不是这些犯罪的必备要件。故选 C项。4.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 _ 。(分数:1.00)A.危害行为 B.犯罪的地点C.犯罪的时间D.犯罪的方法解析:解析 B、C、D 均为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5.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_ 。(分数:1.00)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D.行为误差解析:解析 本案中,将人误认为是兽,属于对事物的性质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目标的认识错误。故选 A项。6.国有公司仓库保管员甲

    18、与社会上的乙、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乙、丙共同盗骗国家大量财物。此案 _ 。(分数:1.00)A.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B.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C.甲定贪污罪,乙、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D.乙、丙定盗窃罪,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伙同他人贪污的,应当按照贪污罪的共同犯罪论处。所以本题应当选择 C项。不但对于贪污犯而言如此,对于其他的身份犯,只要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都按照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来定罪量刑。7.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 _ 。(分数:1.00)A.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B

    19、.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C.构成伪证罪D.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198条的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取保险金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故选 B项。与之相似的是刑法第 156条关于走私罪的规定。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分数:1.00)A.甲想杀害其妻子,便劝说其妻子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希望飞机失事而致使其妻子死亡。甲的妻子便乘飞机旅游,结果果然因飞机失事而死亡。甲的劝说行为与其妻子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为抢劫而殴打李某,李某逃跑,乙随后追赶。李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乙拾得钱包后离开。

    20、乙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赵某是死刑犯,在即将对赵某执行死刑时,丙夺走法警的手枪将赵某杀死,丙的行为与赵某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D.丁为了盗窃钱财将王某的皮包窃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放的是一把手枪,丁的盗窃行为与王某枪支失窃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解析:解析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A 项中,虽然甲的妻子按照甲的劝说乘坐飞机,但是由于飞机失事不是甲所能控制的,所以甲的行为与其妻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 项中,乙获得的钱包不是其通过暴力行为而得到的,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 项中,虽然赵某即将被执行死刑,但是丙的行为却是赵某死亡的客观原因,所

    21、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项中,因果关系是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丁虽然主观上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但是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9.铁路搬岔工不按时搬道岔,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 _ 。(分数:1.00)A.法律规定的义务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由于先前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解析:解析 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有三个:(1) 法律规定的义务;(2) 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3) 由于先前行为而产生的义务。铁路搬岔工的职责就是搬道岔,所以其义务的来源是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故选 D项。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

    22、国航空器内的犯罪,其管辖法院为 _ 。(分数:1.00)A.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 B.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中级人民法院C.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基层人民法院D.航空器所属航空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9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辖。11.以下各项中, _ 属于我国刑法的目的。(分数:1.00)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B.惩罚犯罪C.预防犯罪D.打击犯罪解析:解析 我国刑法第 1条中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

    23、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因此 A项为正确答案。12.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 _ 。(分数:1.00)A.偷税罪B.骗取出口退税罪 C.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解析:解析 参见刑法第 204条第 1款的规定。本题的考点是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概念。但是,本条款的难点在于参见刑法第 204条第 2款,应注意划清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界限。行为人已经缴纳税款后,又采用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税款的,按照刑法第 204条第 2款的规定,成立偷税罪。对于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税款的部

    24、分,则成立骗取出口退税罪,此时,纳税人同时构成了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实行数罪并罚。13.明知对方是境外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构成 _ 。(分数:1.00)A.间谍罪 B.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C.背叛国家罪D.间谍罪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两罪解析:解析 刑法理论认为,明知是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直接按照间谍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故选 A项。14.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伪证罪? _(分数:1.00)A.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伪造证据的C.

    25、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的 D.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解析:解析 伪证罪只发生在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不符合主体要件。15.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_ 。(分数:1.00)A.甲因高兴将 3岁的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 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解析:解析 不作为的实质是应为而不为。D 项中,丁有抚养的义务而不履行,其行为方式是不作为。

    26、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7.00)16.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具有下列哪种情形的,应当撤销假释? _(分数:2.00)A.犯新罪 B.发现其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 C.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 D.有违反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 解析: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其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或者有违反法律、法规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均应当撤销假释。17.行为人用下列哪几种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可以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_ 。(分

    27、数:2.00)A.暴力方法 B.威胁方法 C.拖延方法 D.不作为方法 解析:解析 刑法第 277条第 1、2、3 款规定了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限于“以暴力、威胁方法”,但是根据该条第 4款的规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 1款(妨害公务罪)的规定处罚。这意味着在特特殊情况下,妨害国家安全工作任务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即使“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也可构成妨害公务罪。“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中可包括拖延方法和不作为方法。18.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 _ 。(分数:1.00)A.排斥习惯法 B.禁止有罪类推 C.排斥绝对不

    28、定期刑 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解析: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罪刑法定原则自然要求处罚时只能依据法律进行处罚。而习惯法是社会生活习惯,不是法律所规定,不能成为处罚的依据。类推是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根据最相似的法律加以适用,同样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罪与刑都必须实定化,要明确,所以不定期刑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矛盾的。刑法溯及既往说明在行为人行为之时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一旦溯及既往也是和罪刑法定原则违背的。故备选项应全选。19.下列哪些犯罪属于危险犯? _(分数:2.00)A.破坏交通设施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 C.绑架罪D.杀人罪解析

    29、:危险犯,指的是这样一种犯罪形态:其犯罪既遂的构成,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而且要求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但是不要求犯罪行为实际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破坏交通设施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危险犯;绑架罪、杀人罪均属于结果犯,而非危险犯。20.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为 _ 。(分数:1.00)A.抢劫罪 B.强奸罪 C.盗窃罪 D.故意伤害罪 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56条的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其中的“等”表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并不限于刑法第 56

    30、条明文规定的犯罪。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对故意伤害、盗窃等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深、犯罪情节恶劣、罪行严重的,也可以依法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故备选项应全选。21.关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_(分数:2.00)A.“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B.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C.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实行数罪并罚D.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

    31、是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只需要以交通肇事罪一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解析: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5条的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免,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作为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只需要以交通肇事罪一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22.各国刑事立法关于溯及力采取的原则,概括起来有 _ 。(分数:2.00)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32、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解析:解析 参考指南中“刑法的溯及力”的内容。2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_ 。(分数:2.00)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解析:解析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考生应注意审题,选项D把“刑法”换成了“法律”。24.拘役的期限 _ 。(分数:1.00)A.为半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B.为 1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 C.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 2年D.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 1年 解析

    33、: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 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 1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根据我国刑法第 69条的规定,拘役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 1年。故选 B、D 项。25.下列行为中,构成放火罪的有 _ 。(分数:2.00)A.以放火为手段杀人,烧毁了数十间房屋 B.为了自杀,采取自焚的手段,但火烧毁了公园的一片林木 C.犯罪后,为了掩盖罪证而放火,火势蔓延到附近的建筑物 D.出于嫉妒,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柴草垛,但不会危及公共安全解析:解析 放火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选项 D不会危害公共安全,因此,不构成放火罪。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26.被告人,江某,男,32 岁,无业;被告

    34、人,苏某,男,35 岁,农民。 2004年 6月,被告人江某租房开办“一品香餐馆”,同年 8月更名为“一品香茶庄”,店内增设酒吧、卡拉 OK包房。由于经营无起色,为了增加营业收入,被告人江某从 10月份起以当歌厅小姐为名,通过招募、雇佣、强迫等手段使女青年谢某、李某、王某等 11人到该店从事卖淫活动。有些女青年开始时犹豫不决,江某便向其大力灌输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无耻地煽动说什么“外国人一点都不在乎,你们不要这么蠢!”“你们这么漂亮,绝对可挣大钱!”李某不愿意卖淫,江某便伙同一嫖客苏某,先后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对于其他女青年,一旦不同意卖淫,江某便大打出手,并施以禁闭、冻饿等,最终迫使其

    35、屈服。为了加强对这些卖淫女的控制,江某制定了一套“店规”,规定不经同意不得私自接客,不得不请假外出,吧女与嫖客外出嫖娼,必须经过批准,统一安排,吧女必须陪好客人,让客人满意,否则就得不到工资。由于李某多次逃跑、反抗,被告人江某为了减少麻烦将李某卖给周某。 问: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 根据刑法的规定,组织卖淫罪是指以招募、雇佣、纠集、强迫、引诱、容留等手段,控制多人从事卖淫的行为。本案中,被告人江某通过招募、雇佣、强迫等手段使多名女青年卖淫,符合组织卖淫罪的构成要件,成立组织卖淫罪。 (2) 根据刑法的规定,拐卖妇女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

    36、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的行为。本案中,被告人江某将被害人李某卖给周某,符合拐卖妇女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拐卖妇女罪。 (3) 根据刑法的规定,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其发生性交的行为。本案中,被告人江某与苏某合谋后,违背妇女的意志,先后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符合强奸罪的构成要件,成立强奸罪的共同犯罪,且属于轮奸,应当按照强奸罪的加重构成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强奸后迫使其卖淫的,按照组织卖淫罪的加重构成处罚。本案中,被告人江某虽然实施了奸淫被害人李某的行为,但是不按照强奸罪定罪处罚,而按照组织卖淫罪的加重构成定罪处罚。 (4) 所以,本案中,被告人江某构成组织卖

    37、淫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数罪并罚。被告人苏某构成强奸罪,并按照强奸罪的加重构成定罪处罚。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8.00)27.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 严重的社会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了国家将一定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加以刑罚惩罚的理由,揭示了犯罪的社会和政治内容。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揭示了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反映了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表明了犯罪的法定性。应受刑罚惩罚性反映了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法律后果。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

    38、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而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则反过来说明和体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个行为如果没有社会危害性,就不应被刑法规定为犯罪而受到刑罚惩罚。因此,我们认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五、法条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刑法第 201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

    39、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试说明:(分数:10.00)(1).刑法第 201条的罪名是什么?根据犯罪构成原理确定其犯罪构成。(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刑法第 201条的罪名是逃税罪。逃税罪的构成特征为:1) 侵犯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2) 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 10%以上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用上述手段

    40、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3) 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包括个人和单位。4)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逃避纳税义务,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2).本条规定中的“虚假的纳税申报”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虚假的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虚假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或者其他纳税申报资料,如提供虚假申请,编造减税、免税、抵税、先征收后退还税款的虚假资料等。(3).本条规定中的“未经处理”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未经处理”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在一年内多次

    41、实施偷税行为,但每次偷税数额均未达到刑法第 201条规定的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且未受行政处罚的情形。(4).本条规定中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以义务人”的含义各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按照税收征管的一系列法律规定,有义务向国家纳税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扣缴义务人,是指根据税收征管法律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5).本条第 4款中前段,受到“行政处罚”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而在后段中,受到“行政处罚”却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请问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该规定是合理的,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第 4款的前段体现了立法对初犯者宽的一面,行为人的行为尽管符合逃税罪构成要件,但是由于能够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弥补了国家税收损失,减轻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接受了行政处罚,实现了责任和处罚的统一,避免了刑罚的过度扩张。但是行为人在五年内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说明其社会危险性大,给予行政处罚已经不足以遏制其犯罪,其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故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专业基础课-刑法学-11-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